刘梦 洪艺敏
妇女社会工作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探索
刘梦 洪艺敏
新时期妇女事业发展需要大量妇女社会工作高层次专门人才。国务院学位办启动的“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为培养妇女社会工作高层次人才提供了契机。中华女子学院抓住这一契机,对妇女社会工作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构建妇女社会工作课程体系,实施全过程进阶式教学,搭建与联合培养单位合作的产学平台,采用“以问题为本”的教学模式,探索“以能力为核心”的考核方式,并根据人才培养需要不断改善教学条件,以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MSW;人才培养
妇女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重要服务领域,它坚持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和原则,具有明确的社会性别意识和敏感度,秉承妇女为本的原则,强调尊重妇女,赋权妇女,通过服务提供和政策倡导来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广义的妇女社会工作是以妇女为服务对象、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社会服务,这类服务的提供者可以是妇联组织、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等。狭义的妇女社会工作指的是在服务过程中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别意识,秉承妇女为本,强调支持妇女、理解妇女、尊重妇女的原则,通过提供服务,赋权妇女,推动妇女的发展。[1]164
新时期妇女事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妇女社会工作高层次专门人才。2010年10月,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大会上提出的“要把妇联组织建设成为党开展妇女工作的坚强阵地和深受广大妇女信赖和热爱的温暖之家”的精神,全国妇联制定了《关于在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活动中建设村、社区“妇女之家”的意见(2010)》,提出“妇女之家”要实现三大功能:一是宣传教育功能,教育引导妇女发扬“四自”精神,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成为“四有”时代新女性;二是维权服务功能,通过提供矛盾调处和维权服务,以及婚姻家庭、道德规范、心理调适等方面的咨询和创业就业信息服务等,引导妇女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三是组织活动功能,着眼于基层妇女的实际需求、利益关切、兴趣爱好,组织开展妇女喜闻乐见、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使妇女在活动中参与,在参与中受益,在受益中发展。近几年,全国“妇女之家”迅速发展,据全国妇联组织部统计,截至2012年6月,全国城乡社区已经建立“妇女之家”67.7万个。为了充分实现“妇女之家”的功能,更好地完成其任务,因而需要大量妇女社会工作高层次专门人才投入到妇女工作中去。
此外,全国各级妇联组织都设有妇女法律帮助中心和信访机构,为妇女提供各种维权和咨询服务。新华网北京记者从2014年6月份在北京闭幕的全国妇联维权工作研讨班上获悉,目前全国2800多个县区开通了12338妇女维权服务热线,建立了妇女儿童维权站、维权合议庭、维权岗、家庭暴力投诉站等各类维权服务机构25万个。①参见: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406/13/t20140613_2974790.shtml.处理妇女维权问题需要大量专业人才。据全国妇联统计,目前全国有8万余名专职妇联干部(在省、市、县、乡层面),每年退休人员3800名。这就意味着各级妇联每年至少需要3800名妇女社会工作人才入职。此外,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有公安、法院、民政、卫生等33个成员单位,全国各级各类工会都设有女工委员会,各类妇女民间组织也多达数百个,这些组织机构都对妇女社会工作高层次人才有需求。
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为妇女服务,解决妇女面临的实际困难,关注妇女的发展,解决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婚姻家庭方面的权益和发展问题,倡导和促进性别平等和公正的机制建设。从事妇女社会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社会性别意识,具有服务妇女和维权的知识以及专业化的服务能力、协调沟通合作能力和项目管理运作能力等。目前,我国高校没有针对性地对妇女社会工作专门人才进行培养,中华女子学院社会工作本科专业也只是把它作为一个方向来发展。2012年,国务院学位办启动了“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这为妇女社会工作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提供了契机。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是国家针对有关行业领域特殊需求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因现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难以满足培养需求,故而“择需、择估、择急、择重”安排少数办学水平较高、办学特色鲜明、能够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要且在专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的高等学校,在一定时期内招收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并授予相应学位的专门人才培养项目。②参见:《关于开展“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8次会议审议通过,2011-02-12.“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要求培养有关行业领域特殊需求的高层次人才,属于专业学位教育。
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或称职业学位,是相对于学术型学位(Academic Degree)而言的学位类型,培养适应特定职业或岗位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③参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学位[2002]1号),2002-01-09.专业学位与学术性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规格各有侧重。学术性学位按学科设立,以学术研究为导向,主要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而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2],其核心是职业能力的培养。专业学位教育要求以行业或者产业的实际工作需要为导向确定培养模式,与行业或者产业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实现教学与实践结合、产学研结合,以实际工作岗位需要的素养和能力为重点,着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将师生参与实践教学的过程和成效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的启动,为妇女社会工作高层次人才培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目前,我国有58所高校培养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Social Work,以下简称MSW)人才,以培养具有“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专业价值观,掌握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熟悉我国社会政策,具备较强的社会服务策划、执行、督导、评估和研究能力,胜任针对不同人群及领域的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为目标。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各有侧重。中华女子学院着眼于自身的办学使命和定位,根据“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的要求,确定培养妇女社会工作高层次专门人才,并从适应新时期妇女工作的开展和妇联工作的现实需求以及解决中国妇女工作的现实问题出发,整合社会工作和法学两个专业资源优势,设立了妇女服务和妇女维权两个领域。根据妇女社会工作岗位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妇女社会工作课程体系,突出实践育人,搭建联合培养平台,创新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构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以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以下以中华女子学院的教育实践为例,对妇女社会工作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探索情况进行介绍。
1.构建妇女社会工作课程体系
为了培养热爱妇女事业,具有社会责任感、社会性别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调查研究能力、政策倡导与执行能力、纠纷处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服务机构管理能力,能够运用国家政策和法律、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处理妇女工作实际问题的妇女社会工作高层次专门人才,学校确定了“依托妇联,服务妇女;联合培养,实践育人;尊重规律,突出特色”的培养理念,遵循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结合国际经验和中国妇女工作的需要,构建了系统完整的妇女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课程体系。理论类课程包括妇女社会工作理论、家庭社会工作理论、妇女人权的保障与维护、妇女的民事权利、妇女的劳动与社会保障权益、中外性别平等理论等;能力类课程包括妇女社会工作高级实务、家庭社会工作高级实务、儿童社会工作实务、家庭服务、维护妇女权益的法律途径与策略、妇女组织维权工作实务、法律应用方法等。突出培养学生的社会性别意识和关怀妇女、关注家庭、维护妇女权益的意识,使他们掌握社会性别分析方法和妇女、家庭、社会工作相关理论,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今后参与促进性别平等工作做好准备和积累。
2.实施全过程进阶式教学
实践能力是专业硕士应具备的核心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坚持全过程的实践育人,实施全过程进阶式教学。[3]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阶段、进阶式逐级展开:第一阶段,从社会实践体验开始,从体验中带回问题进入基础课程学习;第二阶段,进入课程实习,将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习中;第三阶段,将实习中的问题带入专业理论课程学习中;第四阶段,进入专业实习,将基础理论、专业知识运用到实习中,在教师指导下开展专业服务。递进式教学的实施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3.搭建与联合培养单位合作的产学平台
学校利用隶属全国妇联的优势,与妇联及其他妇女组织广泛联系,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求实高效,共同发展”的原则,与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全国妇联发展部、权益部、组织联络部、研究所,北京市妇联,海南省妇联,深圳市妇联签订了包括资金、项目、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实践实习岗位、学生就业等参与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联合培养协议;成立由全国妇联、联合培养单位和学校相关人员共同组成的“硕士专业学位管理委员会”,与全国妇联、北京市妇联、海南省妇联、深圳市妇联协商确立了“九共同”联合培养方式,即共同确定专门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建师资队伍,共同确定课程要求,共同完成课堂教学,共同确定实践基地,共同享用实验资源,共同督导学生实习,共同指导项目、论文、报告,共同开发课题和项目,为MSW人才培养搭建了平台。
4.采用“以问题为本”的教学模式
学校坚持“以问题为本”的原则,改革传统上以课堂讲授形式为主的教学方式,将课堂教学延伸到实际服务部门,采用参与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将参与式教学理念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力求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模拟情景实践教学和现场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不同类型的课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理论课程教学坚持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与导师指导相结合,采取课堂讲授、专题讲座、学生展示以及教师主导下的小组研学等教学方式。实践课程分为课堂模拟情景实践教学和机构实践教学两种。课堂模拟情景实践教学充分发挥社工实验室的教学功能,根据课程目标,采用情景剧、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工作坊、社区工作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同时,采用机构探访、社区观察、群体访问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服务领域和服务对象的了解。机构实践教学包括观察体验、参与服务、独立服务等,采用项目式实习方式,要求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开展需求评估、服务实施方案设计和服务效果评估,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和研究妇女问题的专业素养。
5.探索“以能力为核心”的考核方式
为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积极探索“以能力为核心”的多元考核方式。根据课程目标,对不同类型课程采用不同的考核形式。理论类课程采用终结性考试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实践类课程以过程性考核为主,重视学生学习的态度,重点考核学生的平时作业和参与课程教学情况;毕业论文着重考核学生的研究和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就妇女服务和维权工作者的某一实务领域或服务机构进行调查和评估,形成需求评估报告、服务项目策划书、服务项目评估报告、机构发展规划,或者基于妇女服务和维权工作实践的理论分析研究报告。
6.不断改善教学条件
(1)组建校内外相结合的教学团队
师资队伍是专门人才培养的保障。根据人才培养的要求,学校建立了由校内外人员组成、具有较强实务能力的课程教师、实习督导和导师团队。校内专任教师主要承担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领域性课程。大多数教师都具有专业学位证书或者职业资格证书(MSW证书或律师证书),获得专业学位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为20人,比例达到45%。他们有丰富的社会工作和法律实务经验,长期专注于妇女社会工作和妇女法的教学和研究,广泛参与妇女服务和维权等方面的工作。校外联合培养教师部分承担专业方向课和专业实践类课程,共有55名。他们主要是来自妇联系统、公检法系统、律师事务所等实务部门的专业人士,均为行业内的业务骨干,具有从事妇女工作的丰富经验。
学校十分重视对教师的培训,组织开展了各类培训活动,如,社会工作专业组织的社会工作督导培训、导师培训、专任教师培训等,还组织教师参加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等专业团体举办的相关社会工作培训,以及赴国内外相关高校进行交流和学习。同时,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建立了包括课堂教学效果、教学研究、行业贡献、实践参与、专业建设等内容的考核标准体系和职称评审、岗位聘任的依据;制定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加大实践教学工作量计算系数,突出实践导向;与联合培养单位协商,制定校外教师管理办法,明确校外教师的聘任条件、聘任办法、考核要求和工资待遇。
(2)加大教学基本建设
学校还重视课程建设,在试点建设阶段,就要求该专业制定课程标准,并要求每门课程组建课程教学团队,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改革研究,保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制定课程建设要求,以项目的形式对课程予以立项建设。
为了给学生提供优良的教学科研条件,学校建立了社会工作专业实验室、模拟法庭、法学教学音像资料库兼案例分析室、调解谈判室、法律诊所等,成立了妇女儿童法律服务与研究中心等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与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全国妇联发展部、权益部,北京市妇联等各级各类妇女组织共建设了37个实践教学基地,不断加大基地建设的投入。同时,重视信息资源建设,购置与专业相关的图书资料,建设中国女性图书馆特色资源和电子数据库资源等。为了鼓励在校研究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学校设立了年度研究生科研专项,支持研究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特别是妇女、性别、婚姻、家庭、儿童等领域的科研课题。为了拓宽学生视野,学校经常邀请海内外专家到校开设学术讲座。
(3)加强教学管理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学校构建管理体制,实行校、院两级管理,设立研究生处,为培养院系配备了领域负责人和专职教学管理人员,保证教学的良性运行。成立了校级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二级学院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对研究生招生、学科建设、课程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指导、咨询和决策。
为加强制度建设,学校先后制定了有关招生、培养、教师、学生、质量管理等19项制度,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研究生管理制度体系。严格执行期中教学检查制度,采用课程教学检查、师生座谈会等方式,了解课程教学及实践教学情况,听取师生反映,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行听课制度,由培养院系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任课教师组成听课小组,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教学情况。执行实习督导制度,通过个别督导和小组督导,审阅学生各类实习作业,了解和掌握实习任务完成情况,指导和支持学生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检查督导工作记录,考核校内外督导的履职情况;通过实习总结会,全面检查实习完成情况和成效;建立校内外实习督导联席会议制度,及时提出改革的思路和方案。严格执行研究生中期考核制度,成立研究生中期考核小组,对研究生入学以来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和实践实习等进行全面考核。建立研究生工作例会制度,已组织召开了20余次试点工作专题会议,讨论、解决试点工作过程中涉及的管理体制、招生考试、师资培训、课程建设、实践实习、中期考核、毕业论文开题等问题。建立导师例会制度,及时交流信息,共同探讨在指导学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等。
中华女子学院对妇女社会工作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探索,虽然还不到两年,但已经显示出良好的成效,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们利用学校和社会提供的教学科研平台,积极开展科研活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深入妇女服务和妇女维权的不同领域,特别是抓住妇女、家庭、儿童等领域的热点焦点问题,运用所学的社会工作和妇女维权的理论与方法,主持或参与相关科研项目,为妇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学生们也在专业实践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对妇女事业的热爱之心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树立了社会性别意识和人权意识。
通过总结妇女社会工作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我们也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为了使人才培养目标更加符合妇女工作岗位需要,还需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力度培养妇女社会工作在职人员。新时期妇女事业的蓬勃发展,需要有更多专业人员作为人才支撑,因此不仅要培养全日制的高校学生,还要提高妇联系统在职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应当加大力度培养在职人员,适当扩大在职人员的招生比例,采用集中授课等形式使在职人员的培养成为可能。二是进一步深化与各级妇联组织的合作,建立联合培养关系,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共同围绕妇女问题开展教学与研究。三是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立足中国妇女工作实践,已经形成了妇女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要借助国际交流平台,把我们的人才培养思路和理念传播出去;同时,吸收和借鉴国外高校妇女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成果,不断推动社会工作专业的建设水平。通过与国外妇女组织和社会工作组织的合作,把研究生带入国际交流中,提高他们的国际化水平。
[1]刘梦.社会工作与性别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
[2]杨玉良.加大力度,调整硕士研究生教育结构——国务院学位办主任、中科院院士杨玉良答记者问[EB/OL]. http://www.edu. cn/gao_jiao_news_367/20090303/t20090303_362401.shtml,2009-03-03.
[3]李明舜,洪艺敏,杜江.女子院校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4,(2).
责任编辑:董力婕
Exploration of Training of High Level Professionals for Women’s Social Work
LIUMeng,HONGYimin
In a new era, the career development of women calls for a large number of high level professionals in women’s social work. The Academic Degrees Committee of the State Council has launched“the professionals training program for national special needs”, which provides good opportunities for the training of high level professionals in women’s social work. China Women’s Universityhas taken hold ofthe opportunityand is working hard to explore the cultivation of these professionals for social work. It is building a curriculum for women’s social work, implementing advanced teaching to cover the whole process and establishing a platform of production and teaching through joint trainingunits. It is adopting“question focused”assessment methods and exploring“abilityfocused”assessment, as well as developingteachingfacilities tomeet the needs oftalent cultivation. Significant advances have been made.
social work; women’s social work; MSW; talent training
10.13277 /j.cnki.jcwu.2015.01.004
2015-01-03
G776
A
1007-3698(2015)01-0027-05
刘梦,女,中华女子学院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性别研究、社会工作教育;洪艺敏,女,中华女子学院教务处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学校课程与教学、高等学校管理。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