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泽璇
(南方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515)
●研究生教育
国内医科院校研究生ESP课程设置调查研究
陈泽璇
(南方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515)
结合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需求和学生需求,新时期研究生英语教学的重心应向专门用途英语(ESP)转移。基于国内ESP课程设置的两种主流模式,分析国内20所医科院校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现状。最后得出开设ESP课程的两点启示,为国内其他医科院校创建研究生ESP创新课程体系提供参考。
医科院校;研究生ESP课程设置;学生需求
陆俭明[1]提出:“大学和研究生英语教学应主要为ESP或学术英语”,但目前大多数专家只关注大学英语的转型问题[2-3],对于非英语专业研究生ESP课程设置的研究仍较少。其次,目前针对综合性大学的研究较多[4],而关于行业特色型高校的调查几乎没有,如商务英语、医学英语等。综合上述两个研究空缺以及本校的行业特色,我们着重研究国内医科院校的研究生ESP课程设置现状,以期为其他医科院校非英语专业研究生ESP创新课程体系的建构提供参考。
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eses,EPS)是指与某一特定专业、学科或职业相关的英语,如科技英语、医学英语、法律英语等。ESP包括学术英语和行业英语。前者是在高校层面开展的学术英语,后者是岗位培训性质的职场英语。其中,前者又可分为通用学术用途英语(EGAP)和特殊学术用途英语(ESAP)[5]。EGAP属于教授如何听学术讲座、做笔记、参加学术讨论、进行学术陈述、学术阅读和学术写作等跨学科的语言共性技能的课程,如学术论文写作中的常用句型,又如听学术讲座时使用的速记方法等;ESAP是结合专业进行的特定学科的词汇、句法、篇章、体裁和交流技能的教学。总之,无论是ESAP还是EGAP,均主要是以导读性的、介绍性的文章为载体训练学生专业上的听说读写学术交流能力[6]。
通过综述相关文献,我们发现目前国内的高校中最具代表性且具有推广可能的模式有两种,分别为:清华大学模式和复旦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模式[2]。两种模式的区别是清华大学模式把学术英语听说读写分为不同级别进行训练;而复旦/法大模式则把学术英语听说读写综合于一门课程,优点是:学生在应用各种技能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其学术听说读写技能得到提高。
1.研究问题。本文的研究问题是:国内医科院校的研究生ESP课程设置现状如何?
2.研究对象。我们随机抽取国内20所医科院校的课程设置情况,分别为:南京医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山大学医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汕头大学医学院、中国医科大学、南京大学医学院、大连医科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东医学院、同济大学医学院、协和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南方医科大学。
3.数据搜集。邀请受试院校的一位教师或者2013级研究生代表如实填写调查问卷,随即进行(电话)访谈确认并完善该校的开课信息。为了方便对比,本研究只探讨各院校的专业学位课程设置情况。
研究结果发现:受试的大部分医科院校已经或者正在尝试为该校研究生开设ESP课程,并正在逐步完善中。
受试的20所医科院校中,70%的院校已经开设多门ESP课程。一般情况下由该校的大学英语教学部或者医学英语教学部统一开设。
其中一所大学实施了与清华模式类似的按能力分级教学。该校以研究生英语入学考试成绩为准,将学生分为A、B、C三个级别。A类学生免修免考英语课程,B、C类学生的课程均为GE课程。只为A类学生开设医学英文文献导读,且为选修课。另外13所高校中大部分院校为全校研究生统一开设一至两门ESP必修课程。部分院校开设了医学英语写作课程,学习医学英语论文共性的写作方法和遣词造句等。可见各院校在开设英语类课程时充分考虑到了当代研究生的实际需要。写作能力作为衡量高层次人才产出能力的标准之一,确实应当予以一定重视,这也是与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92年提出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下称《大纲》)相符的。总之,各院校均以写作课为核心,另外开设听说、翻译、阅读、词汇等课程,很好地贯彻了《大纲》要求。
个别院校开设ESP选修课,如:北京大学医学部。该校除了专业英语,还开设了多门全校性限选课,分别为:学术论文写作基础、学术交流英语、研究生英语人文名篇选读、基础听说、基础读写、西方文化与影视欣赏(任选两门)。以上限选课程既包括GE类课程,也包括ESP类课程,给予了学生很大的自主选择空间,因此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这是北医大最值得借鉴的地方。
相比之下,同济大学医学院的跨模块选修课则较为多样化。该校采用课程选修与英语综合水平考试相结合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四个选修模块,包括EGAP和GE课程,分别为:写作模块(论文写作与发表/高级写作)、视听说模块(视听说/高级口语)、阅读模块(文献阅读与翻译/高级阅读)和综合模块(口译/商务英语)。学生可以任选三门课程,但必须跨模块选修。期末分数构成方式为:总成绩=综合水平考试(70%)+选修课1(10%)+选修课2(10%)+选修课3 (10%)。这种模式既为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多种选择和组合,同时也能为最终建成ESP创新课程体系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受试院校的研究生ESP课程设置情况各异,改革进度不一。大部分学校已经开设分门别类的ESP课程,当然也不乏仍未开设相关ESP课程的院校,具体表现为: 70%的院校已经开设ESP课程,其中一所高校只为一部分学生开设EGAP选修课;另外两所医科院校同时开设多门ESP选修课,学生可自由选择,修够学分即可。
通过对国内20所医科大学的研究生ESP课程设置情况的调查和讨论,我们发现:很多兄弟院校已经走在改革的前列,他们已经建立了科学、新型的课程体系,值得我们借鉴。具体总结为以下两点。
1.加大力度开设ESP课程。国内大部分研究生均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但限于英语交流技巧而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国际交流学习机会。如能掌握其专业领域中特有的语言技能,将能提高其国际竞争力。而这都有赖于ESP教学[2]。而本次调研发现30%的院校仍未开设ESP课程,这恐怕未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而可能无法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认为国内医科院校有必要尽快全面改革研究生的英语课程设置,效仿走在改革前列的兄弟院校的做法。借鉴北医大和同济大学医学院模式,各医科院校应结合自己院校的特色和资源,尽快为学生开设多门ESP选修课程,修够一定学分即可,选修课应该为学生提供多个模块的选择,鼓励个性化发展。
2.努力营造学习ESP的氛围。本次调查发现:部分院校由于师资不足,仅开设少量的ESP课程,这恐怕会造成学生“吃不饱”的现象,这也是一直困扰着教师和学校管理层的一个问题。这个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在开设ESP面授课程的同时,不妨尝试通过举办英语学术讲座或者学术沙龙等活动为学生营造学习ESP的氛围。另外,通过设置医学英语论文写作、翻译或者文献汇报等任务,让学生在完成学术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渠道习得ESP。
总之,唯有多层次开设多门ESP课程方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际交流能力,提高其国际竞争力,为其日后的深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鉴于其必要性和可能性,各医科院校有望在教改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创造性地建构其ESP课程体系。
[1]陆俭明.制定科学的外语教育战略,提高国民语言素质[R].2010年中国外语战略论坛,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2]蔡基刚.“学术英语”课程需求分析和教学方法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2):30-35.
[3]余樟亚.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实践研究与启示——以“电力英语”课程为例[J].外语界,2011(5):56-61.
[4]张为民,张文霞,刘梅华.通用英语教学转向学术英语教学的探索——清华大学公外本科生英语教学改革设想[J].外语研究,2011(5):11-14.
[5]Jordan,R.R.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A Guide and Resource Book for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6]蔡基刚.误解与便见:阻碍我国大学ESP教学发展的关键[J].外语教学,2013(1):56-60.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ESP Course for Postgraduates in M edical Universities
Chen Zexuan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 510515,China)
This paper supports the idea that the teaching focus formodern graduates should shift into ESP by reviewing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considering the requirementof internationalhigher education and students'needs.Upon which,twomainmodels of ESP course design in China were introduced.After that,the status quo of20 medical universities in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so as to shed light on the innovative ESP course design for themedical universities in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ESP course for postgraduates;students'needs
G423.02
A
1002-1701(2015)02-0108-02
2014-04
陈泽璇,女,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ESP教学、外语教育技术。
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研究项目“行业特色型高校研究生国际交流能力培养研究”(课题批准号: 2012JK273)阶段性研究成果。
10.3969/j.issn.1002-1701.2015.0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