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赴企业实践的现状与问题访谈纪要
徐珍珍,刘晓
企业作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重要利益主体,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既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过程,也是人资资源优化的重要手段。为了了解企业在参与职业教育合作办学中现存问题,明晰相关利益方的利益诉求,以及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制约性因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2年度(教育学)青年项目“利益相关者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长效机制研究”课题组在主持人刘晓带领下,专访了义乌义网天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慧谷创意设计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以新,以及全国各地的教师代表。通过访谈,旨在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活力,以及教师赴企业实践的意愿和成效,为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供实质性助益。同时,也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赴企业实践的现状,探索多元化的教师企业实践方式,提高赴企业的质量和成效。
一、企业眼中的校企合作——访义乌义网天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慧谷创意设计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以新
企业简介:义乌市慧谷创意设计中心有限公司位于义乌市稠江街道英才创意园,是一家依托义乌实体市场及企业,基于中国工业设计交易网,具备线上线下平台优势,整合了知名院校教授、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等技术人才资源的全国高校创意设计联盟。中心每年举办或承办工业设计大赛及设计产品展览,以“创意设计网上交易、自营品牌创意产品研发、创意产品企业化运作、知识产权海量储备、人才培育集聚”为发展重点,实现专业化的设计、培训与交流、信息与展示、创业孵化、人才集聚、公共服务等六大功能,使之成为全国高校创意设计与成果交易基地。
(一)课题组:黄总,您好!请问目前您公司是如何参与校企合作的呢?都有哪些形式?
黄以新:目前,我们中心第一批已经入驻了清华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6所院校。第二批意向入住的湖南大学、中国美院、浙江大学、陕西科技大学、汕头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我们还和义乌商贸职业学校等多所中高等职业学校有合作,主要集中在学生的职业培训方面。比如,我们对高二高三、大二大三的学生进行为期3个月的培训后,他们可以毫无阻力地嵌入电商的整个生产运营体系中,或者进入别的电商企业。但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由于自身的心智发展的特点,随意性和变动性很强,使我们不得不考虑这个培训的可行性与持续性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也想了很多办法,不久,我们将启动一种新的模式,发动教师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因为电商专业本身就是一个跨界的服务,涉及到电商、国际贸易、英语三个专业。因此,我们设想每个专业各有一个老师,然后带领5-10个学生组成一个合作团队,进行开店等真实的电商运营,当然最后的提成和赢利点属于教师和学生。这也是目前校企深度合作的一个创举,使教师和学生在合作中成为利益的获得者,具有义乌典型的地域特色。
(二)课题组:您在参与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有哪些利益需求?换言之,您参与校企合作的出发点和动机是什么?
黄以新:这个利益需求是校企双方得以联结的关键纽带。我们在和职业学校合作做学生专项的职业培训,基本的出发点有两个。(1)往大了说,这是在为义乌市培养电商方面的人才,满足企业、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良好的社会形象和信誉是企业辐射文化、积累社会资本的一条有效途径。(2)往小了说,我们非常看重人力资源。一方面,职业学校的学生学识、素质、能力、适应性等各方面都优于社会上招聘的人员,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另一方面,学生的数量较稳定,且只要合作相对稳定,那么学生数量的稳定性就有了可靠的保障。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在解决企业的用工需求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三)课题组:您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出现双方需求利益冲突的情况吗?又是如何相互协调的呢?
黄以新:事实上,有合作就会有利益的冲突和矛盾,关键在于如何磨合矛盾、协调冲突。因为,企业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经济组织,本质在于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学校具有社会(准)公共事业的性质,更多的是追求社会效应的最大化,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从而赢得企业的欢迎。但是,总体上可以说,这个行业校企合作越来越顺,紧密度越来越高。比如,关于高二高三学生的培训方面,其实对于我们企业来说,更青睐于高三。从现实考虑,对高三的学生来说,培训完毕留在我们企业实习工作那是具有很大的可能性的,而对高二的学生来说,就有点得不偿失,因为几乎没有留下来的可能性。但是从学校的角度考虑,人才培养是个系统的持续的过程,企业不能过于看重眼前的利益而不顾长久的考虑。所以,这中间会有一个利益的博弈和协商过程,最后达到一个利益的均衡点,就是学校在保障高三学生的生源和质量的同时,企业也要承担高一高二学生的人才培养工作。因此,可以说,我们和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越来越走向紧密型,越来越成为一个利益的共同体。
(四)课题组:在校企合作中,您是如何和学校协商解决教师、学生的工学矛盾问题呢?
黄以新:这个工学矛盾其实也是刚才所谈到的利益冲突的一方面,我们也是根据实际情况较为灵活的处理。不同的行业调整的方式也不一,如酒店管理专业,当紧密型合作企业遇到年关或者旅游旺季的时候,学校会通过学期调整的方式,提早一个礼拜或两个礼拜结束课程,进入见习实习的阶段。像我们电商行业,淡旺季的概念不是那么分明,就无法通过这种调整方式实现,但是我们却可以另辟蹊径,解决顶岗实习和正常教学的矛盾。像我们的合作学校义乌商贸职业学校,正好是现代学徒制的改革试点,实行学分制。因此,他们打破了原来专业课的学科体系,将很多专业课以模块化的方式呈现,而且从高一到高二高三每阶段的学生都有一个工学交替的计划。白天学生要在企业当学徒,但是学校的基本课程教学必须要完成,于是我们就把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调整到晚上,并且上课的地点放在企业。因为在企业实践的过程中,为克服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任务,学生会产出强烈的求知欲,自主学习能力自然而然地加强,否则,在学校上课还是按照老师、教学大纲的要求,就偏离了实施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的初衷。且据很多家长和学生反映,在企业上课比在学校的实训室上课效果要好很多。此外,我们也会派企业的师傅进校园、进课堂,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
(五)课题组:在您看来,为了保障校企合作双方共同的需求和利益,构建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您有什么建议或意见吗?
黄以新:对于构建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属于你们学术型研究的范畴,对于我们企业来说,收益大于成本的预期是企业经济行为的基本出发点,我们关注的点聚集在投入与产出的比上。所以对于构建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方面,我觉得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是前提,保障企业的核心利益是关键,必须遵守三个原则:(1)让企业意识到必须要参与职业教育,这需要内驱力和外部推动;(2)让企业感到参与职业教育其实也不难,不会给企业带来多大麻烦;(3)让企业感到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有益有利。如果能做到以上三个方面,那么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活力就会内发地形成,不再需要外在的强刺激。如我们在参与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的住宿、水电、餐食、培训等一切费用,一年下来大约需要50万左右。其实,一方面,我们在培养基础人才;另一方面,也在搭建资源平台,如果我们这一整套方案的实施收到一定的预期效果的话,那么义乌国际商贸学校这将成为一个很大的电商平台,资源的规模化和集聚化效应会逐渐显现。但如果校企合作的成本和费用全部由企业买单,那么企业不是社会公益组织,亏本的买卖是企业无法逾越的底线,否则,合作的长效性将难以为继。很多人会建议说,可以采用税收调整的方式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活力。其实,税收调整具有一定的行业性,可能对于生产性行业更具吸引力,像我们服务行业这方面主要也是交一些零售税,本身就不多,因此,税收调控对于服务行业来说行不通。可能还是政府购买服务这一方式更具可行性,并使之成为一个普适性的制度保障,对于企业来说,可能是最具说服力和吸引力的。而且电商行业作为义乌的一块特色经济,对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访后记:了解和掌握目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机、需求与制约性因素,对于破解校企合作难题,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活力,深化校企合作,共培共育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职业教育作为一个复杂的、开放的、多层结构的有机系统,需要多元主体的积极参与和支持,而当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却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也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校企合作之路仍任重道远,需要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不断地上下求索。
二、教师:企业实践的“魅”与“惑”——兼与职业学校教师代表的访谈交流
为了破解教师赴企业实践的难题,探寻积极有效的现实路径,切实为全国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服务。带着问题和期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赴企业实践的现状与问题研究”课题主持人浙江工业大学教科学院刘晓博士专访了来自全国各地参加国培项目的教师。
(一)课题组:作为教师,您是如何看待赴企业实践问题?
教师代表:对于教师赴企业实践活动,从客观上讲,这是丰富教师企业实践工作经历、强化职业技能、增强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方式和主要途径,也是教师专业发展与自我提升的重要机会。作为赴企业实践的主体,我们都是非常赞成的,但是在现实的实践过程中,也存在来自各方面的矛盾和困难,让我们不得不思量赴企业实践的机会成本。当然,也不排除一小部分教师可能对赴企业实践的目的不够明确,甚至产生了一定的认识偏差,比如说是为了响应教育局的号召和为学校做宣传。事实上,很大一部分教师尤其是新教师,不是不愿意赴企业实践,而是多方条件的限制使得教师赴企业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缺失。所以,从一定程度上理解,很多时候教师不愿意赴企业实践可能是果,而不是因。
(二)课题组:在您看来,教师赴企业实践的自觉性与那些因素有关?
教师代表:我觉得主要与三个因素相关。(1)工学矛盾突出。教师自身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我们日常的教学任务相对繁重,很难抽调出足够的时间专心用于赴企业实践活动。而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无疑加重了教师的额外负担。(2)待遇上的顾虑。我们学校有发放一定的经费补贴,现在标准是一天100元。但是每个地区每个学校标准也不一样,也有很多学校是没有相应补贴的,且实践期间的交通、住宿等相关费用也是重大开支。因此,很多教师出于待遇上的考虑,对赴企业实践存在一定应付、消极怠慢的情绪。但是不排除某些专业的教师,如舟山海洋船舶专业的教师,企业下发给教师的工资补贴都要比学校工资高出很多,大大调动了教师赴企业实践的积极性。(3)专业对口问题。当前,很多教师赴企业实践所选择的企业可能与自身的专业并非契合,使得教师赴企业实践有流于形式的趋向,成效不明显。因此,在选择企业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企业与自身专业的匹配度,是否能够真正让我们了解到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与方向,否则,也失去了教师赴企业的意义。
(三)课题组:您认为教师本身对于企业实践活动存在哪些方面的需求?
教师代表:实际上,尽管各个教师的专业不一,但是对于赴企业实践都抱有较大的期待,存在多方面的需求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共性。(1)他们想了解行业企业的最新动态,掌握市场需求动向;(2)想了解企业的规范和质量标准、效率,掌握企业生产标准;(3)想了解企业的文化和职业道德,掌握企业用人标准;(4)更想强化自身职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巩固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所以,绝大部分教师不是不愿意参加赴企业实践活动,相反他们有强烈的渴求,并且希望通过赴企业实践活动接触不同的工种和工作岗位,满足内在的多方需求。此外,其实很多教师希望学校能够不断提高社会合作的吸引力,不断拓展新的校企合作形式,为教师赴企业实践建立稳定且多元的渠道。
(四)课题组:对于教师赴企业实践的时间以及企业规模有何要求?
教师代表:由于现实条件的差异和局限性,不同地区的教师赴企业实践时间和企业规模也各异。首先,对于时间要求。由于平常学校的师资配备较为紧张,所以我们通常会选择在寒暑假完成教师赴企业实践的任务。当然也有些学校可能具备雄厚的师资储备,既能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又能抽调部分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活动,就会选择正常教学期间,以全脱产方式安排教师赴企业实践。并且,大多数教师认为分期阶段性进行可能战线过长,都会倾向于选择一次性完成学校分配的教师赴企业实践任务。其次,对于企业规模要求。现在我们实践的企业基本以中型企业为主,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为辅。说实在的,对于企业的规模不是特别在意,而企业是否与所教专业对口才是我们教师真正关心的问题。
(五)课题组:你们学校对于教师赴企业实践有明确的硬性规定吗,通常到企业实践,都会具体做哪些事情呢?
教师代表:这个规定有的,我们学校要求一学期一个月,像上海就是要求暑假两个月。但是去企业实践,单纯一二个月是不够的,很容易陷入流于形式,难以真正融入企业的生产实训中去。另外,由于专业的方向不同,教师赴企业的程度也是不一的。基本上以到企业生产现场考察参观,或者参与企业生产或培训岗位上操作演练,或者接受企业组织的技能培训为主,真正参与企业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的比例很少,可能计算机、数控方面成果要多一些。
(六)课题组:校方对于你们赴企业实践有相应的管理考评和激励措施吗?又是如何认定你们赴企业实践的成果呢?
教师代表:首先,在监督管理方面,我觉得学校基本都会定期和合作企业通过各种形式间接了解教师赴企业实践的情况。其次,在考评形式上,虽然很多学校在考评环节上存在不严谨的情况,比如说只要有相关赴企业实践的文件、图章、笔记等证明即可,但是像我和其他老师了解到,其实很多学校的考评方式还是比较科学的,视教师在企业完成项目的效果而定。最后,至于激励措施。我们学校是将实践情况作为我们聘任、考核、晋升的重要指标。但是很多学校在激励措施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空白,教师参与与不参与企业实践的量化与区分较为模糊。
(七)课题组:刚才我们了解了教师的自我需求和校方管理考核因素,下面我们来谈一谈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角色与行为问题。从您自身的企业实践经历来看,您觉得企业在参与教师赴企业实践的过程中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呢?
教师代表:其实我们在联系企业的过程中,有些中小微企业还是很积极主动的,非常配合教师赴企业实践活动。但是也有些企业对教师赴企业实践的行为抱有“不作为”的思想。首先,在观念上。企业作为盈利的社会经济组织,不太愿意接纳教师赴企业实践。其次,在态度上。(1)企业不太重视实践活动,教学组织松散、不缜密。一方面,企业指导和管理不够规范和认真,对于生产工艺要求和流程讲解、安全生产、操作规范等缺乏引导;另一方面,企业安排任务较为单一,单纯追求任务量,缺乏实时指导。(2)企业实践的前期组织不到位,缺乏一个系统的安排。如企业方面开展的一些技能或文化培训,与教师赴企业实践活动有机融合程度不高。当然一些企业出于安全生产和商业机密的考虑,对于核心技术和关键岗位保密,我们也是可以理解的。
(八)课题组:为进一步推进教师赴企业实践工作,您认为应该如何保障教师赴企业实践的主动性与成效性呢?
教师代表:我觉得教师赴企业实践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社会活动,牵涉到多方的利益的均衡。既有观念问题,也有制度问题;既有统筹规划问题,又有监督管理问题;既有时间问题,又有经费问题;既有主观意愿问题,又有客观条件问题。
首先,转变观念拓展功能,为教师赴企业实践“自觉化”提供原动力。(1)教师必须对社会实践具有高度的价值认同感。这既是提升专业内涵建设和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帮助企业解决产品和技术研发中的一些制约性难题,为企业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撑,使企业逐渐意识到为教师提供实践平台的同时也分享了教师企业实践的成果。(2)教师应当不断拓展企业实践的功能。其实,教师企业实践与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具有一定的共性,而且教师企业实践也是管理学生顶岗实习的重要手段。因此,将两者进行并轨设计,有利于教师赴企业实践功能的拓展和价值的发挥。
其次,完善管理制度建设,为教师赴企业实践“成效化”提供保障。(1)制定按需确定赴企业人选和专业对口企业的选派制度,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2)完善教师赴企业实践日常管理制度,学校有必要制定教师赴企业实践制度的实施办法,加强对在外实践教师的管理,在制度上,规范教师赴企业实践的行为。(3)建立教师赴企业实践考核评价制度。一方面,校方考核部门应当对教师实践过程进行不定期抽查与督察,及时了解教师赴企业实践相关情况;另一方面,强调企业对教师实践的综合考评,重在考察教师参与企业产品、技术研发等方面。
最后,建立长效激励保障机制,为教师企业实践“常态化”提供保障。(1)学校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激励机制,将教师赴企业实践工作纳入绩效评估考核体系,让教师高度认识到实践的意义与重要性,充分调动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热情与积极性。(2)学校必须落实保障教师赴企业实践的经费及相关待遇。学校可以设立教师赴企业实践专项经费,明确规定实践期间,校内教学工作量津贴参照相应职务教师标准予以发放,同时,还给予赴企业教师交通、食宿等相应补助。此外,对于在企业表现出色的教师,学校应该给予个人奖励补贴,使得教师赴企业实践所取得的成效和增量具有可测性和激发性。(3)改革教师编制管理制度,增加学校办学自主性。这可能是解决工学矛盾最关键的一个突破口,也是实施教师轮岗赴企业实践的重要条件保障。(4)各级政府应当出台系列保障教师赴企业实践的规定性政策和促进性政策,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如建立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的经费保障机制,给予接受教师赴企业实践的企业一定的经济补偿及优惠政策,提高企业参与社会实践的主体意识与主动适应的自觉性。
作者简介:徐珍珍,女,浙江工业大学教育与科学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刘晓,男,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
[责任编辑曹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