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中医科,北京100020)
注重传统文化教育培养中医思维模式
——浅谈西医院校留学生针灸教学
李雅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中医科,北京100020)
针灸疗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倡导绿色医学的今天,针灸疗法以其安全有效、创伤小、无副作用受到海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与认同,慕名前来中国学习针灸疗法的留学生也日益增多,面对留学生日益高涨的学习热情,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这些海外学子更准确、更高效的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本文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中医思维模式的培养等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留学生;针灸教学;教育
针灸疗法以其简单、有效、廉价等特点已经在中华大地及海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及充分的认可,自从2010年11月16日“中医针灸”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来,一股学习针灸疗法的热潮再一次在世界范围内被掀起,“针灸”正在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成为西方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目前,众多的西医学院校将“针灸学”纳入了留学生的选修课程中,以期通过“针灸”这一文化载体,使留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尽可能多得了解中国传统治疗方法,但如何在短时间内让西医学院校的留学生有所收获,现浅谈一下本人在对留学生进行针灸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在本源上是一致的,其理论体系的构建受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基于阴阳学说及五行学说,对于首次接触中国传统医学的西医院校的留学生而言,通过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其理解针灸学的诊疗思路,如中国传统文化注重阴阳学说,以阴阳划分万物的属性,《内经》将阴阳学说引入中医学领域,构成了中医基础理论的框架。古代朴素哲学将五行视为天地万物的基本组成元素,中医学也运用这种哲学思维方法去分析脏腑间的相互关系,如中医学认为,肝属木,脾属土,心属火,肺属金,肾属水,因为从自然规律上来讲,木可以克土,所以肝木可以克制脾土,又因为金可以克木,所以肺金可以克制肝木,可以看出,中医学理论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只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充分的理解,才能明白为什么十二经被分为阴经和阳经,只有对中国文化的基础符号汉字有所了解,才能明白针灸穴位以谷、溪、泉命名的含义,这些知识均蕴含着传统文化。所以,教师应将与针灸相关的中医传统文化渗透在教学中,便于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针灸知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灸疗法不需要使用药物,可以避免药物的毒副作用,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绿色疗法”。同时,针灸可以解决很多令西医学进退维谷的临床问题。如慢性疼痛,长期使用西药止痛,患者不但会对药物产生依赖性及耐药性,而且长期的药物治疗会对机体脏器造成慢性损伤。针灸疗法的介入不但可以快速镇痛,同时无毒副作用。目前,西方国家的很多医生都在学习针灸止痛的方法,针灸目前正作为一种替代医学被广泛应用于海外。留学生在了解了针灸的治疗的优势及目前在海外的应用现状后,会对针灸学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继而渴望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这就为针灸教学的开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对于西医院校的留学生而言,因为中西医学理论体系的差异,难免会对中医学的科学性产生质疑,教师要善于分析比较两种医学模式的区别,西医学用还原分析方法,中医学用直接与整体观察的方法研究生命与疾病,两者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但都是对真理的不断接近。教师应该通过细致讲解两种医学体系的差别,消除学生对中医学理论的质疑,激发其学习针灸学的热情。
中医思维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体征及有关病情、病史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诊断,抓住病机关键并制定中医治疗方案的独特辨证思维方法,其能力的培养是课堂理论转化为临床应用的关键[1],对于西医院校的留学生而言,中医思维模式需要逐步建立,不可一蹴而就,教师必须学会精选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优先选择中西医有相似或接近认识的疾病进行讲解,首先介绍疾病的西医症状、诊断,逐步过渡到针灸对此病的命名、辨证及治疗方法,引导学生逐步建立中医诊疗思维。在知识点的讲解上要做到点面结合,既要善于归纳总结讲规律,又要关注重点突出讲要点,如,在讲解经脉循行时,阳经及阴经的循行流注有着共同的规律,把共性讲清,学生即可融会贯通;再如,对每条经脉上的穴位主治也以介绍其共同主治病症为主,学生只要知道这个穴位属于哪条经脉,它的主治病症也就容易被记忆,而对于重点要求掌握的穴位及其治疗范围,则可以着重讲其特殊性,这样,学生在学习时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易于理解,方便记忆。
点穴是针灸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但可以巩固理论授课的基础知识,而且可以快速提高学生对穴位的感官认识。但是传统的点穴课程,教师只是在学生体表进行腧穴位置的简单描述,学生难以对穴位的立体结构有明确的认识,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穴位解剖学课件就可以弥补这一教学缺憾,穴位解剖学课件可以直观的反映穴位的解剖层次结构及安全的针刺深度及角度,将本来看不见、摸不着的经络腧穴理论形象、立体地展现出来[2],留学生都有较好的西医解剖学知识,将穴位定位与局部解剖学有机结合的穴位解剖课件可以使留学生更快、更准确的掌握穴位定位。
模拟病例教学需要教师为学生模拟临床诊疗的场景,学生为主导,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诊疗,随后,教师对学生的诊疗过程进行评价。在模拟病例教学前,应告知学生做相应的知识准备,学生通过自学,增加对相关疾病的理论认识。如,做中风病人的模拟病例教学,学生需提前了解中风病的病因、病机、证型、针刺穴位、针刺手法等,使学生在参与诊疗时有的放矢。在学生诊疗过程中师生互动,学生针对感兴趣的问题展开热烈讨论,积极争辩,教师设疑释疑,由浅人深,由易到难,分层讲解[3],教师认真观察,在学生诊疗结束后,教师提出学生值得认可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不足,同时根据大纲要求,对关键知识点进行重点强调,这种启发式教学,可以因材施教,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每个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西医院校的留学生接受西医学教学,注重学科前沿进展,针灸教学如果只是一味灌输古老的针灸学术理论,难以满足学生对新知识、新进展的渴望。近些年,针灸无论在基础研究还是临床研究领域均取得了一定成果,很多疾病的针刺机制已经开展了蛋白组学、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多层次、多维度的研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适时介绍针灸学的最新研究进展,让学生了解学科动态,不仅会增加学生对这门古老学科的亲切感,还会激发学生对针灸学的科研兴趣。向同学推荐针灸研究的数据库,使学生借助网络平台,课后查阅文献,了解其感兴趣研究方向的最新进展,激发学生探索热情。
考试是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与保证,加强对留学生的规范考核尤为重要。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学得好的学生得到肯定与鼓励,学得差的受到批评与鞭策,学习有了竞争,就有了动力,以保证教学质量。学生最后的总评成绩应由实习态度、出勤、临床技术操作、病例讨论情况等几项来综合评定[4]。培养留学生从学习态度上对课程高度重视,临床实践中培养勤动手、勤思考、善于探索科学真相的求知精神,真正从理论及实践上熟练掌握针灸疗法。
综上所述,针灸学以其古老深奥的理论体系及现代科学的学术进展吸引着西医院校的留学生,教师要充分了解留学生的学习诉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精心研究教学内容,勇于创新教学方法,要将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科研进展恰当得整合,使学生学有所得,使针灸事业更广泛、更有效地服务于世界人民。
[1]王茂泓,张小萍.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途径探析[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23(2):30-32.
[2]高原,徐亚莉,黄亚蓉,等.胸段常用穴位针刺深度断面解剖的形态学标本制作及制作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20):103-104.
[3]耿建芳,王玉芬,邢天娥,等.中医专业实验诊断教学中教学模式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6):1538-1539.
[4]张淑香.浅议中医临床教学实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7): 82-83.
Focus o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ought Pattern --the Acupuncture Teaching on Overseas Students of Western Medicine
LI Yajie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Chaoy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10020,China)
Acupuncture treat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CM,today,the natural treatment is popular.Acupuncture treatment received recognition because of safety,validity and little side effect.More and more overseas students studied acupuncture treatment in China today,how to make teaching accurate and easy to be understand in the limited time,the article discussed on focus o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ought pattern.
overseas student;acupuncture teaching;education
10.3969/j.issn.1672-2779.2015.09.053
1672-2779(2015)-09-0105-02
:杨杰本文校对:曹锐
2015-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