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顺孙钢周计春
(1河北中医学院教务处,石家庄050200;2河北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2013级,石家庄050017;3河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石家庄050200)
古迹名胜与中医药文化课程建设研究※
马小顺1孙钢2周计春3*
(1河北中医学院教务处,石家庄050200;2河北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2013级,石家庄050017;3河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石家庄050200)
本文介绍了选修课古迹名胜与中医药文化的教学内容和目的,课程以与中医药文化相关的古迹名胜为线索讲述相关医史知识,借此拓展医史课所学内容,提升学生文化修养,补充以地域划分的医学流派知识,弥补近、现代医学史知识;教学方法多采用漫谈的形式,对于古迹名胜,教师尽可能身临其境获得第一手资料,课上借助多媒体展示,以提高课堂效果。
古迹名胜;中医药文化;课程建设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历史发展长河中,此起彼伏,在全国各地留下诸多遗迹,所以有“秦唐文化看西安,明清文化看北京,两汉文化看徐州”的说法。伴随中国历史发展的中医同样留下诸多文化古迹,借此来学习中医历史和中医药文化,不失为生动形象的方法。笔者因此在中医学院开设选修课——古迹名胜与中医药文化,带领学生“走遍中国医学史”,以各地的中医药文化古迹名胜为线索,漫谈中医药历史与文化,与医史课时空交融,学生很感兴趣。兹将课程建设和教学心得总结如下:
全国中医药文化景点粗略计算也有100多个,在河北、江苏等省份较集中,有些是较成熟的中医药文化宣传基地,如南阳医圣祠、蕲州李时珍陵园、保定守真庙、内丘扁鹊庙、义乌丹溪陵园、耀州孙思邈药王庙等;有些则不见宣传,不易寻迹,如吴江徐灵胎墓、苏州洄溪草堂、叶天士故居、石家庄东垣古城遗址等。但这些遗迹均承载着中医历史,以此为线索,追溯历史,情景再现,对加深医史学习、提升文化修养、引导古籍阅读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帮助。
1.1 加深医史学习中医是传统医学,其理论体系是历代医家临床实践的总结,通晓医史才能整体上把握中医发展的脉络,了解医家生平事迹及生活的历史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其学术思想。依据中医药文化遗迹学习医史、解读医家更具体,更生动。
如:刘完素生活在北宋末年金朝初年,师承陈希夷,“一生志完素,终至通玄处”,名噪一时,声震一方,金章宗三次征聘不就,赐“高尚先生”。死后,乡人于其故里建祠立墓,民间定时举办庙会纪念神医“刘爷”,平素常有人去焚香祈福,甚至村名都为之更改。当今尚存纪念刘完素庙祠有三处:肃宁县师素村是其出生之地,河间市刘守村是其生活过的地方及墓所在地,保定市是其行医及离世之地。河守村刘守真君庙的对联“陈希夷授守真留下神医术,金章宗赐完素高尚先生称”是对其真实写照,结合这些遗迹可更详尽地了解刘完素生平[1]。
又如:在苏州阊门外下塘街有叶天士故居,也是他悬壶之地,地处苏州繁华地段,通过“水叶家弄”通向河边小码头,是叶天士出诊乘船和病人泊舟之处。据此可更好理解叶天士“转易多师”的学医痴情,忙于诊务、疏于著述的情形,“治病多奇中”、“即下至贩夫竖子,运至邻省外服,无不知有叶天士先生”名著朝野的巨大影响,以至于民间传说他是“天医星下凡”,至今在苏州天平山后山有云天寺,祭祀的“天爷”就是名医叶天士。
与叶氏同时代,苏州城还有徐灵胎、薛雪两位儒医。在苏州城西七子山张桥村有徐灵胎当年隐居之洄溪草堂,在当时应属幽静的郊区吧。山体上多处摩崖石刻,可以理解袁枚《徐灵胎先生传》所描述的“小桥流水,松竹铺纷,登楼则太湖奇峰鳞罗布列”的情景,以及他“终日遑遑,总没有一时闲荡”“五十年中批阅之书约千余卷,泛览之书约万余卷”的苦读场景。吴中两位大医一个博采众长,唯效是求;一个穷源竟流,勤于著述。两位不曾谋面,但徐氏崇古,叶氏创新,徐氏曾对《临证指南医案》作点评,叶氏也心服徐氏方出有源。程门雪将两位大医好学事迹概括为“徐灵胎目尽五千卷,叶天士学经十七师”。
薛雪与叶氏齐名,在苏州城留下了两人的传闻、轶事。薛氏为儒医,能诗善文,“所著诗文甚富”,家居苏州南园俞家桥,为宋、元间《易》学家俞玉吾隐居处。博学多通,文武兼长,风流倜傥,所交皆文坛名流。画兰养龟,不愿以医自名。《苏州府志》载“与叶天士先生齐名,然二公各有心得,而不相下”,“每见叶处方而善,未尝不击节也。”两人有共同的老师王子接,对温病学均做出巨大贡献,薛氏《湿热论》与叶氏《温热论》相得益彰,可谓温病治疗之姊妹篇。黄退庵《遣睡杂言》评价“两人皆聪明好学,论人工薛不如叶,天分则叶不如薛”。
1.2 提升学生文化修养中医本身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古迹名胜承载着历史及地域多种文化。如讲到医圣祠,可介绍南阳作为汉代重要郡府,是当时文化中心,有商圣范蠡、科圣张衡、智圣诸葛亮与医圣张仲景合称为“南阳四圣”。南阳又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故乡,有帝都以及水都玉都之称。身为长沙太守的张仲景每月初一、十五坐堂行医,后世药业称“堂”即源于此,至今保留每到初一、十五人们自发到医圣祠祭拜张仲景的风俗,还有饺子的发明也和张仲景有关。
又如在介绍敦煌文化的前提下介绍敦煌医学,徽州文化背景下介绍新安医派,据石家庄“东垣古城遗址”介绍李杲号“东垣”的来历,通过湖南郴州橘井、庐山杏林等“橘泉”“杏林”的传说。
1.3 补充以地域划分的医学流派知识中医发展过程中出现诸多学派,有以学术思想划分的,如伤寒学派、温病学派、寒凉学派、温补学派等,还有以地域划分的,如吴中医派、新安医派、孟河医派、山阳医派等,对后者依托相关古迹名胜加以介绍,这是医学史、各家学说两门课程均不涉及的内容。
如地处太湖之滨的苏州城,历史悠久,是大运河沿岸之大都会,历代名医辈出,明清时期达鼎盛,据资料统计,吴中历代医家有1200余人,其中医官、御医百余人,历代吴医古籍530余种,形成了“吴中多名医,吴医多著述,温病学说倡自吴医”的三大特点[2],故有“吴中医学甲天下”之称。并形成颇具特色的吴中医学,与安徽新安医学、江西旴江医学、广东岭南医学均是我国著名的地方医学[3]。
1.4 弥补了近、现代医学史知识《中国医学史》由于学时较少,教材所限,近、现代医史略而不讲,本课借助中医药文化遗迹对近、现代中医发展史上重要事件和著名医家作简要介绍。如在浙江兰溪市北郊高家村有近代名医张山雷之墓,据此介绍他生平事迹,尤其是他后半生在兰溪中医专门学校执教情况,编著教材,创办杂志,培养了大批中医,使兰溪中医专门学校享誉江南;又如据衡阳中医医院内2012年建的“衡阳会议”主题公园介绍现代中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衡阳会议”。
2.1 采取漫谈形式作为选修课,和必修课有所不同,意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文化修养,所以依据中医药文化古迹名胜,结合医史,漫谈相关医、文、史知识。如通过漫谈多位医家励志事迹激励学生学习热情:李时珍不慕权贵潜心研究药物,纠正当时药物著作的诸多错误,“岁历三十稔,书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完成了旷世巨著《本草纲目》;张景岳“凡历岁者三旬,易稿者数四”,才完成巨著《类经》;“北漂一族,奋斗一生”的陈修园为普及推广中医著书十几部,作出了巨大贡献;叶天士“三世业医,十七师承”的谦虚好学的精神;黄元御在患有目疾、仕途无望的情况下,潜心医学,十年著医书11种之多。
2.2 多媒体展示尽可能身临其境本课既然是以中医药古迹文化景点为线索,图片、视频是必不可少的媒体,一张医家塑像图片可引起学生的对医家的崇敬之情,一张故居照片可使在学生脑海里再现名医当年行医情景,一张名医的纪念祠庙的照片可使学生了解医家在百姓中的影响,图片视频资料可使学习生动、形象。
如今网络资料丰富,检索方便,借此同样可以给学生介绍中医药文化古迹的情况,但百闻不如一见,为更生动地讲好此课,还应亲临其境。有了亲身感受,收集到第一手资料,这样讲述起来更生动,更能引起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提升了课程的感染力。
总之,国家非常重视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在全国将建设50个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本课以中医药文化古迹名胜为线索,介绍医史、医家、文化,对深化课上所学知识、提升学生文化修养、引导古籍阅读都有大的帮助。
[1]周计春.一生志完素,终至通玄处——刘完素故里寻迹[J].中医药文化,2012,5:20-21.
[2]俞志高.吴中医学的传统特色及其开发价值[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4):185-186,189.
[3]马一平.“吴中医学甲天下”原因浅析[J].中医药文化,2006,5:31-35.
Study on Course Construction of"Historic Spots and TCM Culture"
MA Xiaoshun1,SUN Gang2,ZHOU Jichun3
(1 Office of Academic Affairs,He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Shijiazhuang050200,China;2 Grade 2013 Graduate,Hebei Medic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 050017,China;3 Basic Medical College,He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Shijiazhuang050200,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objective of the elective course Historic Spots and TCM Culture.Considering the historic spots which related to TCM as clue,the course included relevant medical history knowledge,and then we expanded contents of medical history course,enhanced the cultural accomplishment of students,complemented medical school by dividing the domain knowledge,and made up medical school history of modern medicine knowledge.The teaching methods were mainly talk forms.Teachers should be personally on the scene to obtain first-hand information as far as possible for historic spots,display the information in class with the help of multimedia,and improve the effect in class.
historic spots;TCM culture;course construction
10.3969/j.issn.1672-2779.2015.09.042
1672-2779(2015)-09-0084-02
:张文娟本文校对:张暖
2015-03-26)
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立项(No:GJXHZ2013-20)
*通讯作者:jichunzhou196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