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环节培养的问题及措施

2015-01-31 04:36:38林起浪福州大学福州350108
中国轻工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福州大学专业学位导师

林 枞 林起浪 于 岩(福州大学,福州 350108)

材料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环节培养的问题及措施

林枞林起浪于岩
(福州大学,福州350108)

材料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环节的培养是提高其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由于起步较晚,在学生实践能力、实践环节培养方案和导师指导水平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福州大学材料学院为例,讨论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合理措施,为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材料工程;专业学位;实践环节

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的培养目的是使学生成为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能力、全面的职业素质,并且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相比较于材料学专业的学术型研究生以理论为主、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材料工程专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则应以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为主,并辅以配套的理论教学。由此可以看出,在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的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中,其核心的环节是工程实践环节的培养。科学且充分的专业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最佳手段和方法,因此成为保证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但是,由于我国专业型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执行上还存在较大的滞后,特别是工程实践环节还存在诸多问题,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和职业素养,很难达到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要求[1]。福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教育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签约重点共建的高水平大学。福州大学材料学院的材料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从2011年正式招生,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发展,在生源质量、师资队伍、培养方案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招生规模也从2011年的4人发展到2015年近20人。但是,在培养模式日趋规范、培养质量日趋提高的同时,也反映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流于形式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本文以福州大学材料学院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工程实践环节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例,深入剖析实验培养过程中落实不到位的具体原因,讨论提高工程实践环节培养质量的思路和方法。

一、实践环节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与学术型研究生的实践环节培养模式混淆

如上文所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与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在培养目的和培养模式上是有很大不同的:学术型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及科研技能的培养,其实践环节的设定多数由材料设计、制备加工和测试分析等几个部分组成;而专业型研究生则更加重视实践经验和前沿知识的学习。因此,相比较于学术型研究生,材料工程专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实践环节的培养上,更注重于工艺设计、设备使用和检测技术等方面[2]。但是,由于专业学位的起步较晚,初期办学规模较小,常常直接将学术型研究生的实践环节培养方案套用到专业学位中,造成两者混淆,失去区别度。同时,如今高校的师资队伍在选拔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其科学研究背景,即多数导师虽然是非常合格、甚至非常优秀的学术型学位的研究生导师,但却缺乏工程背景,无法胜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求。

2.与本科生卓越工程师的实践培养模式混淆

在培养模式和培养要求上,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与材料专业本科的卓越工程师计划是非常相似的。我国的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包括应用型工程师培养 (本科)、设计型工程师培养(专业学位硕士)和研究型工程师培养(工程博士)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培养要求是逐级提高的[3]。同样,实践环节的培养要求应随着不同阶段而相应提高。本科的卓越工程师实践培养应侧重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如熟练掌握生产操作、材料检测等,同时使学生对工程观念与职业需求有所了解。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培养要求应在本科生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基础上有较大提高,通过深入培养学生工程设计、材料设计、工艺创新等能力,提高学生在材料工程相关行业内的工程实践能力,使其能独立完成材料工程领域的相关研究和产品开发,同时还应具备较强的专业交流能力和一定的管理能力。这就要求在具体的实践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应有不同的方案。但是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环节常常与本科卓越工程师的实践环节混淆,将专业学位的实践过程简单地用本科生实践环节替代,有些甚至与本科生一起完成实践环节,显然是不合适的。

3.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现状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参差不齐

由于材料学科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材料工程专业的招生对象中包含了来自于不同专业背景的生源,如材料、机械、化工、物理、环境、生物等。这些不同的生源背景,要求其实践环节也具有多学科交叉性。与此同时,由于专业学位的教育起步较晚,在社会上的认可度相对较低,在很多情况下,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的招生是依附于学术型研究生的招生程序,由学术型研究生调剂或降低要求录取。这也造成了招收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中曾获得真正工程实践机会的人数较少,普遍存在工程实践能力相对较弱的问题。

二、解决措施

1.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

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材料工程专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实践环节中与学术型和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的最大差别,其核心在于设立创新实践培养方案[4]。以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在对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本科培养背景的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设立了“理论学习—工程实践—应用创新”三位一体的实践培养方案,在此方案的基础上,为学生搭建相应的实践平台,在各个环节中提高学生工程创新的能力[5-6]。

在“学习”阶段,以校内的实践基地为主要平台,协助指导本科生的实践课程。与本科生的实践环节要求不同的是,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在校内实践过程中,不仅要完成实践项目,同时还要参与实验项目设计、设备维护、操作示范和原理阐述等多方面的工作,大大提高了对实践内容学习程度的要求。

在“工程实践”阶段,以校外企业为实践基地,以观摩与见习为主要实践模式,并辅以校外导师专业的工程讲座。学生不仅具体掌握了相关行业的实际生产流程和状况,还对企业管理、质量控制、规范制度等进行现场学习实践,大大提高了学生对生产实践的认识。

在“应用创新”阶段,要求以导师的横向课题为背景,以合作企业为依托,以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为最终目标,直接参与企业的产品开发、科技创新、生产管理等,也可以参与导师工程应用型课题,对某一典型材料的开发、应用、生产装备、工艺流程、质量检测和控制以及企业的运行模式、生产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实习和调研,真正解决本领域工程问题。

这种“理论学习—工程实践—应用创新”三位一体的实践培养模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得无论学生入学时的实践能力基础如何,都能通过这套实践环节,达到材料工程专业学位实践能力的要求。

2.建设优秀的导师队伍

在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体系中,导师的指导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与绝大多数的高校相似,福州大学材料学院在聘任研究生导师时,主导仍以科研能力为第一标准,大量新上岗教师直接完成从学生到导师的跨越,严重缺乏工程实践能力和经验。为了提高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福州大学材料学院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

第一,通过结合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与资质较好的企业联合建设企业博士后流动站,让年轻教师在成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之前实施“一职双岗”的工作模式,既在校内完成教学科研工作,又帮助企业完成博士后工程课题的攻关,大大加强了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第二,实施“一题双带”的横向课题合作模式。年轻老师由于工程经验缺乏,很难承接行业相关的横向项目。学院开展的“一题双培”的横向课题实施模式,即在横向课题的实施过程中,项目负责人除了要完成课题的相关工作,还要同时完成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环节(即“应用创新”阶段)的培养和一名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培训。

第三,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遴选机制上,学院在教育部和学校的相关规定基础上,增加了横向课题及横向经费的要求。即只有主持或参与(排名前2位)横向课题的研究生导师才能遴选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同时也把每位导师的招生数与其横向课题的经费挂钩。

以上几点措施有效地增强了学院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工程应用背景和能力,并形成了持续有效的培养体系,提高了在专业学位培养过程中校内导师的水平。

与此同时,作为“双导师”制的另外一环,高水平校外导师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这也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扩招,以及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的不断提高密不可分。在短时间内选聘出足够数量的合格的校外导师参与实践教学工作,也是制约双导师制实施的重要因素。其中的主要问题是培养单位对企业导师没有管理权和约束力,造成了企业导师实际上变成 “挂名导师”。而企业导师又担负着给学生的培养环节进行考核的重任,因此在这一环节上经常出现无效分、人情分等现象,无法切实对实践环节的培养质量进行监控和改进。福州大学材料学院从校外导师选聘和管理上实行定期考核、末尾淘汰制度,在实践环节和毕业论文工作中安排了与企业导师相关的答辩部分,从制度上迫使企业导师按照学院的培养要求来进行指导。同时学院与大型企业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对培养合格的企业导师在横向课题和技术服务上给予优先和优惠,并推荐优秀毕业生到企业就业,大大增强了企业导师在学生培养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同时学院对校外导师的培养过程进行监控,建立了相关企业和导师数据库,定期组织交流培训,以便校外导师能及时调整培养方法,满足不断提升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

总之,由于材料类专业兼具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的特点,材料工程专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环节的培养容易与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环节重叠或混淆,造成培养质量与社会要求脱节,无法真正培养学生实际工程应用能力。在起步较晚的客观前提下,只有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校内导师的工程实践水平,不断强化企业导师的培养质量,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考核,同时不断完善实践培养方案,健全实践平台,才能切实保证并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环节培养的质量。

[1]雷彩虹,魏玮,许方,等.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及措施[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2,29 (3):438-441.

[2]李廷希,张芬,张剑兰,等.材料工程专业硕士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索[J].科教导刊,2013(11):24-25.

[3]阳勇福,林海燕,王晓峰,等.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8):72-74.

[4]苏永要,石东平,张铁军,等.从实践角度看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培养质量的提高[J].重庆高教研究,2013 (5):68-71.

[5]石防震,眭国荣.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探索——以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工程专业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1(24):31-33.

[6]许斌,汤爱君,马海龙.校企联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3(7):60-62.

Problems in the Practical Course for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Material Engineering

LIN Cong,LIN Qilang,YU Yan
(Fuzhou University,Fuzhou 350108,China)

The practical course is a vital part for improving the practical abilities of the 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major of material engineering.Due to the late start,there are a lot of problems in the students’practical abilities,training programs,and the supervising capacity of their tutors.In this paper,we discussed the problems i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graduate students’practical abilities,case study on College of Materi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in Fuzhou University.Solutions were also proposed,which are expect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education.

material engineering;academic degree;practical course

G643.0

林枞(1980—),男,副教授,研究方向:先进陶瓷材料。

猜你喜欢
福州大学专业学位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福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福州大学喜迎建校60周年
V eraW an g
导师榜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职业技术(2015年8期)2016-01-05 12:16:44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爱情导师
小说月刊(2015年12期)2015-04-23 08:5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