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磊
(江苏省淮安市中医院呼吸科,淮安223001)
《黄帝内经》药食气味理论初探
崔 磊
(江苏省淮安市中医院呼吸科,淮安223001)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巨著,其医学理论丰富。《黄帝内经》大量分析和讲解了人体的生理,病理及药食气味等多种医学理论,文献研究提示药食气味医学理论对中医药影响深远。在临床实践中,药食气味医学理论,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有利于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笔者研究和学习《黄帝内经》,发现了《黄帝内经》中,与药食气味有关的理论很多。为了继承和发展药物气味医学理论,笔者整理和探讨药食气味医学理论内涵,希望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提高临床疗效。
黄帝内经;药食气味;阴阳
《黄帝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其医学理论丰富,大量分析和讲解人体的生理,病理及药食气味理论,文献研究提示对中医药影响深远,一代医圣张仲景其组方用药也深受其影响[3]。笔者在研究和学习过程中,发现了《黄帝内经》中与药食气味有关理论很多。《黄帝内经》成书于西汉末年,当时食物和药物有同源之说。食物主要用于补充人体正常代谢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而药物则用于疾病的治疗。人类在与疾病的斗争中,不断应用药物及食物,总结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在《黄帝内经》中阐述了其理论及科学规律。笔者初探药食气味理论内涵,以期有利于临床应用。
阴阳是物质的,而不是意识形态的。阴阳是在物质的基础上形成的理论[2]。药食气味也可以通过物质特征分阴阳。笔者认为《黄帝内经》中“药食”气味即药物和食物的“气”及“味”。
1.1 “阳为气,阴为味”即“药食”的气属阳,“药食”的味属阴。
1.2 “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即“药食”的气,有厚、薄之分,气厚者为阳中之阳,气薄者为阳中之阴。
1.3 “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中之阳”即“药食”的味,有厚、薄之分,笔者认为味厚者为阴之阴,味薄者为阴中之阳。
“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提示味,形,气,精的生理特点。笔者认为味为药食气味;形为形体的变化;精为人体精的变化。即人体通过食入药物及食物,促进形体的生长,随着人体的生长,促进人体的气及气力的生长;人体气的生长,促进人体精的生长;精的生长同时促进人体气的生长;气的生长同时促进人形体的生长。循环往复则形,气,精充足,人体才能正常生长发育。
“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提示味、形、气、精的病理性改变。药食气味会导致形、精、气的变化。笔者认为药食气味可以损害人的形体,人体气的变化可能影响精的转化。“高粱之变,足生大丁”也是这个意思。强调不良饮食对人体的影响,同时,也是与疾病发生、发展高度相关。
“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中药所起的阴阳是以药物的阴阳特性,纠正机体的阴阳,使机体平衡以祛除疾病。扶正祛邪,平衡阴阳是中医药学核心[1]。笔者认为:药食分阴药、阳药,辛、甘、发、散的药为阳药。酸、苦、涌、泄的药为阴药。(辛甘)阳药可以有温阳的作用,治疗阴性特点疾病;(酸苦)阴药可以治疗阳性特征的疾病。化学药物及食物可以依据其气味厚薄分析其阴阳属性及可能的药理作用。如天然药物大黄,味苦,首先有清热泻火的作用;如化学合成药物阿莫西林,化学药物气味不薄,但味苦,依据味苦为阴药,阴药可能有补阴,泻火的作用,可以用于外感发热。而阿莫西林确实对外感发热有效且高度相关。自然界没有的化学药物也可以分阴阳,分析其可能的功效,对于药物科研可能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对于中西医理论的结合共同促进发展也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酸生肝”“苦生心”“甘生脾”“辛生肺”“咸生肾”提示药食气味与五脏有密切的关系,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1)药物气味可以生养五脏。而且酸的药食养肝为主;苦的药食养心为主;甘的药食养脾为主;辛的药食养肺为主;咸的药食养肾为主。(2)酸性药食有效成分可能在肝脏分布较多;苦性药食的有效成分可能在心分布较多;甘性药食有效成分可能在脾分布较多;辛性药食可能主要分布于肺;咸的药食可能主要分布于肾。(3)药食气味与五脏的关系可以指导治疗五脏疾病方案。心系疾病以苦为主治疗;肝系疾病以酸为主治疗;脾系疾病以甘为主治疗;肾系疾病以咸为主治疗;肺系疾病以辛为主治疗。
“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也提示与五脏关系密切,有二个方面内容。(1)药食气味的有效成分,在五脏中有一定的循行规律。五脏循行代谢中有先后之别。酸性药食的有效成分先到肝;苦性药食中的有效成分先到心;甘性药食的有效成分先到脾;辛性药食的有效成分先到肺;咸性药食的有效成分先到肾。(2)为提高药食的急性疗效及药到病所,提供理论依据。肝有急性疾病时,先用酸性药食;心有急性疾病时,先用苦性药食;脾有急性疾病时,先用甘性药食;肺有急性疾病时,先用辛性药食;肾有急性疾病时,先用咸性药食。
“酸伤筋”、“甘伤肉”、“辛伤皮毛”提示药食气味影响人的筋、肉、皮毛。笔者认为包含二个方面内容。(1)药食中的酸,甘,辛的物质对人体可能有损伤。过多的药食伤害更大。其他药食过量对人体也是有伤害的。(2)筋有疾病时,少用酸性药物;肉有疾病时,少用甘性药物;皮毛有疾病时少用辛性药食。(3)其他药食气味对人体伤害的部位,有待临床实践证明和完善。
“苦伤气”、“咸伤血”提示药食气味对人的气、血的影响。笔者认为有二个方面的内容。(1)苦性的药食损害人体的气,一身之气,特别是元气,肾气。咸性的药食损害人体的血。(2)对于气不足的患者,少用苦的药食;对于血不足的患者,少用咸的药食。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提示了药食气味的代谢分布。上窍现认为指耳、目、口、鼻等头面七窍。下窍是指前后二阴。笔者认为《黄帝内经》的药食气味医学理论已较早研究了药食在人体的代谢分布。其中包含三方面内容:(1)药食中的阳气成分在人体分布以“上行”为特点,分布于人体的上部为主。“出上窍”提示药食中阳气的有效成分必然分布耳、目、口、鼻等头面七窍,其可以指导头面部疾病的临床治疗。(2)药食中的阴味成分以“下行”为主,分布于人体的下部为主。“出下窍”必然分布于前后二阴,其能指导二阴疾病的临床治疗。(3)药食气味的具体药物的循行特点,代谢特点有待进一步完善研究。
笔者认为“壮火散气,少火生气”,初步提示了药食气味的量效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火”是药食中的纯阳火气成分。“壮”即大、多的意思。其中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内含大而多的纯阳火气的药食,消散人体的气,消耗人体的气。可以是阳气,卫气,宗气,脏腑之气等。而小而少的含纯阳火气的药食起到补气的作用。(2)药食中的用量和疗效不一定都成正比,有的则成反比。如有补气作用的药食。(3)正确的用药及药效关系,需通过循证医学、临床实践及实验研究,进一步完善指导临床应用。
总之,药食气味理论内容丰富,仍在不断指导临床应用。药物的临床药理仍有很多未知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发现和研究。药食气味理论仍需不断丰富。中药仍需不断发现和研究未知领域,希望能不断提高药物的临床疗效。
[1]王东.浅谈中药性味与阴阳平衡[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6):98-99.
[2]崔磊.《内经》阴阳医学理论初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7):12.
[3]于世杰.《黄帝内经》药食气味理论对张仲景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3):466-467.
Analysis on the Theory of the Nature and Taste of Food and Drugs in Huangdi Neijing
CUI Lei
(Respiratory Department,Huai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angsu Province,Huaian223001,China)
Huangdi Neijing is a masterpie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medical theories of Huangdi Neijing are very rich.Many explanations of human physiology,pathology,the nature and taste of food and drugs and other medical theories were writed and analyzed in Huangdi Neijing.Literature research suggested that the medical theory of the nature and taste of food and drugs has profound influence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n clinical practice,the medical theory of the nature and taste of food and drugs has important clinical value,and can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author studied the Huangdi Neijing,and found that there were many medical theories of the nature and taste of food and drugs.To inherit and develop the medical theory of the nature and taste of food and drugs,the author arranged and explored connotation of medical theories of the nature and taste of food and drugs,then hope to better guide clinical application,and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Huangdi Neijing;the nature and taste of food and drugs;yin and yang
10.3969/j.issn.1672-2779.2015.14.009
1672-2779(2015)-14-0017-02
:苏玲本文校对:庄沂
2015-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