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美
(湘潭日报社,湖南 湘潭 411100)
时政新闻、社会新闻、文体新闻、娱乐新闻等,这都是一张报纸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当记者9年以来,一直跑的是时政新闻,总的感觉来说,地方都市类报纸,要想把时政新闻做得有味有料实属不易,不过只要功夫下得深,新闻好料会如源头活水般汩汩而出。
家长里短的争吵、坑蒙拐骗、杀人放火等新闻,一直是一些地方都市类报纸的主打内容,它们固然能博得读者的眼球,然而一张地方都市类报纸,更应该坚持时政新闻立报的理念。时政新闻有两大特性,一是重大性,二是实用性。譬如一些政策、规定的颁布实施;一些重点工程的建设进度等,它们不仅仅能满足读者好奇心,也不仅仅只是读者茶余饭后的谈资,更能为读者的生活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性、指导性。
纵观一些报纸,时政新闻大多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偶尔才能如“淘宝”般找出几篇佳作来。究其原因,日渐流行的“通稿制”算得上“罪魁祸首”,无论是举办新闻发布会、召开重要会议或是举办重大活动,通稿几乎成了必备品,大多记者将通稿稍作修改,便算完事,碰到新闻认识水平高一点的通讯员,记者甚至可以一个字都不用改。这也导致报道一出来,各家媒体大同小异,无所谓亮点、无所谓独家。
要想将时政新闻做得有味有料,笔者认为,首先得善于在会议中找新闻点。2009年,在湖南省湘潭市公路局召开的工作会议中,会议材料提到“争取涟水大桥重建工作年内开工。”涟水大桥是连接湘潭市和湘潭县的重要通道,早已被界定为五类危桥,然而大桥的重建工作迟迟没有眉目。散会后,笔者便来到大桥上,以实地体验的方式写下了《涟水桥“病情”加剧 采取限行措施刻不容缓》一文,很快引起了网友的共鸣,成功督促公路部门、交警部门对大桥实行了交通管制,同时加快了大桥重建工作提上议程。这足以说明,看似无聊的会议其实是一个重要的新闻源,记者只要善于发现亮点,就一定能写出好稿来。
其次,写法创新也很重要。长期以来,时政新闻报道形成了固定体,“某某领导出席会议、某某强调、某某……”这种写法早已成为读者最反感的写法之一,几乎没有欲望想把报道读完。要想让时政消息吸引人,就得把文字写活,不妨尝试下用第一人称来写。2013年,一艘由湘潭某造船厂制造的5000吨级散货船正式出厂,笔者尝试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下了这篇题为《今天我要“出嫁”了》的报道,话语轻快、活泼,引人入胜,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再次,除了会议内容存在报道价值之外,会议中的一些花絮、特写照样能出好稿子。2012年底,湘潭市第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即将开幕之际,湘潭市人大组织省市媒体记者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这个会议算是例会,每年都开,到会前,与会的记者们基本敲定了报道思路,无非做个会议预告的小消息。第二天,报道一出,在千篇一律的报道中,《湘潭日报》的报道却成为一枝独秀。原来,当时中央、地方上下正强调改变会风,让会议减时,让会议资料瘦身。湘潭日报社记者以《茶还没来得及喝一口,会就开完了》为题写了一篇新闻特写,将会议预告消息揉入到报道中,笔风轻快、通俗,读起来不费劲,既突出了会议强调的新闻事实,又注入了新的信息内容,反映出湘潭市各部门切实改进会风的新面貌。
2010年,笔者参加了由湘潭市承办的湖南省十一运会闭幕式,闭幕式散场后,我留意到会场留下了大量垃圾,百余名环卫工在加班加点清扫,随即写下了《人潮褪去,现场清出垃圾六吨多》一文,拷问了市民素质,引起了社会关注。
如此看来,笔者认为要把时政新闻做得有味有料,并非难事,一张报纸只有真正把时政新闻做起来了,才有人读,才能真正树立起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