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变革的时代更需守护职业底线——对新时期新闻腐败现象的思考

2015-01-31 03:17马洪峰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11期
关键词:新闻界腐败问题党报

□马洪峰

(濮阳日报社,河南 濮阳 45700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及当前新媒体层出不穷的变革和发展,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冲击。这也为传统的新闻界反腐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大多新闻单位和媒体人,坚守底线,锐意创新,在新旧媒体的融合和创新中奋勇探索。特别是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各级党报,以政治家办报的责任,以责任意识、大局意识的担当,站稳脚跟,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发挥了正面宣传为主的舆论引导功能,保持了政治定力,维护了党和国家主流媒体的正能量功能。

但在这种变革的时代,总有极个别的新闻媒体和新闻人迷失方向,不仅丢弃主阵地,而且违背新闻原则和纪律,为“新闻反腐”增添了新的难度和问题。作为一名地市党报的新闻工作者,特别是作为地市党报部门的纪检工作者,我们担负着这一特殊部门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责任倍感压力。

新时期“新闻反腐”面临的冲击和课题

党报的改革既要坚持“党报性质”,又要有“市场意识”。上世纪80年代的新闻体制改革,将党报定位为“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逐步实现财政“断奶”转而步入市场经济。因而,大多党报在坚守“政治家办报”的同时不得不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市场上,不仅版式和内容向市场和读者靠近,而且把大量精力放在经济创收上。

这些本无可厚非,但在个别人和个别单位的意志不坚定者身上,诱发了有偿新闻、新闻敲诈等新闻腐败问题。从2014年以来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广电总局通报来看,案件越来越多,形式也越来越多样。河南省查处的几起案件也反映了这一问题。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新闻传播方式呈现多样化态势。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使得信息传播速度前所未有。互联网、新媒体对党报的冲击是空前的。即使是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南方报业都感到了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压力,更何况大多靠财政供养、衣食无忧的党报。

网络的方便快捷带来新闻传播的革命,但它的自由和社会责任缺失,也给党报等传统媒体带来新的问题。内容虚假,追求经济利益为主要目标,使得传统媒体特别是党报的管理者和从业者面临从来未有过的挑战。把握失当,掌控不力,极易诱发新的新闻腐败问题,引发不良社会后果。

新时期出现的新闻腐败现象和问题

综合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全国“三项学习教育”办公室2014年以来通报查办的新闻界违法违纪案件,反映出在新的变革时期,极个别新闻媒体和个人违背党的媒体肩负的神圣职责,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喉舌”的公信力。这些案件和问题被许多人形象地称为新闻界的腐败。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行为:

“有偿新闻”沉渣泛起,“红包文化”盛行。“有偿新闻”是指新闻记者及其所在新闻媒体在新闻采编活动中向被采访报道对象索取或被动接受物质报酬或其他利益的行为。最典型的就是收受采访对象提供的红包、现金、有价证券等。有人甚至将其视作媒体圈的“潜规则”。

《新快报》记者陈永洲案件,就是其受人指使收人钱财,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连续发表大量的针对中联重科的失实报道,致使中联重科的声誉严重受损,广大股民深受其害。2014年以来,各地省市新闻媒体也都发现并查处过此类问题。

以刊发负面报道相要挟,实施新闻敲诈。负面新闻报道为由收取“封口费”实施新闻敲诈,是近年来发生较多的新闻腐败案件。

在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查办通报的8起新闻敲诈案件中,多是以刊发负面报道相要挟,索要广告费、赞助费等。其中21世纪网是最典型案例。今年4月28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作出行政处理决定:21世纪网被责令停办,《理财周报》被吊销出版许可证,《21世纪经济报道》被责令整顿。

新媒体借机扩大新闻寻租空间,有偿删帖一度泛滥。网络空间无限,人人都是媒体发布者。虚假炒作,恶意攻击,使新闻真假难辨。一部分寄生在党报系统的小网站,更成为滋生腐败的阵地。人员不多、管理不规范,有偿上帖、删帖更方便。其泛滥的恶果是令公众对网络公信力产生质疑,对党报的权威性产生动摇。

国家网信办不断加大对这些行为的打击力度,从2014年发布的十大网络敲诈和有偿删贴案件中,我们注意到有极个别党报网站的影子。

采编经营不分,记者违规从事经营活动。为应对市场竞争和生存发展需要,许多媒体为拓展经营渠道需要,采编经营不分。有的甚至给编采部门下达创收目标;有的经营部门在人手不够的情况下招聘大量社会人员;有的为承揽广告方便无条件地给一些无采编资格人员办理记者证;有的直接以记者身份给基层单位要赞助、拉广告;甚至有的地方真假记者内外勾结,“一黑一红”演双簧。加上一些单位管理失当,不仅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而且形成了新的腐败问题。

今年7月份,仅全国“清办”就通报查处了4起媒体及从业人员这样的案件。

新时期新闻腐败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探索

自新闻的产生之日起,新闻界的腐败与反腐败斗争便存在并一直进行,我们必须正确对待。尽管这些都是极个别现象和问题,但他们都是社会领域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侵蚀新闻界的结果。

研究和汇总社科界专家和纪检监察部门学者的观点,他们都把这种腐败问题的出现归纳为三种原因:一是新闻从业者的自身素质;二是新闻单位管理的缺失;三是社会的影响。

近年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分重视新闻宣传工作。以“8·19”讲话为标志,党中央不断强化对新闻工作的领导。“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是党中央对新闻宣传部门提出的新要求。新时期出现的新闻界的腐败问题不仅严重危害党的主流媒体公信力,侵害公众知情权,而且误导社会道德和价值取向。因此,打响新闻界反腐战已是迫在眉睫。

治理新闻界腐败问题必须多管齐下。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强化教育,明确政治规矩和职业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从思想道德抓起具有基础性作用。要加强教育,不断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加强新闻界反腐工作,要标本兼治,必须从教育预防着手,明确新闻单位和从业人员应遵守的政治规矩和职业道德底线。濮阳日报社借助市内外有关新闻单位被查处的案件,经常对采编人员进行警示教育、购置相关书籍、发送《廉政月报》等,增强反腐倡廉的控制能力。

完善制度,打造采编制度的“笼子”。新闻界的反腐治本之策在于制度。新闻记者持证采访,严格记者证的发放、使用和管理,是杜绝“假记者”、规范新闻采访活动的重要手段,也是对新闻工作者从业活动的有效监督办法。

整治经营队伍,杜绝采编人员从事采编经营活动,建立经营性媒体的现代企业制度,也是防范新闻界腐败的有效措施。同时,建立和完善社会公众对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批评监督体制,在新闻界监督社会的同时,也让社会监督新闻界。

奖惩分明,“树标杆”“敲警钟”并重。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每年在进行好新闻评选,大力推进“优秀新闻工作者”,一大批以范长江、邹韬奋为榜样的优秀工作者成为新闻工作者学习的榜样。同时,中央多次开展专项治理活动,打击新闻敲诈、违规经营等非法活动,一批违纪违规单位和个人受到查处,一批违规出版的报刊被吊销出版许可证,一些新闻从业人员被注销新闻记者证,个别从业人员被以受贿罪、敲诈勒索罪、诈骗罪被判刑。

探索立法,把新闻反腐引入法制轨道。现有新闻管理多是制度、规章或办法,到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规范的新闻管理法。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就要用法制思维管理新闻工作和新闻从业人员。只有健全法制才能真正用法律对新闻媒体传播行为给予规范,又从法律上防止舆论监督的失范,使新闻界的经营活动走上规范轨道。■

猜你喜欢
新闻界腐败问题党报
曹景行:华语新闻界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曹景行: 华语新闻界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一项持续九年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见证了党报的力量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纪检监察机关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腐败问题
新形势下我国腐败问题分析以及治理策略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新形势下企业应坚持不懈解决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以“专、新、深”做强党报文化报道
永恒的召唤 共同的命题:全国新闻界广泛开展新时期弘扬雷锋精神宣传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