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和实践*
--基于知识产权的视角

2015-01-31 01:26吴继道傅敏华陈加利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浙江温州325003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工程师专利知识产权

吴继道,傅敏华,陈加利(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浙江温州325003)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和实践*
--基于知识产权的视角

吴继道,傅敏华,陈加利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浙江温州325003)

如何培养技能人才的创新能力是关系到创新型国家建设与发展问题,主流思想认为在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配合开展知识产权教育势在必行,在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如何开展知识产权教育,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值得探索和实践.通过实践,课题组发现将创新发明挖掘、拓展方法等提高创新能力的内容融入知识产权教育,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具有较好的效果.

知识产权;专利制度;创新;人才培养;工程教育;校企合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效仿美国模式培养通才型工程人才,通过不断改革,初步形成了现在的工程教育体系,理念上强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从这些年的实践结果看,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模式还是属于偏向技能培养的教育模式,存在许多问题,与以创新驱动为特点的现代社会发展不能很好适应,培养的工程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不高,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不强等.这些都有待于教育界的专家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工程教育模式的道路,其中包括能挖掘学生的潜力特别是挖掘其创新能力.经过多年实践,现就职业教育体系中如何开展知识产权教育,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一些思考.

一、国内外现状分析

(一)国外理工科院系创新人才的培养现状

国外发达国家理工科院校创新人才的培养的效果比国内要好,首先得益于比较合理的氛围与文化基础,特别是大多采用素质教育使得他们的创新能力较强;其次是知识产权文化和教育比较普及和能够自觉接受;再次,依靠他们比较合理的社会分工与配合来解决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但是在信息化程度飞速发展和国际社会均重视创新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引领创新的今天,国外发达国家也在积极探索和实践这种结合知识产权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例如,美国富兰克林皮尔斯法律中心的知识产权法教授William Hennessey在《大学与理工学院课程表中知识产权教学的位置》一文中系统分析了工科院系是否以及如何开设知识产权课程问题,认为将知识产权教学纳入理工科学院课程表是一种趋势.越来越多拥有丰富的知识产权执业经验的专业人士开始介入教学活动,为培养理工学生的有效创新能力而奉献自己的青春.美国的专业组织例如美国知识产权协会、国际商标协会、美国著作权协会、许可协会等建立了教育委员会,主要研究改进专业知识产权知识的教学方法,鼓励知识产权执业律师到法学院、工学院或商学院担任教授,讲授知识产权法以及创新发展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比如计算机技术、通信互联网、生物技术、环保技术等的创新发展与知识产权保护和发展关系,探索支持培养理工学生进行有效创新能力的教育.

英国政府"高等教育创新基金"每期都强调大学申请和获得知识产权的重要性.绝大部分高等教育机构均设有技术转让办事机构,其中就需要知识产权的保护才能得以实现,说明了知识产权与高等教育机构关系本身就非常紧密.英国大学中非法律学科也越来越关注知识产权.原因在于他们认为知识产权的根基在法律,其枝叶则与他们的学科发生接触并相关.英国的高等教育研究院工科中心提出了一项研究计划,主要目标是开发一套网络资源支持的教学方法,将知识产权法的相关知识融入工科教学大纲,帮助知识产权这个过去非核心主题纳入到核心课程表中.

课程开发是关键.尽管国际知识产权法持续发展以及和创新的融合度也越来越高,事实上像英国、美国等法学院的知识产权课程设置却相对稳定.知识产权非法律教育领域的课程则与传统的知识产权课程不同,课程开发应有两方面的考量:一是希望设计知识产权学位课程时与商业、创造性产业、科学与技术相关,二是其他学科的学位课程需要将知识产权纳入其课程中.现在已经开发出来的知识产权课程大部分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和法学院教师合作完成的,但是认为如果片面将责任放在教师身上特别是法学教师身上,知识产权教育不可能获得成功.因此他们把工作重点放在使非法律的教师参与并扩大他们的知识产权课程.在某些课程中是由非职业教师的客座教授演讲的知识产权内容被嵌入教学单元中视为知识产权课程.目前国外有比较多的论文就是关于知识产权的课程开发,但是主要讨论的问题包括谁最适合于向工程师而不是在读学生讲授知识产权法等.

目前很多工学院已向学生提供知识产权法课程,拥有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是关键.实现这一任务在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要容易,因为像美国的理工学院的教员很多已经相当了解知识产权的法律与实务.例如Steven Grossman博士是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Lowell的化学工程教授,向工科学生提供一系列一天型的知识产权讨论课程.相同的课程也在哥伦比亚大学工学院开设,另外Edward Coleman教授也在麻省的Worcester Polytechnical In⁃stitute讲授专利法等课程.早在2006年,Ruth Soe⁃tendorp是英国Bournemouth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政策与管理中心教授,带领研究的《为工程师开设知识产权一个课程开发项目》是英国Bournemouth大学法学院与工学院几位教师进行的研究与课程开发计划.相关的主要内容"法律与工程师项目"由跨学科的四人组成,专注于将知识产权法纳入工科本科教学大纲中的方法.

国外理工科学生将知识产权看作是专业知识的一部分.工科本科学生听了介绍性的知识产权课后评论称知识产权是工程师的食物,应当每天都吃一些."知识产权教育对于支持工程师在创新开发具有特殊重要作用"这也是英国企业家调查的结果意见.目前的资料还没有发现国外在知识产权教育和创新开发能力教育提高方面有很成熟的做法,例如目前英国对于工程师与科学家就知识产权教育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教学方法.

(二)国内创新人才的培养现状

目前的主流思想认为在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配合开展知识产权教育势在必行.国内的很多高校事实上已经开展了知识产权教育,内容主要包括观念层面的知识产权意识培养;也包括知识层面的知识产权制度的了解;还包括运用、经营和管理知识产权等能力的训练.这套知识产权教育内容是针对知识产权专业学生课程开展的.也有少部分高校开展了针对非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知识产权教育,内容几乎仅仅集中于前两点,尽管开展得不多还是有对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客观上存在重知识而轻实践,且普及面小、程度较浅等问题.另外与创新有关的仅仅局限于让大学生了解知识产权保护是一项具有鼓励创新的制度安排.

这种程度的知识产权教育是否就适合我国的工程教育呢?怎么样的知识产权教育更适合配合创新教育?是否需要站在更广泛的视野去观察各种影响创新能力的因素,来分析与摸索更适合我国工程教育模式下的知识产权教育?目前我国理工科院系工程教育模式在创新教育上具体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基于传统,在教育方式上,高等工程教育主要是应试教育而非素质教育,高等工程教育本身仍然是单纯专业技能的教育.这一教育机制没有培养学生的自由独立思考能力,而容易使教育对象成为工具化的人、模式化的人、被套以种种条条框框的人,很难成就创新人才.

第二,学校教育偏重于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而不是思考和探索的训练.假设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那么创新能力培养的专业训练教育,是没有到位的.例如影响到创新能力的学习方法和创新方法的专业技能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并没有纳入正常的教学大纲;还有一些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多学科交叉融合教育(例如工程技术学科和专利法律、竞争法则等融合教育)和案例实践学习(例如创新方法案例实践教育)等明显缺失.即便开展了第二学位教育的国内高校也莫过如此.

第三,事实上国内很多的高等教育院校已经认识到上述问题,然而囿于缺乏合格的学科交叉融合教育和创新方法教育师资和合适的教材,且这样的教师不容易从现有的大学体制内产生,使创新人才的教育举步维艰.

第四,已经开展了知识产权第二专业或知识产权学位教育的学校,其兴趣似乎是在培养为技术或其它类智力创新管理服务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上,而非把从事创新活动人才的培养作为其目标对象.因此在课程安排上将知识产权教育仅仅定义在法律层面或加上管理层面,而没有将它与创新方法或创新能力结合层面进行教育和培养.另外,从目前该方向的师资储备和参与教学的老师方面了解到的情况是法律教师、管理学教师、工程理科教师之间并没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绝大部分发挥的仍然是单独作用,使学生没有机会从这样的教育中获得创新的能力,更何况还缺乏如上所述的创新方法教育,师资使问题更为突出.

第五,知识产权知识体系特别是专利知识体系不仅仅只是单纯的法律知识,更多地还包括专利文献应用和创新挖掘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即真实的知识产权教育还应该包括有创新能力提高和创新挖掘方法等内容.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实务工作者的实践被证明有助于发明人的创新,例如在专利文件的撰写中如何结合发明目的提出多种技术方案以扩大专利保护范围,专利反向工程中寻找等效替代手段时又能规避相关专利保护范围等貌似单纯的专利法律技巧,而实质上也是一种创新方法.创新在专利制度中其实被预见是有方法可循的,专利制度中的技术强制公开原则为创新指明了方向.针对要实现某个功能或目的,运用与选择相应的已经被强制公开的那些技术手段,或借鉴这些技术手段启发产生新的技术方案,或在已知的功能或目的及其技术手段的启发下提出新的功能或目的,如此反复研究与训练完全能提高创新能力.通过对专利文献这种技术竞争情报的分析,被实践证明确实能提高研发团队与个人的创新水平和能力.

另外,根据国内创新系统理论研究表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固然存在很多的先决因素,现代的发明创造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创造能力,缺乏的是怎样把它挖掘并释放出来,也就是说创新能力是可以培养与提高的,关键在于方法与教育训练.创新只不过是利用一些原理将技术矛盾消除,如果发明者了解并运用这些原理或知道运用这样的技术手段,发明就水到渠成.或者是提出了具有创新意义的功能或目的,进而借鉴或选择已经公开的能实现该功能或目的的技术手段,创新发明也能水到渠成.这些创新方法理论又恰恰和知识产权中的专利实务工作实践相吻合.

创新方法特别是技术创新方法及其创新思维训练方法,其中最有影响的有关发明创造方法理论大多出自于跟专利工作相关的审查员、发明人等,这绝不仅仅是巧合.例如,前苏联"TRIZ理论"的作者阿奇舒勒是在研究了大量的世界范围的专利后,依赖人类发明活动的结果,提出了不同的发明方法,即发明是从对问题的分析以找出矛盾而产生的,国际上以及国内已经开始的关于技术开发设计的软件也是基于该理论.还有美国专利审查员普林德尔写的《发明的艺术》的论文,最早提出对工程师进行创造力训练的建议,并以实例阐述了一些逐步改进发明的技巧和方法等等.

二、强化知识产权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怎样的知识产权教育内容更符合创新人才培养?这样的人才培养教育模式探索在温州市科技局和知识产权局的支持下,以与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始进行的.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大力推行教学改革,使得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组织方式、教材和内容选择或编写、毕业设计和考核等方面具有更多的自主性.这次的培养教育模式探索是把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定位在为企业培养"专利工程师"上,成为企业创新活动的参与者、创新成果的管理者和商誉的维护者.这也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学校为了迎合国内大量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正在"生根发芽",创新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不二选择需要这样的人才的结果.本研究中的"专利工程师"与国内职称系列所称的"专利工程师"不一样,其中最主要的不同是为企业培养的"专利工程师"可以从事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本身工作的专门人才,甚至可以说是把创新本身作为他们的职业;职称系列所称的"专利工程师"是将创新成果设定成知识产权并对该知识产权进行管理的专门人才,是把知识产权管理作为职业的一种,受目前专利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中没有将创新方法列入其中的影响,职称系列所称的"专利工程师"并没有将受过创新方法等训练作为其必要条件和考核内容.

在培养对象的选拔上,设置一定的标准和要求,根据理工科基础扎实、外语基础好、参加过知识产权选修课学习等条件,从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8个理工科专业选拔近50名(实际是49名)对知识产权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组建专利工程师班,安排在第三学年实施为期半年的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培训.

在师资方面,以兼职教师为主.校企合作方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负责筛选与聘请教师,学校教学部门负责跟踪评价教学质量,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兼职教师进行有效沟通并积极改进.实际参与教学的教师主要来自专利代理人、知识产权法官,再辅以专利审查员、国内相关领域学者和专家客座教授.选择的兼职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产权实务工作经验,既可以全面讲授专业的理论知识,又具备过硬的实践指导能力.

在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为了适应学生短期培训要求,完全采用自行编写的材料作为试用教材,其中常规的知识产权方面教材编写参考上海市知识产权局编写的专利工程师职称考试教材;新增的创新方法教材编写参考很多非教材类的发明创新方法和理论,包括前苏联的阿奇舒勒(Altshuller)所著Theory of inventive probIem solving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简称TRIZ理论,美国迈克尔.米哈尔科所著《思考的玩具:商业创新手册》等.课程设置上参考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员培训以及技术创新系统理论等课程,最后编写完成的试用教材包括有《发明创新方法教程》、《专利工程师的专利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专利工程师的法律应用与实务》、《专利工程师的专利实务操作教程》、《专利制度概论和企业专利战略》等.其中《发明创新方法教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有:发明创新其实并不难、创新发明有多种类型、创新思维、创新的挑战和动力、创新思维的影响因素、几种常见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训练工具--思维导图、N种创新训练技巧、头脑风暴和开放式创新、TRIZ创新方法、技术系统理论等.《专利工程师的专利实务操作教程》的内容包括有专利规避设计等.

毕业设计和考核主要采用创新发明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专利技术分析报告、知识产权法律适用分析报告等实际项目操作方式,并进行现场答辩,主要考查学生表达能力、基于专利文献分析的实践技能、运用创新方法践行创新改进能力、专业知识、交流与沟通能力等.还结合实践工作岗位的训练,参与公司实际工作岗位并安排老师负责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安排学生从事原专业领域的专利实务和对发明进行专利性分析以及参与发明交底材料的撰写等工作.学习结束经考试合格的学生所学课程学分与原来专业要求的学分互换.

三、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思考

经过为期半年的强化知识产权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就业与人才招聘会上很受欢迎,在毕业生就业回访中还惊喜地发现,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用人单位也颇受重视,并且许多学生已经产生了以自己主导的创新发明的专利项目,但是也存在不足之处,例如由于教育培训时间较短、教学方式相对传统、定位为专利工程师与创新技术工作岗位发生冲突等问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加以改进,政府部门应予以支持.

(一)定位为"专利工程师"带来的困惑

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本身就存在需要和社会对应的或者称流行的职业名称、岗位相符问题,不管这样的就业导向教育是否符合我国实际,目前就是个现实状况,我们的校企合作教育也不能免俗.所以这种教育模式的实践和探索把目标定位在为企业培养"专利工程师"上,就是这个目标定位也让学生和社会产生了一些错觉.可能是因为大家心目中的专利工程师本身属于新职业,对这新职业并不是很了解,这个职业是专利或知识产权法律职责多些?还是工程技术职责多些?或是管理职责多些?这个困惑对校企合作双方来说在选择课程的时候就产生了.后来的课程选择实际上偏向管理角色更多些,这样做的效果是加深了学生对自己定位为知识产权服务工作者角色印象,导致在毕业的招聘会上更多的学生没有选择包含有技术创新岗位的企业工作,而是选择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工作.很多信心满满的大型制造业企业招不到他们心目中的专利工程师,而刚参加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工作的学生一时又很难达到知识产权服务行业专业要求.尽管这批学生现在很多成长为一般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骨干,有的还考上了职业考试比较难的专利代理人.但是从一个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从业者来说,实际上更希望有企业专利工程师工作锻炼经历的从业者加入.所以在未来的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探索实践中需要重新定义教育目标和调整教学内容,例如培养企业"专利工程师"职业目标的,应该有更多的创新实践和创新案例分析教程等.

(二)知识产权和工程技术专业知识融合教学是这种创新能力培养辅助性教学的关键

我们把这种强化知识产权教育的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等内容视为辅助课教学部分,试图不与在职职业培训混淆,也与已经明确的职业并有成熟专业技能主课教学部分区别开来,实际情况也是如此.这是由于国内的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通常不像在职职工的培训有那种专注在其中.尽管学生这种状况不理想但也是个现实问题.因此更要求这样的教育模式,其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需要更多地投入,以及从内容到形式上做到更具趣味性与通俗性或具有新意等.例如在创新和专利创造结合环节的教学中,设定的课程为专利挖掘、专利布局,专利检索分析的专利分类教学环节中设定的课程称之为检索工具书和技术分类手册的pk等等可能更好些.值得一提的是国家知识产权局最近几年组织以专利审查员为主编写的企业知识产权培训课程设计就很值得借鉴.很显然,将那些复杂的专业知识进行趣味性与通俗性设计,除了专职教师的摸索改进之外,需要教育及其它政府部门特别是科技、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支持,更何况目前大部分还是兼职教师,更需要得到这种支持与关注.

[1]董晓梅.国外高等工程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启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1(6)∶14-17.

[2]台新民.高职院校校企一体、点面结合知识产权教育流程及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1(14)∶69-72.

[3]金海军.关于国外大学工科院系开设知识产权法课程的设想与实践的调查[EB/OL].(2011-09-08)[2013-09-08]中国知识产权评论网.http∶//www.rucipr.com.cn/.

[4]田文英,纪梦然.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的知识产权教育[J].中国高校科技和产业化,2008(9).48-51.

(责任编辑:台新民)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Capability--On perspectiv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WU Ji-dao,Fu Min-hua,Chen Jia-li
(Wenzhou Ouyue PatentAgent Corporation of China,Wenzhou,325003,China)

How to cultivate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skilled personnel is highly related to innovative national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Mainstream view goes that,innovative technicians training has to cooperate with carrying out the educ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arrying out the educ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system,and promoting the innovative personnels training are necessary.Through practice,research groups found that combining invention digging,expanding methods and other contents which can enhance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with intellectual property education is very effective to raise student's ability of innovation.

intellectual property;patent system;innovation;personnel train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G642.0

A

1672-0105(2015)01-0010-05

10.3969/j.issn.1672-0105.2015.01.003

2014-11-08

温州市2010年度软科学研究项目"自主知识产权创新人才培养探索和实践"(R20100152)

吴继道,学士,副研究员,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负责人,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和创新方法;傅敏华,学士,专利代理人,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和创新方法;陈加利,学士,专利代理人,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和创新方法.

猜你喜欢
工程师专利知识产权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专利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青年工程师
专利文摘
关于知识产权请求权内容构建的思考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工程师变成“资本家”
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