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广大 袁燕芳
(1 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科教处,常熟 215500;2 江苏省常熟市中医院呼吸科,常熟 215500)
正视中药毒性促进合理用药
宋广大1袁燕芳2
(1 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科教处,常熟 215500;2 江苏省常熟市中医院呼吸科,常熟 215500)
目的 正视中药毒性,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系统整理出常用中药中的有毒品种,含有毒性成分的常见中成药。结果83种有毒中药仅19种纳入毒性药品管理,很多含毒性中药的中成药说明书没有标明毒性成分。结论 有毒中药应纳入毒性药品管理,中药说明书应该规范,重视中西药联用,加强毒性中药的监管和舆论宣传,促进合理用药。
中药学;毒性;合理用药;中药药理
毒性药品[1]系指毒性剧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的药品。广义概念是泛指一切中药或中药的偏性,狭义概念则指使用不当时,损伤人体的组织器官,扰乱或破坏正常生理功能,产生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可能性较大的中药,如砒霜、草乌、巴豆等药物[2]。
千百年来中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的毒理学知识和临床用药经验。这给人一种错误的认知,中药具有普遍安全性,认为其毒副作用很小,甚至完全无毒副作用。但是在临床运用中,因为炮制不当、剂量过大、疗程过长、药不对症、配伍失度、中西药不合理联用、剂型和给药途径的改变、煎药不合理等因素[3],中药的毒副作用发生的频率日益增高,因此中药的毒性作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根据1984年的《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4]附录中毒性中药品种共有28种: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马前子、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片、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蝥、青娘虫、红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生天仙子、闹阳花 雪上一枝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
2010版《中国药典》[5]Ⅰ部根据毒性的强弱将中药饮片分为大毒、有毒、小毒三类共83种。标明大毒的10种(川乌、马钱子、马钱子粉、天仙子、巴豆、巴豆霜、红粉、闹羊花、草乌、斑蝥)。表明有毒的有42种(三颗针、干漆、土荆皮、千金子、千金子霜、制川乌、天南星、制天南星、木鳖子、甘遂、仙茅、白附子、白果、白屈菜、半夏、朱砂、华山参、全蝎、芫花、苍耳子、两头尖、附子、苦楝皮、金钱白花蛇、京大戟、制草乌、牵牛子、轻粉、香加皮、洋金花、臭灵丹草、狼毒、常山、商陆、硫磺、雄黄、蓖麻子、蜈蚣、罂粟壳、蕲蛇、蟾酥、山豆根)。表明有小毒的31种(丁公藤、九里香、土鳖虫、大皂角、川楝子、小叶莲、飞杨草、水蛭、艾叶、北豆根、地枫皮、红大戟、两面针、吴茱萸、苦木、苦杏仁、金铁锁、草乌叶、南鹤虱、鸦胆子、重楼、急性子、蛇床子、猪牙皂、绵马贯众、绵马贯众碳、紫萁贯众、蒺藜、榼藤子、鹤虱、翼首草)。
对比1984年的《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和2010版《中国药典》Ⅰ部所载有毒品种,83种有毒中药仅19种(大毒8种、有毒11种)纳入毒性药品管理,其他有大毒2种和有毒31种均未纳入毒性药品管理。这些未纳入毒性药品管理的有毒中药临床上均有毒性反应的报道,为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应纳入毒性药品管理。
中药产生毒性的原因除了药物本身的物质因素外,还和中药的生产、使用、机体等因素有关。
2.1 炮制不当 炮制作为中药增效减毒的重要手段,已经在长期的用药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如苍耳子有小毒,生品对肝肾有损害,炒后可使有毒的植物蛋白变性凝固。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如果炮制不严格执行规范,偷工减料、节省工序,不仅不能发挥药效,还可能导致毒性等不良反应。
2.2 剂量过大 疗程过长 中药的剂量一直是影响中药国际化的重要因素,因其使用范围较大,且没有统一标准,临床中医使用较随意,盲目增加用量,延长用药时间,药物在体内蓄积后产生毒性。临床有报道肉桂过量发生血尿,麻黄过量产生心动过速。
2.3 辨证不明 药不对症 中药讲究临床辨证,药性有寒热温凉之分,临床上有许多西医开中药不会辨证,寒热错投,攻补倒置,也是产生中药产生毒性的原因。
2.4 配伍失度 中药以复方用药,组方原则为君、臣、佐、使,若配伍不当某些相恶、相反的药物一起使用会增加毒副作用。
2.5 药物的不合理联用 对于病情复杂、数病相兼需要使用两种以上的药物联用时,必须注意药物合理联用,不合理的联用易违反配伍禁忌、相同或类似的成分过高等原因导致毒性增加。
2.6 剂型和给药途径的改变 中药使用最多的剂型是汤剂,可以随症加减,然中药现代化后,产生了很多新剂型如中药注射剂,临床上极易产生不良反应,应该避免在物质基础不明确的情况下,一味追求新剂型。
2.7 煎药不正确 中药的煎煮要根据药物的性质,选择适宜的煎煮方法,比如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等工艺。如乌头类药物先煎后毒性明显减低,如煎煮时间过短,服用用易中毒。
另外中药的毒性还和服药者的体质、性别、年龄等机体因素有关。
中成药是中药的另一种用药形式,相对于中药材、中药饮片,其生产工艺更加严格,质量控制标准非常高,医务人员和患者容易忽略其毒性,且中成药一般服用时间较长,有毒物质在体内长期蓄积后,易发生中毒。现在常用含毒性成分的中成药总结如下,给临床医务人员以警示。
3.1 含乌头碱中成药 追风丸、追风透骨丸、大活络丸、小活络丸、三七伤药片、附子理中丸、金贵肾气丸、木瓜丸、小金丸、风湿骨痛胶囊、祛风止痛片、祛风舒筋丸、正天丸、右归丸。
3.2 含马钱子中成药 九分散、山药丸、舒筋丸、疏风定痛丸、伤科七味片。
3.3 含蟾酥中成药 六神丸、六应丸、喉症丸、蟾酥丸。
3.4 含雄黄中成药 牛黄解毒丸、六神丸、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牛黄镇惊丸、牛黄抱龙丸、追同丸、蟾酥丸、醒消丸、紫金锭。
3.5 含朱砂、轻粉、红粉中成药 牛黄清心丸、牛黄抱龙丸、抱龙丸、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丸、苏合香丸、人参再造丸、安工牛黄丸、牛黄千金散、牛黄镇惊丸、紫雪、活络丸、追风透骨丸、蟾酥丸、紫金锭。
3.6 含雷公藤、昆明山海棠中成药 雷公藤片、雷公藤多苷片、昆明山海棠片。
4.1 规范媒体宣传 解放后,为了发展中医中药,表明中药的毒副作用比西药少,使用中药相对较安全,而将中药夸张为“完全无毒副作用”,某些不良厂家为了推销其产品,也会打着中药的幌子,宣传为“纯天然制剂、无毒副作用”。这些宣传都会误导患者中药安全而无毒,导致很多患者没有在医生的指导下自行服用中药而中毒。
目前社会上也有部分媒体人大肆放大中药的某些毒副作用,呼吁政府取缔中医药,这也是不可取的。
对待中药的毒性,我们要正确面对,不隐瞒不夸张,以事实为依据,加强正面宣传。
4.2 加强基础研究 对于药典中标注的有毒中药,我们应加强基础研究,确定其有毒成分,如有毒成分是有效成分,应该严格控制其含量,确保在治疗范围内安全。如毒性成分是无效成分,我们应该设法将其去除或尽可能的降低。
4.3 提升中药质量 从中药的种植、采收、炮制加工、以及中成药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标准控制。对中成药要不断提高其质量标准,尤其是对含毒性成分的中药要规范其含量。中成药说明书要严格标明含毒中药,给医务人员和使用者以警示。
4.4 重视药物联合应用 中药汤剂和中成药联用、中西药联用,如果联用得当、合理,可互相为用,取长补短,使疗效增强,病程缩短,药物的毒副作用减少。如果配伍不当、剂量不适或者用法不妥等,可能出现疗效降低、毒性增强甚至延误病情,危及生命。
对于中成药联用一定要避免含“十八反”“十九畏”中成药的配伍禁忌,如治疗湿痹的大活络丹含有附子如果与含有贝母、半夏的中成药如川贝枇杷露、蛇胆川贝液联用则产生配伍禁忌。数种功效相似的中成药联用时一定要注意有毒成分的“叠加”,如大活络丹与天麻丸合用两者均含有附子。
中西药联用情况复杂,或产生沉淀降低药效,或形成络合物影响吸收,更有甚者产生毒性危及生命。如含有金属离子的中药避免和四环素类联用,因易形成络合物影响吸收。含钙离子较多的中药避免与洋地黄类药物联用,因钙离子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和洋地黄有协同作用,增加其毒性。
要正视中药毒性,从生产、运输、经营、使用等各个环节加强监管,尽可能降低其毒性,以期更好的为人民大众服务。
[1]杨世民.药事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14.
[3]徐德生.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3号)《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1988年11月15日国务院第二十五次常务会议.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Facing Up to Toxic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Promoting Rational Medication
SONGGuangda1,YUANYanfang2
(1.Department of ScienceandEducation,ChangshuFirst People'sHospital,JiangsuProvince,Changshu215500,China;2.Department of Respiration,ChangshuHospitalof TCM,JiangsuProvince,Changshu215500,China)
Objective Facing up to toxic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promoting rational medication.Methods Toxic species commonly us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common medicine containing toxic components were systematically sorted out.Results 19 kinds of toxic Chinese medicine in 83 kinds were included in toxic medicine management.Many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 containing toxic drugs were not labeled as toxic ingredients in instructions.Conclusion Toxic Chinese medicine should be included in toxic medicine management,and instructions should be regulated.We should emphasis on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s,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and toxic medicine propaganda,and promote rational medication.
Chinese materia medica;toxicity;rational medication;pharmacology of Chinese medicine
10.3969/j.issn.1672-2779.2015.22.074
1672-2779(2015)-22-0138-03
2015-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