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大学生创新教育思考※

2015-01-31 00:57:29唐年亚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22期
关键词:中医理论体例概念

唐年亚

(河南省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处,南阳 473000)

中医大学生创新教育思考※

唐年亚

(河南省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处,南阳 473000)

本文针对中医大学生创新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合笔者自身中医学习、教育经历中关于中医创新元素的总结,提出在中医理论与中医知识体系中可以进行创新教育的践行办法。在通过对中医大学生教育模式、教育环境、教育主体、中西医教育夹杂、中医创新动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后,给出了中医理论与临床需要变更新体例、提出新概念、编织新体系的教育创新探索途径与方法。

中医教育;大学生培养;创新教育

1 中医创新教育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1 教育模式 由跟师临诊转变为坐堂听课,学习由主动变为被动。中医教育的大学出现以后,跟师临诊的中医教学模式逐渐被弱化,甚至于被淡化和边缘化,使得中医学生的医学知识大部分在听课中获得,老师主动讲解,学生被动听课,对于知识的认识深度有限,再加上其他众多非中医门类课程知识的影响,很难有领悟中医之后提出的疑问,更不会有贯通之后的创新。

1.2 教育环境 由临诊一线转变为教室一线,学习缺乏有效刺激。尽管现代中医教育与时俱进,配备有各种实训室供学生模拟训练,但与临诊时的气氛、病人典型症状的震撼感、老师与病人对答、诊病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处理方案比较,模拟训练对中医学生的刺激是微乎其微的,因为没有病人对疾病向愈的渴望和对病人生命责任的压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刺激是很少能充分调动起来的。

1.3 教育主体 由线转变为面,学习缺乏足够深度。现代中医大学教育承载的教育任务太重,除专业课程教育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教育课程,是一个面面俱到的教育模式,其他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冲断了中医专业教育线条,使中医专业教育线条在时间、精力分配上变得零碎、甚至于杂乱。没有时间、精力的保证,中医专业教育线条的知识层面也变得肤浅,缺乏足够深度。

1.4 逻辑思维 中医教育与西医教育夹杂,思维逻辑交杂难辨。对于现代中医大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中医整体观念与西医微观思维之间的差距太大,而且都是对人体结构、功能、病因、病理、治疗的描述,在术语、思维逻辑、先后层次、语言组织方式、病例分析、用药方面差别太大,在学生的同一个大脑中难以很清晰的兼容并蓄,融会贯通,对于中医初学者来讲这是一个极大的混沌人体世界,中医学术思想古老经典与现代西医学学术系统分化繁杂之间,无法找到一个类似于化学中摩尔与分子量的契合变换点,使之中西融通。

1.5 创新动力 中医创新研究缺乏动力。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是中医创新研究的新时代标签,也是现代人甚至后代努力的方向,其创新程度也有目共睹,涉及中药剂型、分离、提纯等,极大的提高了中药的使用效率和针对性,是现代中医药创新的核心内容。但相比较于西医学在运用新技术进行人体检测、分子组构、塑化解剖切片的创新程度,中医理论的病因、病理、辨证论治与特色诊疗技术创新进展缓慢,推动医学发展的程度有限。

中医教育由于受师承弟子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以及教学设施等条件的限制,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教育体系在课程设置及其教育方式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创新教育的内容尚未得到应有重视。中医院校教师的创新教学能力显得比较簿弱,部分教师仍然局限于传统的知识讲授和灌输,这对于培养创新性的人才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这种状态如果长期持续,最终难免造成中医药人才素质的滑落。因此,加强教师的创新能力培养己经刻不容缓[1]。

学生创新教育依赖于教师的创新能力,中医的创新研究又以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教育为基础,中医的创新教育缺乏致使创新研究动力缺乏,同样中医创新研究环境也影响到中医的创新教育。

2 创新教育途径与方法探索

由于中医大学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接触到的病人并不多,很多是对中医书本知识与病案的再认识,因而在现有的大学中医教育活动过程中寻求确实可行的创新元素,是进行创新教育的践行关键,探索中医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活动,既是增强自信心的要求,又是创新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知识生命力与学者生命力的核心内容。以下是笔者根据自身学习与教育过程中所做的关于大学生中医创新教育的初步探索,以期同读者共勉。

2.1 变更新体例 在今后的中医学习过程中,学者会发现相同学科各个版本的教材内容大体相近,但体例却有变化,实质上也是更新的问题,以满足不同学者群的需要,体现各知识载体即教材的生命力。对于学者来说,知识的常用体例除了教材、复习资料、习题与答案外,还应该有适合自己学习、记忆习惯的体例即笔记,学科笔记是学者能够很容易办到的创新活动,特别是体例清晰独特、知识详略得当、便于记忆的笔记将终身受用,信心倍增,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常见到专家学者的口袋中有小册子的原因。如学者初次接触中医内科学中失眠、嗜睡、头晕、乏力、便秘、记忆力减退的知识体例,尝试着更改一下他们的体例,使之符合自己的学习习惯。甚至于不用理、法、方、药的体例,而用中医基础理论的精气神、阴阳、五行、五脏、六腑为体例进行编排,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2 提出新概念 每一个概念的提出,意味着新事物的诞生,最贴近我们生活的便是手机卡,一张手机卡附带有很多的信息内容,并被商家赋予名称,加以宣传,让消费者学习、理解、运用,满足其好奇心。还有商场的促销,以及药品层出不穷的商品名,都具有新概念的特性。新的概念不一定就意味着其组成单体的新生性,往往组成新概念的单体原本就存在,单体组合产生的新效应是原单体所不具备的,加以名称,新概念就产生了。中医理论与临床也要有新概念产生,才能适应人们学习、理解、运用治疗疾病的需要,而这种新概念依赖于新的学术语产生,我们如果将现有中医学术字、词重新组合,就可以产生新的学术语,进而产生新的概念。例如《黄帝内经》中有“体、用、脏、络、虚、痹、气”等学术字,邱幸凡教授根据自己长期中医络脉理论与临床的研究心得将其组合提出“脏体络用”“脏虚络痹[2-4]”“体用并调”“气络[5]”等新的学术语,内涵丰富信息而成为新的概念。再说西医理论与临床为什么有这么强的生命力,也与它层出不穷的新概念引导人们学习、理解、运用有关。所以希望中医理论与临床的初学者要学会不断思考提出新概念,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

2.3 编织新体系 所有知识体系都有自己的边圈、圈内体、圈外位置,要编织一个新的知识理论体系就得把与新概念相关联的、分类录属的或包含的概念结合起来,编织成体,赋予体系的位置定位,甚至于给出指导临床的方法,进而成为学说,如“命门学说”“养阴派”“脾胃派”“络脉学说”“精毒学说[6-7]”。希望学者在学中医理论之初就具备创新的理念与方法,为后期成功的创新活动奠定基础。

[1]刘燕平,黄岑汉.中医创新教育现状与教师创新教学能力培养的探索[J].中医药导报,2008,14(12):94-95.

[2]邱幸凡.“脏虚络痹”理论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5):334-335.

[3]杨化冰,王国成,邱幸凡.论“脏虚络痹”是2型糖尿病基本病机[J].中医药学报,2007,4:6-7.

[4]齐宝芳,邱幸凡,李娜.从脏虚络痹论治慢性腰肌劳损理论探析[J].中医研究,2011,24(10):10-12.

[5]邱幸凡.经络之气脉血脉两大系统探讨[J].湖北中医杂志,2006,(3):22-24.

[6]唐年亚.滋阴清热法、活血化瘀法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影响的对比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学院,2007.

[7]唐年亚,张岳.“精毒转化”识消渴[J].中医临床研究,2015,(2):44-45.

Thinking on Innovation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ANGNianya
(Department of ScientificResearch,NanyangMedicalCollege,HenanProvince,Nanyang473000,China)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innovation education in college stud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combined with the innovation elements in experience of the author's own learning and TCM education,and put forward the innovation education practice way on the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CM knowledge system.After analyzing the education mode,education environment,education subject,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education inclusion and innovation power of TCM,this research provided a new way to explore ways and means of educational innovation in TCM theory and clinical needs to be changed,and new concepts and new systems were given.

edu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ollege student training;innovative education

10.3969/j.issn.1672-2779.2015.22.048

1672-2779(2015)-22-0088-03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No:132400410851)

2015-09-07)

猜你喜欢
中医理论体例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现代装饰(2022年1期)2022-04-19 13:47:32
从“营卫倾移”角度探讨痹证的中医理论机制
注释体例
南大法学(2021年3期)2021-08-13 09:22:44
从中医理论看腰痛宁胶囊的药效
基层中医药(2021年4期)2021-07-22 07:15:36
注释体例
南大法学(2021年6期)2021-04-19 12:28:04
注释体例
南大法学(2021年5期)2021-04-19 12:26:42
注释体例
南大法学(2021年4期)2021-03-23 07:55:52
基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探析补肾化瘀法作用机制及中医理论依据
幾樣概念店
现代装饰(2020年2期)2020-03-03 13:37:44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