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湘楚文化在长沙城市雕塑中的表达

2015-01-30 10:40杨重庆金婧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4年7期

杨重庆+金婧

摘 要:通过针对长沙城市雕塑重点规划带的作品现状分析,以实地调研的形式对相关作品的主要类型和表现形式做出具体分类及数据统计,总结城市雕塑在城市空间中的主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湘楚文化,整理与湘楚文化相关的创作元素,分析湘楚文化在城市雕塑中的表达方式,最终得出影响湘楚文化在长沙城市雕塑中准确表达及信息传递畅通性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长沙城市雕塑;湘楚文化;艺术表达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图分类号:J52;J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4)07-0079-03

Analysis the Xiang Chu Culture Expressed in the Citys Sculptures of Changsha

YANG?Chong-qing1,?JIN?Jing2(Corresponding?Author)

(1.Fine?Arts?Academy?of?Hunan?Normal?University,?Changsha?410012,China;?2.school?of?architecture?and?art?central?south?university,?Changsha?410083,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works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itys main sculptures planning zone in Changsha, the thesis summarizes those city sculptures chief role in urban space, based on the specific categories and statistics about the major types and various manifestations of relevant works by field survey. On this basis, to achieve the main factors which decide the accurate expression and the free flowing information of Xiang Chu culture, after explored the Xiang Chu culture contained in the works, the author summarized its creative elements to outline the artistic expression of Xiang Chu culture in city sculpture.

Key words :citys sculptures of Changsha; xiang chu culture; artistic expression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雕塑已不再是单纯的外部空间装饰品,现已发展成为城市经济、文化生活的综合载体。优秀的城市雕塑将外在的形态与内在的精神文化相融合,以此体现所在城市的审美品位及文化特色。长沙的城市雕塑受湘楚文化的历史积淀影响,不仅具有美化城市的功能,更有效地反映出该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当代人民对过往事迹的纪念,也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殷切期待。如何将湘楚文化与长沙城市雕塑进行无缝对接,将情感表达和艺术效果融为一体?怎样将文化信息准确无误地传达给观赏者,做到既满足公共空间的装饰功能,同时达到弘扬民族精神的积极意义?

一、长沙城市雕塑的现状

长沙历史悠久,地名古老,文化辉煌,素有楚汉名城、屈贾之乡、潇湘洙泗之称①。现为湖南省省会,是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三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城市雕塑,即:在城市规划范围内的道路、广场、绿地、居住区、风景名胜区、公共建筑物及其他活动场地建设的室外雕塑②。在我国,城市雕塑是于近代得到迅速发展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常以城市形象的代表或公共空间的视觉焦点呈现。尽管长沙因历史、经济等因素发展较晚,但悠久的历史文化积累已经为这座古城的现代城市雕塑深深地打上了湘楚文化的烙印。

(一)长沙城市雕塑的主要类型

首先,确定实际调研地点——长沙城市雕塑的重点规划带:“三路”即湘江路、黄兴路、荚蓉路;“三片”中的一片,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新校区③。其次,确定调研作品数量及种类,此次实地调研的城市雕塑总数为42座,按照功能主要划分为四类:纪念性城市雕塑、主题性城市雕塑、装饰性城市雕塑和标志性城市雕塑。其中纪念性城市雕塑有17座,占总数的40.4%,如《崇烈塔》;主题性城市雕塑有6座,占总数的14.3%,如《湘西红》;装饰性城市雕塑有15座,占总数的35.7%,如《月亮粑粑》;标志性城市雕塑有4座,占总数的9.5%,如《浏阳河》。由此得出:长沙城市雕塑的类型以纪念性居多,其次为装饰性城市雕塑,最后才是主题性与标志性城市雕塑,其中标志性城市雕塑数量最少。

(二)长沙城市雕塑的主要表现形式

城市雕塑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通过对实地调研的42个作品在表现手法及形式方面的分析得出:运用写实手法的有24座,占调研总数的57.1%,如《蔡锷将军》;运用抽象手法的有18座,占调研总数的42.9%,如《株洲园》。其中圆雕24座,浮雕15座,圆雕与浮雕相结合的有3座。另外,按照结构形式分为:单体构成和组合构成,其中单体构成的有17座,占总数的40.4%,组合构成的有25座,占总数的59.5%。由此可见,长沙城市雕塑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写实的、以多个对象为组合形式的圆雕。endprint

(三)长沙城市雕塑在空间中的主要作用

通过调研,长沙的城市雕塑在空间中的作用主要分为四种:1、在道路繁复、街道拥堵、人口密集的地方,缓解紧张感和压迫感,如《黄兴铜像》《老长沙》。2、在高大建筑物林立的密集区缓解呆板、单一的视觉感受,如《浏阳河》。3、在空旷的园区内增加焦点,起到丰富视觉的作用,如《警世钟》。4、在园区与道路的接口处,增加园区的封闭性,起到障景法的作用,如《大地之子》。

经过对长沙城市雕塑重点规划带的实地调研及总结,在相关作品的主要类型、主要表现形式和空间中的主要作用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类和数据统计,以此较为全面地掌握长沙城市雕塑的现状和基本信息,为挖掘其中的湘楚文化打下基础。

二、长沙城市雕塑中所蕴含的湘楚文化

如果一座城市雕塑只能用外观表象吸引公众的注意力或在空间上起到一定的平衡效果,那么它还不能被成为拥有生命力的艺术品。优秀的城市雕塑是可以和观赏者进行思想上的交流,进而产生共鸣,并在精神层面予之关怀的④。这种深刻的认同感主要从具有集体记忆的文化背景而来,即:能够唤起人们对过去的某种记忆,或对未来的某种憧憬。湘楚文化,厚积的民族忧患意识,挚热的幻想情绪,对宇宙永恒和神秘感的把握⑤。如若恰当的运用在城市雕塑中,则极易唤醒受众的认同感。

(一)以历史文化为题材的城市雕塑

众所周知,长沙是一座历史名城,从古到今,中国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都发生在长沙。其中《太平军魂》如图1所示,以1852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攻打长沙城的战斗情景为主要表现对象,表现湖南人民抗击压迫,艰苦卓绝的精神风貌;以震惊中外的“文夕大火”事件为表现主题的《警世钟》如图2所示,烧的焦黑的木梁下悬挂着黢黑的铜钟,给人心理上以岌岌可危的压迫感,以此告诫后人勿忘国耻,居安思危。

(二)以历史名人为题材的城市雕塑

令人们具有认同感的文化中,很多时候,文化的缔造者已经成为了这种文化的代表。长沙自古以来地灵人杰,不乏大量的人才涌现。人们为了纪念传承他们的文化精神,运用的手段不计其数,而城市雕塑无疑是最有力的途径之一。中南大学的《陈新民先生》铜像如图3所示,纪念他在学术上的成就和为人师表的求实精神;湖南大学的《大爱千秋》如图4所示,以谭千秋在地震中舍身保护学生的场景为创作源泉,表现了他舍己为人,无惧艰险的精神;最为令人瞩目的是位于橘子洲头的《青年毛泽东》石雕像如图5所示,以青年毛泽东的胸像作为创作对象,写实与写意相结合,配合《沁园春·长沙》的大型石刻将近代湘楚文化的精神推向高潮。

(三)以出土文化为题材的城市雕塑

长沙的历史文化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时期,而马王堆汉墓的发现使长沙的古文明更为完整、直观,因此,这也成为长沙城市雕塑的主要创作来源之一,其意在传承与发扬当地文化,使之深入人心。以商周时期出土的《四羊方尊》青铜器为主体的大型城市雕塑;以马王堆汉墓出土的T型帛画“天上、人间、地下”图景元素,结合远古图腾柱的形象所创作的《图腾柱》;五一路上以灵纹兵架台、菱纹罗绮纹样、乘云绣、长寿绣四种织物纹样为内容的浮雕式地面铺装如图6所示。可见长沙人对湘楚文化的热爱及希望后世传承的强烈愿望。

(四)以民俗文化为题材的城市雕塑

民俗文化即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精神文化现象,具有普遍性和传承性,是湘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⑥。以太平老街的石牌楼、抱鼓石、城市雕塑《月亮粑粑》和黄兴路的《老长沙》系列为代表,体现了老街人民的日常生活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⑦。此外,中南大学新校区的《湘西红》石雕如图7所示,则是以反映土家人的生活起居、奇幻传说为主要表现对象,内容包括:厄巴舞浮雕、女娲采石传说、上刀山下火海等。

三、影响湘楚文化准确表达的因素

(一)选址

经调研发现:多半城市雕塑都设在人口较为密集的商业街区、沿江风光带或教育机构内。人们日常生活、工作、行走在该区域耳濡目染,增加了受众对城市雕塑的接受度和理解度;人流聚集使城市雕塑的影响力扩大,加快了相关文化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

(二)题材

所调研的长沙城市雕塑大多是以人们耳熟能详的重大历史事件、名人传记或民俗文化为创作对象,贴近群众生活,增加了受众的认同感和相互之间交流的话题,更容易将受众的情感带入到作品中去,以此带来精神上的碰撞,在潜移默化中将湘楚文化植入人们的心灵。

(三)形态

长沙大多数城市雕塑的形象较为具体,表情生动鲜活,人们一看便知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保证了文化信息传播的完整性。此外,除了大型的城市地标性雕塑,许多小型群组雕塑制作比例为1:1,且为受众设计可参与空间,这也是确保湘楚文化准确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材料

长沙城市雕塑的制作材料基本分为:黄铜、青铜及各种石材。这些材料都是较为常见的建筑材料,人们较为熟识,容易接受。长沙地区对于铜器的冶炼制作也有较为悠久的历史,故也属湘楚文化的代表之一。⑧

四、结语

通过此次实地调研,针对长沙城市雕塑的主要类型、主要表现形式和在空间中的主要作用这三个方面进行收集整理,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湘楚文化,分析影响文化信息准确表达的相关因素,得出:城市雕塑中所蕴含的地域文化为受众和艺术之间的交流搭起桥梁,共同的文化背景使群众更容易对身边的艺术品进行解释,从而产生认同感和互动行为。同时,城市雕塑中所蕴含的历史文明、艺术创新也丰富着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起到提高群众鉴赏能力,陶冶情操的积极效应。最后,应注重把握影响城市雕塑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因素。

注释:

①陈小恒.从长沙地名看长沙城市文化的变迁[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②尹易杏子,蒋烨.论长沙城市雕塑现状与发展[J].中外建筑,2012[11]:63-65.

③赵光泽.城市雕塑互动性设计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3.

④凌宇.重建楚文学的神话系统[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6.

⑤于德珍.湘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研究[D].长沙:中南林学院森林旅游研究中心,2002.

⑥杨帆.长株潭城市雕塑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⑦屈湘玲.追逐千年的梦想——初访铜官窑遗址[J].中外建筑,2013[10]:68-6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