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协力谱写人类发展新篇章

2015-01-30 21:31夕月
绿色中国·B 2014年9期
关键词:脆弱性威胁报告

夕月

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 HDI),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从1990年开始发布用以衡量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准,并依此将各国划分为:极高、高、中、低四组。只有被列入第一组“极高”的国家才可能为发达国家。指数根据出生时预期寿命、受教育年限(包括平均受教育年限和预期受教育年限)、人均国民总收入计算出,在世界范围内可以进行国与国间的比较。

2014年7月24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日本东京发布了2014年人类发展报告。这篇题为《促进人类持续进步:降低脆弱性,增强抗逆力》的报告以全新的视角看待人类发展的脆弱性,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如何增强抗逆力的建议。

生命周期脆弱性概念首次引入

在整个亚太地区,有超过10亿人的日均生活成本在1.25美元到2.50美元之间,仅比极端贫困线略高一点。报告认为,如果发生灾害或危机,那些遭受多重剥夺的人群将特别容易重新陷入贫困。

报告引入了生命周期脆弱性的概念,即在人的一生之中有一些敏感时期可能更容易受到冲击的影响。报告强调要特别重视人们出生后的前1000天、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期、以及从工作到退休的过渡期,以便实现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社会经济发展。

报告还敦促各国政府承诺提供普遍的基本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以增强抗逆力,尤其是增强贫困群体和其他脆弱群体的抗逆力。报告认为,亚太地区的国家现在就可以向本国人民提供充足的社会保障或基本社会服务,而不必非得等到国家富裕了才采取这些措施。报告表明,一些北欧国家和韩国、哥斯达黎加等国在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GDP) 低于现在的印度和巴基斯坦时,就已经开始提供这些基本的社会服务。

报告称,具有凝聚力的社会抗逆力更强,无论国家处于哪个发展阶段,都需要养老金和失业保险等强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以降低脆弱性,增强抗逆力。

报告着重阐述了自然灾害对人类发展的严重掣肘。尤其谈及了亚洲这一世界上最易发生灾害的区域,在过去十年时间里,自然灾害平均每年在亚洲造成超过6万5千人丧生,并对2.2亿人造成影响。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太局局长徐浩良强调:“不是每个人都享有同等程度的保护和防备措施,各地在灾害中死去的人数也不尽相同,这些差别不单单是由自然条件的不同造成的。可以采取具体的政策和措施有效地降低脆弱性,并且直接提高个人和社区的抗逆力以抵挡冲击。”

报告还强调,缺乏报酬优厚的体面工作(尤其是对年轻人而言)是亚太地区面临的一大挑战。许多亚太国家的青年失业率都比较高——伊朗的青年失业率为23%,印度尼西亚为22%,斯里兰卡超过17%,菲律宾和萨摩亚为16%,东帝汶为14%。报告还敦促各国政府加快教育改革和促进全面经济增长,以创造更多报酬优厚的体面就业机会,这对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而言至关重要。此外,还有数百万人的安全受到粮食不安全、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国内冲突和灾害风险(例如山体滑坡和海平面上升引起的气候变化)的威胁。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 Helen Clark 表示,“通过解决脆弱性问题,所有人将可以共享发展成果,人类发展也将变得更加平等和可持续。”

性别发展的不平等仍在继续

今年的报告就引入了性别发展指数这个新的衡量指标,并首次衡量了148个国家在人类发展成就方面存在的性别差异。该指数显示,阿根廷、巴巴多斯、白俄罗斯等16个国家的女性人类发展指数等于或高于男性人类发展指数;阿富汗是世界上性别最不平等的国家,该国女性的人类发展指数仅为男性人类发展指数的60%;从全球来看,女性的人类发展指数比男性低8%左右,且各国之间的差异悬殊。性别发展指数还表明,在估算的人均国民总收入方面,性别差异也很悬殊:全球男性的人均收入是女性的两倍多。这一指数的发布唤起了全球范围的人们对于男女平等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2014年“社会制度与性别指数”的全球性发现包括:妇女用于无酬劳动的时间是男性的三倍;160个国家中只有55个在法律和实践中都给予妇女平等的继承权;有35%的妇女相信在某些情况下家庭暴力是合理的;有102个国家的法律或实践拒绝给予妇女平等土地权。2014年,16%的国家被评为严重歧视,15%的国家很少歧视。无法否认,这仍是一个严重性别不平等的世界。

几个方面综合起来,对妇女制度性歧视最少的国家是:比利时、法国、斯洛文尼亚、西班牙和塞班,不过前提是一些公认的高平等国家例如冰岛、芬兰没有被打出综合分。最严重的国家是:也门、苏丹、冈比亚、马里、乍得。

亚洲地区制度性歧视最少的国家是蒙古。蒙古虽然也有1/3妇女报告遭受家庭暴力,女议员只占14.9%,但该国实行男女相同的法定结婚年龄,保障男女同等继承权,2011年的性别平等促进法已经提出要将40%的政府管理岗位给妇女。

中国被列为中等歧视国家,排名第42位。中等歧视国家得到的评价是:性别法律体系自相矛盾;歧视性习俗严重;缺少政治参与配额;应对妇女暴力的法律不足。中国在男孩偏好领域被列为“严重歧视”。

按照今年的性别指数数据,如今健康与生存的性别差距接近抹平,全球已消除了96%的差距;教育程度的性别差距已经不那么显眼,全球已经消除了93%的差距,而且已有25个国家完全消除了性别差距;而经济平等的性别差距依然严重,仅仅消除了60%的差距;政治参与的性别差距则是极其严峻,只消除了21%的差距。因此,不管是在新兴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相对于接受高等教育和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女性人数,女性处于经济领导地位的比例依然较低。

由此看来,在全球范围内的追求男女平等,仍是任重道远的。

环境自然灾害成最大挑战

与环境和气候变化相关的全球风险正在加剧。气候变化将让干旱地区遭受更多旱灾,并带来更加频繁、更加强烈的飓风、台风和其他极端天气。气候变化还将导致海平面上升、洪水、关键区域的缺水、植物和动物种群的迁移或灭绝和海洋酸化等问题。此外,大规模工业化和快速城市化也引起了许多其他环境威胁。endprint

在每一个国家,缺水、卫生条件差、土地退化、土壤侵蚀、空气污染和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等问题都日益严重。对于靠生态系统维生的人而言,气候变化将导致农业收入的不确定性,进而增加他们的不安全感。例如,生活在尼日尔西部的牧民社区已经受到持续性干旱和过度放牧的影响,以前长满多年生牧草的开阔林地不复存在,只留下一块块光秃秃的地面和牲畜难以下咽的灌木。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在近日发布最新报告称,2013年全球约有1亿人受自然灾害影响,其中超过半数生活在亚洲地区。这份在日内瓦发布的《世界灾害报告2014》称,2013年全球共发生逾300起自然灾害,影响了约1亿人,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186亿美元。

报告称,2013年自然灾害造成2万多人丧生,这一数字低于过去10年的平均值9万多人,并远低于2004年、2008年和2010年等高峰年份的20多万人。其中,洪水和风暴是去年最频发的自然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分别占总死亡人数的44%和41%。报告称,袭击菲律宾的超强台风“海燕”和造成印度洪灾的季风雨分别造成近8000人和6000多人丧生,是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两起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已经成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巨大障碍。有史以来,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了重大的伤亡和痛苦。生命和财产遭受到巨大的损失。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和集中(城市化);各种高技术和建设规模的有增无减,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导致自然灾害对人类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潜在威胁越趋严重。

据有关资料统计,过去20年中,受自然灾害影响的人口有八亿多人,财产损失近千亿美元。当今世界自然环境正急剧恶化,有二万多种动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约五千种动植物面临绝种的危险。这种情况说明,减轻自然灾害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这个带有世界性的重大问题,差不多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遭受到它的破坏和威胁。对工业化国家来说,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在市值上是追高的,但自然灾害造成的最大苦难却落到了发展中国家的身上,因为它们受到死亡率高和经济损失相对较大的双重打击。

人类需要可持续性发展

除此之外,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仍然需要面多许多威胁和冲击。

由于缺乏私人储蓄、财产和足够的国家政策保障,全球有数百万家庭过着前途未卜、缺乏保障的生活,收入和福祉始终面临威胁。因此这些家庭将会有更高的风险遭受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在发展中国家,有很大一部分工作来自非正规经济部门,社会保险覆盖率低,经济不安全感很强烈。在非洲和亚洲地区的一些发展中国家,非正规经济部门产出占到年产量的25%至40%。但经济脆弱性这个问题并非只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全球经济危机发生以后各国的经济复苏缓慢,因此,富裕国家的许多人依旧面临强烈的不安全感。据预测,2014年法国的失业率将超过11%,意大利将为12.5%左右,希腊和西班牙将接近 28%,其中年轻人的失业率更高,西班牙的年轻人失业率将高达近60%。

贫富悬殊依旧是全球性问题。全球最富有的85位富豪所拥有的财富与最贫穷的35亿人口的财富总额相当。不平等是人类发展的一个严重威胁,尤其是因为它反映出机会不平等。如果不平等指数超过某个特定阈值,便会危害到发展、减贫以及社会和政治管理的质量。高度不平等还会削弱共同的理想信念,并助长有影响力的群体的寻租行为。不平等还减少了在基本服务和公益物方面的投入,降低了税收系统的累进税率,并增加了政治不稳定的可能性,从而阻碍了未来的人类发展。不同群体之间的高度不平等不仅有违公平正义,还会影响到人们的福祉和威胁到政治稳定性。

健康冲击可能是最容易造成家庭和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而饥饿和营养不良则进一步加剧了与贫困相关的健康威胁的风险。在印度,医疗费已经成为让穷人甚至中产阶级陷入贫困的一个主要原因。家中经济支柱的健康不佳可能让整个家庭陷入贫困并长期无法摆脱。最新数据表明,超过40%的住院病人有过借钱或变卖家产的情况,近35%的病人因医疗费陷入贫困。此外,让人们的生活变得脆弱的原因并非只有贫困,还包括艾滋病病毒或艾滋病的传染,疟疾和结核病的迅速传播,登革热和猪流感的快速蔓延,以及生物恐怖主义威胁的增加。

鉴于贫困对于世界的影响,多变的粮食价格和供应情况尤其需要关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过后,粮食价格骤升和经济衰退延缓了消除世界饥饿的步伐。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2012年全球有8.42亿人口生活在饥饿之中。全球在消除饥饿和减少剥夺方面仍需做出巨大努力、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天平均有约4400人死于故意暴力行为。2013年估计有约160万人死于暴力行为,其中差不多一半死于自杀,近三分之一死于他杀,约五分之一死于战争相关原因(大部分为男性)。在一些暴力冲突事件中,平民被当作目标并受到伤害,以此作为一种打击士气和摧毁社会结构的有意战略。而强奸则往往是针对某些社区的势力和暴行的体现。突然爆发的公共暴力事件、恐怖组织袭击、街头帮派斗殴和最终演变为暴力事件的抗议都会极大威胁人们的生活和生计。暴力犯罪和家庭暴力更进一步加剧人身不安全感。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依靠科技进步,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但也造成了严重的资源危机、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地球家园不堪重负。惊人的贫困率、严重的财富和性别不平等、粮食危机以及频发的自然灾害与危机始终威胁着亚太地区的人类发展进步。要解决这些贫困和不平等问题,我们就必须采取措施改进可持续发展机制,抓紧可持续发展各相关承诺的落实,特别是发达国家在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等问题上对发展中国家的承诺,为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共同的繁荣与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脆弱性威胁报告
受到威胁的生命
面对孩子的“威胁”,我们要会说“不”
一图看懂十九大报告
煤矿电网脆弱性评估
杀毒软件中指令虚拟机的脆弱性分析
基于攻击图的工控系统脆弱性量化方法
基于电流介数的电力系统脆弱性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