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千里丹青水墨描心境春风竹韵展乾坤

2015-01-30 21:31农夫
绿色中国·B 2014年9期
关键词:画竹山水画艺术

农夫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我们《书画名家》摄制组拜访了著名画家徐千里先生。先生的画室不大,画案占去了半间屋子,另外半间则被书架占的满满当当。两盆竹节海棠,一盆兰花,一盆青竹,墙上挂着一轴自书的陋室铭,简朴中透着清雅淡泊。

徐千里,号半竿老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香港艺专教授、北京野草诗社会员。他常年研习中国书画,经典作品不断问世。他艺术创作题材涉域广泛,除山水画外,亦擅长花鸟、人物、油画等,尤其以画竹见长,他的多幅经典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艺术馆收藏,多幅作品被外交部、文化部作为礼品赠送国际政要和国际友人。

走进徐千里的画室,就如同走进了书画的天堂,不大的房间里,到处挂满了他的咏竹作品。《金都之春》、《竹韵春风》……道道新奇优美的点线,笔笔清隽淡雅的色调,层层朦胧幽深的意境,还有那重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的丹青技法,揉捏着,融合着,幻化为一股赏心悦目的滋润淌入心田。这如梦似幻的诗情,就好像一颗晶莹剔透的水珠,滴在平静的湖面上,将整个生命荡漾开来……

画出大千世界

1937年,徐千里出生在山东省招远县宋家镇(现为张星镇),其曾祖父便是在19世纪60年代,居于108家粉丝商号之首的“鸿泰”商号(龙口粉丝前身)老板徐登镛。由于家业大多在龙口,1岁时,徐千里便跟随父亲到龙口生活,解放前夕又辗转上海,最终定居北京,师从启蒙老师陆黎光,学习绘画。

1958年时,二十岁的徐千里开始为《北京日报》等报刊创作插图及连环画,开始了自己的绘画事业。由于天资聪慧,期间,他的绘画技艺进步极快,在圈内已经小有名气。但他并不满足于此,随后又师从高阆仙、孙其峰、崔子范、彦涵、徐淑铭等海内外名家学习中国画,在油画、山水画、人物画及花鸟画方面均有探索。

1996年,徐千里在中国美术馆举行了个人画展,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千里画集》,1997年又分别在深圳和香港举办了画展,并在国内外多次展出过自己的优秀作品。他的国画作品常见于各报刊,深受人们的关注与好评,还有不少作品作为礼品赠送外国友人,北京毛主席纪念堂便有徐千里所画的《浩然正气》一幅大作。

翻开徐千里的山水画册,犹如旅行在祖国的名山大川之中,使你入神忘情于清新的田野,苍莽的林海,巍峨的峰峦,澄清的流水,蒸腾的瀑布,还有迷茫的烟树,幽静的山村。这些风景仿佛把我们带到远离市井喧嚣,优美恬淡的另一世界。画家几十年如一日,不断探索,追求着艺术的真谛,以丰厚的修养,饱满的激情创造出了众多有着独特之美的绘画作品。他通过艺术之笔为我们再现了大自然的旖旎景色,真可谓“神州大地收眼底,万里江山入画来”。

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的传统,是东方艺术瑰宝中之瑰宝,它有意象理念体系,它有丰富的程式和技巧,但也不囿于传统。徐千里有很好的素描基础,却也重视写生的必要性。为了加重中国山水画的墨韵、光影和层次,他在水彩画、油画、以至人物和花鸟画的机理上也下了不少功夫。

观赏徐千里的水墨艺术,不管是泼墨还是积墨,总有疏松聚散,烟云飘渺之感,且磨合得那样巧妙,令人回味无穷。

徐千里告诉记者,在早期他更热衷于水彩和油画,并且在探索西洋画的民族化方面下过功夫,而在探索当中,他对中国传统山水画产生了极大兴趣,因而近年来他把主要精力转向了山水画的创新,着重赋予山水画以朦胧感,特别追求山水画的意境。

艺术贵在创新,徐千里深谙这一点,但创新谈何容易。为了探索山水画新的韵味,他一面广采博取,有意识地吸收像傅抱石这样大家绘画中浑然一体的整体感,钱松苍劲的骨法用笔、富有流动感的云的走势,李可染处理逆光的高超手法,直到能融合贯通,灵活地运用在自己的画上。另一方面他很注重师法自然,深入生活,他多次深入黄山、桂林和大江南北的名山,孜孜不倦地观察,写生,进行艺术的提炼。他生于胶东半岛,长于燕赵大地,对北京的山山水水较为熟悉,但在他的画里却也渗入了江南湿润的细雨和风,尤其他大胆泼水和淡墨,造就朦胧境界的技法,更令人叫绝!

观尝徐千里的画,会感到有一股“气”扑面而来。气,这一东方艺术的内核恐怕就是他山水艺术的底蕴,那山的雄浑,水的流转,云的飞扬和岁月的流逝,色的转换和形式的融通,均始至气的孕育,以超自然的艺术精神表现出来。徐千里重传统又不因袭和重复别人,更不为追求现代而现代,他的画绝不是抽象得谁也看不懂的无所不用其极的所谓“现代水墨”。山水云树是他水墨画中反复表现的题材,但他能摆脱传统的水墨技法的束缚而着重从潜意识中开拓自己的山水画境:重神韵表现自我生命寄托高远之情怀因而可以纵笔挥翰。他的画有时只为你提供一个信息,给你一个抽象的启迪,而后全凭欣尝者本人的生活经验和积累去理解,去感悟。

竹入书卷品自高

徐千里的水墨画,清狂跌宕,温文雅逸,卓有浓郁的书卷气。其笔墨虽自由放任,却不失法度,有丰富的情趣,当然,这样具有精神性和书卷气的笔墨并不是所有画家都具备的,全凭学识涵养得来。

他的艺术领域很宽,不但在国画山水方面独辟蹊径,在人物与花鸟上也有很高的造诣,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以“竹”舒怀。徐千里画竹,来源于他对竹子的钟爱,竹子四季常青,含翠欲滴,清心明目,以其高风亮节的品格受到人们的赞美。

苏东坡有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徐千里说,一片竹叶一节枝,就是一个“个”字,而一幅完整的竹子图,就是由这许许多多的“个”字组成。画竹者当成竹在胸,对章法、布局、结构要心中有数,春夏秋冬各有不同,或竹形、或风姿、或雨态、或晴竿、或露叶……为了画好竹子,徐千里自画竹之始就种竹,观竹,每当丽日、刮风、下雨的时候,他往往立于竹林前静观揣摩。经过多年的写生,他所画的竹枝,望去有动影,听其似有声,竹枝凌秀,枝节挺拔,如见真竹,胜似真竹。为了画好墨竹,他多次下江南,赴天目山观竹海,去武夷山青竹故乡写生,下四川到杜甫草堂、东坡故居,寻求竹之神态。endprint

看徐千里的墨竹画,你会发现,那昂立在巨石旁边的竹,具有瘦而不弱的美、坚实而挺拔的美、苍劲而清幽的美,疏密有致、流畅自然。那落落大方的竹叶,以期不凡的气韵和风资、洞穿季节显示出恒久的生命力和风霜高洁、卓尔不群的品质。他的画,始终充满着勃勃生机,洋溢着激越昂扬之气。

郑板桥总结自己画竹的经验:“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徐千里亦以此作为自己画画宗旨。他一直强调,“生戏熟唱,熟戏生唱。”徐千里解释说,当我们遇到不熟悉、不理解的事物时要努力去观察、摸索,掌握其外在与内在的规律后,在进行新的创作时,要不断的完善,改进和提高,就是要有所发掘,有所创造,更上一层楼,是谓“熟戏生唱”。只有这样,我们的作品的艺术水平才会有所进步。

所以,欣赏徐千里的画作时,就会发现他在尊重画竹传统时,还引入了鲜艳的色块(如朱竹),与墨竹对比映衬,颇有意味。传统画竹,多是线的组合,以粗细、长短、曲直、浓淡的线,通过疏密、横斜、穿插、错落来表现画中的节奏和韵律,这正是徐千里集合多家之长之后的“熟戏生唱”。

徐千里认为:当前中国正面临着改革发展问题,当代画家的任务就是要画时代的精神与审美情趣,同时表现中国画的立意和意境。他说,人格与艺术都要在人生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使其达到完美。

他对西方美学、哲学、历史等均有研究。他认为,科学将会把艺术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画家、艺术家要走出画室,放开眼量,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个无限丰富多彩的世界。

一枝一叶总关情

“衙斋卧听萧萧竹,都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的这首诗,与徐千里为百姓谋福祉的初衷极为契合,因此深深地感动着他,使他把这二十八个字不仅题在自己的画中,而且铭刻在自己的心上,从而升华为他的人生境界。

“画要做,公益活动也要作,艺术应该为人民服务嘛。”徐千里经常到军队、到学校、到抗震救灾现场,用义卖的方式参与一些公益活动。

在全国上下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际,以“百年中行 百年辉煌”为主题的徐千里画展在中山市举行。活动现场还对徐千里的几幅作品进行拍卖,共拍得善款18万5千元,拍卖的善款全部用于帮助万中村贫困户,帮助他们购买急需的农药、化肥、种子等物资。像这样的活动,徐千里每年都要参加很多次,他希望以此帮助更多的人摆脱贫困,走向更美好的生活。

竹竿有情,竹叶凝爱,徐千里的情义与关爱如墨竹画穿越季节和长空。透过墨竹面,我们能感受到画家博大的胸怀和他秉承的生活哲学,以及对社会、对生命的颂扬和热爱。

徐千里说,虽然自己已年过古稀,但作为国画家,自己却正值年富力强。他深深懂得笔墨当随时代,多走路,多实践,深入生活攫取素材。千里先生崇信“艺无止境”并一直朝这个方向不断迈进!

徐千里,字荣杲、号半竿老人、罗峰山人。汉族,1937年生于山东省招远市,职业画家。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香港艺专教授、北京野草诗社会员。1958年开始以绘画艺术为职业,多年来为出版社、报社创作插图及连环画作品。曾做美术宣传和教学工作,常年研习中国书画,经典作品不断问世。

徐千里以画竹见长,其多幅经典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艺术馆收藏。多幅作品被外交部、文化部作为礼品赠送国际政要和国际友人。曾参与多次大型慈善拍卖。徐千里绘画艺术展,多次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广州、深圳、香港、国外艺术机构等地展出。展现徐千里艺术造诣的《千里画集》在首都北京出版。endprint

猜你喜欢
画竹山水画艺术
我来打开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画竹题诗
纸的艺术
陆俨少山水画谱 (五)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咏竹、画竹情味生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