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财务风险防范策略分析

2015-01-30 02:14
时代金融 2015年4期
关键词:通则规则事业单位

杨 飞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日益活跃,给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困难,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不断增加,因此,为了加强事业单位对财务风险的防范能力,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应运而生(以下简称“新通则”),通过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各个环节的管理和监督,来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的行为。因此,对新通则进行研究,在其规则下制定合理的财务防范措施,对于提高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能力十分重要。

一、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发生原因既有外部环境因素,也有单位内部自身因素,在两者的互相作用下,增大了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

(一)单位内部因素

首先,许多事业单位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够,缺乏相应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在实际财务管理中,许多财务人员认为只要按照相应要求进行财务活动就不会发生财务风险,忽略了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运营风险,导致其财务管理极为松懈,缺乏合理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给其财务管理带来了众多漏洞,从而引起财务风险的发生[1]。

其次,事业单位的财务决策制度不合理。通常而言,事业单位的财务决策权都属于单位最高领导,但大多领导者并不是财务专业出身,其对于财务风险的判断并不科学,只能根据以往经验进行决策,而缺乏对市场中财务风险的了解,如此以来,其所作的决策极容易出现错误,从而导致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的大量浪费,出现财务风险。

第三,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在许多事业单位内部,都没有针对财务管理制定严谨完善的控制体系,各个部门的财务管理单独进行,彼此之间权责并不明确,缺乏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严重阻碍了财务人员监督管理功能的正常发挥,导致财务风险征兆不能被及时发现,从而引起更多的财务风险。

第四,预算和管理制度的不合理。许多事业单位并没有合理的预算制度,对于资金的来源和使用之间关系并不重视,擅自改变资金用途,导致单位出现负债运营,增加了其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同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决策权大多在最高领导者手中,使得财务管理人员的权利并不完整,许多不合理的资金使用财务人员也无法阻止,削弱了对财务风险的防范能力。

(二)外部环境因素

首先,媒体等社会的监督权难以发挥,事业单位的性质是公益性的,其财务行为对于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媒体等社会的监督对于这种功能的发挥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实际中,媒体等的监督权无法落实,一些不正当行为难以被披露,相应的财务风险自然也就无法被避免。

其次,缺乏市场监管体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所处的市场环境越加复杂,原有的外部监管制度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市场环境的现状,许多新的财务风险行为已经脱离了外部监管的范围,这就导致财务管理部门无法及时发现这些财务风险并作出有效应对,从而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重要意义

(一)能够帮助事业单位制定完善的会计制度

在原有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许多事业单位之间是通用一套会计制度的,但由于不同事业单位在资金使用、管理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同一套会计制度与许多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存在着严重不匹配现象,如此以来,不仅降低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效率,还导致其管理过程中出现众多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引起事业单位众多财务管理问题的发生。

“新通则”顺应了政府报告中“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将不同事业单位分别开来,根据事业单位类型的不同专门制定与其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从而解决了原有体制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使得其会计制度的制定更具备针对性,同时也就更加完善。

(二)有助于发挥事业单位资源使用的公益性能

事业单位的资源是由国家统一下拨和购买的,其功能本是为群众服务所用,其性质内涵是公益的,但是在传统的财务规则下,事业单位资源使用上存在着众多问题,比如政企不分、资源长时间闲置等,这些现象都严重阻碍了其资源公益性能的发挥,给群众公共服务需求造成了不利影响[2]。

新事业单位通则在立足资源公益性的基础上,对于现今存在的各种现象进行了针对性修正,明确规定了事业单位资源的社会职能,并将政企和事企相互分离,调动其为社会文化和经济建设服务,从而使广大民众受益。

(三)符合市场经济环境下财务管理的必然要求

市场经济环境下,各种竞争和经济陷阱的存在,给事业单位带来了众多的财务风险,促使其财务管理向着精细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在原有的财务规则下,事业单位的许多管理都是不分离的,财务风险意识极为淡薄,财务管理的权责并不明确,许多单位的领导对于财务使用有着绝对的掌控权,严重削弱了内部监督管理应有的功能,对于财务管理的良性发展造成了阻碍。

“新通则”则充分认识到了市场经济的特点,通过对各个财务管理岗位的内容、责任、权利等进行细化,将财务管理纳入到单独的运行系统中,利用提高预算编制、执行监管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等措施,加强事业单位在财务预算、支出和核算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水平,从而起到遏制财务风险发生的效果。

三、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下财务风险防范的策略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财务风险存在于各个方面,虽然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通过各种加强措施,有效降低了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但依然存在着一些会给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造成不利影响的财务风险,因此,还需要制定合适的策略,来对这些财务风险进行防范[3]。

(一)加强各个单位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

良好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是避免财务风险发生的根基。首先,在事业单位中,需要对各个单位的负责人进行财务风险防范知识教育,建立相应的责任机制,以使其主动按照“新通则”的执行相应规定,保证所有财务管理行为的规范;其次,加强对相关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包括“新通则”的各种制度、细则等,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并对岗位制定和职责进行划分,实现彼此之间的互相制约,加强对相关人员行为的外部约束。

(二)健全事业单位对于财务风险防范的体系

事业单位对于财务风险的防范不能仅依靠于财务部门,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共同协作来完成。

首先,对事业单位的内控体系进行完善,根据“新通则”的内容,查找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对其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对各个部门的财务预算等进行严格审查,保证所有财务信息的真实和完整。

其次,根据各个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将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纳入其中,并制定有效应对方案,从而及时发现并解决出现的风险问题,消除风险发生所带来的不良影响[4]。

(三)做好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发生关键环节的控制

在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过程中,有许多财务风险是可以通过增加一些环节的控制力度来进行避免的。

首先,提高对财务管理的预算编制质量,准确科学的预算编制能够保证所有支出的合理和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因此,需要对预算编制进行改进,尽最大限度的保证其科学性、准确性,从而提高各项财务行为的安全。

其次,做好对财务管理的监督,其对象主要包括:(1)对资金使用和分配合理性进行监督,避免盲目投资造成资金浪费问题;(2)对支出费用进行监督,避免出现擅自挪用或者贪污等问题。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对于提高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所以,要积极研究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内容,了解其变化方面,根据其要求和单位自身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制度,通过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控制关键环节等措施,来完善自身的财务管理体制,从而达到增加防范风险的能力。

[1]张泽华.基于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探讨[J].财经界,2012,18:152-153.

[2]许莉英.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制的建设和风险防范[J].会计师,2014,22:54-55.

[3]蔡民波.刍议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其防范策略[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3:43-44.

[4]徐梅.关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的探讨[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3,01:74-75.

猜你喜欢
通则规则事业单位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新旧版比较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通则有路
请遵循《联律通则》——对某地春节出句征对的分析
联律通则(修订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