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敏
(唐山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 唐山 064002)
企业财务管理是以资金管理为核心,资金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在企业管理中具有核心职能。资金是企业赖以生存的重要因素,必须合理地筹措、安排、运用资金,满足企业正常经营的需要。充分发挥资金管理的职能,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统筹安排资金的使用,优化企业资金结构,加速资金的周转速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为增加企业效益贡献力量。资金运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是否到位,是否发挥了财务在资金控制、运作、监督方面的主导地位。
1.流动资产周转缓慢。企业为了完成销售指标,使销售额稳定快速地增长,都采用赊销的方式销售产品,却没有制定严格的信用政策、信用标准和信用条件,缺乏收账措施,使应收账款账龄较长,坏账较多。应收账款周转率较低,占用的流动资金很多。存货缺乏有效控制,导致存货积压。由于企业对市场产品需求把握不准确,产品结构不合理,产量大销量少,导致库存积压。原材料采购决策随意性大,没有采用最佳经济订货批量模型,使存货周转天数较多,占用资金大。而其他应收款和预付账款的增加也造成了资金呆滞。
2.流动负债管理不当。企业在经济形势和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的影响下受到经营资金不足的困扰,多数企业采用银行短期借款的融资方式,短期借款可以为企业提供充足的短期资金,维持生产经营,但是利息高,资金成本大,借款比重较大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应付账款融资方式在企业中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没有有效的利用商业信用这种不需要任何成本的方式融资。有些企业无限期地延长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只能说明企业偿债能力差,无形中降低了企业的信用等级,因此很难利用商业信用融资。
3.营运资金结构不合理。目前企业在固定资产和长期投资上的比例较高,营运资金占用比例较低,营运资金短缺,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使企业盈利能力下降。有的企业流动比率不足100%,流动资产小于流动负债,偿债能力相当弱,长期的营运资金结构不合理会造成资金链断裂。
1.企业资金分散,利用率低。分公司和子公司各自独立开设银行账户,在经营过程中,会发生一些成员企业出现资金短缺,而另一些成员企业出现资金结余的现象,由于无法集中使用沉淀的资金,资金短缺的成员企业不得不从银行贷款,支付高额的贷款利息,使企业形成了不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资金无法发挥其最大的功效,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资金成本。
2.盲目投资降低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很多企业开始加大投资,投资决策随意性大、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比较普遍,不顾自身的能力和企业发展目标,盲目扩大企业规模,盲目对外投资。大量购买设备和扩建厂房占用了企业很多资金,由于投资前期没有结合本企业的产业特点进行科学的市场调研、分析和决策,造成了大量的固定资产闲置。对外投资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投资报酬率低,投资回收期长。盲目投资占用了大量的资金,延缓了企业资金的周转,大大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内部控制不足,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资金流转的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缺乏执行力度,在筹资、投资和资金营运等经营活动中存在重“事后核算”轻“事前计划、事中控制”的现象.另外企业对各资金运行环节监督不利,监督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监督工作只限于业务流程审批和费用支出,一些关键的部门没有建立严格、规范的监督程序。对经营业绩的考核往往片面地追求利润指标,忽视资金的运行质量和使用效益。对下属企业的资金情况监督薄弱,没有掌握下属企业真实的资金使用信息,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私自修改资金用途,资金的流向和控制脱节,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监督审计走过场,因此很难发挥监督的作用。
财务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相互独立,自成一体,企业内部的采购、生产、销售、资产、预算等管理系统没有和财务管理系统的信息集成共享,而且没有建立统一的资金管理系统,各下属企业资金流转的情况没有形成相关联的完整信息,给资金的监督和控制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加大了资金风险。没有完善的数据共享机制,各级管理者和决策层很难在第一时间掌握下属成员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实时的财务数据,很难做出有效的决策。
1.提高营运资金周转效率。企业必须重视营运资金的周转效率,营运资金周转效率越高,现金周转时间越短,现金流的速度越快,企业就能够购买更多的原材料,生产和销售更多的商品,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应当对客户加强信用管理,制定合理的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存货中的储备资金要设置最高和最低储备量,材料采购采用最佳经济订货批量模型,降低由于存货采购不足带来的缺货成本和采购过度造成的资金浪费,降低存货的占用成本,加速存货的周转。按照合同规定按时偿还应付账款和银行借款,不断提高企业的信用水平和信用等级,充分利用商业信用获得延期付款和预收货款这种无息的贷款,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运营效率。
2.优化企业资金结构。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考虑到资金成本、盈利水平和偿债的现金压力等因素,合理安排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的比重。为了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要保持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合理比例,实现节约资金和保持偿债能力的平衡。在确定流动比率控制目标的同时,还要确定流动资产各个项目和流动负债各个项目的合理比例。严禁将资金大量用于长期投资和购建固定资产,造成营运资金短缺。合理规划营运资金和长期投资所需资金的比例。
1.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推行资金结算中心制度,成员企业统一在结算中心开设结算账户,使企业的资金汇集在结算中心,统一调度。通过在资金短缺企业和结余企业之间进行资金的合理调配,降低了财务费用,同时优化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增强了企业的融资和偿债能力,实现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通过资金的集中管理,提高了资金的运作效果、筹资融资能力和投资能力,集中有效的财务资源,控制财务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建立全面的现金流控制体系。现金流量管理是企业资金管理的核心,并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保证资金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加强对现金流量的分析预测,制定日常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计划、编制日常现金流量结算表和建立现金预警系统,在现金流转的各个环节实施控制,结合现金预算数据严格控制现金流入和流出的额度,即要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下的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又不能造成现金的闲置浪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3.加强企业投资的管控。固定资产在企业资金中占用较大的比重,因此在进行新固定资产投资时,要严格固定资产的获得程序,多进行投资前期市场的调研分析、可行性论证、风险评估和投资回报率测算等工作,结合企业的产业特点配置固定资产,不要让固定资产闲置,造成资金浪费。另外应当在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发展的前提下,利用闲置资金对外投资,并指定专门机构对投资项目跟踪管理,关注被投资方的现金流量、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获得一定的投资收益,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1.健全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资金风险管理水平。企业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逐步建立起授权操作、风险评估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实行企业资金管理的程序化和规范化,建立资金风险管控机制,进一步提高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能力。在企业各部门都合理地制定资金定额和节约资金的措施,降低资金成本,树立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观念,防止资金被不合理的占用,避免资金失控给企业造成损失。
2.重视企业内部审计,加强资金的监督。建立严格有效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和内部审计监督考核制度,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内部审计是监督、考核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保证资金安全的有效措施。内部审计工作要针对企业的资金流向、财务状况变动、重大决策等情况进行全过程的跟踪和监控,定期检查,及时反馈资金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并给予纠正和处理。
3.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全面施行资金预算制度,保证资金的安全运转。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机制,积极协调企业各部门参加预算管理工作,将生产经营、投资、筹资等方面的资金收支全面的纳入预算管理中,对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实施预算的编制、分析、审批、监督和考核制度,加强对现金流量预算、资本性支出预算和成本费用预算的监督和考核,保证资金的有效运作。
1.逐步规范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利用现代化的网络通信技术,建立企业决策完善的数据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运用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将各个管理系统如生产管理系统、物料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预算管理系统等与财务管理系统之间实现信息集成,数据共享,使企业实现内部信息集中共享,对企业资源集中配置和监控。
2.提高资金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和有效监控。采用先进的资金管理系统软件,逐步实现企业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充分结合,加速资金的周转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资金集中管理、监督控制、规避风险提供可靠的保障。
总之,制造业企业必须改变传统保守的资金管理模式,借鉴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培养一支强大的专业人才队伍,完善企业的资金管理制度,才能提高资金的管理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1]瞿恩慈.浅析制造业企业资金管理[J].企业研究,2014(8).
[2]李争光,施鲁莎,李萍.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企业活力,2010(9).
[3]李涛.制造业企业营运资金政策之我见[J].中国总会计师,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