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倩
狭义的语境通常指言语内语境,即上下文,它包括词组语境、句子语境、段落语境和篇章语境 (陈志安,文旭,1997);而广义的语境包含了言语外语境,由情景语境与文化语境构成。
在词汇教学中,语境输入的尤为重要。首先,有助于确定词义(张丽岚,2006)。一个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会与不同层次的知识模型产生关联,这就使词汇产生丰富的引申意义。语境输入有助于区分这些语义,选择正确的意义。其次,有助于记忆词汇 (张丽岚,2006)。语境输入为词汇的深层次加工提供基础,使学生在认知加工过程中寻找话语的语义结构和语境之间联系的最佳关联点。第三,有助于运用词汇 (张丽岚,2006)。语境输入使学生接触了解词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搭配和用法,为学生得体准确的选择词汇、运用词汇、使用词汇搭配提供了模板。此外,语境的引入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境策略,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语境的功能,如结合上下文猜词,从词汇来判断社会文化背景,对话情景等。
事实上,词汇和语境是相互依存、紧密相连的。研究语境对英语词汇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应强化学生的语境意识,指导学生借助语境体会词义,使他们认识到词义的多层次性,分析词的外延意义、内涵意义及社会文化意义等方面的因素。在语境中讲解词汇,这样,学生才能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恰当地运用语言。
许多教师通常在新单元开始时进行词汇教学,只有少数教师会在课文中处理词汇。此外,许多教师处理词汇时,往往进行细致的多个意义的罗列和用法的讲解。这种按照传统的讲法,挑出重点词汇和搭配,脱离语篇逐一讲解的做法,不但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范围,还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教学的中心,也没能有效的利用课文提供的语境引导学生猜词、理解词义,效果自然不理想。
一些教师缺乏语境意识,认为学生只要理解掌握了词汇及其搭配的对应的中文意义,就达到了词汇教学的目标,学生就能够正确的使用词汇。一些教师只是针对教参和教辅书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搭配提供语境,对多数未被列入重点词汇范畴的单词及其搭配没有进行语境加工,或是进行不充分的语境加工。造成的后果是许多学生运用词汇时经常出现不符合语境的错误,或是在运用这些词汇的意义和用法时信心不足,又或者常常避免运用这些词汇。
语境输入通常就是例句。许多教师很少输入或忽略词汇语境知识中的情景和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也很少运用课文语境来教学词汇,造成了输入语境形式的单一。单一的语境形式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和惰性,也减弱了语境在记忆消化词汇方面的积极作用。
做习题是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运用和巩固词汇的最常见手段。但是单一的习题剥夺了学生创设情景来运用词汇的机会,只能训练学生笔头运用词汇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的语言交际。
时机对于英语词汇教学至关重要,不同的时机对学生的词汇学习效果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和影响。其实,教学时机不是一个固定的时间段,具体的词汇存在不同的最佳教学时机。教师应从单元整体的角度,仔细考虑,合理安排,整合词汇,针对性的选择恰当的教学时机,而不是将所有词汇安排在同一个时机讲解,避免随意性。
笔者认为,在引入新词汇时,适当的温故知新,效果更好。以曾经讲解过的词汇作为切入点,适当联系以前所学的内容,或者结合当前时事,精心设计问题,创设语境,让学生产生更多的知识关联,往往事半功倍。比如在教授“英勇的、回报、著名的和终身事业”这四个词汇时,笔者就结合当时的汶川地震,首先导入一些全国上下合理救灾的图片,让学生来评论士兵,志愿者,国际名人以及他们的付出。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容易的理解“英勇的士兵、志愿者和名人们正在不求回报的帮助那些饱受灾难的人民”这个例句。接着,笔者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然给出这四个词汇的英文释义,以便于区分以前学过的相近词汇。通过感知、理解、辨析,学生们从多元角度感受词义,记忆词汇,效果的确更佳。
如何更有效率的进行词汇的讲解?教师可以把要需要讲解的词汇作为切入点,精心设计问题,创设一系列恰当的链式情境将各个短语、句型串联起来,将知识的用法融入真实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体验、感知、探究、归纳、总结知识,进行有意义的语言实践,而不是单纯的机械操练。
微语境在词汇讲解时必不可少,一方面可以避免单一使用词典例句,枯燥而乏味;另一方面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融入情境,更好的理解词汇和它的用法。如:讲解使用“安排”这个动词时,笔者以为创设了一个观看演唱会的微情境。围绕这个微情境,让学生尽可能的发散思维,同时大胆的完成关于这个动词的句子填空表达,然后再总结用法和纠错。比如,可以让学生描述要演唱会前如何进行安排,罗列需要做的事情,再将所要教授的词汇融入其中,变成一个一个的句型。接着,指引学生结合讨论的内容,一边列出安排事项,一边试着将所教授的词汇和短语填写进去。在此基础上,最后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动词和名词词组用法的总结。这样,学生不仅记住了语境中的词义,还可以让他们在今后的使用时,知道应该在什么语境中使用这个词汇,从而真正掌握和词汇的用法。
高中学生对语境己经产生了朦胧的认识,部分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具备根据语境猜测词义的能力,并在运用词汇时考虑语境。当然,使用词汇不得体的现象在所难免。这与同学生欠缺语境方面的知识和语境意识相关。因此,教师应该在师生、生生的交流中留心观察,选择恰当的时机,引入语境、语用的相关理论,指引学生得体运用词汇。总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引入语境,让学生有意识的体验、感知、归纳词汇的用法,可以使更好的学习、理解、记忆并运用词汇。
对中学生而言,内化词汇,学生要经历品味、学习词汇→加工、存储信息→运用、感受词汇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由外到内,由浅入深,体现了学生对词汇的学习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习到习得的全过程。
在“内化”的过程中,积累是基础,运用是关键。使用有效的方法将课文中丰富的语言材料逐步贮存于学生的语言仓库之中,这样,一旦需要,就能涌于口头和笔端。而加强词汇运用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内化,在运用中活化。因此,合理的设置任务,让学生学以致用就必不可少了。
笔者认为,在理解了相关词汇的基础上,可以将任务细分为个人和小组合作。个人任务可以有浅入深,由易到难,比如让学生用新学的词汇填空、选择或者是对话,从而进一步巩固和积累词汇;而小组合作可以是指导学生选择其中的部分单词和词组,准确的完成一篇小短文,并将它写下来,做到学以致用。这样无论是从口语还是到书面都有了内化的过程。
当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是词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部分。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姿态融入到课堂上的词汇教学中来,提供学生更多的运用词汇的机会,如造句或创设情境让学生叙述故事或表演对话。在文中进行词汇教学时,对可猜测的词汇,不要直接讲解其意义和用法,而是要引导学生找出猜测词义的线索,如上下文,社会文化背景、情境、构词特点、近反义词等的提示。这样既帮助学生对词汇进行了更深程度的加工,有利于学生记忆掌握词汇。
一种语言往往承载着一种文化,记录着这种文化的历史踪迹和社会的进展脉络。因此,语言不仅仅是人和人之间交际的工具,更是一个社会,一种文化的最直接和最真实的折射。学习语言不能脱离它所在的文化,否则就不能很好理解这种语言,就无法掌握语言的精髓。
词汇所蕴藏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赋予了词汇存在的意义,是词汇教学中不能忽视的重要方面。教师可以有选择词汇,进行社会文化背景方面的介绍,或是引导学生主动去搜集这方面的知识信息,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兴趣,又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同时帮助学生借助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更好的记忆词汇,理解词义。
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例如英文报纸、杂志、网络和电影等来积累词汇,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这样,在积累词汇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从而扩展了视野,深入了对英语文化的了解。
如何更好的使用语境进行词汇教学?笔者认为,首先,深度备课必不可少。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教材,深度研究设计问题和任务,深刻反思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深入分析教材并不仅是指对于“这一课”教学内容的分析,而是要从课程标准出发,对整个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即课标→模块→单元→课时。深度研究设计问题和任务则是把教材获得的认识和拓展得到的收获相结合,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心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重视学生的自主和合作学习,实现备课的再创作的过程。而深刻反思和及时调整既是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摸索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又是教师自我剖析、提高教学质量和深化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除此之外,教师应该时刻意识到自己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理论的学习研究者,坚持不懈的进行专业的学习和提升。教师应该在科学理论研究的指导下结合教育实践不断的摸索、总结和反思;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即作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核心的英语学科性知识、作为教师专业化成长基础的跨学科知识、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实践性知识以及作为教师专业化成长催化剂和活化剂的条件性知识;增强教师的专业精神。
总而言之,教师在在英语词汇教学实际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语境与词义的紧密关系,结合语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兴趣,润物细无声的让学生将所学的词汇知识融入到实际的语言运用中,这样才能有效的促使学生词汇的内在生成,将知识上升为能力,真正让学生在词汇学习中领会词的确切含义、体会词的实际用法,学会学习、理解、记忆并运用词汇,从而将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落到实处。
[1]陈治安,文旭.试论语境的特征与功能 [J].外语教学,1998,(1):57.
[2]钱妹楠.语境输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2008.
[3]张丽岚.语境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4]信雅玲.英语思维与英语教学[J].职业教育研究.2012,(06).
[5]吴海燕.让英语思维成为学习英语的利器 [J].高考 (综合版).2013,(12).
[6]高文华.给学生一把学好英语的金钥匙——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J].科教文汇 (下旬刊).2009,(11).
[7]姜乐.论中国人构建英语思维方式的意义和方法 [J].出国与就业 (就业版).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