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麦燕
幸福,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理想追求,每个人都在不断的追求幸福并且感受幸福,同时幸福又是一个存在争议的话题。从卢梭开始,人们就对幸福就进行不同的阐述和分析,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是建立在别人幸福理念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分析什么是幸福及至善之根本观念,他指出幸福主要是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和维护,对当代年轻人的心理活动具有很重要的教育作用。
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事物皆有其目的,各事物之目的即各事物之“善”。他认为这个善于常人口中所说的善有所不同,常人所说的善只是与恶对应,纯属于道德上的名词,其意义比较狭隘。他理解的善则比较广泛,指一切事物之功用,即一切事物之善。人生之需要甚多,因其有所欲,而仰给予外物,外物亦因其有可欲,而为人用。人为生命而需求外物,生命又有其生存之目的,故此目的则为最高者,众目的之目的,众善之善,故谓之“至善”。伦理学重在于解释人生,所以“至善”为伦理学之根本问题。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观念来理解幸福,对于普通家庭还是知识分子家庭来说从两个方面把握幸福,一个是生活的美满,一个是行为的妥当。幸福的内容,众说纷纭,亚里士多德认为常人的幸福与智者的幸福理解上有所不同,常人往往以感官所能感触到的事物来定义幸福,如快乐,财富,荣誉等。智者则更看准的是灵魂上的满足和理性的思考。所以,幸福的内容因人而异,同时,人的一生,其思想欲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故幸福的观念也随之发生转移。比如,贫者理想中的幸福则是生活上的富足,处于喧嚣和繁华环境中的人,则羡慕清闲和幽静的乡村生活,处的环境不同,则追求的幸福不同。一个人的幸福观念也易受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尤其在当今竞争激烈,攀比横行的社会中,人们对幸福的追求不断的改变,有的人一味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认为这就是幸福,其不知自己的灵魂与自己相去甚远。关于幸福的内容,各人意见不同,亚里士多德依据人类对于其功能与动作,将其分为三种:滋养与生长者,人类一日三餐,以瓜果蔬菜滋养身体,吸收日月精华维持其生命,与禽兽草木同矣;感觉者,人类冬天饮汤,夏季喝水,这是感官的功用,牛羊受到主人的鞭策也会走动,其人与禽兽也同矣;理性者,面对困境和生死选择,人类更多的是保护他人而舍弃自身,而禽兽则不然,只是感觉中的快乐,没有道德的约束和意识,只注重肉体上的保暖,没有理想可言,所以,道德的观念和高远的理想只属于人类。至善则主要体现在人类的理性功用上面。他认为有着高远理想人格的人,则是至善之人,也是幸福的人。人类充分发挥自己的功用以达到至善至美满的境地。
通过分析和研究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可以看到其积极和消极的方面。幸福首先需要良好的客观条件,例如交到好朋友,良好的环境,以及奉行中庸之道等,要想幸福,既要有智力上和精神上的支持,又要有现实上的可行性。亚里士多德幸福观让人们懂得通过后天的训练来提高个体理性思维的能力,并且获得良好的德行和人生的幸福,同时也可以教育人们按照中道的原则处理事情,养成好的行为习惯,遇事能做出合理的选择,避免走向极端,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幸福。这对整个社会都有很大的用处,能促成社会的稳定、和谐,可以教育引导人们为个人的人生理想而积极进取,同时这对社会的发展非常有利,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相得益彰。
但是,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也是不完美的,也有其消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过分的注重物质条件在幸福实现中的比重。可以说他的幸福观过于理想化,但现实生活中人们需要良好的德行和丰富的外界物质条件,并且要有好的客观条件,从古至今要想达到都是非常困难的。在现实生活中,物质条件匮乏的人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他们也有追求和享受幸福的权利。人们需要得到某样东西,只要他的需求能够满足,他就会感到幸福。人们需要得到某样东西,只要得到暂时的满足同时也会收获幸福的体验。
亚里士多德幸福观对于获取幸福的理解,认为这并不是人们先前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不断学习和努力践行得到的,不断的努力和学习,才能获得长久的幸福。这种幸福观对于我国现代的年轻人具有很重要的心理引导作用,一个人出生的高低贵贱可能对童年的幸福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随着自身不断的成长和努力奋斗,这种幸福的层次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有的孩子出生贫寒,从小就没有物质力量来支撑自己的温饱,但是从另一方面却磨练了自身吃苦和坚强的毅力,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学习和奋斗,进入大学进入研究生的学习,甚至出国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和广阔的天空,拥有自己理想的事业同时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这种幸福完全依靠自己的精神力量来支撑和完善,而亚里士多德提倡的幸福获取正是这种途径。这种幸福观使我们懂得,一个人的幸福与自己后天的努力程度息息相关,一个人只要坚持自己的理想,矢志不渝的追求自己的梦想创造幸福的生活,不断完善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自己获得良好的德性,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如果一个人一味的将幸福的含义理解为外物的给予和索取,就会怨天尤人,不思进取,这样离幸福就会更加疏远。一个人如果在生活中丧失了奋斗目标,消极不思进取,敷衍了事,在道德方面破罐子破摔,在学习、工作中不求上进,懒惰成性,那这个人一定不可能获得幸福。亚里士多德对于幸福的追求与获得对当前一些人纠正在幸福观上的错误认识,激发他们追求幸福的积极进取精神是有现实意义的。
亚里士多德主张将个人的幸福和整体的幸福结合在一起,他认为,个人的幸福寓于城邦的幸福之中,城邦的幸福要高于个人的幸福,城邦的利益要远远高于个人的利益,只有城邦处于稳定和谐的状态中,个人的幸福才能得以真正的实现。可见,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中包含了集体主义精神,它与我国倡导的集体主义具有许多相同的地方。因此,普及亚里士多德幸福观,对于弘扬集体主义精神,抵制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代人尤其是青年,爱国情怀有些减弱,集体主义观念淡化,只注重个人的利益与得失,”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的现象比较普遍,在工作岗位上,看重自己的工作业绩和上升,没有团结的意识和帮助同事的想法,有时为了自身的利益和钱财的获取,不惜损害公司的利益,没有集体的观念,这种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上都是很可悲的人,在他们的身边没有爱的环绕,没有幸福的影子。相反,有些人在工作中善于交际,喜欢帮助别人,处理公司的事务如鱼得水,这样的人赢得老板的赏识同事的敬佩,在日常的生活中,善于给别人关怀和爱,什么事都会想到别人,同样别人也会以相同的方式来回馈他,这样的人不得不说是幸福的人儿。
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人生追求的最终目的,完美的生活和妥当的行为是幸福的内容,他论述幸福就是一切人对于现实活动的理想追求,人们的幸福并不仅仅来自于物质的享受,也不来自于获得名誉、权利等,而是在于灵魂能够按照理性开展各种积极的现实活动。即使物质条件方面有所欠缺,只要精神方面的追求持续存在,为实现自己的愿望而努力,这也是幸福。在此亚里士多德提出,对于真理的追求,对于真正幸福的追求才是人生的最大价值和目标。然而,当今社会上却有很多的人把追求物质享受,追求名金钱、名誉、权力、地位等看成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以获得物质多少、名利多寡来衡量自己的人生价值,陶醉于短暂的感官快乐。可见,弘扬和宣传亚里士多德幸福观,对纠正当今社会中的不良风气,激励人们为了真理而努力奋斗,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真理观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程世平.论德行与幸福 [J]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14.
[2]赵青法.亚里士多德幸福观在我国的当代价值 [J]取经师范大学,2013.
[3]许言.试阐述亚里士多德幸福论 [J]江西师范大学,2013.
[4]严群.亚里士多德及其思想[M]商务印书馆,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