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栏目把“走转改”变成固定动作
——以《吐鲁番日报》“蹲点记者见闻”栏目为例

2015-01-30 16:37:46胡中正孟晓明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10期
关键词:见闻吐鲁番日报社

□胡中正 孟晓明

(吐鲁番日报社,新疆吐鲁番838000)

用栏目把“走转改”变成固定动作
——以《吐鲁番日报》“蹲点记者见闻”栏目为例

□胡中正 孟晓明

(吐鲁番日报社,新疆吐鲁番838000)

与中央、省级报纸相比,地市党报虽然比较接近基层,但长期以来贴近性不足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如何使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这项活动在吐鲁番日报社持久发挥效用?新疆吐鲁番日报社通过一段时间实践后,研究确立了构建必要的动力机制,保障其“走深、走透、走好、走远”。

深化在于载体

“走转改”活动启动后,吐鲁番日报社高度重视,扎实推进,结合实际制定推进活动实施细则,组织编辑记者深入基层蹲点采访写作,在了解基层实际、反映群众意愿、树立良好形象、推动具体工作上取得了积极进展,大量来自基层一线的鲜活报道见诸报端,为《吐鲁番日报》带来清新之风,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随着活动的深入推进,我们认为,“走转改”活动是新闻战线的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推动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要使这项活动深入持久开展,不但要保持已取得的成就,还要创新深化,不断上台阶,必须形成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用机制让采编人员在“走转改”的路上不断前进。

为此,吐鲁番日报社在“走转改”活动初见成效后,在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创新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对已全面展开的“访惠聚”活动进一步细化、完善工作方案、精心组织论证,制订了一系列保障制度措施让“走转改”活动不断适应新常态、不断推向深入。措施之一就是开设长期栏目“蹲点记者见闻”,用栏目的形式将“走转改”活动固定下来,引导、鼓励采编人员采编专栏稿件,并以制度的形式进行确定,使“走转改”活动从规定动作变成固定动作,成了吐鲁番日报社正常的新闻采访活动,避免了运动式推进的短期行为。

机制成就创新

“蹲点记者见闻”栏目确定下来之后,为保证持续性和长久性,不断适应新常态,并且做到常做常新,吐鲁番日报社针对“走转改”新闻采写难度大、周期长,发稿慢、收入低而影响记者积极性的现实问题,建立了一系列制度措施,保证了“走转改”活动常态化。

——设立记者站,让记者在基层驻守。用体制的形式让记者放下鼠标,走出房子,贴近大地,深入群众,感知百姓所思所想,从而打开眼界,升华思想,清新文笔,从根本上转变作风,改变文风,采写出读者喜闻乐见,带有真情实感的好新闻。《吐鲁番日报》在三区县设立了记者站,选派记者长期驻站。同时,从制度上对驻站记者的新闻采写提出了要求,也从生活上进行了保障,有效调动了驻站记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自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厂矿企业、文化大院的新闻越来越多。如,《今年葡萄开墩再不发愁了》、《依里哈木的住村笔记》等报道,多了基层现场细节的捕捉、多了群众朴实的语言、多了群众真情实感的流露,让报纸新闻变得鲜活,立体感强了起来。

——规范采访规程让记者带着任务到基层。报社对“蹲点记者见闻”栏目的新闻采写作出明确规定:每一个记者,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深入基层采访。而且规定采访次数和采访稿件,让记者带着任务去基层一线采访。如,规定记者每周要进一个村子或一个企业,写一篇报道,写一篇采访心得等。这些刚性规定,保证了记者走村入户,进厂下矿,细心观察和体验,写出身临其境、散发泥土芳香、富有画面感的稿件。如《地头的专家“讲座”》、《拜什塔木村的种植热线》等稿件,引用群众风趣幽默的语言,带有泥土的现场描述,让稿件生动活泼,极具亲和力和可读性。除了用制度促进记者深入基层采访外,还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对记者是否能到现场采访进行考评,对那些长期坚持在基层的记者,在稿费计酬、好新闻评选上进行倾斜,而对作风不实的记者,给予相应的处罚。

——注重策划让记者基层采访有的放矢。吐鲁番日报社对深入基层的新闻采写,都进行细致策划,让记者在深入基层采访中目的明确,思路清晰,从而写出高质量的新闻。报社建立了报社策划、

部门策划、版面策划等系统策划制度,做到对每一篇新闻报道都有策划。特别是根据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定期不定期的策划一些下基层的重大新闻采访活动,从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来体现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实施和推进带来的变化,取得的成就。如,2015年2月组织采写的《吐鲁番“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纪实》系列重点报道,就是在报社进行了整体策划后,记者根据策划深入群众中间,通过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现象,通过他们的真情叙述,将新疆、吐鲁番开展的“访惠聚”活动带给群众的变化以及群众的诉求真实地反映出来。报道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没有干部自说自话,有的只是记者在基层看到的变化,是群众朴实的语言,但却最真实地反映出了活动的主题。这组报道刊发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应。

——强化培训,提高采编人员素质。吐鲁番日报社年轻记者比较多,而且大多是新进入新闻行业,对采编工作不是很精通。为让“走转改”真正落到实处,使“蹲点记者见闻”栏目不断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报社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针对采编人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培训。一是定期选派采编人员到先进新闻单位、高等院校进行长期培训学习;二是邀请资深新闻工作者来报社讲课,学习新闻知识;三是报社内部开展“一小时课堂”活动,每周一次用一小时时间,组织采编人员学习业务知识;四是总编辑通过内部区域网和内部学习QQ群,针对采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好的稿件和新的采写动态、需要防止的错误随时进行点评。培训不但让“蹲点记者见闻”栏目稿件不断创新出彩,还在报社形成了一支业务精、素质强、拿得出、能打仗、打得赢的新闻采编队伍。

创新才有成效

“蹲点记者见闻”栏目的开设,不但打造了“走转改”富有特色的活动载体,更是对《吐鲁番日报》宣传报道的改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采编人员从对单纯注重党政机关、领导活动、重大新闻事件、重要中心工作的报道,转向对群众关注事件的报道、对基层一线群众和事件的报道也同样重视,使报纸风格发生了较大变化,报道语言更鲜活生动了,许多朴实的老百姓的语言落在了报纸的版面上,作品有了生气,报道也更具吸引力。报社采编人员也将“接地气才能养灵气,俯下身才能心贴心”当成了采访的座右铭,明确了只有走进基层,深入群众,眼界才能打开,思想才能升华,文笔才能清新,新闻工作才有无限广阔的天地和大有可为的前途。一名蹲点记者认为,只有在采访中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在报道中做到转变内容、转变方法、转变作风、转变文风的“四个转变”,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新闻记者!■

(作者胡中正系新疆吐鲁番日报社总编辑)

(本栏编辑:高秉喜)

猜你喜欢
见闻吐鲁番日报社
骑鹅见闻
相逢吐鲁番
民族音乐(2019年2期)2019-12-10 13:14:55
2019年de第一场雪
梦幻老君山
西游见闻
假期见闻
杂文月刊(2017年19期)2017-11-11 07:57:43
集体“失忆”
湖南农业(2016年6期)2016-03-18 07:44:59
晚清吐鲁番协理台吉
吐鲁番地名新探
语言与翻译(2015年2期)2015-07-18 11:09:56
本刊新聘特邀顾问陕西日报社社长钟顺虎同志简介
中国记者(2014年1期)2014-03-01 01: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