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云 塔娜
(锡林郭勒日报社,内蒙古锡林浩特026000)
为草原更加美好鼓与呼
——开办《新农村新牧区》周刊的尝试
□乌云 塔娜
(锡林郭勒日报社,内蒙古锡林浩特026000)
内蒙古《锡林郭勒日报》从2013年2月1日起全新改版,调整并重新开设了一批专刊。《新农村新牧区》周刊是其中一个主打专刊,是专题报道涉农涉牧工作的平台。从2013年2月7日,该周刊开设至2014年3月4日期间,笔者担任了该周刊的责任编辑。一年间,按照社编委会的统一部署,《新农村新牧区》周刊作了有益尝试,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宣传报道中突出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目标,其核心是发展农牧业,建设农牧
区,使农牧民增收致富达小康。锡林郭勒盟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因地制宜地编制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规划,提出“突出重点、典型示范、梯次推进、全面覆盖”的总体要求,对所有嘎查分类别、分批次、分步骤推进各阶段目标任务,集中力量打造各种类型、各具特色的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示范点,统筹提升整体建设水平。因此,周刊在报道中,一方面注重报道示范点的经验,另一方面报道各种类型、各具特色的典型单位、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达到统筹提升整体推进的效果。
周刊报道的“西乌旗以项目为纽带,推进新牧区建设”是示范点的经验,说的是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级新牧区建设试点——瑙干哈达嘎查的事迹。该旗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重点扶持项目,有效整合农牧业、水利、交通、电力等其他部门的项目,切实加大对瑙干哈达嘎查的投入力度,加快完善牧区基础层设施建设,积极转变牧民传统畜牧业发展方式,协调持续发展草原畜牧业,稳步提高牧民收入,有力推进了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步伐。又如,“多伦县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助推新农村建设”讲的是县土地资源局从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入手,合理规划开发和利用土地和矿产资源,维护了农牧民合法权益,推动了新农村建设。《西苏旗给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一文中,讲述了全旗57个嘎查村全部编制了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规划,每年重点推进一到两个嘎查村进行新农村新牧区试点建设。他们从草原生态保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嘎查社会公益事业、增加牧民收入等方面入手,有序推进了嘎查新牧区建设的进程。他们还以培育典型户为辐射点,逐步把农牧民生产生活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转变为广大农牧民推进新牧区建设的最强动力。
《新农村新牧区》周刊还不拘一格的报道各方面的典型。在“致富带头人”栏目中报道嘎查村党支部、嘎查村村委会领导的先进事迹,例如,正蓝旗上都镇菜园村村委会主任田玉革,镶黄旗文贡乌拉苏木文贡淖尔嘎查大学生“村官”钢都希,多伦县大北沟村党支部书记梁桂荣。他们坚持为农牧民谋利益,为百姓办实事,带领大家,一步一个脚印,奏响一曲曲致富奔小康的进行曲。在“创业之路”、“勤劳致富”、“小康之家”等栏目中,报道了农牧民通过自己的奋斗走上致富之路的同时,带领其他农牧民就业、创业、脱贫致富的典型,使农牧民身边树起了一个个学习的榜样。
《新农村新牧区》周刊报道的第二项主要内容就是政策宣传和言论启示。政策宣传采取了不同形式:政策咨询、政策解读、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详细解答有关政策的相关内容,使农牧民看了一目了然,清清楚楚。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连续第10个一号文件。为了更好地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分15个题目让专家解读,比较系统地宣传了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实质。
如果是操作层面的惠农惠牧政策措施,周刊就直接采用刊发。比如,报道了西乌旗工商局按照“放宽准入、注重培育、加强领导”的工作思路,搭建6个平台,致力于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的措施,效果很好。
“新农村新牧区杂谈”、“评论”、“探索”栏目是《新农村新牧区》周刊的评论性探索性栏目。“评论”着重一些严肃的话题或者是周刊需要表明态度时采用的,与一般的言论是一样的;“新农村新牧区杂谈”主要针对涉农涉牧的个别现象,或者对人们正在实践中的某些做法、措施发表言论,引起人们的注意或者关注;“探索”栏目中刊发的文章,一般都是人们试探性的、调研中的体会和感悟。
农牧区金融是发展农牧区经济的核心,是支持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重要环节。然而,农牧区基础金融服务缺失问题仍然存在,成为制约农牧区经济发展的瓶颈,需要不断加强机制和体制建设,以更好地适应农牧区经济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此,《新农村新牧区》周刊在“新农村新牧区杂谈”栏目中刊发了《浅谈如何改善农牧区基础金融服务环境》等文章,对于基础金融服务缺失问题的原因及改善农牧区基础金融服务环境的建设提出了可行性意见和建议。同时,周刊对农村牧区借贷款环节中存在的个别现象,针对性地提出加强监督和管理的必要性,效果显著。有关部门采纳周刊的警示,在“探索”栏目中投稿,以《切实加强风险管理,促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支农支牧稳健运行》为题,就支农支牧信贷服务工作稳健发展,切实加强风险管理,加大对“三农三牧”的信贷支持及支农支牧工作要加强稽核监督和安全规范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评论”栏目中还正面评论一些涉农涉牧的突出议题。
《新农村新牧区》周刊的第三个主要内容就是“新农村新牧区信息”栏目。该栏目刊发的都是全盟各地动态新闻,一部分反映了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生动实际。内容包括,夯实农牧业基础,加快农牧业产业化、专业化、集约化步伐,搞好农牧业综合开发,加快生态建设,发展绿色农牧业、特色农牧业,提升避灾型农牧业发展水平、治沙造林、恢复植被,加速地方良种畜标准化建设,农牧业丰收和农牧民增收等内容。这些内容的显著特点是认真落实了自治区提出的“8337”发展思路和盟里提出的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要求和总体部署。同时,也紧密配合了《新农村新牧区》周刊开设的“喜看农村牧区新变化”、“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美好乡村”、“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栏目的宣传基调,使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宣传报道形成了合力。另一部分主要是支农支牧方面的内容,包括帮助农村牧区通路通电通广播电视,各方支持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科技、金融信贷为农牧区服务,及时发放草原生态奖励金、办各种培训班,提高农牧民的素质等内容,较为充分地体现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个方面大力扶持和重视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决心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