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利用好网络消息源

2015-01-30 17:58:17朱富江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6期
关键词:新闻来源消息来源核实

□ 朱富江

(江城晚报,吉林 吉林 132000)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发展,网络新闻和自媒体的出现,让新闻传播更加迅捷,同时也成为传统新闻媒体寻找新闻线索的重要途径。作为新闻记者,特别是采写社会新闻的记者,新闻消息源非常重要。

同时,网络和自媒体的新闻也会产生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作为传统媒体,我们应该学会甄别和利用网络新闻,使其为我所用,做出更有价值的新闻。

面对海量网络信息,传统媒体记者必须要成为选择、编辑、验证、分清本末、综合并诠释令人信赖的信息过滤者。这个过程也是微博、微信等即时网络信息所不能提供给受众的。那么,作为传统媒体记者,如何利用好网络新闻来源呢?

要追寻源头

微博和微信朋友圈是时下传播信息最快的平台,但是其中的信息不但量大,而且真假难辨。所以,在利用此类新闻来源时,记者一定要追寻第一信息源,即事实本身最初的来源。因为只有找到最初的新闻当事人,才能最大限度地还原事实真相。2014年11月,微信朋友圈传出一条消息——一个被烫伤的小女孩面临医药费的危机,家人不要捐助,只希望能有人帮忙把家中积压的货物处理掉。在获得这个信息后,《江城晚报》记者几经辗转,找到了信息发布者,并且联系上了信息内的孩子妈妈,最终促成采访。稿件见报后成功将女孩家中货物卖出,筹款10多万元。

面对庞大的网络信息,记者如何找寻信息源头呢?首先记者在利用此类新闻线索时,要尽可能选取正规的、影响力大的网络平台。这样的平台通常都会对用户进行详细登记,通过后台数据通常可以迅速锁定消息的首发者身份。平时也要注意多和粉丝用户和关注度都多的微博博主以及微信公众号保持密切联系,寻找消息源头时,也可以通过他们的扩散速度和影响力找到消息的初始发布者。

要多方核实

网络提供的信息往往具有随意性和片面性,因为新闻源是将自己了解到的某一个方面公布于众,而不需要去求证对立方和其他事件参与者的意见,因此,这些信息往往只是树木而不是森林。面对这样的新闻源,就要求记者必须进行多方核实,来确定消息的可信性,千万不可道听途说地传播。

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新闻事件中,新闻发布者未必都会以真实身份或面貌出现。很多时候,记者找到了源头,却依旧无法确定信息的真实性。网络消息的这种特性使得网上的很多消息具有了更高的不确定性,也因此成了滋生假新闻的土壤。很多人会因一己的私利来发布一些爆炸性“消息”,这些消息需要传统媒体进行更多的核实才能够确定其真伪。

如何核实消息的真实性是记者入门时就被反复告知的一个基本守则。记者在采访和写作新闻时,要对消息来源提供的信息进行反复核对,避免虚假新闻的产生。面对网络消息,记者更是要尽可能找到多个消息来源,使信息能够彼此印证。在传统媒体的采访中美联社要求记者,在正常情况下,应寻求一个消息来源,以便信息能被其他消息来源证实。路透社规定,只要可能,应反复核实信息,两个或更多消息来源要好于一个消息来源。那么面对多数都是复制粘贴而传播扩散的网络信息,用其中一条去验证另外一条显然不足以说明问题。这就要求记者下更大的功夫,去消息中提到的地点附近寻找目击者或当事人进行核实,或者通过消息中所带图片中的建筑物或街路推断事发地点,然后去现场核实。

要有独立见解

此外,有一些新闻源因为传播者自身的偏见,很容易将一些极端的事情放大,而正是因为这种轰动效应使得很多网络事件很容易在网上“沸沸扬扬”。

面对一个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传统媒体记者需要坚持自己独立的判断,不能人云亦云,不能完全成为网上言论的传声筒,而需要坚持新闻专业主义的立场,分析事件本身所具有的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利用自身的优势来获得最核心的新闻事实,以正视听。

2015年3月16日,网上疯传吉林市街头种假油麦菜搞绿化。一时间,“政绩工程”、“劳民伤财”等传言四起。《江城晚报》记者获得线索后,赶到现场,发现确实如网上所说,事发地点街头的花坛里中了很多绿色塑料植物。虽然找到网络新闻源头,但是记者并没有急于写稿,而是找到了市政部门、花坛所属单位进行核实采访。原来这几处花坛的绿化并非政府所为,而是商家自发的。同时记者也采访了绿化专家,专家表示在东北特有的气候条件下,冬季用假绿植点缀城市街头也是正常行为。稿件见报后,澄清了事件真相。

综上所述,传统媒体如果需要采用网络信息,一定要弄清其出处。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为确保新闻的真实性,记者永远要保持质疑精神,切实履行好核实的责任。如果确定是来自权威媒体或者是经过调查确有其事,自然可以转载或作深度报道或追踪。但发现无法查清出处,还是应该本着真实性的原则,避免盲目跟风操作,这也是媒体对自己的一种保护。

与网络媒体相比,传统媒体的可信性和权威性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记者必须通过求证去保持这个优势。同时,新闻工作者与新闻来源之间的关系,也不是简单的合作,而是一种彼此利用、互相依赖的过程。新闻记者要充分利用网络新闻源,从而更好地掌握新闻报道的主动权。

猜你喜欢
新闻来源消息来源核实
阅读理解精练精析
媒介框架与真实建构之论述
社交媒体作为新闻来源的风险研究
新闻的第七要素及新闻见证者
大数据与新闻领域变革
关于2015年上半年《人民日报》“一带一路”报道的内容分析
《齐鲁晚报》消息源浅析
考试周刊(2016年19期)2016-04-14 01:00:12
记者与消息来源互动关系的理论研究综述
中国2012年增速确认为7.7%
环球时报(2014-01-09)2014-01-09 18: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