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月红
(铜陵日报社,安徽铜陵244000)
深入基层收获富矿
□郭月红
(铜陵日报社,安徽铜陵244000)
随着走基层活动的深入开展,报纸版面上许多百姓成了新闻主角,很多文章少了浮躁、多了朴实。更多的记者通过基层这个大课堂,也更加懂得如何才能写出反映基层真实状况、语言生动鲜活的好作品。作为一名地市报记者,笔者长期坚持走基层,从百姓中获取新闻线索。
每次下基层,笔者都收获良多。2014年,笔者接到报社领导安排的任务,到安徽铜陵大通镇蹲点采访菜农。为使采访深入透彻,笔者用了4天的时间和大通菜农一起卖菜,发现卖菜的菜农大多是已到古稀之年的老人。这些种菜的老人,佝偻着身躯,挑着近百斤的蔬菜到菜市场去卖,种菜卖菜的收入微薄。村里年轻人已不愿意留在农村种菜,纷纷到城市打工,一些村子成了名符其实的空心村,笔者不禁为菜农们种菜的前途感到担忧。根据农村的现状,笔者采写了《蔬菜基地劳力的断代之忧》。采访中,不少村干部反映,务农收入低,而年轻人又不愿到地里干活。该镇负责人介绍,壮劳力紧缺在农村是普遍现象,年轻人多因经济和思想等方面原因不愿留在乡间,农村因缺少劳力而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蹲点中笔者还发现另一个问题,菜农们没有正规的蔬菜交易场所,只是约定俗成地齐聚在大通老街露天经营,一年四季日晒雨淋。他们盼望着建立完善的蔬菜交易场所。为了给菜农们尽一些绵薄之力,笔者采访归来立即动手把菜农的所思、所想、所盼反映到稿件中,写成《大通何时建蔬菜批发市场》一文。文章一经发表即得到了相关领导关注,大通蔬菜批发市场建设也因此被提上议事日程。稿件的社会反响也较好。
近年来电子商务发展风生水起,2014年“双11”购物节来临,笔者策划了整版报道,反映铜陵市电子商务的发展。但是铜陵市一些网店在何处呢?笔者从相关职能部门打听,但他们也不了解,只得从快递公司入手。笔者随着快递员,找快递公司经理咨询,终于从堆积如山的快递单中,找到了几家网店。于是,笔者深入大街小巷,寻找这些网店,对他们进行深入采访。通过大量调查,采访网店店主、网购达人、社会学家,最终完成了一篇长达5000字的的深度报道《网上开店几分辛苦几分甜——我市淘宝卖家谈创业》,报道见报后受到读者的好评。
走基层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群众在哪里,基层就在哪里;走近群众,就是走进基层。只有真正成为基层群众的朋友,他们才会向你敞开心扉;只有真正了解基层群众的辛酸和幸福,才能在报道中写出真情实感。
家住农村的沈银娥是一位苦命的女子,几年前查出患有尿毒症,因无力医治而向媒体求助。沿着崎岖的农村小道,笔者来到沈银娥的家后,发现这真是一个农村的特困户家庭,沈银娥的丈夫是一位残疾人,视力二级盲,家中还有两个年幼的儿子,面对这样生活都成问题的家庭,如何能承担起巨额的医疗费呢?笔者将沈银娥的病情在报纸上报道后,许多热心人纷纷捐款,使得沈银娥不但得到了物质帮助,也得到了精神鼓励。稿件见报后,沈银娥的病情始终牵动着笔者的心,笔者时不时就抽出时间到她家里看望,随后她将户口从枞阳牵到铜陵后,笔者还陪她到相关部门办理了大病医保,多次对她的情况报道,社会热心人士还免费接纳她的儿子上了幼儿园。
长期与群众打交道,我发现,实际上基层的群众真诚欢迎记者来到他们中间,听他们说心里话。在顺安镇,黄国满在自家稻田里开着农机不一会儿就收割完几十亩地。黄国满说,他家承包了1000多亩农田,全部采用农机作业,农机作业省时省力省钱,加入当地农机协会后,他还开着农机到江浙一带作业。笔者与他侃侃而谈,了解到当今农村生产力正在发生飞速变化。这两年,铜陵市进行了大规模的小区综合整治,小区楼栋洁白的墙面,整齐的车位、赏目的绿化改善了许多居民生活。笔者在小区采访时,许多居民常常不请自来,你一言我一语,说着他们的喜和忧,对综合整治中碰到的困难,笔者号召小区居民配合政府工作,同时也通过报道向政府传递了百姓的心声,让小区综合整治这件好事办得更好。在铜陵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笔者看到了现代化的养鸡场一人能养5万只鸡,养猪场里也能发展循环经济,笔者感到了基层干部群众谋发展的心情有多迫切,这些真真切切的感受,坐在办公室里不会有,光看文字材料也不会有。这种体验的积累、叠加,改变着笔者的新闻观念。
新闻界走基层已成了一种常态,但是不少记者走基层以后,传回来的稿件虽然长了些,但仍是公文,没有现场感,记者去了基层却没写出百姓的心声。记者们去了基层,要用感性直觉去感受基层的环境画面、人物形象、百姓声音与动态,并用文字去展现。
2008年,笔者采访了一位在铜陵投资的菲律宾籍华人萧孙琴,他是首批来铜陵创办独资企业的外商,并和另外7名外国人被评为铜陵市荣誉市民,采访这位8旬老人,笔者就以他的原话“我心里已打上了铜陵烙印”为题,进行写作,文中大量采用人物原话,让读者有现场感,突出了他与铜陵的情感,读起来令人感动。
有不少记者都去了现场,但稿件无精彩的现场描述和图片,充其量就是一篇工作报道,缺少细节描述。《铜陵日报》B2版曾刊登的《好生态成就“金凤凰”》,该稿主要反映,铜陵县凤凰山社区近年来通过整治环境,不但使社区环境变好了,而且带动了这里的旅游业,促进了农民增收,笔者采写该稿件时,由于时间匆忙未作细致采访,也未拍下精美画面,虽然也去了现场,但当时写稿时,只用了一些材料和数据,使得稿件成了工作报道,让读者读起来有些干巴巴,如果当时采访了百姓,再加上图片相配,一定是一篇好稿。
在基层采写的稿件应朴实无华,这样的新闻稿件贴近大众审美,也是新闻记者深入基层最真实见证。2014年初,笔者在天门镇采访时,繁昌县黄梅戏二团恰好在天门镇板桥村八甲村民组送戏下乡,村里不少老人都争相看戏,笔者现场采访了戏班、看戏老人和村干部,在这则新闻报道中,记者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采用的都是他们原汁原味的语言,所以具有亲和力,报道方式有温度、有情节,拉近了与读者心理距离,凭借良好的新闻现场感,这样的新闻获得了读者好评。
近年来,新闻界走基层正在火热进行中,笔者认为走基层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不要被人摆弄。有的基层对记者何处下榻、何处吃饭、何处采访策划得妥妥当当。记者冲不出包围圈,自然就了解不到真实情况。其实,想看什么、从哪里走、找谁采访都该由自己决定,也可以不事先告诉采访单位,多一点随机性,随时走进农户家看个究竟。
其次,不要嫌贫爱富。记者走基层,不要光去富裕村、小康示范村,也要到贫困村;不光要去看亿元企业、利税千万元企业,也要去看亏损、停产企业;不光去看发达地区的小城镇建设,也要看贫困山区的住房、学校和医院;不光去富户,也要到温饱还有困难的农家摸一摸米缸、掀一掀被子。这样的走基层,才能真正搜集到第一手材料,写出带草香、土香的东西来。
再次,要带着问题下基层。带着问题下基层才能抓到大鱼,大鱼是指在基层深层采访基础上得到的深度稿件。我们在走基层时,要多发现一些面上的东西,然后再深入调研深层背后的东西,再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我们下基层要做准备工作,避免盲目下去,要把问题装在脑子里,这样可使下基层更具针对性、调研性。要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地方,作为相对固定的调研基地,沉下身去,长期跟踪,做细致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