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改清
(伊宁县广播电视局,新疆伊宁835100)
新闻背景材料的运用技巧
□钟改清
(伊宁县广播电视局,新疆伊宁835100)
关于新闻背景,可以从事物发展与新闻写作两个层面来理解。就事物的产生发展而言,新闻背景是对人物和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和现实环境。任何事物都不是突然出现、孤立存在的,它们都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渐变过程,与外在的各种相关事物都有一定的联系。抛开这些纵向和横向的联系,很难认识和反映事物的真相。这是宏观意义上的新闻背景。在消息写作范畴之内,狭义的新闻背景,应当说是上述大背景的有选择的反映,但又不完全如此,它的范围更宽泛一些。一般消息所说的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之外,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烘托的材料。
新闻背景材料的选择有很多方法,笔者认为,我们在选择时其中有三个原则不可回避。
一是明确目的,分清主次,抓住重点,以免出现漏洞。通常情况下,决定背景选材的主要因素是事实本身的疑点、读者兴趣、新闻主题。所谓“事实本身的疑点”,是指读者感兴趣而不加背景解说又难以理解之处;读者兴趣,既包括前面所说的“终点”,又包括新闻事实之外,读者需要了解的有关事实和材料;新闻主题则被认为是调动背景材料的主要依据,大部分新闻应根据主题的需要确定背景解说的重点。
二是要注重背景材料的广泛性、多样性。背景材料不受时空和事物类别所限,古今中外,只要对说明新闻事实有用,均可拿来。有人将新闻背景分为若干类型,如历史背景、地理背景、事物背景、知识背景及人物背景等。这种分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闻背景的多样性,然而实际上背景的种类要比上述分类丰富得多。为了把新闻写得多姿多彩,记者在选择背景材料时应不拘一格,旁征博引。
三是要借用新闻价值标准精选背景材料。新闻背景虽非新闻事实本身,但是作为新闻作品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应当能够调动读者兴趣。所以在背景材料的选择方面,实际上也存在着一个新闻价值标准的问题。即“新鲜、重要、著名、接近”等符合读者心理需求的诸要素为条件,来挑选可作背景的材料,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我们在阅读新闻时,也会看到不少消息枝蔓繁芜、冗长乏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背景材料用得太多。在运用新闻背景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技巧。
在表现手法上要灵活多样。从一些成功的新闻写作实践来看,主要有以下十一种方法:
对比法。即将新闻背景与新闻主体进行纵横对比,让读者从对比中去领悟新闻的主题思想,从而达到增强新闻传播效果的目的。
补充法。即用新闻背景材料对新闻的主体进行补充,让读者从多侧面、多角度去观察新闻事实。
解释法。即用背景材料对新闻事实进行解释,让读者领会新闻事实的深刻含义。
描写法。即对与新闻事实有密切关系的背景材料进行描述,使之具有形象性,增加新闻的吸引力。通过描写,使背景材料具有形象性,自然就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悬念法。即运用背景材料设立悬念突出矛盾的尖锐,吸引读者。
回顾历史法。即通过回顾历史,向读者展示背景材料,让读者了解新闻事实的意义与价值。
数字显示法。即运用数字作为背景材料,对新闻事实进行阐述,使读者通过数字,加深对新闻事实的理解。
浓缩法。即在导语之后,以一个段落集中介绍背景材料。这种用法在科技新闻、经济新闻写作中运用较多。它的好处是便于读者理解新闻事实。
趣味吸引法。即通过提供趣味性很强的材料,作为背景,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常见的有采用讲述与主题有关的历史典故、人物轶事、珍闻等办法。
间接论证法。又称反证法,即用证明与某一事物相矛盾的行动来证明新闻事实的真实性。
分散插入法。即将背景材料分散插入新闻的各段中,以防止集中使用造成的呆板的“背景段落”。这种用法,能在交待背景时不留斧作凿痕迹,而且可以使新闻的叙述一气呵成。
在具体写作中,一篇新闻到底用哪种方法为好,要因文而异。
常见的有以下四种方法:
背景材料在标题上的运用。这种用法可使新闻的“眼睛”更加明亮和动人,也可使标题在有限的文字里传达更多的信息,还可以使读者对新闻的主题思想和新闻价值一目了然。它可放在主标题中,也可以安排在引题或副标题里。例如:
(主题)人类征服肝癌的一曲凯歌
(副题)十年前从肝癌凶神下脱身的少女昨成母亲(原载《解放日报》1986年2月2日)
背景材料在导语中的运用。将背景材料放在新闻导语中,同新闻事实巧妙地揉合在一起,使新闻一开篇就能抓住读者。例如:本报讯积压在仙居县百货公司两年半的两千多双女带鞋,在和农民见面后,竟变成了畅销货。
背景材料在新闻主体中的运用。这种用法,在新闻写作中较多。它根据深化主题的需要,灵活穿插,巧妙地运用到关键处,使之与新闻主体融为一体,对新闻事实进行说明、对比、衬托,帮助读者加深对新闻事实的理解。
背景材料在结尾处的运用。在新闻的结尾处运用背景材料,会使新闻有“卒意显志”的作用,能给读者以回味无穷之感。
背景材料不要过长。现在报纸上有的消息,全文只有四五百字,而背景材料却写了二百多字,使新闻淹没在旧闻之中。在新闻中背景材料毕竟不是主体,应写得简练些。
背景材料不要过旧。目前报纸上有些新闻,作者把尽人皆知的材料作为背景引入报道中,使读者望而生厌。好的背景材料,应是读者欲知未知的知识,能让读者在阅读新闻时,很自然地了解到一些知识。
背景材料不能与新闻事实脱节。要有实质性的联系,要与新闻事实融为一体,形成有机的结合。在写作中,“两张皮”的背景材料是废品,生硬的背景材料是下品,水乳交融的背景材料才是极品。
使用背景材料要考虑不同的对象。面向全国的报纸和通讯社发的新闻,与省、地、县报发的新闻,在使用背景材料上,应有所不同。作者要从本报读者对象的实际出发,去选择背景材料。
不同类型的稿件使用背景材料时应有所不同。简讯、标题新闻、一句话新闻等,可以不必有背景;有的新闻在发表时,单独配发了有关资料,但对大多数新闻来说,背景材料是不可缺少的。背景材料的字数要视不同的稿件而定。
背景材料从哪里来?从采访中可以搜集到一些,但主要是靠积累。必要时,应善于利用图书馆、资料室收藏的书刊,只有这样,才能觅到有用的新闻背景材料。■
(本栏编辑:尚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