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六个“度”让典型人物报道更加出彩

2015-01-30 16:37:46李丹丹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10期
关键词:报网典型人物党报

□ 李丹丹

(驻马店日报社,河南 驻马店 463000)

互联网时代,网络已经逐渐成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新阵地。但不可否认,党报作为权威主流媒体仍然是社会舆论引导和意识形态传播最为有力的载体之一。典型人物报道是媒体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内容,党报要做好报网融合格局下的典型人物报道,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党报作为主流媒体的责任和担当。

挖掘报道深度,发挥新闻策划的统筹协调作用

一个成功报道必须有好的策划,报道重大典型,首先要做好新闻策划。

做好策划前期准备工作。报纸虽然没有网络媒体及时性优势,但是有着做好深度报道的优势。党报要做好典型人物报道的策划准备工作,充分发挥纸质媒体深度报道的优势,在充分掌握新闻素材、深入挖掘新闻细节、及时发现新闻价值、准确把握时代精神的基础上,找到典型人物报道与读者关注热点的契合点,找到凝聚力量、服务发展的着力点,制订详尽的报道方案,精心策划报道主题、报道内容、报道形式、报道角度的选取和节点的把握。

做好策划组织实施工作。在策划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形成部门之间、版面之间优势互补,精心组织、上下联动、内外结合、前后响应,形成“多角度采访、多体裁报道、多栏目刊发、多版面展现”的良好局面。尤其是要通过报网互动,多媒体互动形成报道合力,扩大典型人物宣传影响力,迅速在全社会形成高潮迭起、声势浩大的主导性舆论,从而营造向典型人物学习的浓厚氛围。

选好报道角度,对典型人物进行全面深入的立体式发掘

一篇典型人物报道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报道角度的选取。报道角度选择好了,就能更准确地透视、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更充分地体现新闻价值。

坚持真实性原则,塑造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典型人物形象。先进典型既是群众中的一员,又是群众的优秀代表。当他们通过媒体出现在读者面前时,读者希望看到的是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的形象,拔高夸大、人为加工只会让读者质疑和反感。只有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的典型形象才能让读者产生共鸣,才越有说服力和感召力。对于媒体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用平民的视觉还原人物的真实面貌,力求客观真实、个性鲜明、人物鲜活,不故意拔高、不刻意美化,如实记录“平凡的感动”,展现普通人的道德厚度和精神高度。

坚持贴近性原则,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和引导作用。典型人物既有精神共性,又有时代特性,对于人物的精神内涵要进行深入挖掘,找到精神传承的源头活水和道德价值共生的深厚土壤,通过深入细致的挖掘和全方位人物展现,使各个层面的读者都能与典型人物某一个侧面产生情感的共鸣,自然可以从典型人物身上获取精神力量。典型人物报道要注重深入挖掘人物的时代意义,选择最能打动读者心灵的宣传角度,选择读者感同身受的新闻事实,以事实说话、让典型引领,使典型人物报道入脑入心,起到宣传引导作用。

把握报道速度,以全方位的传播与互动形成联动宣传效应

当前,新媒体异军突起,媒体竞争日趋激烈,报网融合是大势所趋,也是传统媒体可持续发展的新态势。报纸典型人物报道也要正确认识和主动适应报网融合新常态,充分利用丰富的媒介资源开创报道的新形式,积极主动与新媒体融合互动,发挥纸媒特别是党报长期积累下来的媒体优势,体现权威性、公信力、思想性、深度报道优势和品牌号召力,利用新媒体传播速度快、辐射范围广、互动能力强的优势形成媒体宣传合力。要发挥党报的主力军作用,发挥报网融合的优势,运用传统传播方式和网络方式于一体,优势互补、多方互动,形成传播合力,以多媒介、多层次、多侧面、全方位的传播方式提升人物的鲜活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宣传的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

控制报道密度,依托固定版面精品栏目推进典型人物新闻宣传报道常态化建设

典型人物报道一般都是重磅出击、集中报道,要注意报道密度的把握,既不能缺位失声,丧失主流舆论阵地,也不能过度失真,造成人物标签化和读者阅读疲劳。典型人物报道要以深入持续报道形成联动宣传效应,要创新报道形式,通过动态消息、人物通讯、系列评论、理论专版、图片新闻、网络话题讨论等形式开展报道,避免读者单一阅读疲劳;要体现报道分量,浓墨重彩、保证版面,在较长一段时期对典型人物的事迹、精神进行宣传,提高读者对典型人物事迹和精神的认知度,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延伸报道广度,与时俱进做好持续动态报道

典型人物报道是一个相对持续的阶段性报道,典型人物事迹刊发后,社会各界会有热议反响,人物自身或亲属等相关人也会有其他活动,而这时典型人物的关注度和影响力依然持续升温。因此,既要抓住新闻事件的持续升温期,抓好关注度做好集中报道,也要善于动态跟进,做好持续动态报道,要有相对长期的策划,注重持续动态报道,通过固定版面栏目做好后续报道和动态反馈性报道,全方位、广视角、大容量、深层次地给予典型人物不断关注。特别是对于典型人物取得的新成绩、新经验以及新发展、新变化要及时报道,在更好地满足读者知情权的同时,使典型人物的先进性和影响力持续放大。

提升报道高度,提炼典型人物的精神内涵

典型人物报道是增强新闻媒体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途径,思想性是典型人物报道的“灵魂”,是产生影响力的源头活水。

以报道体现思想深度。于报道中见精神。典型人物报道的目的不仅是真实展现先进感人的事迹,更深刻的意义是以时代背景下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生动诠释精神内涵,站在时代的高度回答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心理困惑,给同一时代的身边人一种体现时代特征的精神力量指引。因此,典型人物报道要把握好人物先进性与时代感的关系,着力展现典型人物的时代风采,反映典型人物的思想境界,凸显他们闪耀着时代精神的人物亮点,以典型人物的小切入体现弘大的时代精神主题,让报道更贴近现实、指导现实。

以评论彰显精神高度。当前媒体由“信息量竞争”进入“观点竞争”阶段,与新媒体相比,报纸在新闻传播的及时性、感官性和互动性等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只有靠思想的深度和文化的张力才能赢得读者,这就更加凸显了党报评论的作用。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代表着媒体的观点和声音,对引导舆论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党报要立足权威性和公信力,发挥思想性和理论性优势,以体现权威高端为定位,在典型人物事迹报道后,及时刊发相关评论,深入剖析典型人物的精神品质,在全社会掀起学习先进典型的热潮,从而更好地发挥报道思想引领、舆论引导、精神激励的作用。

猜你喜欢
报网典型人物党报
新时代新闻媒体如何做好典型人物报道
新闻传播(2022年17期)2022-11-22 09:45:56
做好典型人物报道的若干思考
传媒评论(2019年6期)2019-10-14 00:59:20
探索典型人物报道的融媒体采编创新手法
传媒评论(2018年1期)2018-03-22 01:24:29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传媒评论(2018年12期)2018-03-21 07:51:48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传媒评论(2017年3期)2017-06-13 09:18:10
县域乡讯媒体的报网融合探索与实践——基于《青田侨报》的思考
传媒评论(2017年2期)2017-06-01 12:10:16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不是报纸上了网就报网融合了:当前报网融合中亟待厘清的几个问题
新闻传播(2015年4期)2015-07-18 11:11:28
从新闻事故的警示中吸取教训——重庆报网违纪新闻案例纠错分析
新闻传播(2015年10期)2015-07-18 11:05:40
以“专、新、深”做强党报文化报道
中国记者(2014年6期)2014-03-01 01:4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