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新媒体中编辑的责任

2015-01-30 16:37:46王润丰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10期
关键词:道德受众责任

□王润丰

(通辽日报社,内蒙古通辽028000)

论网络新媒体中编辑的责任

□王润丰

(通辽日报社,内蒙古通辽028000)

网络技术的发展是人类信息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但是网络让整个世界变成地球村,信息传播的时效性空前迅速起来。在这种情况下,编辑的责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而沉重。要传承好编辑的伟大责任,更要不断创新。顺应网络发展,建设网络传播平台,整合资源,丰富传播内容;同时,坚守职业道德,做好舆论引导,在道德与利益之间做好抉择,在传播道德正气的基础上争取利益,是编辑不可回避的责任。

网络新媒体 责任

网络技术的发展是人类信息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也是对传播历史的颠覆和革新。传统的信息传播是一种带有滞后性的传播,是一种具有区域性的传播,但是网络让整个世界变成地球村,信息传播的时效性空前迅速起来。在这种情况下,编辑的责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而沉重,怎样在消息闭塞的年代让受众了解国家和民族需要他们了解的东西并不难,可是怎样在消息铺天盖地、接踵而至的年代让受众明白哪些是值得了解,哪些是一笑而过的信息,就不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了。所以,在网络新媒体时代编辑的责任有了更多的内涵。

网络传播平台的建设责任

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逐渐衰落下去,网络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这是网络新媒体时代的特征。那么,做好信息传播的基础就是建设好网络传播的平台,编辑在这一工作中的责任不可缺失。网络在发展的进程中,平台在不断更新、整合。火爆的QQ聊天,全民皆动,人人网让大学生们视为珍宝,QQ空间的出现更方便了个人消息的发布,微博的兴起更是一次言论自由的革命,微信的出现则几乎整合了前面几种的功能,可以说微信在手,随时随地都能交流传播信息。做任何事情,观察到任何现象,首先发布微信,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习惯。基于此,各主流网站媒体也都顺应时代的发展,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

这些媒体平台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技术革命的成果,而它们能否真正为人类造福,促进信息传播的良性发展,关键还在于编辑们如何建设完善,使之为受众所应用和喜爱,归根结底还是引导受众在这些平台上传播怎样的内容,怎样为精神和物质服务。自从电子阅读流行以来,碎片式阅读和浅阅读就成了全民阅读的特色,但是在网络媒体下就难以进行深阅读了吗?的确,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阅读的时间越来越缩水,手机、电脑等网络的载体对于视觉的伤害大大超过了纸质媒介,于是阅读变得困难起来。但是人类除了视觉,还有重要的听觉,网络平台除了可观之处,还有可听之所,许多听书软件的出现给了编辑们更广大的施展空间,也给了受众更多样的接收信息的平台。在公交车上,在地铁上,在长途旅行中,在出差的路途中……无论何时何地,受众可以边听边闭目养神,可以细细品味整部红楼梦的味道,可以跟着背诵诗经的篇章,网络媒体的阅读已经可以不再碎片,可以不再浅薄,反而是把生活的碎片时间整合,把阅读的方式变得轻松。

然而再好的平台,若是没有资源,便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编辑的责任就是尽可能把所有有利于受众的资源整合到这些网络平台之上,让受众能够真正在网络新媒体的变革中受益。

社会道德正气的坚守责任

网络传播媒介的即时性和交互性使传播者与受众的界线变得模糊起来,每一个受众都是传播者,每一个传播者都是受众。很大程度上,传播不再是传者的意志,而是受者的推动。为了博取阅读量和卖点,编辑们往往根据受众的兴趣、需求和情绪爆发点去编辑信息。这是市场调节的结果,理论上没有错,作家郑伯奇先生就曾对赵家壁先生说过,编辑的责任一是要跟上时代,二是要面向群众。但是如果完全受市场的控制,受利益的主导,信息传播最终会陷入危机,社会也会混乱不堪。因为在市场立意的主导下,大量虚假信息、色情暴力信息、不良政治目

的信息等会大量充斥在传播空间,误导受众。

编辑需要对社会负责,需要有道德的底线。“3Q得orz”(感谢得五体投地),AKS(会气死),这种看也看不懂的火星文的出现是90后后现代特点的表现,意为地球人看不懂的火星人语言。这种语言的出现有一定的时代土壤,但是已经完全抹杀了汉语言文字的传统,如果编辑们为夺得90后们的眼球,顺其自然甚至助其传播下去,对汉语言的规范发展,显然危害极大。面对许多自媒体传言的北京市政府东迁(迁至通州)这一话题,凤凰网给出了《“北京市政府东迁”为何总有人信》的评论;微商的兴起引来人们的期望与质疑,人民网发布了《人民日报》评论“微商凭啥火起来”。这些评论给出了权威、正确的解释,引导着民众的舆论方向。引导的标准是向着有利于人性、道德、法治、国家、民族的方向发展。这就是网络新媒体环境下编辑的重要责任,引导受众向善、遵守秩序。

可见,道德正气是编辑需要坚守的责任,特别是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下,这一责任显得更加重要,因为这一环境下的道德、秩序更容易受到威胁。

编辑工作不仅仅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更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可以推动社会变革,传播人类文明。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下,要传承好编辑的伟大责任,更要不断随时代创新。顺应网络发展,建设网络传播平台,整合资源,丰富传播内容;同时,坚守职业道德,做好舆论引导,在道德与利益之间做好抉择,在传播道德正气的基础上争取利益,是编辑不可回避的责任。否则,“立二拆四”、“秦火火”们的谣言会把整个社会拉入混乱之中,危害受众,最终也危害编辑事业,乃至国家和民族。■

1.杨浪涛.以马航失事为例看传统媒体编辑理念对新媒体的影响.新闻研究导刊.2014年12月.第五卷第17期.17页.

2.赵昕辉.科技电视网的使命及网络编辑的责任.甘肃科技.2008年6月.第24卷第12期.

3.王晨辉.浅阅读里的新深度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28期(总第210期).227—228页.

4.马珍珍.火星的后现代文化隐喻与媒体编辑的责任.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9月.第27卷.第5期.146—151页.

5.哈若惠.论现代编辑的文化坚守.中国编辑.2010(01)

猜你喜欢
道德受众责任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人大建设(2020年4期)2020-09-21 03:39:24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新民周刊(2020年5期)2020-02-20 14:29:44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媒评论(2018年6期)2018-08-29 01:14:40
用心感动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新闻传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20期)2016-07-10 09:33:31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