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文科技期刊的办刊之路探讨
——以《中国化学快报》为例

2015-01-30 15:42郭焕芳王俊丽郑爱莲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编委办刊科技期刊

■郭焕芳 王俊丽 陈 静 郑爱莲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期刊联合编辑部,北京市先农坛街1号 100050

学术期刊作为期刊出版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出版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但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与我国科技的发展极不相称,特别是英文科技期刊差距更加明显,能够被国际认可的期刊更是凤毛麟角。根据“2014年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发布结果[1],过去的10年间,我国科技人员共发表国际论文136.98万篇,已经位列世界第2。但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英文科技期刊仅有262本,只占我国科技期刊总数的5%左右,远低于其他主要非英语国家如德国(53.09%)、日本(38.36%)、法国(32.93%)等国家出版英文期刊的比例。2014年,我国被SCI收录的有CN号的英文版期刊只有127本,仅占SCI总收录期刊的1.5%。我国英文科技期刊不仅数量少,而且期刊学术水平较低,大部分期刊位于 Q3、Q4区,即使少量进入Q1、Q2的期刊,因发表的文章数量少,形不成国际影响力。因此,总体来说,我国英文科技期刊与国际大刊还有巨大差距。如何使我国的科技期刊能更多地走向世界,推动国内学术研究的发展,已成为期刊人必须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随着国家科技投入的不断增大,我国的科研实力不断增强,科研工作者的整体研究水平得到了提高。在ESI数据库中,根据2014年12月化学学科领域的文献计量数据分析,总发文数、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3项指标进入全球前1%的共计1076家机构中,中国大陆上榜78家科研院所,多家科研机构总被引频次跻身前200名,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和武汉大学11家机构进入世界前100名;20家科研院所的总发文数进入世界前100名,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吉林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5家进入世界前20名,由此可见,我国化学学科领域的国际科研成果数量已居世界前列。整体研究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内期刊学术质量的提升也带来了帮助,从近两年《中国化学快报》(Chinese Chemical Letters,CCL)评出的高被引论文中中国作者所占比例逐年增加可见一斑。但化学类期刊的发展与化学学科的国际地位相差甚远。

2012年,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开始实施,35本科技期刊入选。CCL作为化学学科唯一入选期刊,获得了二等奖的资助。“以奖促建”项目的实施,彰显了国家对英文科技期刊发展的重视,对促进期刊办刊条件的改善、扩大国际交流、吸引优质稿件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CCL在各种利好因素的支持下取得了稳步发展,2015年公布的2014年JCR报告中,CCL影响因子达到了1.587,进入化学综合类Q2区。CCL近年的稳步发展得益于多方面的支持,本文对CCL近年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寻找中国英文科技期刊发展的共性问题,期望中国早日从期刊大国走向期刊强国。

1 CCL概况

CCL是由著名化学家梁晓天院士联合20多位院士于1990年共同筹办,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化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共同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承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化学类英文学术期刊。梁先生制定的办刊宗旨——“新、快、准”一直是编辑部遵循的目标。2012年,在中国化学会的支持下,成立了以钱旭红院士为主编的第三届编委会,第三届编委会由84位活跃在科研一线的专家组成,其中海外专家超过了20%,国内编委以“长江学者”、“杰青”为主要组成人员,学科涵盖化学各个领域。CCL于1993年被SCI收录,目前被 Chemical Abstract、Research Alert、Chemistry Citation Index、《日本科技文献速报》、俄罗斯 (ΡЖ)期刊源、美国 CA on CD和 Elsevier数据库、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过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国内外数据库收录。CCL自2007年开始与Elsevier出版公司合作,通过Elsevier的数据平台扩大了CCL国外的读者群。经过多年的国际化发展,目前读者、作者的国际化程度得到较大改善,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和国内外同行的认可程度得到较大的提高,稿源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影响因子由2008年的0.488逐步提高到2014年的1.587,总被引频次从1259增加到3843。2014年在Scopus数据库中的全文使用量已超过25万次,其中海外使用量超过60%。2012~2014年,年均收稿超过1300篇,其中海外稿件占40%,年均发文350篇,年均退稿率超过75%。CCL坚持自己的发展理念,不以牺牲发文量来达到提高影响因子的目的,在保证发文量的前提下全面提升CCL各项指标。

2 CCL快速发展的原因分析

2.1 外部条件

(1)中国化学学科科研水平的提高。CCL坚持自己的办刊理念,对期刊“国际化”有着自己的理解,因此在编委国际化、稿源国际化等方面不加以过分强调,原因主要是中国大陆的化学学科在世界的研究地位已居前列,更多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已成为化学类国际大刊的主要稿源来源,因此,CCL着眼于国内高水平化学学科的研究成果,加强约稿、组稿,化学学科的高水平研究成果是CCL近年得以快速发展的基础。虽不过分强调编委国际化、稿源国际化,但在审稿国际化、期刊国际化推广等方面的工作一直在加强。审稿国际化有利于客观公正,期刊国际化推广是为了让更多海外的读者了解中国化学学科的最新进展,提高CCL的国际影响力。

(2)国际合作是国内英文学术刊物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2]。CCL创刊之初就是按照国际期刊的办刊思路进行的,也是国内较早与国际大的出版商合作的期刊之一,但由于种种原因,CCL多年一直徘徊不前,影响因子基本保持在0.3左右。2007年通过更换合作出版商,采取由编辑部负责文章组稿、编辑、出版和国内发行工作,合作方负责电子版的出版和海外发行事宜的合作模式,借助出版商Elsevier强大的宣传和销售平台,期望CCL有个更好的发展。从运行结果看,与Elsevier出版公司的合作对扩大CCL的读者群、作者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主办单位的支持。因为各种历史原因,CCL编办分离,编辑部设在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但财务、发行等由主办单位(中国化学会)管理,编办分离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沟通协调,沟通不畅就会使期刊的发展受阻。但庆幸的是,随着人员的调整,编辑部加强了与主办单位的沟通,理顺了各种关系,使CCL保持在正确的道路上顺利前进。近年,在中国化学会的支持下,CCL开展了多项工作,不仅调整了编委会,而且还获得了中国科协“期刊国际化项目”的资助,给CCL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4)承办单位的支持。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作为CCL的第二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自创刊以来在人、财、物等多方面给予支持。目前,编辑部所有工作人员均为药物所正式编制,工资福利等由药物所承担,这对一本发展中的英文期刊非常重要,使得编辑部工作人员不用考虑办刊经费,只需要把精力全部放在如何办好期刊上即可。2008年以来,在事业单位编制极为紧张的情况下,为了促进CCL的发展,编辑部先后引入3位博士充实到编辑队伍,丰富了编辑队伍的学科分布,为CCL作为一本涵盖化学各学科的综合性期刊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2.2 内部条件

(1)选好主编并发挥作用。主编是期刊的灵魂,一个称职的主编是一本科技期刊发展的基石[3]。在主办单位中国化学会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的支持下,编辑部聘请了钱旭红院士担任CCL第三届主编,钱院士在答应邀请担任主编之前,对CCL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多次与编辑部沟通,最终达成了CCL的战略发展共识。正是由于钱院士对CCL的深入了解和对发展中国科技期刊的热情,使得钱院士为期刊制定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切合实际的发展目标和可行的发展路线,钱院士为CCL的发展不断出谋划策,抽出宝贵时间和编辑部工作人员探讨期刊发展,解决遇到的问题,对编辑部组织的各种会议全部出席并坚持始终。钱院士的工作热情感染着编辑部的每一位工作人员,极大地调动了编辑人员的工作热情。

(2)组建热心于科技期刊发展的国际化编委队伍。在钱主编的领导下,编辑部遴选了一批活跃在科研第一线、有一定知名度的化学家组成了第三届编委会,国内编委以“长江学者”、“杰青”为主要成员,编委聘任除了考虑学术造诣外,愿意为中国科技期刊服务,特别是愿意为CCL服务也是选聘的重要因素。编委是推荐和撰写稿件、提出先进的办刊理念、把握稿件的学术质量等方面的主力军[4,5]。第三届编委会成立以来,编委供稿或推荐稿件超过了发稿数量的四分之一,在编委的支持下,先后策划出版了“大环化学”、“无机化学”、“化学生物学”、“先进材料”、“中日韩分析化学”、“中国-爱尔兰双边合成化学”、“密西根大学”、“二维光谱”等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刊专栏,提升了稿件质量。在评选的高被引论文中,专刊文章或编委文章的比例远高于自由来稿,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稿件质量的提高。第三届编委会对发文质量严格把关,所有文章需要编委进行初审,学术质量达不到预定要求的一律不进入审稿流程,杜绝人情稿,也曾多次出现编委或编委推荐稿件被退的事情。编委的初审对提升整个期刊的学术质量至关重要。

(3)活跃的编辑队伍。中国科技期刊的大部分办刊主体在编辑部,类似于国际上的职业编辑办刊,不同于主编办刊,因此国内科技期刊对编辑的要求就更全面,需要具有复合型人才的素质。首先编辑应该是学者,从学者的角度理解读者的需要,要认识到读者需要的学术论文是论文中的创新对自己工作具有启迪和借鉴,因此要求编辑跟得上学术前沿。其次要“博”,要在语言文字、外语等多方面具有较高水准,另外还需具备竞争意识、法律意识、人际交往能力等[6,7]。 CCL拥有一支专业知识扎实、思想活跃的编辑队伍,目前编辑部共有全职编辑人员5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有3位,学科覆盖广泛,保证了作为一本综合性学术期刊所必需的人员基础。编辑人员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会议、走访学术单位,进行广泛的期刊宣传和约稿,为提升稿件质量、扩大CCL的影响力做出了贡献。综合性的高素质编辑队伍才能使CCL在同质化日益严重的科技期刊界取得一席之地。另外,为了加强文章的可读性,使发表文章的语言更地道,特聘请了海外兼职编辑3人,负责语言润色,兼职编辑母语是英语,保证语言润色的同时不会改变文章的原意。

(4)适时调整栏目和内容。综合性期刊的办刊难度大于专业性期刊,因为既要照顾学科涵盖面的广泛性,又要保证各学科的稿件质量[8]。因为各种原因,CCL多年来发表的文章以有机化学类研究论文为主,新一届编委会成立后,通过调整编委专业结构,从而带动CCL向真正的综合性化学期刊转变。在加强化学各学科约稿的同时,编委积极参与约稿和撰稿,适时推出了“无机化学”、“新材料”、“化学生物学”、“分析化学”等专刊专栏,并在相关学术会议上进行宣传,让更多的化学工作者了解CCL的发稿范围,从而更广泛地吸引优质稿件。同时推出了mini-review和highlight,丰富发表文章的类型,增加可读性,吸引更多的读者和作者,扩大CCL的影响力。

(5)品牌建设。品牌是西方学术期刊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也是其综合实力的象征。西方学术期刊比较注重对已有品牌的维护和衍生[9]。虽然中国的科技期刊与国际大刊还存在较大差距,但期刊人应该有品牌意识。目前国内外期刊众多,作者在投稿时选择哪一本期刊,固然与期刊各种指标有较大关系,但也对期刊品牌非常关注。因此,CCL努力加强品牌建设方面工作,期望培育一个大家心目中的好期刊。这就要求编辑人员从全方位为作者、读者及相关单位做好服务工作。以面向读者、适时跟进、满足读者需求为己任,把读者希望看到的内容以最快的速度、最优质的形式展现出来。在“内容为王”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以读者为本,注重文章的可读性,栏目设置力求贴近读者,满足读者的多层次需求。面对作者,要充分了解作者的需求和心理感受。比如发表周期就是作者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面对国内外期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CCL将发表周期放在了重要的地位,采取一切措施缩短发表周期,CCL审稿周期目前基本已控制在1个月之内。另外针对退稿,退稿意见也要提供尽可能多的建议等,使作者从这次投稿过程中有所收获,在下次投稿时还会考虑本刊。我们知道,CCL暂时不会成为大牌期刊,但为了成为大刊,CCL一直在努力,比如进行国内国外广泛约稿、为国外知名大学出版专刊、规范编辑工作流程、严格审稿制度、强化学术经营的意识、参与举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开放绿色通道、举办自有品牌学术会议、支持和鼓励反映重大研究成果的研究论文的快评审和早发表等。在不断提升期刊各项指标的同时,突出集成优势,强化竞争战略,构建利益共同体,期望最终将CCL打造成一本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化学期刊。

3 存在问题及对策

3.1 存在的问题

CCL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各种内外因的支撑下,近年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①高质量稿件的匮乏。受相关政策导向的影响,国内90%的化学类稿件投向了国外期刊,严重影响了国内期刊稿件的质量。CCL虽然采取了多种措施,但稿件质量的提高仍任重道远。②人才队伍的不稳定。由于英文刊的特殊性,要与国际接轨、走向世界,就需要高素质人才,但编辑作为一个“辅助”队伍,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还有待提高。人员流动对期刊发展非常不利。③CCL的国内、国际显示度不够,很多化学工作者虽然从事化学研究多年,但不知道中国有一本CCL,特别是近年从海外回国的化学工作者对CCL更为陌生,对组稿、举办会议等带来了较多的负面因素。CCL存在的问题也是国内许多英文科技期刊面临的共同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英文科技期刊发展的因素。

3.2 建议与对策

英文科技期刊需要发展,需要与世界接轨,因此希望从多种渠道向国家有关管理部门阐述中国存在或办好英文科技期刊的重要性,从政策层面进行调整,拓宽国内英文科技期刊的发展、生存空间。另外“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大环境暂时无法改善的前提下,期刊要努力在适应环境的前提下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CCL近年主要在下列方面采取了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促进了CCL的发展:①充分发挥主编、编委的作用,加强编委组稿、约稿的任务落实。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抓热点,组专刊。③参与组织、协办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并设立展台、展板,扩大显示度。④编辑部内部建立激励机制,形成制度,让编辑人员有干劲、有盼头。⑤利用新媒体对期刊进行宣传,扩大显示度。

英文期刊的发展环境虽然还不尽人意,但国家相关部门正在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鼓励,英文期刊要努力挖掘自身潜力,为期刊的快速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众志成城,中国英文科技期刊一定会有和中国科技发展相匹配的明天。

[1]潘锋.我国科技论文被引次数居世界第四[N].中国科学报,2014-09-29(1).

[2]郭焕芳,刘秀荣,郑爱莲.Chinese Chemical Letters主要指标变化及走“借船出海”的国际化之路[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 23(2):308-310.

[3]曹晓萍,王经武.数字时代对科技期刊主编的要求[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6(3):410-411.

[4]林松清,张海峰.发挥科技期刊编委的作用与相应对策[J].编辑学报,2011,23(5):424-425.

[5]游苏宁,陈浩元.科技学术期刊编辑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J].编辑学报,2006,18(2):81-82.

[6]郭焕芳,郑爱莲.新形势下科技期刊编辑的素质浅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2):381-383.

[7]林松清,佘诗刚.试论科技期刊编辑人才梯队建设与对策[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3):494-498.

[8]甘晓.Science Bulletin:老牌中国期刊的国际化之路[N].中国科学报,2014-12-16(4).

[9]王磊,孙守增.国外学术期刊成功的品牌建设经验和盈利模式对我国学术期刊的启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4):639-641.

猜你喜欢
编委办刊科技期刊
编委简介
编委简介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编委简介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本刊编委简介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地域性文化刊物编辑办刊思想与具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