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鸿军 季诚浩
国外“新闻反腐”的举措及其启示
□文│朱鸿军 季诚浩
近年来,新闻腐败现象在我国屡禁不止,新闻反腐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大热点。综合来看,在国外发达国家,高度发达的市场化机制驱使媒体自觉抵制新闻腐败,健全的行业组织成为媒体远离新闻腐败的重要外在力量,完善的司法手段则成为震慑新闻腐败的强大力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何结合国情将国外的有益经验为我所用,这对当下我国的新闻反腐工作有着较强的借鉴意义。
新闻反腐 市场机制 行业组织 司法手段
2015年2月5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开通报了《中国产经新闻》等4家新闻媒体违规违纪的典型案件。这是总局自2014年以来第五次向社会作出类似通报。梳理这五次通报的案件,大部分都涉及“有偿新闻”“新闻敲诈”等新闻腐败行为。新闻媒体被誉为社会的良心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本应成为廉洁的楷模,如今却成了腐败的重灾区,这是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如何铲除新闻腐败这一毒瘤,形成风清气正的新闻行风,业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大热点。为此,本文梳理了国外发达国家新闻反腐的举措,并由此总结了其对我国新闻反腐工作的相关启示。
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总体来看,媒体的市场化机制都非常发达,既有着以“优胜劣汰”为核心主旨、鼓励充分竞争的较为完备的市场竞争机制,也有着以“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为要义的现代企业内部治理机制,这都天然成为抵制新闻腐败的防火墙。正如路透社中国首席记者林洸耀(Lim)所说:“美国、英国的一些老牌媒体,都是上市公司。在竞争极其激烈的市场中,如果收受‘车马费’、写有偿新闻或者进行新闻敲诈,等于就砸了自己的招牌,断了自己的财路。”[1]因此,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形象,许多媒体都自觉采取了各种措施抵制新闻腐败。
1.制定严格的自律条款
国外不少媒体要求收到采访对象礼物的记者归还物品。《纽约时报》规定,“员工不得接受礼物、票、折扣、补偿或其他由个人或组织提供的诱惑(例外:比如低于25美分的小饰品、印有某公司标志的小杯子等)。礼物应该归还并附上礼貌的解释”。规定附件中还附有退还礼物的信件样本:
“亲爱的某某:很惊喜收到您的礼物。谢谢您想着我。但是礼物将我置于一个尴尬的位置。《纽约时报》禁止记者和编辑接受任何他们报道的个人或团体的礼物。报社不想因此影响它对报道对象的看法或扭曲有争议的报道。所以我必须怀着谢意退还您的礼物。我希望您能理解我们的立场,并感谢您的周到。”[2]
处理采访对象礼物的另一种做法是送给慈善机构。世界三大通讯社之一的路透社规定,如果拒绝接收礼物会得罪到对方,可以把礼物捐给慈善机构,但需要有发票凭证。[3]英国老牌财经媒体《金融》的做法是,将记者上交的不得已收受的礼物在每年圣诞节前拍卖,然后把善款捐给慈善单位。[4]
2.经营岗和采编岗分离
《新闻业的怀乡病》一书中提到这样一个经典故事:阿瑟·苏兹伯格,《纽约时报》的发行人,想在自己报纸上发篇文章,于是很谦虚地给罗森总编写了张便条,问是否合适,并强调能否采用全由编辑决定。
经营岗和采编岗截然分开是国外发达国家新闻界长期奉行的游戏规则,它由《时代周刊》创始人亨利·鲁斯最早创立。亨利曾把发行、广告等经营业务比作“国家”,把采写编辑业务比作“教堂”,认为两者各司其职,不能合二为一。经营岗和采编岗之间防火墙的设立使得采编人员不受来自经营业务的金钱或其他利益的诱惑,能更独立地进行报道,为客观中立高质量新闻的产生提供了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新闻腐败现象的发生。
3.提高记者的收入
很多时候,记者收受贿赂的原因是收入低。佛罗里达中心大学新闻系教授罗恩·史密斯认为“赠品引诱的人群包括年轻的新闻工作者和在薪水低得可笑的新闻单位工作的新闻工作者。当你的工资处在贫困线上甚至在贫困线下,娱乐场的几张门票就会成为一桩大交易——更不要说免费旅游了。将新闻工作者置于如此窘境的媒介所有人在损害这一行业”。[5]为了杜绝有损记者职业道德的事情发生,最好的办法是不依赖别人。所以,国外许多媒体都在设法提高记者的薪资水平,应对市场竞争。在日本,记者属于较高收入者,以媒体景气指数较不佳的报纸为例,据日本新闻协会2012年统计,日本报纸记者的平均年薪折合人民币为42万元,如果是1000人以上的大报,则可以达到55万元人民币。[6]在英国,一些财经媒体如《金融时报》记者的收入可以和医生、律师等较高收入者媲美。英国广播公司在记者需要的情况下,可以为其购置设备或借钱给他,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记者的经济压力。[7]“《洛杉矶时报》为它的旅行记者杰里·赫尔斯每年提供2万美元的经费,要求他不接受外人的哪怕是一分钱的补助。因此他的报道能够做到坦率,不落俗套。”[8]不单单是这些知名的报社,国外许多媒体都采取类似的做法。
在“大社会,小政府”治理理念的影响下,发达国家的行业组织通常都非常发达,新闻行业同样如此。1910年瑞典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新闻业自律组织“报业仲裁委员会”,目前主要发达国家都建立了各种相关新闻行业组织。从运行实践来看,新闻行业组织在监督新闻媒体,抵制新闻腐败方面也正发挥着独特效力,目前已成为国外新闻媒体远离新闻腐败的重要外在力量。在众多的新闻行业组织中,由英国首创的新闻评议委员会的新闻反腐功效最大,现已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综合各国情况,新闻评议会的功能若要行之有效,主要在于要有精细的规范性文本、具有代表性的人员构成和严密的执行程序。
1.精细的规范性文本
美国专业记者协会1996年修订的《专业记者守则》中规定记者应当“拒绝礼物、人情、金钱、免费旅游或任何特殊待遇”。[9]英国报刊投诉委员会2011年修订的《编辑实务守则》中写到:“即使法律没有明文禁止,记者也不准在公开刊登之前利用自己得到的财经信息为自己谋利,也不准把信息透露给别人。”[10]澳大利亚新闻记者协会道德信条中也规定:“决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贿赂,亦不容许个人利益影响会员的正义感。”[11]
2.具有代表性的人员构成
国外新闻评议会的组成人员不仅仅有新闻行业的代表,还有资深的法官或者检察官,有的国家的新闻评议会还吸收了社会组织的代表。这使新闻评议会的人员组成更加丰富,能够获得社会不同行业或组织的意见。还有一些国家的新闻评议会还吸收了政府官员加入,使之具有半官方的性质。
3.严密的执行程序
根据新闻评议会所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其运作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内容:“①接受当事人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检举和申诉(亦可对社会关注的新闻媒体及新闻从业人员违反职业道德的新闻主动进行审查);②对决定受理的案件进行调查,举行听证;③组织对已调查和听证完毕的案件的审查、评议,并作出相应的仲裁决议;④公布仲裁决议和执行方式;⑤检查执行情况;⑥公布执行结果。”[12]
在国外发达国家,除有大量对新闻腐败进行惩治的法律法规外,在工作实践中新闻媒体或新闻人若有新闻腐败行为也很容易遭致司法起诉或调查。近年来,较为著名的案例是2013年2月22日英国《太阳报》记者戴维森和警察弗拉特利因公职人员共谋行为不当罪名受到英国刑事检察院指控案。检方指控两人涉嫌合谋将诸如14岁女孩丧生等信息进行买卖。
在美国,记者还有可能因新闻腐败行为被美国联邦调查局(隶属于司法部)调查。典型案例如2006年4月7日《纽约每日新闻》报道的一起《纽约邮报》记者敲诈富豪案件。被敲诈的富豪罗恩·布克尔是美国纽约有名的亿万富翁,曾经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高级顾问且是离了婚的“黄金单身汉”。《纽约邮报》的专栏经常登出关于布克尔的绯闻,然而这些报道大多捕风捉影。布克尔和律师不断地向《纽约邮报》律师和编辑写信,甚至向后台老板默多克投诉,但都没有得到回应。正当布克尔无计可施时,该报记者贾雷德·保罗·斯顿与他的手下取得了联系,向布克尔索要一年22万美元的“保护费”以解决这个问题。这名富豪一怒之下报了警,美国联邦调查局介入调查,《纽约邮报》立马将斯顿进行了停职处理。[13]
上述国外新闻反腐的措施对于我国“新闻反腐”工作至少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第一,大力推进新闻媒体的市场化改革。一方面继续推进经营性媒体的“转企改制”,促进改制了的媒体尽快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并鼓励有条件的媒体上市。另一方面,尽早建立适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宏观市场管理制度,打破条块分割,促使充分竞争、统一有序大市场的形成。通过发达市场机制所自有的净化机制促使新闻媒体自觉加大抵制新闻腐败的力度。
第二,加大新闻反腐的法制建设,弥补一些制度空白。如建立新闻行业的行风巡视制度。此外,更重要的是要着力将正实施的新闻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如《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新闻从业人员信用管理制度,如《新闻采编人员不良从业行为记录登记办法》;高发腐败行为严惩制度,如《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高发腐败领域重点监控制度,如《报社记者站管理办法》等制度能切实落实到位。
第三,完善当前正在推进的“新闻道德委员会”制度,让其真正铺开、落地、发挥作用,逐步改变政府在新闻媒体监管方面负担过重,监管效力不高且有负面效应的局面。
第四,千方百计推进新闻媒体做大做强,让新闻媒体多创收,具备抵制新闻违规违纪的物质基础,走正道,而不是穷则索贿收贿。另一方面要督促新闻媒体适时改善员工的收入待遇和创造更好的员工晋升途径,增强他们对利益诱惑的免疫力,安心实现自己的新闻理想。
第五,督促新闻媒体落实核心的新闻反腐内部管理制度,如采纳国内外知名媒体先进的反腐内部自律条款,采编岗和经营岗必须分开,关键岗进行重点监控等。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1]新浪网传媒观察[EB/OL].http://news.sina.com.cn/z/jzcmf/
[2][3]陈力丹,周俊,陈俊妮,刘宁浩.中国新闻职业规范蓝本[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145-146,146
[4][9]记者“车马费”的前世今生[EB/OL].2012-09-17,http://news.sina.com.cn/z/jzcmf/
[5][7][美]KarenSanders.道德与新闻[M].洪伟,高蕊,钟文倩,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458,172
[6]日本记者为何没有“车马费”[EB/OL].http://epaper.oeeee.com/A/html/2013-05/08/content_1853096.htm
[8][美]约翰·赫尔顿.美国新闻道德问题种种[M].刘有源,译.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8:45
[10]英国报业投诉委员会《业务准则》[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nAF_uY9EQ5WYf_A-oDLWyj9TugTauNKipDJFUFO5JgpPLwUq 7lFFREFHOlzlgeEOkwvQ8qiY_7RRVq16OrBE6_&qq-pf-to=pcqq.c2c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新闻职业道德[EB/OL].http://www.chinamediaresearch.cn/article.php?id=4075
[12]郑保卫.新闻评议会的建立和运作[N].中华新闻报,2002-07-20
[13]敲诈美国亿万富翁《纽约邮报》专栏记者被停职[EB/OL].http://news.sina.com.cn/w/2006-04-08/09278645756s.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