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旧刊的重新捡拾*
——《旧时文事——民国文学旧刊寻踪》品评

2015-01-30 15:29尚菲菲
中国出版 2015年15期
关键词:学社文学期刊文学社

□文|尚菲菲 王 威

文学旧刊的重新捡拾*
——《旧时文事——民国文学旧刊寻踪》品评

□文|尚菲菲 王 威

麦克卢汉说过,“媒介即讯息”。在文学出版与传播领域,文学旧刊是媒介,也是“讯息”,旧刊透露出文学的时代年轮,让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文学演进的脉络。但更多时候,人们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专注于作家和文本,忽略了文学旧刊的文学史研究价值。何宝民的《旧时文事——民国文学旧刊》寻踪(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下文简称《旧时文事》),提供了一个认识旧时文学出版与传播的独特视角。

首先,《旧时文事》囊括了一大批异彩纷呈的文学旧刊。在清末民初以来的文学传播场域中,文学期刊的大量出版成为一种时代现象,表明文学的社会化阅读与消费日益成为大众化的方式。《秋野》《隔壁》《红叶》《绿洲》《水星》《山雨》《西北风》等文学期刊都是民国时期文学期刊出版领域的杰作。作者并未局限于对这些旧刊的简单介绍,而能够着眼于刊物的时代风貌,以“旧刊寻踪”的闲适笔法带领人们走入一个“旧人、旧文、旧刊、旧事”的趣味文学历史天地。如《当代文艺》(1936年创办于上海)中关于郭沫若的《戏论鲁迅矛盾》对联的往事,作者也是娓娓道来,读起来并无宏大之感,笔下的文界轶事、文人风貌跃然纸上。又如,《谈风》(1936年创办于上海)中的《宛西闻见录》一系列旧文,今天读起来让人依然不免唏嘘感慨,《无裤之妇》《无发之妪》《野兔袭人》《安于淡食》等写尽了当时的社会世相,人民的穷困与社会的凋敝荒凉见诸于文学旧刊。再如,文学杂志《论语》中漫画家魏猛克创作鲁迅漫画像的旧事,对事件的缘起和鲁迅的多次通信加以详述。

其次,《旧时文事》启发了观察文学活动的新颖视角。传统的文学研究专注于文学作家与作品,通过划分文学家创作流派,进而实现文学的深度理论诠释,这业已形成一种文学研究的模式。而对于出版活动在整个文学的生产与消费过程中的作用,却被有意或无意地遮蔽。自新文学运动以来,文学学社繁荣,文学期刊往往是作家群体的聚合场域,文学出版活动的发达成为一个新的景观。该书中的旧刊《秋野》(1927年12月创办)就是暨南大学秋野文学社的社刊,书中对于秋野文学社的日常文学活动有所再现,其中对鲁迅应邀到文学社作《文艺与政治的歧途》演说的记述颇为精彩。又如,旧刊《刀与笔》(1939年12月创办于金华)是当时的文学学社“刀与笔”的社刊,在这份旧刊中我们依稀可见当时的文学社员章西厓、张乐平等人的文学创作活动轨迹。文学出版活动使得文学学社的日常文学创作得以留存,该书正是基于这一思路之下审视文学旧刊的文学史价值的。

最后,《旧时文事》不拘一格,增遗补缺,扩展了文学史研究文献史料。一段时间以来,文学史研究陷入新文献匮乏与新史料稀缺的局面。开发文学旧刊的史料价值,是该书提供的一个新思路。如该书中提及的《文艺生活》是一个大型的文学旧刊,其中的《作家研究》栏目刊载了《鲁迅的对事与对人》《鲁迅眼中的敌与友》等文,这些文章的作者荆有麟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作为特务被枪决,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他有关于鲁迅的回忆文章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作为鲁迅的学生和身边人,荆有麟多次出现在《鲁迅日记》中,他的回忆文章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文学史研究资料价值,书中不拘一格地以文学史的客观主义态度予以引入,有力地扩展了鲁迅研究的资料。

(作者单位:沈阳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W2014029)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学社文学期刊文学社
学社奋发担使命 草书千载绘华章——写在中国标准草书学社建社90周年之际
西北大学木香文学社
中国营造学社藏书源流考
厦门市同安丰翼美术学社日记画
陌上花开文学社:播撒文学之种,静待一树花开
春芽文学社:春芽破土,遨游文学之海
基于Android平台的学社APP设计与开发
无 题
文学期刊从未,也不曾离开
新形势下文学期刊的现状问题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