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官场文化正能量
——兼评《大清相国》的出版启示

2015-01-30 15:29:03胡芃原
中国出版 2015年15期
关键词:陈廷敬王跃文相国

□文|胡芃原

弘扬官场文化正能量
——兼评《大清相国》的出版启示

□文|胡芃原

历史小说《大清相国》的成功主要在于弘扬了官场文化正能量,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作品的成功对文学创作的启示在于,作家要有明确的社会责任感,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凸显正能量,同时启示出版业要立足于弘扬官场及社会风气正能量,多策划、出版弘扬文化正能量的好书。

《大清相国》 弘扬 官场文化 正能量

湖南作家王跃文的长篇历史小说《大清相国》(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出版)自出版以来,多次被中央有关方面领导推荐,并被确定为中央国家机关读书活动推荐图书,截至2015年2月该书已重印28次,在同类作品中实属难得。一部以封建社会官场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受到如此重视,在笔者看来,主要是因为小说聚焦并弘扬了官场文化正能量,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一、官场文化正能量的表现

说到封建时代的官场及官场文化,人们往往想到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结党营私等黑暗邪恶的负能量。但是,负能量之所以为“负”,是因为有“正”作为参照。即使在负能量大行其道之时,正能量依然巍然屹立,独行而不改。《大清相国》在全面反映当时官场生活的同时,坚定明确地传递出官场文化的正能量。

作者的创作动机就是有意识地创造一个充分体现官场文化正能量的文学形象。众所周知,王跃文是写“官场小说”的高手,他的一系列以当下官场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为他赢得了“官场小说第一人”的美誉。之所以首次把官场题材延伸到古代,始于有一年他到山西参观“皇城相府”,对相府主人陈廷敬的官德深为敬佩。陈廷敬20多岁入宫,历任康熙帝师,官居正一品光禄大夫、吏户刑工四部尚书、都察院掌院事、左都御史等要职,驰骋官场50年平稳致仕,归隐林泉仍被召回入阁视事,最后老死相位。对于陈廷敬的一生,康熙的评价是“卿为耆旧,可称完人”(小说中改为“宽大老成,几近完人”)。康熙朝名臣辈出,政争激烈,几乎没人能独善其身,独有陈廷敬善始善终,成为政坛“不倒翁”。熟谙官场生活的王跃文欣赏、钦佩这样的好官,深知在封建官场中出现这样一位好官难能可贵,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因此他决心把陈廷敬的事迹以文学形式介绍给读者,于是便有了《大清相国》的创作。王跃文说:“我写作《大清相国》的最初动机是因为景仰这位古人,这部小说是向前辈先贤致敬的。”[1]他还说:“我敬仰这样的官员,希望这样的文学形象给人以启示。”为了让陈廷敬身上的正能量更突出、形象更完美,作者承认有意识地在陈廷敬身上投射了自己的理想。[2]这就是说,作家创作《大清相国》的动机非常明确,就是要依据现实,再按照自己的理想,有意识地创造一个能充分体现官场文化正能量的文学形象。

题材选择方面,作者有意识地避开重大历史事件,特意选取能够正面表现陈廷敬政绩的事件浓墨重彩地加以叙写。陈廷敬20多岁入朝,经历了康熙朝所有重大历史事件(如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等),但这些事件作者一个也没有写,而是重点写了能突出陈廷敬从政风格的几个重大事件,如去山东、山西、云南、浙江等地暗查官员政绩虚实等。

利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康熙朝名臣能臣辈出,如明珠、索额图、高士奇等。书中这些高官手握重权却一心为私,只有陈廷敬不谋私利,始终站在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立场上考虑问题,卓尔不群,与奸邪小人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一方面显示出陈廷敬所处环境的险恶、生存的不易,同时亦见出他的价值和意义。

该书最重要的成功在于塑造了以正为立身之本的典型人物。我们说陈廷敬之所以成为政坛“不倒翁”,皆因他一身正气,堂堂正正做官,正正派派做人。首先是道义正。支配他从政的理念是天道、人心、苍生,正是儒家的道统理念,体现了封建时代政治哲学的正能量。其次是修为正。陈廷敬作为重臣置身皇帝左右几十年,在事关国家安危、百姓祸福问题上始终敢于坚持己见,甚至不惜“逆龙鳞犯天威”直言相谏。最后是操守正。陈廷敬始终廉洁自持,不义之财不取分文。在朝中秉公议事,敢于直言。不拉帮结派,宁肯得罪权贵也要保持人格独立。

二、动机与效果的完美统一

通读全书可知,《大清相国》在塑造陈廷敬时聚焦于一个“正”字。作者曾将其为官之道总结为“等、忍、稳、狠、隐”五个字,但这五个字中还贯穿着一个“正”字。“正”字像一连串“0”前的那个“1”,有了它,后面所有的“0”都有价值,否则全无意义。也就是说,官德之本在于正,只有“正”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正”是官德的核心,是好官的灵魂、好官的生命。

《大清相国》为弘扬官场文化正能量做了全方位的努力,并取得了预期的社会效果,达到了动机与效果的完美统一。且不说王歧山对该书的鼎力推荐与读者的如潮好评,作者自己对此也充满自信。王跃文在回答《华夏时报》记者“陈廷敬的形象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当下的公职人员?”的问题时说:“陈廷敬学养深厚,品行端方,才能卓越,清廉自守,不谀不阿。——《清史稿》中对陈廷敬的评价,用了‘清勤’二字,他身上那种清正廉洁、勤勉实干的品格,足可为后世法。”他在回答“有人把《大清相国》当作官场教科书”的说法时说:“如果当下官员真照着陈廷敬这个‘教材’来学,老百姓会喊他万岁。”[3]

三、对文学创作和编辑出版的启示

《大清相国》的成功为文学创作和编辑出版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文学创作方面,一般来说,官场小说的兴趣往往聚焦于官僚之间明争暗斗之类的肮脏与龌龊,聚焦于官场商场情场的交集,这是吸引读者眼球的法宝;但《大清相国》在揭露官场阴暗的同时,重点突出的是陈廷敬实实在在的业绩,是他为国为民的坚守与坚持。这是作品产生正能量的关键所在。要知道,积极正面的文学效果是要通过体现正能量的艺术形象产生的,单凭“以黑揭黑”“一黑到底”是消除不了黑暗的。这就提醒作家要有清醒的效果意识和明确的社会责任感,并多塑造像陈廷敬这样的艺术形象,在创作中充分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凸显正能量。

该书的成功对出版行业的启示是,为了弘扬官场及社会风气正能量,出版社要精心组织、策划、出版这类弘扬官场文化正能量的好书,尤其在当前我国反腐形势依然比较严峻的情况下,更需要这类好书。事实上,历代官场,从来都不缺乏正能量。但是,正如白纸上一点黑墨特别吸引眼球一样,官场黑暗更容易吸引作家和读者的注意,这大概就是官场小说喜欢描写黑暗的原因吧!描写黑暗是为了揭露黑暗,原本是不错的,但无论如何不要忘了任何时代都存在的官场正能量。正与邪共存是历来官场(乃至于其他“场”)的常态。所以,以官场为题材的作品,在揭露阴暗邪恶的同时,一定不要忘了阳光刚直的正能量。官场正气的培养,世风正气的提升,大众价值观念的引导,需要官场(以及其他“场”)文化正能量的弘扬。从这个意义上讲,《大清相国》的出版经验值得借鉴。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注释:

[1][3]李北辰.对话王跃文[N].华夏时报,2014-01-06

[2]范宁.王跃文:我的笔触指向温暖与光明[J].长江文艺,2014(12)

猜你喜欢
陈廷敬王跃文相国
清廉山西建设·清官廉吏(四)
—— 陈廷敬
史志学刊(2022年4期)2022-12-18 12:35:15
清廉山西建设·清官廉吏(四)
—— 陈廷敬
史志学刊(2022年4期)2022-12-18 12:35:15
王跃文:他从山中来
时代邮刊(2022年5期)2022-09-25 08:53:08
王跃文:他从山中来
陌生人的承诺
“宽大老成,几近完人”的陈廷敬
纵然有十分英勇,便也有十分孤独
读者欣赏(2018年9期)2018-09-12 10:40:30
一语破迷局
鉴画(小小说)
萧相国世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