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士振
在制作过程中保证图书质量的思考
□文|李士振
在图书制作过程中,责任编辑在保证图书质量,尤其是图书编校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责任编辑的这种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选题策划、编前审稿、编辑加工及装帧设计的环节中。本文从这四个方面来详细讲述责任编辑怎样保证图书编校质量,从而为市场输送内容优良、编校质量合格的图书。
责任编辑 图书制作 图书质量 编校质量
图书质量包括图书的内容质量、编校质量、设计质量和印制质量四项,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内容、编校、设计、印制四项中有一项不合格的图书,其质量都属不合格。[1]2015年3月31日,总局公布了“出版物质量专项年”第四批编校质量不合格图书,涉及18家出版单位的21种图书,存在的主要差错包括一般性字词差错、体例差错、知识性差错等。由此可见,提升图书编校质量仍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事实上,就当前图书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而言,较难解决的当数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结合这几年从事责任编辑工作的实际经验,笔者试图从图书制作过程这一角度来谈一谈如何确保图书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作为责任编辑,在图书制作过程中,能发挥较大主观能动性的无非是选题策划、编前审稿、编辑加工、装帧设计这四个环节,以下就从这四个方面来进行详述。
作为特殊的产品,图书具有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的属性,而作为传播知识、宣扬文化的精神产品,其内容属性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选题策划时,要对选题的精神内涵进行质量把关,从源头来保证图书的内容质量。在策划选题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三点:首先,平衡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并力求做到两个效益兼顾,实现双赢;其次,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做自己擅长的事,如此才能事半功倍。对于市场上的出版热点,切忌盲目跟风,要结合自身优势,多方衡量,慎重决定,否则不仅不能分得“一杯羹”,反而会“蚀把米”;最后,策划选题必须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了解目标读者群的需求、喜好,对比市场同类书的定价、开本、装帧等,从而对自己策划的选题有一个整体的构思。
另外,为保证策划选题的质量,还需要严格执行选题论证制度,这也是保证图书内容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要始终坚持“选题的非论证不执行、被否决不执行”的原则。
审稿是一种对书稿进行科学分析判断的理性活动。它不同于对图书的浏览和阅读,不是根据审读者个人的观点和爱好情趣决定取舍,而是代表社会和读者对书稿作出的理性判断。它也不同于研究者对研究资料的阅读,而是从出版专业的角度,对书稿内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全面反复地进行审视,以作出取舍的正确判断。[2]责任编辑收到稿件后,应先从政治性、思想性、专业技术性、写作风格与水平、价值效益,以及有无侵权等方面对其进行审查,如此一一过滤以后,能达到出版要求的书稿则进入编辑加工环节,而达不到出版要求的则予以退改或退稿。
这样做首先可以进一步保证图书的内容质量,因为经过层层筛选,那些格调低俗、写作质量粗劣的稿件都被剔除了出去;同时,这样做还可以从源头上保证图书编校质量,在编辑加工环节之前,就将低劣稿件淘汰,不仅大大地节约了时间和成本,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编校质量问题。
书稿本身的质量优劣和价值大小取决于作者,但书稿成书后的质量和价值则取决于责任编辑的知识水平、政策水平、实践经验和业务能力。一本优秀的图书,离不开责任编辑的编辑加工。
编辑加工的主要内容有消灭差错、核对引文、图表处理、查对资料、校订译文、统一体例、确定标题、名词规范化等。在保证图书编校质量方面,编辑加工可谓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工序。对责任编辑来说,编辑加工也是其在保证图书编校质量方面,最能发挥效用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责任编辑可以做以下几方面的努力,从而尽可能地减少图书编校质量问题。
首先,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按照以往的编辑工作模式,责任编辑一般都是在纸质原稿或稿件上进行编辑加工,然后发稿,于是这种带着修改标记的稿件就直接进入了排版环节。这样的工作模式极大地增加了图书编校质量出现问题的概率,一来编辑工作中难免出现错漏,再经排版人员录入、改版等工作,从而提升了录入、排版过程中出现漏录、漏排、漏改、错改等问题的概率。而且这种工作模式还增大了编辑的工作量,耗时费力,效率不高。对此,较好的解决方法是直接在办公软件Word里编辑书稿。在高新技术的发展下,作者的写作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大多都是在办公软件Word里写作,直接提供的是书稿的Word文件,这也为我们改变工作模式,直接在Word上编辑稿件提供了契机。Word软件自带的一些功能为书稿的编辑加工提供了很多便利,其“查找”“替换”功能可以将书稿中相同的错误查处并修改,不仅避免了漏改、错改的风险,还缩短了修改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发掘和利用办公软件的功能,可以让编辑加工工作事半功倍。
其次,不可忽视校对环节。作为责任编辑,必须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及优秀的文字驾驭能力,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难免会遇到知识短板,又或是一时疏忽,还会出现“视觉疲劳”,而没能发现稿件中的错误,因此校对工作就显得非常必要。校对人员在“校是非”“校异同”方面发挥作用,将责任编辑没有看出来的错误指出来。通过两者的互相配合,最终可以将书稿的编校质量问题进一步排除。因此,在编辑加工过程中,不仅责任编辑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校对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可忽视,这同样是确保图书编校质量的关键。
图书装帧设计不仅能反映图书质量层次,还能吸引读者选购图书。作为图书装帧设计的参与者和决策者,责任编辑要将图书特点与读者需求结合起来,制作出既切合读者的心理需求又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的装帧设计。
在编辑环节将可能出现的印制问题解决,保证图书的印刷质量。以单黑图书为例,在印刷前,需要确保印刷文件中的黑色为单黑,而非四色套印的黑。四色套印黑不仅会增加印刷难度,而且印刷出来的效果也可能不理想。因此在制作文件时,编辑应嘱咐排版人员正确处理文件,同时发片前再次确认。在图书封面制作过程中,这一问题尤其容易被忽视,需要格外注意。
最后,要做好样书确认工作。样书确认是图书投入市场前的最后一环,也是确保图书质量的最后机会,责任编辑要好好把握。
图书质量是检验责任编辑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准,是衡量出版单位实力一个重要因素。作为图书的制作者,应牢牢绷紧编校质量这根弦,始终强调出版物的编校质量,努力从以上提到的四个方面来保证图书质量,做好图书质量管理工作,在响应总局今年提出的“出版物质量提升年”的号召下,将图书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制作、出版出一批优质图书。
(作者单位:人民邮电出版社)
[1]吴明华.确保图书质量的管理层作用之思考[J].出版发行研究,2014(12)
[2]宋玉平.构建图书编校质量的多重防线[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