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出版与文化强国梦
——兼评《中国少儿出版新进程》

2015-01-30 15:07聂震宁
中国出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比例图书文化

□文│聂震宁

少儿出版与文化强国梦
——兼评《中国少儿出版新进程》

□文│聂震宁

一个国家的少儿出版强,则该国的出版往往也强;一个国家的出版强,则该国的文化往往也强。反过来,一个国家的文化强,是不是其出版也强?一个国家的出版强,是不是其少儿出版也强?好像不一定,因为出版在一国之文化发展格局中以及少儿出版在一国之出版版图中,还有市场诸多要素的选择和市场主体的策略性安排等因素在发挥作用。然而,几乎毫无例外的是,凡发达国家,均拥有较强的出版业,其出版业中的少儿出版则一直是比较活跃的部分。

我们要做成文化强国,做强出版业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任务,而少儿出版的发展壮大更应当成为重中之重。少儿出版是帮助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路径,而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少年儿童正是从优秀的少儿图书中快捷地学到各种文化知识、科学知识、思维理念、生存技能,激发、挖掘出智慧与潜力,通过启蒙、感染、熏陶、锻炼、磨砺、提升,由此而长成一代又一代新人乃至国之栋梁。

新世纪以来,中国少儿出版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其销售总额一直以两位数的比例在增长。有人认为,是《哈利·波特》中文简体字版在2000年首次出版,带动了少儿出版这一轮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则认为,《哈利·波特》只是一个标志性出版事件,而真正带动这一轮发展的主要因素乃是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教育、文化事业的改革发展,这是基本规律之所在。此外,就是我国少儿出版专业领域一批优秀领军人和众多竭诚为少儿读者服务的编辑经营人才的奋发有为,这是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

然而,作为一种专业实操性研究,出版研究最重要的任务是找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引起人们的关注,同时寻找解决问题之道。那么,近十余年来我国少儿出版的快速增长,在总结了许多成功经验之外,还存在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呢?

在近年出版论坛和专业报刊上,业内人士对此多有高见宏论,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一些看法。

一是原创性仍显不足。少儿出版关系到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承担着向孩子们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优秀的时代文化的历史重任。但我国少儿出版在传承与传播方面,比例与结构有不尽如人意之处。编选类、改编类、演绎类的少儿图书所占比例过大,原创类的少儿图书比例总嫌太小。原创不足将导致少儿出版自身的可持续性不足,同时也导致少儿阅读缺乏更多新鲜意趣和吸引力。这对少年儿童良好的阅读生态的建立也是不利的。

二是结构仍需调整。少儿图书的品种结构除了上面提到的原创类图书与编选类图书失衡之外,还有教辅图书与一般图书的比例、本版图书与引进版图书的比例、不同年龄段少儿图书的比例、不同学科少儿图书的比例,等等。尽管这些比例常常是市场的无形之手在推动调节,非人们的意志所能左右,可也反映出从业者的文化理性和商业理性一定程度的缺失,反映出行业在市场调节机制之外的自我调节机制尚未形成。比如,引进版少儿图书一度远远超过本土版少儿图书,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本土版少儿图书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快速提高,可引进版少儿图书目前依然占据着半壁江山,尤其是市场明星品种常常还是引进版图书。这一方面是国际文化交流规律使然,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我国少儿出版、少儿教育的文化自觉意识还不够强,没有把本土版少儿图书出版和阅读提高到培养民族自信心、民族认同感的高度来认识并投入更大力量。

三是精品少儿图书不多。因为商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缘故,少儿出版一直盛行“短、平、快”运作方式,从而导致平庸的少儿图书乃至垃圾少儿图书不断出现,而有口皆碑的精品少儿图书难得一见。要知道,一个人在少年儿童时期读过一本精品图书,常常会让他终身难忘,受益终身。

四是非专业化趋势明显。据悉,全国583家出版社中有近500家出版社在出版各类少儿图书,再加上众多民营文化公司纷纷抢滩少儿出版,又有国外出版企业、文化传媒企业的强力介入,我国少儿出版进入“战国时期”,局面复杂。由此也带来了少儿出版的非专业化问题。不够专业的少儿出版打着为孩子们服务的专业旗号,追逐的是出版背后的利润,带给孩子们的可能就是潜在的伤害。即便是专业性较强的少儿出版社,稍有不慎,都有可能因为一些偏差或失误造成对孩子的误导与伤害,何况那种几乎完全没有专业可言的“跨界”出版、“抢滩”出版、“玩票”出版的出版机构、文化公司,愈演愈烈的非专业化趋势不免令人为少儿出版前景担忧。

专著《中国少儿出版新进程》(世界图书出版上海有限公司2014年9月出版),对上述问题就有许多涉及与研究。作者余人带着比较强烈的问题意识,对2000年以来中国少儿出版的发展、变化、转型作了比较详细、全面、深入的梳理、论述与研究,指出少儿出版要通过理念、内容、技术、人才、产品、经营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的转型,不断提升原创力、拓展力、编辑力、传播力,才能真正打造出少儿出版的核心竞争力。书中既有对现状的描述,也能提出有争议的问题,并结合具体案例,依据出版流程与相关作用,从多个维度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与讨论,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值得关注的地方。

书中的有些观点值得关注。譬如,认为目前少儿出版的逐利性和图书消费过程中的某些盲目性、随意性,导致了目前少儿出版某些乱象丛生的局面。这一论断反映了出版与消费的主客体关系规律。少年儿童和他们的家长在图书选择方面的能力通常比较弱,若要他们对少儿图书的科学性、专业性做出独立判断,则更为困难。少儿图书消费常常是激情状态下的一次次冲动。而一个相对成熟理性的图书市场,一定要有独立的书评制度的运行和市场主体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的机制。在我国书评制度远未成形的境况下,少儿出版机构在这方面的责任则显得更为重大且不可推卸。

该书作者在研究中的反思批判精神值得关注。他认为,少儿图书对孩子的误导与伤害,往往要在其成年后才能显示出后果,有些甚至是不可逆转的后果。比如,曾经风行一时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推动和强化了不顾实际、一厢情愿、自以为是的“揠苗助长”式教育的盛行与泛滥。就是这样一个错误的观点,可以使得几代人都生活在“输在起跑线上”的不安、焦虑甚至是恐惧中,导致一些家长无视自己孩子的年龄特征与个体差异而不断加压,最终伤害的只能是孩子。那么究竟是谁造成这样的误导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首先在于社会。作者则认为,少儿图书在这些方面某些不当内容的传播和误导也难辞其咎,这也不失为反思批判之论。

少儿出版价值的重要性不只在于当下,成为繁荣文化、发展教育的主要路径,更重要的是指向未来,是在为国家、民族培养合格的接班人与建设者,因此,从国家大局来看,怎么强调其重要性都不为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儿出版的健康发展,正是文化强国梦的一部分。

(作者系韬奋基金会理事长、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院长、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院长)

猜你喜欢
比例图书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人体比例知多少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组成比例三法
谁远谁近?
班里有个图书角
限制支付比例只是治标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