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大理念”为引领积极谋划“十三五”国土资源改革发展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调控与监测处 宋迎新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必须坚持以“五大理念”为引领,研究谋划好“十三五”国土资源改革发展。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着“第一个百年目标”迈进的决胜阶段,是浙江省进一步提升全面小康社会水平,加快建设“两富”“两美”现代化浙江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把握阶段性特征,找准“十三五”国土资源改革发展结合点。
要自觉践行新理念。五大发展理念是贯穿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灵魂和主线,也是谋划和推动浙江省“十三五”发展的基本方向。“八八战略”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浙江实践的根本遵循,是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金钥匙。牢固树立、自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主动担当“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新使命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要准确把握新形势。从全国看,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从全省看,正处于“五个关键期”;从国土资源领域看,正面临要素保障换档期,耕地保护攻坚期,存量土地消化期,土地利用方式转型期的“四期并存”,必须把握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带来的时间窗口,加快从重数量规模转向重质量效率,从做增量文章转向做存量文章,转变资源利用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利用效率。
要积极顺应新趋势。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动力,这些趋势性变化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要求。为顺应这些趋势和要求,必须在国土资源改革发展的战略谋划上作出及时调整,在新增建设用地上实施减量化、在资源利用方式上推行集约化、在资源配置上扩大市场化,在资源供给上实施差别化,在管理方式上更加规范化。
要全面落实新要求。《建议》在对国土资源工作总体要求上,重申了“两个最严格”的制度;在目标导向上,明确了要逐年减少建设用地增量,控制农村建设用地规模;调整建设用地结构,降低工业用地比例;在工作载体上,提出了“建设用地控总量、提效率”的机制和行动,实行能源和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在具体举措上,强调了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推进工矿废弃地复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多规合一”等具体工作。以上提法,有的是全新的要求,有的是对十八大以来的要求的重申和提炼,必须准确理解,全面落实。
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浙江省国土资源改革发展的大逻辑,必须按照这个逻辑进行科学谋划,定战略、做决策、谋实招。“十三五”时期国土资源改革发展要坚持以“五大理念”为引领,紧扣提高资源开发利用质量和效益这一中心,加快形成引领国土资源改革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找准发展着力点。
要着力提升资源保护水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逐年减少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比例。加快划定和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加大耕地垦造力度,统筹解决重大工程耕地占补平衡问题。探索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制度。深化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搭建稳增长调结构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平台。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积极推进矿山绿色矿山创建和废弃矿山治理。
要着力提升资源保障能力。加快“多规融合”,优化空间布局和用地结构,确保重大项目落地。创新土地计划分配管理制度,加大对重大工程和重大民生保障。严格控制县域范围内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投向,主要向小城市、中心镇集中,促进城乡统筹。研究制定新产业、新业态的用地保障政策。加大深部找矿力度。进一步调整优化矿山结构和布局,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高。
要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落实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深入实施亩产倍增行动计划,大力盘活城乡存量建设用地。加快调整建设用地结构,降低工业用地比例,严格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力度。加快盘活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三块地,切实提高土地产出效率。健全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土地市场体系,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要着力提升群众获得感。继续加大对农民建房用地的保障力度。全面推行基层土地民主管理,落实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群众主体地位,实现“集体所有集体管、群众事项群众议、村务公开村民督、使用管理制度定”。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防控,实施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和搬迁避让,全面建成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体系。
要着力释放改革红利。积极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扩大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抵押、担保、流转等权能,唤醒农村沉睡土地资源。加快改进和完善宅基地制度,探索宅基地从无偿取得、无偿使用、无法退出向有偿取得、有偿使用、有偿退出转变,从“一户一宅”向“户有所居”转变。积极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参照国有建设用地管理体系,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改革。
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着眼国土资源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积极谋划实施重大工程,加大制度供给,破解国土资源改革发展难点问题。
围绕一个行动计划。积极开展国土资源“双控双提升”行动计划,从规划管控、计划引导、标准控制、市场配置、存量盘活、批后监管等方面入手,深化亩产倍增行动,全面实行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的“双控”,努力实现资源利用质量和效益的“双提升”,确保节地节矿水平保持全国前列。
加快实施七大工程。实施千万亩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再建设961万亩旱涝保收、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农田,并选择部分平原优质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实行永久保护,严禁建设占用。实施“631”耕地垦造建设工程,通过滩涂围垦造地、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低丘缓坡开发等途径,力争完成新增耕地60万亩,其中建成水田30万亩以上,通过矿山废弃地土地复垦、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新增耕地10万亩以上。实施农村建设用地减量优化工程,深入推进“三改一拆”行动中违法用地建筑拆除和土地利用工作,加大农村闲置低效用地盘活力度,推动农村建设用地规模“减量化”,提高农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同时,深化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实施综合地质调查工程,以部省合作协议为平台,全面开展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深部找矿、海岸带地质调查等工作。全面完成1∶25万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形成覆盖全省的基础地球化学数据集成成果。开展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的1∶5万土地质量地质调查评价与建档,建立基本农田农业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实施地质灾害防控治理与搬迁避让工程,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健全突发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体系,完成山区农村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加大地质灾害勘查治理和避让搬迁项目实施力度,全面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实施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程,通过创建绿色矿山、优化矿山布局等措施,切实加强矿山粉尘防治管理,抓好“四边区域”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严格控制“四边区域”内新设矿山,全面推进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实施国土资源信息基础工程,构建以“批、供、用、补、查”国土资源“一张图”为基础的统一的国土资源数据资源体系,全面准确掌握土地、矿产等主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状况、不动产等重大资产状况、重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等全覆盖、全流程的信息,建立全省大服务管理平台,推动国土资源的全程监管和高效配置。
同时,在调控引导机制创新、耕地保护制度创新、产业用地管理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创新、综合治理机制创新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创新等六个方面加大制度供给,以创新发展增强国土资源发展动力,以协调发展构建国土资源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