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财务会计工作
2014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航工业)财务会计工作围绕集团公司总体战略部署,促进了经济效益和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升。2014年,中航工业实现营业收入3 864亿元,同比增长10.7%;实现利润(收益)143亿元;全年上交税金158.5亿元,同比增长27.8%。世界500强最新排名上升34位,排至第178位。
协同推进计划和全面预算管理,经营计划和全面预算管理得到更好的结合,年度生产任务及经营财务指标实现层层分解落实,促进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集团公司总部与大多数直属单位高度关注影响科研生产和经营财务指标完成的关键因素,通过召开季度、月度经济运行分析会、下发经济运行警示函、签署经营管理责任状等方式,持续加强对年度各项目标完成的管控。
(一)进一步改善资金管理。一是深入推进全级次资金集中管理。集团公司以财务公司为平台集中资金450多亿元,发放贷款215亿元,既保障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也提高集团公司资金的使用效率与效益。二是拓宽融资渠道。集团公司各级单位全年发行各类债券265亿元,有力支持产业发展。三是加强有息负债管理。集团公司贷款、债券等有息负债的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22个百分点。四是通过创新基金、产业发展基金等形式支持技术创新、民机和民品的发展。
(二)加强税务管理。集团公司及各有关单位进一步规范税务管理,加强税收政策分析研究。中航工业成飞、中航技在税收管理方面取得较好效果。
(三)积极参与资本化运作与市值管理。一是在重组、上市、并购等资本运作工作中,参与方案策划、尽职调查、财务审计、资产评估、融资安排、对外谈判等相关工作。二是与有关部门协同,推进了市值管理的策划和实施等相关工作。三是积极与有关部门协同配合,推进厂办大集体、事业单位改革、股权整合划转等工作,促进集团的改革重组。
(一)持续推进降本增效活动。2014年,集团公司党组下发《降本增效“十条措施”》以及《总经理4、5号令》,对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作了全面部署。大多数单位积极推进降本增效活动,将战略成本管理与EVA、综合平衡计分卡、精益生产等管理工具紧密结合,促进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改善。
(二)开展资产盘活工作。一是组织开展应收款项和存货管理的检查督导工作,对17个重点单位进行专项巡视督导,促进有关单位改善应收款项和存货管理工作。二是推进科研经费超垫支清理和请款工作,并开展相关型号项目超概算审核工作。
(三)继续开展投资清理与扭亏减亏。各有关单位按照集团公司关于“两清两控”工作部署,明确工作目标,落实管理责任,收到成效。
一是持续推进重点项目总会计师系统建设,已在多个项目上建立总会计师体系,在经费概算、成本价格调研等方面计划财务系统与科研生产部门及军队使用部门大力协同,对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和成本控制发挥作用。二是财务管理“五大体系”达标评级工作进一步完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部分直属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推进。三是持续推进计划财务人才队伍建设。各级单位总会计师配备得到加强,“十、百、千、万”财会人才工程取得新进展。至2014年底,在中航工业1万多名财务人员中,累计考取全国和中央国家机关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共29人,培养国外EMBA学员107人、MPAcc专业硕士近400人。
(一)协同加强风险防控。计划财务部门与三产等业务部门大力协同,高度重视投资、贸易等业务的风险管理。特别是针对融资性贸易,集团公司多次召开专题会研究贸易业务风险防范问题,计划财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多次发文对贸易业务清理与规范提出要求。截至2014底,贸易业务占现代服务业同比下降近5个百分点。集团公司对担保、期货等高风险业务严格履行报批和备案程序,防范经营财务风险。
(二)协同落实审计问题的整改。集团公司狠抓决算汇审、各类审计及专项检查、巡视中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计划财务部门会同审计等部门及时将有关整改意见下发至直属单位督促整改。大多数单位计划财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积极落实整改,取得成效。
(三)健全和完善风险防范长效机制。大部分单位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班子进一步重视对经营财务风险的管理,各级计划财务部门积极与审计、监察、法律事务等部门协同工作,认真贯彻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财经纪律,不断完善制度建设。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计划财务部供稿 赵体强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