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编辑部
中国是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其实也是一部农耕文明史。古老文明的智慧精华,荟萃在用于指导农业生产的二十四节气之中。在二十四节气中,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听上去平平常常的公历2015年2月4日11时58分27秒,在用农历作一番表述——“乙未年戊寅月辛亥日11时58分27秒,立春”之后,一个本来普通的日子顿时变得熠熠生辉、活力四射,让人期待。因为,春在那里!那个意味着万物复苏,意味着新气象的春,就立在一个时间点上,等着你!
从自然科学上讲,立春是天文学上的一个时间点,意味着太阳在精确到某分某秒的某个时间点到达黄经315度。
从民俗学上讲,立春意味着在以农立国的神州大地上,当日是祀农神祭先祖的重大节日,也就是说,位居天、地、人三才中央的人,在这一天要做沟通天地、与天地达成来年协定的重要工作。在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中,人是自然之子,但不仅仅是隶属自然,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天地间是自发而充分的,是活泼泼的顺天应时。在广袤的中国土地上,虽然各地农家都在农官的指导下按照二十四节气安排农业生产,但各地与二十四节气相应的农谚却因地而异。
古代将中原腹地的立春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但是,因为中国地域广大,所以各地立春日虽在同一天,但三候中的自然现象却并不是完全同时发生的——发生时间有些差异。不过,立春意味着春天的号角已然呜呜作响的意思却是古往今来都一样的。
古时,立春这一日,天子率朝臣浩浩荡荡地郊祀社稷之神,然后来到田间地头,亲自扶犁鞭牛,做足亲耕秀;而民间,农家们用泥塑出春牛,妇女们抱小孩绕牛三圈,防病驱邪,还推选出德高望重的长者,三鞭泥牛,其他村民则随后蜂拥而上,将泥牛打烂,分土而回,撒进各自的农田。
旧时的民俗,无论何种表现,归根究底是带有浓厚象征意味的表演,让人既能依稀仿佛地感受到人与天地间的水乳交融,又清晰明确地规划好一年的行止。二十四节气,像一个计划模板,每一年,耕耘者都要把它翻出来,应天地之约,把它书写一番。虽然岁岁年年粟相似,但年年岁岁的人们,却依然兴致勃勃地把这一模板写了几千年。
今日中国,已从几千年的农业大国变为现代化国家,那些曾经伴随过我们祖祖辈辈的模板,在我们这一代手中变成了传说之一种。不过,我们始终认为,虽然大音希声,但无论是农业国的农民,还是工业国的白领,努力听懂天地的声音都不会错。因为,那些生命的萌动一定会在春天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