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林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蕴含着知行统一、爱国情怀、社会良知、义荣归心,求真、审美、向善、立志、慎思、笃行等社会公共精神和个体内心修养。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因此学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地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一、校园文化建设与培育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师生们共同创造的校园各种文化的形态的总和,有着重要的育人功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寓于校园文化建设中,才能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增强中学生内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悟力。
第一,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方面内容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帮助青少年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学教育的重点任务。其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道德文化建设,践行核心价值观是实现校园道德文化建设的健康科学发展的根本方向。中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导向的过程规律,构建系统的引导体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青少年学生所有价值内核,外化为学习生活的行为习惯。
第二,校园文化建设为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现实条件。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内在的感召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地融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增强中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心感悟。校园文化活动具有认知导向和熏陶感染功能,良好的校园环境能绕开强制甚至意识的障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规范学生的价值取向,向学生潜在地传导正确的思想、规范和价值标准。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个体发挥熏陶作用的同时,还通过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等日常交往活动向周围扩散。在学生走向社会的过程中,校园文化活动的精神品格会传播和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培育社会“大环境”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发展。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中学是培养未来国家建设者的专门机构之一,肩负着思想教育、塑造品质、培育人才的重大任务。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的中学校园文化,需要以明确的指导思想、成系统的建设措施、有成效的制度保障来进行。
一是以培育精神为重点,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青少年情感丰富,喜欢独立思考,讨厌空洞的说教。培养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从人文的角度结合他们所处的外在社会环境和内在心理环境来考虑,激发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动机,让外在的引导转化为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主追求;其次,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包容丰富多样的校园流行文化,营造百花齐放的校园文化环境。为此,一要尊重建设对象——青少年学生的地位,使校园文化建设形神兼备。校园文化建设通过舆论引导、理论武装、精神塑造等一系列有形的具体措施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以优良的环境氛围来熏陶学生的心灵,养成他们良好的品性,使青少年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饱满的生活热情。二要遵循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律,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隐性德育功能。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物质文化向精神文化渗透,以特有的“象征符号”潜移默化中向中学生传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规范和标准,由显性向隐性文化渗透。
二是以特色教育活动为抓手,实现知行相统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促进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中的“知”与“行”合一。唯物论指出,理论来源于实践。要导引青少年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引领青少年学生的现实生活实践、思想的主流变化和正确面对成长各个阶段的实际问题。鼓励青少年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活动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民族、社会、家庭及个人带来的巨大存在意义。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学校应为中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平台。
为此,一要以中学生党校、团校、理论、文艺社团为依托,进行思想文化教育实践,开展符合青少年年龄心理特征并饶有趣味的时事理论研讨会、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同时组织他们参观博物馆、革命纪念馆、伟人故居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二要以重要纪念日、传统节假日为契机,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育实践活动。通过经常化的制度措施,围绕节假日、纪念日、事件蕴涵的重大意义,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把办好校园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等大型文体活动和年级班级的小型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社团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活动向学生昭示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沉淀于学生的深层次心理结构中。
三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打造网络文化新亮点。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校园各类刊物等媒体在学生中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是信息传播、社会舆论引导的强大载体。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普及仍要依靠校园传统媒体这块主阵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日常宣传报道中,形成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强势。另一方面,手机、电脑网络等数字新媒体对学生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成为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以及对外交流的重要手段。为了适应现代社会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特点,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也应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蕴含的价值理念融汇到一系列具体的数字教育活动中。第一,积极利用网络传媒力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宣传和舆论引导。办好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校园、班级网站,贴近学生要求与实际生活,创新网站建设的内容和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中,提高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悟力、理解力和执行力。第二,迅速发展的手机微博、微信已经在校园学习环境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学校、家长、学生三方设立的微博微信,进行三者之间思想信息的交流与沟通,提供三者互动平台,了解青少年的思想动态,并灵活有效地实施教育,让青少年学生也积极参与到学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来。
(责任编辑 肖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