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前培训:为大学生村官成长保驾护航

2015-01-30 03:30梁涛
中国共青团 2015年2期
关键词:村官培训农村

文 / 梁涛

岗前培训:为大学生村官成长保驾护航

文 / 梁涛

岗前培训是在受训者走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之前的重要的提高工作适应性的教育环节。对于即将步入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而言,它是使大学生了解和明确自身角色定位、澄清思想认识、提高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识、增长服务新农村本领的重要熔炉。然而,目前由于一些地方对大学生村官培训的目的认识不明,对培训的意义不够重视,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大学生村官岗前培训体系,没有在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实施、培训评价等方面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考量,所以在培训中存在着随意性较大、培训效果不理想等现象。为此,应正视大学生村官岗前培训的价值,对岗前培训的各个方面进行优化。

近年来,城市外来人口增加,特别是农村青年大量涌向城市,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人才面临着匮乏局面。在这样的情形下,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举措,是城市反哺农村、实现人才逆向流动的有效方略,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城乡一体化格局的突破口。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运用所学知识,发展农村经济;解决村民困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利用所学专长,支持农村教育;丰富文化生活,传承当地文化;推进农村道德文明建设。为此,他们需要做好各种准备,要有既从小事做起又敢想敢干的心理准备,有不怕苦不怕累适应农村工作的思想准备,有亲近“三农”的情感准备,有服务农业的知识准备。基于上述对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定位与角色准备的认识,大学生要想实现从学生到农村基层管理者的角色转变,顺利地走向工作岗位,除了在大学学习期间努力提高各项综合素质外,还必须接受合理有效的岗前培训。

构建大学生村官岗前培训体系是使岗前培训走向科学化、规范化,避免盲动、随意、低效的重要保证。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决定着培训的方向和目的的实现,它应该包括培训目标体系、培训内容体系、培训实施体系、培训评价体系等四方面。

确立正确的培训目标体系

大学生村官岗前培训目的与国家的大学生村官制度紧密相连。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可知,大学生村官制度实施的目的是: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形成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面向基层就业创业,到经济社会发展最需要的地方施展才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大学生村官岗前培训目标应该围绕以上目的来确定,即可以表述为:从大学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他们现有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上进行弥缺补漏,定向强化,以使他们完成好与农村工作的对接,使之具有投身新农村建设的道德素养、知识素养和综合能力。

形成完善的培训内容体系

大学生村官岗前培训的内容应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政治思想、农村政策、法律法规内容培训。旨在进一步提高对大学生到农村工作的思想认识,提高政策法规水平,满足农村法律服务需求,促进农村基层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农业知识培训。目前,一些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缺乏对农村生产方式的了解,对农村耕作程序、时令节气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农村相关的技术,如日光温室种菜、粪便封闭发酵、沼气做饭、沼渣肥田、种植、农业管理等缺乏足够的了解。为此,大学生村官需要学习与农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比如,对村庄规划、农业产业化经营、土地征用、科技园区建设等。具体培训内容应根据农村各地的情况有所侧重。

基层工作能力培训。大学生村官出家门、进校门、入农门,大多数人缺乏农村工作经历和经验。为了帮助他们了解农村情况、掌握工作方法、明确发展思路,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担当新农村建设大任,村官管理部门应对大学生村官进行现代农业发展动态、农村工作基本方法的培训,开展县情、乡情、村情教育,帮助大学生了解任职村的基本情况、发展现状、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查研究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处理复杂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能力。

创业培训。目前,部分大学生虽然有创业的想法,但是缺乏必要的创业引导。创业培训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为大学生村官更好地发挥作用奠定基础。培训者应按照中央组织部大学生村官战略安排的要求,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目标,以引领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干事创业,实现促进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和锻炼培养人才的双重目的为宗旨,主要培训内容应涵盖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信息交流、农业品牌营销、农村发展和创业的政策等。

热爱农村的情感培训。目前,部分大学生村官热爱农村、扎根农村、奉献农业的感情相对淡薄一些,为此,应在大学生村官岗前培训中,从对农业、农村、农民的认识和认同方面,唤起他们对乡村与土地、农业与农民的思考和关怀,引导他们带着情感、带着热爱、带着责任全身心地投入到农村工作中去。

心理素质培训。大学生村官从校园到乡村,环境的落差往往令他们在短期内难以适应,面对与想象中的情况有着巨大反差的现实,最初的工作信心、工作热情很容易消失,所学专业用不上、人际关系难处理、缺乏认同感、工作无从下手等问题的出现,很容易导致他们产生消极情绪。培训者应对大学生村官在工作初期、工作中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有充分的预判,未雨绸缪,找出解决问题的合理途径。

构建科学的培训实施体系

在师资建设方面,应立足需要,建设多层面的师资队伍,依托农业高等院校、党校、团校、科研院所、机关单位的专家对大学生村官进行理论方面的培训;让在农村工作多年,熟悉基层工作,具有丰富工作经验、了解村情村貌,洞悉村民情感意愿,有着良好群众基础的优秀村干部成为岗前培训教师;让与大学生村官年龄相仿、知识背景相近、业绩优秀的往届大学生村官成为岗前培训教师。以此建立起不同层面的、立体的、网状的师资队伍,使之多方配合,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重点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培训。

在培训教材建设方面,应本着长远发展的思想,制定培训大纲和课程规划,组织专家撰写统一规划的“应知应会”内容的培训教材。市县组织部门应依据各地情况编写地方读本,既要有“规定动作”,也要有“自选动作”,提高培训的规范性和针对性。

在培训方式方面,应改变传统的“我讲你听”的培训模式,根据培训内容选择恰当的方式,增进互动,建立多种培训模式。比如,研讨法、视听技术法、案例研究法、现场培训法、诊断式培训法、工作站孵化法、远程网络培训法,等等。

除外,省、市、县组织部门应建立大学生村官社会实践基地,分专题组织大学生村官到新农村建设重点村、示范村、扶贫开发重点村进行现场考察学习。在乡镇农经站、计生站、信访接待室、司法所等单位,增设大学生村官岗位,组织大学生村官轮流到岗跟班工作。

建立必备的培训评价体系

任何科学有效的工作都离不开评价。大学生村官岗前培训应该增强“结果意识”,不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要讲实效、求实绩,提高工作效率,有效推进工作。在对岗前培训效果的整体设计上,可以借鉴美国学者唐纳德·柯克帕狄克提出的评估模型。一是反应层评估,即了解大学生村官对培训项目的满意度,包括对材料、教师、设施、方法和内容等等的满意度。在岗前培训结束时,组织培训者收集大学生村官对于培训项目的效果和有用性的反应,以便重新设计或继续培训项目。二是学习层评估,即考查大学生村官对原理、事实、技术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可以通过笔试、绩效考核等方法来了解大学生村官在培训前后,知识以及技能的掌握方面有多大程度的提高。三是行为层评估,即在培训结束后的一段时间,由上级、村委会考察受训人员的行为在培训前后是否有差别,个人素质、工作能力是否有提高。这个层次的评估可以包括大学生村官的主观感觉、村民的评价等。四是成果层评估,即判断岗位培训是否能给大学生所在的乡村带来具体而直接的贡献,可以通过一系列指标来衡量,如大学生村官在岗率、工作业绩变化、大学生农村创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等。

(作者系山西省青少年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理事)

猜你喜欢
村官培训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唱村官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培训通知
“95后”女村官的乡村振兴梦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让优秀“村官”有奔头
耶鲁高材生的“村官”之路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