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婧
溧阳市全面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
雷 婧
近年来,溧阳把社区治理作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基础工程,坚持在“依法治国”的总框架下,以创建江苏省“现代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为契机,着力探索社区治理的实践路径。
着眼自治,面向共赢,谋求“华丽转身”。社区自治本质上是社区作为共同体存在的一种觉醒,只有积累一脉相承的量变才能产生质变。近年来,溧阳市的基层民主自治建设秉持“三步走模式”拾阶而上。第一步,落实有人员干事,牢筑“压舱石”。通过公开招录第一批社区工作者,成功开启城乡社区工作人员专业化步伐。建立社区专业人才智库,挖掘社区居民中的教师、医生、文艺爱好者等人才资源,社区智库人才达每个社区35人以上。第二步,落实有地方干事,踢开“绊脚石”。2010年起,溧阳市先后投入近6000万元,分两轮对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和城乡社区便民服务大厅进行集中建设。截止去年底,全市96%的城市社区、98%的农村社区均达到“省级和谐社区”建设标准。第三步,落实提内涵成事,磨砺“点金石”。大力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社区社会组织登记数实现3年翻番,门类齐全、覆盖广泛的各类社会组织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丰富贴心的服务。
着眼法治,契约精神掌舵“有限治理”。深入理清“减负增效”与“政社互动”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提出了“减负是手段,政社互动是保障,增效是目的”的思考,因地制宜地将“减负增效”和“政社互动”作为整体工作捆绑推进,催生了1+1>2的叠加效应。一方面,减下负担。“理”明白,严格按照村(居)委会工作职责,以“法律法规许可”为唯一标准梳理社区减负目录,严把社区的门、清理社区的墙、规范社区的账。“减”彻底,全面取消社区机构阵地(挂牌)、任务指标、创建达标、盖章证明等事务5类共131项,在常州市社区减负清单的基础上增加了11项。另一方面,上手履责。不照搬,认真呼应基层实际需要,编制《村(居)委会依法履职事项》15条和《村(居)委会协助政府工作事项》39条,社区行政事务精简率达63%以上,体现了行政权力“法无授权即禁止”的法治精神。不教条,赋予乡镇适度自主权利,“政社”双方平等协商签订《村(居)委会协助政府管理协议书》,明确协助管理的项目和要求。
科学善治,张弛之间把握“调和艺术”。“有事好商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更是协商民主最生动的表现形式。如何既实现“好商量”,又落实“商量好”考验着“中国式商量”的智慧。2014年以来,该市以“推进协商治理,建设美丽溧阳”为主题,积极争创全省现代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以此为契机,启动了协商民主在基层的有益探索。民主“三制”初尝破题。在农村基层民主实践中总结发展了民主“三制”管理模式,实施村事请群众商议的“参事制”、村务交群众审议的“票决制”和村官由群众评议的“双评制”。近年来,全市175个村共选聘参事1025名,包括土地征用补偿、村级道路建设等在内的5000多件重大村务都通过“三制”实施,有效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百议堂”植根愈深。中国古代“皇权不下县”,由士绅管理乡村,族长议事制度有效维持了乡村社会形态的长期稳定。该市创建的“百姓议事堂”,既是植根于传统乡村族长议事制度的最新表述,又是该市新形势下农村协商民主实践形式的最新探索。2014年,戴埠镇为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问题率先建立镇、村两级“百议堂”,共调处化解各类群众矛盾120多起,落实土地确权35起。协商治理迈向正轨。梳理了《社区协商事项指导目录》,涉及农村社区18类、城市社区11类。提炼了“五步协商法”,规划用3年时间打造具有溧阳特色的基层协商治理新模式:2015年,依托村(居)民代表会议、村(居)民小组会议等平台,推动社区协商民主制度化、常态化;2016年,吸纳新兴社会群体有序参与,推动社区协商民主多元化、规范化;2017年,探索“政社协商”新途径,推动社区协商民主广泛化、多层化。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