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锡炎
(四川省委党校,四川成都 610071)
党性是共产党人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性,是时代赋予每个共产党员的“第一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讲到加强党性修养时,强调指出:“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1]P90中央颁布的《2014—2018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明确提出:“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谋划推进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把增强党性作为第一任务,将理想信念教育和能力建设贯穿始终。”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形势下,为何把增强党性作为党员培训教育的“第一任务”,为什么如此重视党性修养,怎样认识党性修养的时代特征、责任主体和动力源泉?从理论和实践上弄清这些问题,有助于每个共产党员自觉履行加强党性修养的责任,圆满完成好“第一任务”。
在新的形势下,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面临着新变化、新任务的考验与挑战,面临着人民群众的呼唤和时代赋予的使命:
一是面临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继续深入发展,以经济、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出现了许多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复杂情况。当今世界的这些新变化,一方面,对于扩大开放、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另一方面,西方的文化强势和价值观乘机而入,有的听信“民主社会主义”和西方“普世价值”的蛊惑,出现了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动摇,这对共产党人的政治定力、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政治鉴别能力,带来了新的考验。
二是面临着新的历史条件下长期存在的四大考验,即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面对这些考验,有的党员经不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丧失了锐意进取的意志,生活腐化堕落;有的党员不信马列信鬼神,理想信念滑坡,精神上“缺钙”,患有“软骨病”;还有的贪污腐败,严重违纪违法,对党的形象造成极大伤害,如此等等,对共产党人的宗旨意识、党的意识、权力观、价值观、政治道德、拒腐防变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是面临着我们党长期执政而容易产生的四大危险,即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有的党员干部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热衷于“政绩工程”,搞劳民伤财的“假大空”,严重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盛行,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这些危险因素,对共产党人的群众观、义利观、苦乐观、学习精神、奋斗精神,带来了新的挑战与考验。
四是面临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时代的使命,要求共产党人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坚定性,以坚强的党性和良好的精神状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聚神聚力来推动科学发展,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懈奋斗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五是面临着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具有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伟大目标。这就需要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上下同心,共同努力,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这个主题,紧紧围绕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这个主线,加强党的“五大建设”,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全中国人民的主心骨。党的历史使命和党员的时代责任,要求我们共产党员必须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
六是面临着加强党性修养的新课题、新环境、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以后,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中心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的学习实践活动,横扫“四风”,开展严肃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这为加强党性修养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新的要求,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与此同时,在全社会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就要求共产党员应以坚强的党性和实际行动,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为全面深化改革凝心聚力,共同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集聚社会正能量。
在新的形势下,党性修养所面临的这些新变化、新挑战、新考验和新任务,为党性修养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新的活力,给新形势下党性修养赋予了新的使命。这个历史性的时代使命,就是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保持对“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定力和耐力,坚定不移地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我们党正在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对新形势下加强党性修养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许多既体现党的优良传统又具有时代特色的党性修养新要求,为我们锤炼党性、强化修养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为指南,使新形势下的党性修养出现了明显的新特征:
实现远大理想与现实目标相统一,既不忘记大目标,又不放弃每日每时的努力,把握好远大理想与现实目标、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关系,这既是加强党性修养的一贯要求,也是在新形势下强调坚定理想信念时应把握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1]P70在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上,既不能“庸俗化”,天天高喊共产主义口号,也不能“神秘化”,认为崇高信仰、坚定信念是高不可攀的,共产主义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是要“具体化”,把能否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而付出具体行动,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人民群众谋幸福,能否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能否真正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奋工作、廉洁奉公,作为衡量党性强不强的标准。强调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上,既要有很强的战略定力,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又要有很实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地做好当前每一项工作。
党性和人民性关系的本质,源自于党和人民的关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所强调的那样: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是新形势下每一个共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都应该明白的道理,必须始终坚守的准则。
共产党是工人阶级自己的先锋队,肩负着组织、团结和带领工人阶级以及人民大众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争取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胜利的神圣历史使命。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论述了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原理,指出共产党是代表无产阶级求解放的,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也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一贯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时而出现这样那样的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有人提出了一些似是而非、混淆视听的说法。有人问“你是替党讲话,还是替老百姓讲话”、“你是站在党的一边,还是站在群众的一边”。这些说法把党和人民、把党性和人民性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了,甚至还有人认为共产主义遥不可及,提共产主义超时代了,提党性有局限性,应该现实一点,主张用“人民性”替代“党性”。这种错误认识严重干扰了党性修养的政治原则和正确方向。
我们所说的党性,是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阶级性、先进性、群众性最高和最集中的表现。党性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标志。党性来自人民性,是人民性最高最集中的体现。坚持党性,最核心是两条,一是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二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2]P80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就是要把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结合起来,把坚持党性与坚持人民性统一起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站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政治立场,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全部活动的依据和根本标准,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巩固和发展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路线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切实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根本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1]P276作风问题的实质是一个党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不仅是各级领导干部加强作风建设的要求,而且是全体共产党员加强党性锻炼、增强党性的准则。
“三严三实”要求,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明确了作风建设和党性修养的新标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加强党性修养,最忌讳的是不严不实,最怕的是言而无行,言行不一。凡是在修身、齐家、治国方面有成就者,都是强调知行合一。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知行合一是指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新形势下加强党性修养,必须强调言行一致,知行合一,坚持“实践第一”的认识论和实践观,加强“三严三实”的党性锻炼。
在党性修养的实践中,应把握好“三严”与“三实”的辩证关系。它们二者是密切相联的,是相互促进的。“三严”是内在要求,指向是主观世界的改造。“三实”是行为取向,指向是客观世界的改造。有了“三实”实际行为,“三严”的实际价值才得以体现。在党性修养的实践中,严以修身、严以律己,是核心和关键。严以修身律己,就是要严格标准,严格要求,要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要经得起各种各样的冲击和诱惑,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加强党性修养,虽然是两个不同范畴的问题,但是二者紧密相连,都直接触及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取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加强党性修养,虽然是党员个人的思想理论修养、道德品质修养、科学文化修养,但是事关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加强党性修养,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加强党性修养注入了新内容,明确了前进方向,创造了良好的思想理论环境。加强党性修养,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着导向和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3]从道德这个意义来说,党性修养也是党员之德。毫无疑义,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加强党性修养的题中之义。每一个共产党员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而且有助于新形势下党性修养取得成效。
加强新形势下的党性修养,首先应明确责任主体。毫无疑问,每一个共产党员是加强新形势下党性修养的责任主体。党性强不强,归根到底,责任在自己,修养靠自己。
有的领导干部在台上大谈党性修养,可在思想深处却认为党性修养是普通党员的事情,自己是领导干部,用不着加强党性修养。有的普通党员则认为党性修养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事情,自己是一个小兵,不当官,不治国理政,用不着加强党性修养。也有的认为谈党性修养是理论工作者的事情,自己不搞理论研究,用不着加强党性修养。还有的认为共产主义太渺茫太遥远,现在谈党性修养,不是“假大空”,就是“高大全”,不如谈点具体问题。如此等等,总是把加强党性修养的责任推御给别人,好象党性修养是别人的事情,与自己全然无关。
党性修养的责任主体和基本内容,在党章中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党章第三条“党员必须履行下列义务”明确规定了每个共产党员必须履行的八项义务,这就是对党性修养责任主体和基本内容的党规党法。
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守的总规矩。履行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增强党性的责任,贯彻执行好党章,维护好党章权威,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全党各级党组织、全体共产党员的共同责任和使命。在新的形势下,每个党员照党章规定行事,加强党性修养,是自己份内的事情,是一种不可推御的责任,更是一种使命担当,绝对不能放弃这种责任担当,否则,就与共产党员不相称了。只有每个党员都自觉进入党性修养的角色,主动担当起党性修养的主体责任,认真加强党性修养,争做优秀党员,我们党就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生机活力,永立不败之地。
古代哲人曾说,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是从自身找原因。加强党性修养的道理也是如此,应向自身找动力,向理想信仰要力量。在新形势下加强党性修养,关键是要善于从自身内部去寻找原动力。无数的事实证明:加强党性修养的力量源于自身,责任要靠自己主动承担。
信仰,是支撑一个人精神世界的力量之源。一个人应该有信仰,没有信仰的人是不幸的人。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更是应有忠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每个共产党员当自己举起右手向党宣誓时,就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信仰:“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这种政治信仰所产生的力量是巨大的,是一种在新形势加强党性修养的精神原动力。
我们从革命先驱先烈那里看到了信仰的力量和党性的坚定。值得后人景仰的是,先驱先烈们一经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科学社会主义,就坚定不移、终生不悔。无论遭受何种不幸,无论面对血腥屠杀、野蛮酷刑,经受清贫生活、艰险的斗争,还是亲人的误会、革命队伍内部的委屈,都不可能改变他们的信仰。因为他们的选择不是一时冲动或趋时行为,而是理性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是对真理的追求。
对于今天的共产党人来说,要保持对马克思主义对党对人民的忠诚,树立坚定的信仰,就必须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升级和提纯自己的红色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4]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辩证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我们要坚持真学、真信、真用,要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改造自己的精神世界,在思想上不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自觉加强党性修养,不断增强党性,从而牢固树立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大风大浪面前始终保持坚定的立场,在各种诱惑面前能够经得起考验,确保信仰不偏移,思想不偏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己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吸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3]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党性修养也是如此,必须激活存在于内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敦方正直、清廉自守。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有加强自身修养、追求道德高尚的思想,如“厚德载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居敬慎独、澡身自牧”等;有大公无私、廉洁奉公的思想,如“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斯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大明无偏照,至公无私亲”、“至公无私,大同无我”、“廉者,政之本也”、“公生明,廉生威”等;也有克勤克俭、艰苦奋斗的思想,如“功崇于惟志,业广于惟勤”、“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俭开福源,奢起贫兆”等;还有与时俱进、革故鼎新的思想,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这些闪光的思想,至今仍然存活在我们的文化血液中,成为一种文化信仰,具有很大的潜在力量。只要把这些文化信仰与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联系起来,进行新的时代转换,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就可以激发出加强党性修养的文化活力,发挥出以文化人的巨大作用,从心灵深处提高党性修养的自觉性和实效性。
党性修养是一个学习、思考、认同、修养、转化、实践的过程,是一个改造世界观的艰苦过程。党性修养的过程,是把党性原则、党性要求,内化为自已的精神追求和理想信念,外化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自觉行动的长期过程,绝非一日之功,一时之力,必须持续努力,持之以恒,但是,也不是高不可攀,终不见效。只要相信时间和积累的力量,在“常”和“长”字上下功夫,就能取得显著成效。
马克思主义历来强调实践和行动的价值,实践不仅是认识的基础,而且是党性修养的基础。修养自身,关键在于做或者不做,为还是不为。党性不可坐论,信仰不能空谈。空谈理想信念,或疏于作为,疏于行动,都不能达到增强党性的目的。于实处用力,从自身做起,从今日做起,在言行一致上见行动,党的理想信念才能内化于党员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成为自己的精神追求,也才能外化于做合格党员的自觉行动。
加强党性修养的实践和行动,要善于从小事做起,在细微处着力。古人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世界上任何大事都是由小事构成的,难事是由易事构成的。善做小事是成就大事的前提。平淡、平凡、平常,做小事,是日常生活的常态。共产党人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每日努力,就发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贯穿在平常的生活中。雷锋精神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到细微的好人好事之中。毛泽东曾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时间是一种伟大的创造性力量,积累也是一种伟大的创造性力量。党性修养,就是一种积小为大、积土为山的修身律己和政治历炼。加强党性修养永远在路上,永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坚强的党性、坚定的信仰,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积淀,需要在“久久为功”上下功夫。
[1]李维编著.习近平重要论述学习笔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中央文献研究室主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3]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05-05(2).
[4]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更好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N].人民日报,2013-12-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