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宁
困厄中的人性之美
——《简•爱》作品分析及启示
常 宁
《简•爱》自1847年问世以来,至今已有160多年了。时间的尘埃丝毫没有遮掩这部小说耀眼的光芒。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今天,它依然不失为一部伟大的作品,为广大中外读者所喜爱。作为一部爱情小说,《简•爱》通过描写男女主人公简爱和罗彻斯特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深刻揭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高尚的道德追求,彰显了一个半世纪前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人们对爱情、婚姻等人生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弘扬了自尊自爱、谦卑宽容的人生观、价值观,对现代人们的爱情、婚姻生活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自强;独立;平等;尊严;奉献
19世纪中叶英国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以一部《简•爱》树立了自己在文学史上的恒久地位。《简•爱》自1847年问世,历经160多年风云变幻依然盛行不衰,始终受到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它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出版的书籍有几百种,相关研究专著和文章几千种,由小说改编衍生的电影、戏剧、诗歌乃至美术作品等亦广为流传,充分展示了这部经典作品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其经典之处何在,其持久魅力何在,我们试从作品的思想内涵、人物塑造去揭示作者表达的人生命题,去探讨作品对现实生活的启示意义。
《简•爱》这部作品,主要通过简爱与罗切斯特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出身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却追求个性自由、主张人生平等、不向权贵低头的坚强女性。
(一)主人公一生坎坷、充满传奇
简爱自幼父母双亡,被寄养在舅舅家里,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舅舅过世后,遭尽舅妈、表姐、表哥的白眼和欺负。在艰苦的环境、苛刻的戒律中,简爱不畏艰辛,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并当上教师。为探求外面的世界、摆脱封闭的环境,简爱大胆投出应聘广告,离开学校到桑菲尔德庄园应聘家庭教师。在与男主人罗彻斯特的交往中,简爱不卑不亢,凭借自己的真诚、善良、智慧赢得了罗的尊重与爱慕。然而好事多磨,在二人举行婚礼的时候,却被告知婚姻不合法,简的自尊自爱让她毅然决然离开罗。在四处流浪、贫病交加之际,简巧遇堂兄圣•约翰兄妹三人,并在那里度过了一段平静安稳的时光,简始终放不下与罗彻斯特的感情,最终还是听从内心的召唤回到桑菲尔德庄园,罗在火灾中受伤成了残废。简义无反顾地同罗切斯特结了婚,并照顾他的日常起居使他逐步恢复健康,历经波折二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二)通俗的爱情故事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命题
孤苦无依、纯洁善良的少女邂逅上流社会的贵族绅士,产生了不被世俗观念所容纳的爱情,在经过一番曲折后终于走进幸福的婚姻殿堂。《简•爱》描写的故事具有灰姑娘的色彩,同时它还采用了浪漫主义写作手法,设置了悬念和疑团,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然而,《简•爱》远远不止“灰姑娘故事”那么简单,通俗流行的爱情故事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人文情怀。[1]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独创之处,在于她往灰姑娘模式里注入了深刻的人生命题,自强、独立、平等、尊严等等,使读者跟踪主人公的命运轨迹走进了作者深邃而饱满的精神世界,感悟人性之美和生命价值。
《简•爱》是作者自身经历的写照,“她是一个执著的女人,全身心的付出不为名利,只因热爱;她是一个与孤独为伴的女人,荒原的苍凉和亲人的离去让她在寂寞中痛苦绽放;她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女人,外表的平凡和内心的瑰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美丽与她无缘,幸运也不肯顾怜。她就像生长在荒原上的一朵微不足道的石楠,直到《简•爱》这部独树一帜的传世之作为众多读者青睐之时,人们才记住这样一个平凡又伟大的名字——夏洛蒂·勃朗特。”[2]
《简•爱》弘扬了自强不息的人生主旋律。出身贫寒、外表平凡,但灵魂正直高尚,面对坎坷人生,敢于抗争、敢于追求,并最终实现人生理想。这种不甘现状、奋斗不息的精神,不分国界,不分时代,是人类心灵的共性。小说旨在告诉我们:一个普通平凡的小人物,只要努力奋斗,一样能实现人生的目标。作品还着重表达了平等、尊严的价值取向。面对种种不公平的对待,简爱不曾迷失自己,始终维护平等与尊严。她能破除世俗的偏见,勇敢追求平等的爱情,当爱情与人格尊严发生冲突的时候,她果敢地放弃爱情。“人要有尊严地活着”,这样的理念无疑会激起读者的共鸣。同时代还有一部著名的爱情小说《呼啸山庄》,是夏洛蒂·勃朗特的妹妹艾米莉·勃朗特所写,二者相比,《简•爱》彰显的是人性之美好,《呼啸山庄》揭示的是人性之丑恶,虽然有分析家认为,后者在艺术成就上高于前者,但《简•爱》塑造的是正面、光明的人物形象,更能给人以积极的启示和借鉴。
(三)经典地传递了普世价值观
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在194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讲了这样一段话:一个作家,“充塞他的创作空间的,应当仅是人类心灵深处从远古以来就存在的真实情感,这古老而至今遍在的心灵的真理就是:爱、荣誉、尊严、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如若没有了这些永恒的真实与真理,任何故事都将无非朝露,转瞬即逝”。他还说:“人之不朽不是因为在动物中唯独他能永远发出声音,而是因为他有灵魂,有同情心,有牺牲和忍耐精神。诗人和作家的责任就是把这些写出来。诗人和作家的特殊光荣就是去鼓舞人的斗志,使人记住过去曾经有过的光荣,曾有过的勇气、荣誉、希望、自尊、同情、怜悯与牺牲精神以达到不朽。”[3]《简•爱》之所以成为经典,正是因为它激情书写了人的真情实感,塑造了一个平凡而又高尚的灵魂,彰显了爱、荣誉、尊严这些“心灵的真理”,从而展现了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
《简•爱》重点描写个人成长经历和爱情、婚姻生活,并通过普通的生活故事,深刻揭示人的内心世界,或高尚或卑鄙,或宽广或狭隘,或光明或黑暗,成功塑造了一系列让人难以忘怀的人物形象。如狭隘偏心的里德舅妈、暴虐霸道的布罗赫斯特校长、善良温顺的海伦、循规蹈矩的费尔法克斯太太、傲慢无礼的英格拉姆小姐、冷若冰霜的圣•约翰等等,然而小说着墨最多的还是简爱和罗彻斯特,通过二人感情发生发展的叙述,通过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描写,来展示他们的精神世界,让读者看到人物性格的复杂与嬗变、内心情感的矛盾与冲突、性格中闪光的部分和阴暗的角落,从而感受到人物的心路历程和人生追求。正如我国著名作家路遥所言,“《简•爱》着重于心灵史的开掘……实际上心灵的世界最大。罗彻斯特和简爱的心灵通向全世界。”[4]
(一)简爱自强不息、谦卑宽容,始终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循着女主人公简爱成长的轨迹,读者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命运的不公非但没有让简爱屈服和沉沦,反而激发了她自强不息的秉性,在困难磨砺中、在痛定思痛中逐渐形成一些优秀的品质,诸如自尊、理智、勇敢、谦卑、敬业、奉献……,她以人格的力量和优秀的品行赢得了罗彻斯特和周围所有人的尊重与爱戴,成就完美的人生。作者在塑造简爱这个人物时,不惜笔墨展示其内心世界逐渐成熟的过程,告诉读者简爱不是天生的“铁姑娘”,其倔强的性格背后也有优柔寡断的一面,其优秀的品质不是凭空而来,是真诚、善良的天性在世态炎凉的环境中磨砺而来,是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在命运的起落间未曾沉沦的结果。
1.大胆泼辣的性格为她一次次赢得人生转机
小说中有一段关于简爱反驳其舅妈的情节,足以反映简倔强和大胆泼辣的性格特点。小说还细致地描述了简报复舅妈后的心理活动,“那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奇怪的自由感和胜利感,无形的束缚似乎已被冲破,我争得了始料未及的自由。”[5]
在学校学习了6年并当了两年教师后,简爱主动投出广告,找到一份家庭教师的工作,由此与罗彻斯特相遇,人生发生了转折。在与罗彻斯特相知相爱的过程中,简凭着大胆泼辣的性格,不卑不亢地应对来自罗和其他宾客的无礼和轻慢,勤勉周到地应对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一次次化消极为积极,化被动为主动,人生之路越走越宽。
2.自尊、理智让简爱把握住了恋爱、婚姻的真谛
小说以简爱与罗彻斯特的爱情婚姻为主线,但实际上叙述了简的两段感情经历,一段是与罗彻斯特,一段是与圣•约翰。在这两段感情纠葛中简都没有被对方居高临下的权势所主宰,没有被男女间的情感所困惑,而是听从理智的约束,维护人格的尊严。
在男主人面前,没有胆怯、屈从,也没有谄媚、讨好,而是基于人格的平等进行对话。在二人感情一波三折的发展过程中,小说也充分展现了简爱的自尊和理智。
当罗彻斯特用与英格拉姆的婚事来试探简的态度时,简信以为真,即将离别的痛苦让她不顾一切地吐露心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小说中此处的对话就是无数影视作品中着重表现的那段“著名的对白”,简在对话中表达了对爱情双方平等人格的追求,对罗撵走她和阿黛勒的计划表达愤慨。“……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6]
3.宽容与谦卑展示了简爱灵魂的高尚
循着简爱的成长之路可以看到她性格的不断成熟变化,由急躁到平和,由反抗到忍耐,由仇恨到谅解,其宽容之心源于慈善学校小伙伴海伦的影响,表现在对舅妈、罗彻斯特和英格拉姆等人的态度上,对人对事的宽容与谦卑成就了其灵魂的纯洁与高尚。
4.勤奋、敬业为简爱立足社会奠定了基石
简爱无论在学校期间还是步入社会之后,都保持了独立自强、勤奋上进的精神,用真才实学和勤勉努力奠定前进的基石。担任家庭教师之后,简充分发挥了细致耐心的特点,照看罗的女儿阿黛勒生活,使失去母爱的阿黛勒渐渐摆脱不幸身世带给她的阴影,一天天成长起来。当罗不想承认私生女阿黛勒时,简仗义执言,称阿黛勒不应对她母亲和罗的过失负责,表示要给予阿黛勒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以呵护她稚嫩的心灵和情感。
(二)罗彻斯特见贤思齐、浪子回头,实现了人性的转变
小说男主人公罗彻斯特最初留给人的印象是粗鲁傲慢、放荡不羁,在婚史问题上还欺骗了简,但简为什么还爱上他,他有什么地方值得简为之付出青春和爱情。小说对罗的成长经历、教育背景交待得并不清楚,但用大量笔墨描写他对简的爱恋之情和失败婚姻带给他的痛苦,为读者塑造了一个由最初的放浪形骸到后来的追悔莫及,由狂妄自大到谦卑向善,人性实现彻底转变的贵族绅士形象。相对于《呼啸山庄》中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罗彻斯特人物形象有更积极的意义。希斯克利夫的人生目标就是复仇,不择手段地复仇,毁灭了他人,也毁灭了自己。罗彻斯特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之处在于其性格由消极向积极的转变,让读者从中看到希望和光明。
1.坦诚相待赢得简的信任
与简爱相识后,罗彻斯特把简当成倾诉的对象,向简诉说自己过去的生活经历和对生活的感悟,其光鲜的外表下面是难以诉说的精神苦闷。罗对涉世未深的简吐露心迹,让简感到新奇和愉快,得到主人的信任自然心生感激,信赖、爱慕之情油然而生。同时罗对简不吝赞美之词,称其为小精灵、小姑娘、美人,称她的性格柔顺而又稳重、既驯服而又坚强,虽然简不愿接受他有些浮夸的赞美,但女为悦己者容是自然而然的天性,罗的赞美赢得简的信任。
2.见贤思齐使他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不幸的婚姻让罗非常苦闷,四处游荡,逃避现实,简的到来让他如沐春风,对美好人性的向往唤醒了他麻木的灵魂。罗在简身上“看到了很多出类拔萃的品质,为它们已经寻寻觅觅二十来年,却终不可得。这些品质新鲜健康,没有污渍,没有斑点,这种交往使人复活,催人新生。”他觉得好日子又回来了,希望与简“永远相依,以获得内心的宁静和生命的复苏”。[7]在日常观察中,罗发现简不同寻常的地方,简的性格犹如不可摧毁的宝石花,这让他下决心拒绝与英格拉姆小姐的婚约,要与简结为秦晋之好。
3.劫后余生让他把自己放在与简平等的地位上
一场大火让罗彻斯特回到赤贫状态,也让他的心气趋向谦和。在简找到他时,他再也没有盛气凌人、居高临下的口吻,也不再把自己当成简的男主人,罗对自己遇到的劫难深深地忏悔,“神的审判十分严厉,其中一次惩罚是使我永远甘于谦卑。我曾对自己的力量非常自傲,但如今它算得了什么呢?”[8]罗在悔恨和反思中认识到过去家产万贯和年轻力壮算不了什么,永远甘于谦卑才是做人的根本。
(一)相貌不应成为恋爱婚姻的绊脚石
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期盼婚恋双方郎才女貌,才子配佳人,这样的愿望无可厚非,但恋爱婚姻的幸福与否并不取决于相貌的俊丑,而取决于双方的责任心和对生活的态度。一个人不能选择自己的相貌,但可以选择思想品行、脾气性格,相貌俊美的人不应沾沾自喜,再美的容颜也会老去,相貌丑陋的人也不应自卑沉沦,内在的修养远胜于外在的相貌,在时间的长河中,人性之美会历久弥新。
(二)恋爱中保持理性是难能可贵的
人们常说恋爱中的男女智商几乎为零,坠入情网的男女会把对方看得完美无瑕,甚至把对方的缺点幻想成优点,然而生活最终需要的是理性。小说中简对罗的多次许诺和溢美之词始终保持理智和清醒,她期盼朴实的言语和真实的情感,要的是罗对婚姻的深思熟虑和始终如一。现实生活中,许多不成熟的婚姻缘于一时的激情,又有许多婚姻破裂缘于感情用事,对待恋爱婚姻,保持冷静理智十分重要,深思熟虑和始终如一应是婚姻的品质。
(三)婚恋双方彼此的忠诚至关重要
小说中简爱与罗彻斯特确定要结婚后,简对罗认为她想要一半财产的推测表示愤怒,她声称不要罗的财产,宁愿丈夫能向她敞开心扉,同她推心置腹。这段话虽然不长,但道出了古往今来广大女性的心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公民意识的增强,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保留个人隐私的权利,但婚恋中的男女双方彼此间任何隐瞒都有可能为日后生活留下隐患,坦诚、忠诚至关重要,彼此坦诚才能彼此信任,彼此信任才能共同营造幸福婚姻和美满家庭。
(四)应当包容、救赎对方的缺点和不幸
作为西方文学经典,《简·爱》浸染了基督教爱与救赎的色彩。恋爱中,对粗鲁傲慢、颐指气使的罗彻斯特,简爱在不卑不亢反驳的同时,更多地是谅解和宽慰,努力发现对方优秀的一面。面对火灾中变成残疾的罗彻斯特,简义无反顾地同他结合,决定用一生去照顾他。现实生活中虽然有为爱情义无反顾、勇于奉献的例子,但更多的例子是婚恋双方在困难面前彼此抱怨、不满甚至走向婚姻的破裂。婚姻意味着责任,意味着在困难面前相互扶助的义务,每对即将迈入婚姻殿堂的年轻人或已经结婚的夫妻应当谨记婚姻的真谛是奉献而不是索取。
(五)婚姻的惟一性、法定性不容挑战
《简·爱》描写的是近两个世纪以前的英国社会,生活在那个时代的英国人已经有了非常强的法治观念。罗与简的婚礼被阻止后,罗不得不承认在有妻室的情况下再娶简为妻是非法的,自觉让牧师终止了婚礼。虽然简难舍与罗的感情,但最终还是离开桑菲尔德,因为她要的是合法的婚姻,而不是去当第三者。反观当下社会,离婚率逐年攀升,因为婚外情导致家庭破裂的例子比比皆是,其根本的原因是人们缺乏对道德和法律的敬畏。在民主法制日益健全的今天,婚姻的惟唯一性、法定性必然受到法律的保护,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选择恋爱、婚姻,但男女间感情的产生应当遵守人伦道德和法律的底线。
(六)经济独立是获得人格独立的前提
小说的最后,简自豪地告诉罗她完全独立了,可以自己做主了,说话底气十足。此时的简已今非昔比,不再像过去当家庭教师时要靠罗的薪酬和施舍。现代社会,女性纯粹依附于男性的婚姻日益减少,多数女性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自食其力,赢得社会地位,在爱情、婚姻中她们有资格追求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因而人格的独立和尊严从来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建立在经济独立基础之上的,为生存而奋斗的同时亦是为人之尊严而奋斗。
人性有美好的一面,亦有丑陋的一面,抑恶扬善也许是人之一生的终极目标。夏洛蒂•勃朗特把人生的体验、对美好人性的追求、对恋爱婚姻生活的美好愿望,融进了精心构建、充满想像力的《简•爱》之中,使之流传后世,不断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1]徐菊.经典的嬗变——简•爱在中国的接受史研究[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267.
[2]吴少平.一个真实的夏洛蒂·勃朗特[M].东方出版社,2007.4.
[3]建纲.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获奖演说全集(1901-1991)[R].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
[4]路遥.无声的汹涌——读李天芳、晓雷著《月亮的环形山》[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5][6][7][8]夏洛蒂•勃朗特.简•爱[M].译林出版社,2011.36.278.240.496.
(责任编辑 丛文娟)
常宁,济南市人大常委会民侨外工作室副主任(邮政编码 250099)
I106.4
A
1672-6359(2015)05-008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