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 8431(2015)05 - 0028 - 05
〔收稿日期〕2015-08-20
〔基金项目〕河南科技大学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民族复兴思想研究”(项目编号:2015SQN00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崔新生(1978-),男,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级博士生,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近年来,随着对中国梦研究的不断深入,毛泽东的民族复兴思想以及中国梦思想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成为毛泽东思想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热点。学者们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历史背景出发,对毛泽东的民族复兴及中国梦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涌现出了一大批成果。这些成果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总体上揭示了毛泽东民族复兴及中国梦思想的本质和特征,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有的问题研究的还不够深入,有的问题没有涉及到等。因此,毛泽东的民族复兴思想还需要学界进一步地加强研究。目前学者们主要研究了以下几个问题:毛泽东民族复兴思想的内涵、目标和步骤,毛泽东对实现民族复兴道路的探索,毛泽东对实现民族复兴的要求和条件的论述,毛泽东对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贡献和取得的宝贵经验,毛泽东民族复兴思想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等问题。
一、毛泽东民族复兴思想的内涵、目标和步骤
研究毛泽东的民族复兴思想,首先要搞清楚毛泽东关于“什么是民族复兴”这个问题的认识,搞清楚毛泽东民族复兴思想的内涵、目标以及实现民族复兴要完成的具体任务、要经历的阶段步骤等问题。
(一)毛泽东民族复兴思想的内涵
关于毛泽东民族复兴内涵的认识,学者们展开了充分的论述,基本上达成了共识。王先俊教授认为毛泽东中国梦的内涵应该包括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以及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等内容。郑大华教授指出,毛泽东思想中的民族复兴,并非是要恢复中国昔日的辉煌,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华民族获得新的发展,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人类做出新的重大的贡献。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中国共产党人为此奋斗不懈的中国梦,既是马克思主义者的“进步人类的梦想”,又是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伟大民族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崇高追求。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认为,毛泽东的中国梦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更是希望尽早改变中国“一穷二白”面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赶上世界最发达国家。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的戚义明副研究员指出,毛泽东心目中要造成的中国是要强大而可亲。首先要强大,即国家富强,包括经济发展、科技发达等;其次要可亲,包括人民幸福、文艺繁荣、政治活泼、对外和平等。从以上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学者们是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救亡和振兴”这个主题出发来阐述毛泽东民族复兴思想的内涵的,应该说这些认识还是比较客观全面的,他们的论述中有一些共同的方面:对内是希望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外是希望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这些目标的前提首先是要实现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实现这些目标的归宿是要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二)毛泽东关于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和步骤
毛泽东不仅指明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要达到的奋斗目标,而且还规划了实现这个目标的具体步骤,为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从目前的研究情况看,学者们普遍认为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才正式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进程,因此他们主要关注毛泽东有关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想以及关于如何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张荣华教授认为,毛泽东不仅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目标,而且还提出了要分两步走,到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步骤。聂家华教授分析了毛泽东现代化思想的形成过程,认为毛泽东的现代化发展目标是从工业化开始的,然后从工业化转变为“四个现代化”,并且设想通过100年的时间的努力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这些研究都认为毛泽东民族复兴思想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实现“四个现代化”,但是在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表方面他们的认识有一些差异。还有一些学者从近代以来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背景出发,把救亡与振兴、革命与建设都看成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从整体的角度阐述毛泽东民族复兴思想的目标和步骤,这种认识是非常有见地的,全面反映了毛泽东对实现民族复兴的设想和规划。王先俊教授认为,毛泽东明确提出了“追梦”所要完成的两个“双重任务”,具体阐述了“两个百年”实现中国梦的路线图。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的戚义明副研究员指出,毛泽东民族复兴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民族复兴的战略步骤就是“两个百年”的设想。毛泽东的民族复兴思想不仅包括建国后毛泽东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考和探索,还包括建国前毛泽东对寻找救亡图存出路的思考和探索。因此,加强对毛泽东关于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和步骤的整体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
二、毛泽东探索民族复兴道路的思想
毛泽东对民族复兴道路的探索,学者们基本上都是从整体上阐述的,把革命和建设作为一个整体,把救亡和振兴作为前后相继的两个重要阶段,充分反映了毛泽东的一生都在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毛泽东“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王真教授等指出,毛泽东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径设计就是实现民族复兴必须走先独立解放后繁荣富强的道路、必须走为民造福的社会主义道路、必须走以强国为目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并且认为这一路径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指明了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历史走向。毕剑横研究员通过对毛泽东“寻梦、筑梦、圆梦”历史过程的考察,指出毛泽东的一生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一生,毛泽东最大的功勋,就是为逐步实现从国家独立到国家富强、从民族解放到民族振兴、从人民翻身到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作了杰出贡献。聂家华教授指出,毛泽东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了初步探索,开辟和奠基了通往中国梦的中国道路。冯思淇通过对毛泽东建国前和建国后中国梦思想的考察,总结了毛泽东在不同阶段对民族复兴的设想和探索,指出毛泽东在不同的时期都是在为现实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另外,还有一些学者从其它的角度对毛泽东关于实现民族复兴的途径进行了探讨,比如,有学者就认为毛泽东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就是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学者指出毛泽东创造的群众路线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路线,等等。应该说这些研究都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但我们还是应该坚持从整体把握毛泽东对民族复兴道路的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把握。
三、毛泽东关于实现民族复兴的要求和条件的思想
实现民族复兴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毛泽东关于实现民族复兴的条件进行了探讨。王先俊教授也指出毛泽东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旗帜;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且认为这两条是毛泽东强调的最根本的政治保障和政治条件。郑大华教授指出,毛泽东认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这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保证;二是要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这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前提;三是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立足点。张荣华教授认为毛泽东培育了支撑实现“中国梦”的中国精神,这主要包括: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大公无私、为人民服务的集体主义精神等。聂家华教授也指出,毛泽东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推动力划分为依靠力量、联合力量和领导力量,并积极探索凝心聚力的基本途径,为中国梦的实现汇聚中国力量;在探索民族复兴之路过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它作为20世纪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体,极力倡导爱国主义和开拓创新,为中国梦的实现孕育了必不可少的中国精神;毛泽东领导、推动和参与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设和大规模经济建设,为当代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制度基础和物质技术基础。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的戚义明副研究员指出,毛泽东关于民族复兴的依靠力量就是无论革命还是建设都要团结和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毛泽东关于民族复兴的精神条件主要强调“三论”,即责任论、艰苦奋斗论、谦虚谨慎论。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学者们主要是从国内的角度探讨了毛泽东关于实现民族复兴所需要的条件。这些条件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涵盖物质基础、指导思想、领导核心、制度保障、依靠力量、精神动力等领域,既有客观条件,又有主观条件。总体上讲,目前学界对毛泽东关于实现民族复兴所需国内条件的认识还是比较全面的,比较符合毛泽东思想的实际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目前尚缺乏对毛泽东关于实现民族复兴所需国际环境和条件的研究,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四、毛泽东探索民族复兴的历史贡献及宝贵经验
(一)毛泽东探讨民族复兴的历史贡献
毛泽东对民族复兴的历史贡献是学界在毛泽东民族复兴思想研究方面研究的最早、成果最多的一个领域。近年来,围绕着这个问题,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张启华研究员指出,毛泽东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三大历史贡献:第一个是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个是成功地进行了三大改造,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第三个是毛泽东对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最初的探索,为我国的建设奠定了初步的、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从论述毛泽东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史四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起关键作用的重大事件的关系的角度,指明了毛泽东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的历史性贡献。陈扬勇研究员指出,毛泽东在领导人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做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三件大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并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件大事,镌刻着毛泽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的不朽贡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认为毛泽东对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有四大功绩:缔造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军队、社会主义中国,创立了毛泽东思想。这些研究成果主要是从实践方面论述了毛泽东在实现民族复兴进程中的丰功伟绩,还没有对毛泽东民族复兴思想的理论及其意义进行探讨。
(二)毛泽东探讨民族复兴的宝贵经验
“善于总结经验,是我们党走向成熟、不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所积累的法宝之一。”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过程中,创造了非常丰富的历史经验,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毛泽东留给我们的重要遗产。毛泽东探索民族复兴的宝贵经验,对我们今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必将成为后继者接力探索、继续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比如,齐卫平教授从前进动力、精神支持、前进方向、价值取向等方面概括了毛泽东追寻中国梦过程中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刘锋从理想信念、双重任务、基本方针、重要法宝等方面总结毛泽东探索民族复兴的宝贵经验。雷鸣也从双重任务、双重使命、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基本方针、重要法宝等六个方面总结了毛泽东探索民族复兴的经验。这方面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化,要继续挖掘毛泽东探索民族复兴的历史经验,尤其是对今天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方法论原则,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毛泽东民族复兴思想的实质和特征,而且有助于推动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五、毛泽东民族复兴思想的历史意义
毛泽东民族复兴思想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大多数学者从正面揭示了毛泽东民族复兴思想历史意义,比如,刘华清教授指出,毛泽东“中国梦”思想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首先,它开辟了近代中国梦的新境界;其次,它开创了中国共产党国家梦的新天地;最后,它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王先俊教授指出,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认识毛泽东“中国梦”思想的当代意义:第一,实现“中国梦”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第二,“中国梦”是中国人民“集体梦”、“共同梦”,也是每个人的梦;第三,“中国梦”与“世界梦”相通。尚庆飞教授从领导力量、指导思想、价值导向、基本制度和物质基础等方面探讨了毛泽东民族复兴思想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和价值。另外,有学者理性分析了毛泽东晚年错误对实现民族复兴的影响,比如,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辨析了毛泽东晚年错误对民族复兴的影响,针对社会上的一种说法———如果没有毛泽东晚年错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能实现了,石仲泉明确指出这种说法夸大了毛泽东晚年错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影响。他进一步分析说,民族复兴目标的实现,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毛泽东晚年错误对它有一定影响,但说没有这个错误,这个目标就实现了,缺乏科学根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没有这么简单。他接着指出,对待历史错误在科学地总结经验教训之后,最重要的是变坏事为好事,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使之成为一份重要的历史遗产。这就要辩证地看待毛泽东晚年错误对民族复兴的影响。在他看来,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至少起到“改正、辩非、史鉴警示、鞭策鼓励”等四个方面的作用。这种评价还是非常客观中肯的。我们在评价毛泽东在中华民族复兴过程中的历史作用时,必须坚持全面的观点和历史主义的方法,不能因为毛泽东晚年犯错误了就否定他在中华民族复兴史上所做出的历史贡献,对他所犯的错误也应该放到一定的历史环境中具体地分析。正像习近平总书记在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的:“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
六、毛泽东民族复兴思想需要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尽管学者们对毛泽东民族复兴思想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并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但仍有一些问题以前没有涉及到或者研究的不够深入,进一步探讨这些问题对深化毛泽东民族复兴思想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毛泽东民族复兴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背景
有些学者也谈到了毛泽东民族复兴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背景,但论述的都比较笼统、不够全面,而且主题也不够突出。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对外面临着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对内面临着封建主义的民主压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境地,因此,救亡和振兴成为近代中国的两大主题,成为号召凝聚中华民族的时代最强音。围绕这个主题,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前赴后继的探索和实践,然而这些实践都先后失败了。十月革命后,一批先进分子开始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逐步认识到只有走俄国式的革命道路才能挽救民族危亡。毛泽东正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从而确立了通过革命的手段拯救民族命运的信念。
(二)毛泽东民族复兴思想形成发展的思想渊源
毛泽东的民族复兴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形成发展既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也有非常丰富的思想基础。然而,目前学界对这个问题很少有人关注。毛泽东民族复兴思想是在探索救亡和振兴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也是在对前人民族复兴思想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加强对毛泽东民族复兴思想形成发展思想渊源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毛泽东早期对民族救亡道路的探索与思考,有助于从整体把握毛泽东的民族复兴思想,从而说明毛泽东民族复兴思想的产生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是近代救亡图存思想演变的必然产物。毛泽东民族复兴思想是在对以洋务派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民族复兴思想、以康梁、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族复兴思想以及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民族复兴思想批判继承和超越创新基础上的理论结晶。因此,研究毛泽东的民族复兴思想不能脱离近代以来救亡图存的思想发展历程。
(三)毛泽东民族复兴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
毛泽东的民族复兴思想不是一下子产生的,它有一个形成发展的演变过程,是随着救亡和振兴的实践不断完善的。当前,学者们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也非常少,这主要因为很难确定划分不同阶段的标准。但这个问题又很重要,在研究中是不能回避的。只有对毛泽东民族复兴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有一个总体的把握,才能更深入地理解这个思想的本质和特征,才能更好地坚持和发展毛泽东的民族复兴思想。在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的时候,不应该过分注重细枝末节,应该注重揭示不同阶段的特点和规律,从宏观上把握毛泽东民族复兴思想发展的过程。大体上说,毛泽东民族复兴思想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形成时期,从毛泽东早期开始探索到他接受马克思主义,是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指导下探索的过程;第二阶段,成熟时期,从毛泽东接受马克思主义到新中国成立,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探索;第三阶段,继续发展时期,从新中国成立到毛泽东逝世,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探索。当然,这种划分是否科学,是可以讨论的。
(四)毛泽东关于实现民族复兴的国际条件的思想
实现民族复兴不仅需要一定的国内条件,还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毛泽东在这方面有非常丰富的思想。遗憾的是,目前学者们没有人从这个角度研究毛泽东的民族复兴思想。毛泽东历来主张,国际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必要条件。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和各国人民共同奋斗,是毛泽东的一贯主张。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独立自主的原则立场,团结一切愿意和我们和平共处的国家,旗帜鲜明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赢得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因此,为了完整地把握毛泽东的民族复兴思想,加强毛泽东有关实现民族复兴国际条件思想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