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 胜 刘付春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江西 井冈山 343600)
论“进京赶考”时代课题的新内涵
□匡 胜 刘付春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江西 井冈山 343600)
60多年前毛泽东在离开西柏坡时,提出了“进京赶考”的时代课题。6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解答这个课题,取得了阶段性成就,但“赶考”远未结束。当今,“进京赶考”课题的内涵体现在:考信仰坚不坚;考宗旨意识牢不牢;考作风实不实;考能力强不强。
中国共产党;信仰;能力;宗旨意识;作风
2013年7月11日至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赴河北省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期间,总书记在平山县西柏坡革命旧址同当地干部、党员与群众代表进行了亲切的座谈。在回顾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总书记指出,“进京赶考”这一时代课题远未结束,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全党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时刻弘扬“赶考”精神,走好新的“赶考”路。那“赶考”考什么?
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时指出:“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这一形象贴切的比喻,不仅深刻揭示出理想信念之于共产党人的意义和价值,而且也深刻阐明了党内存在“缺钙”这一严重问题。
当今世界剧烈变动,充满着矛盾,蕴藏着风险,不同制度模式,发展道路博弈十分激烈,在此环境下,党内确实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信仰危机的问题,精神缺“钙”的问题异常突出。社会上一度曾出现了所谓的多元化的理想信念、无用论的理想信念、以自我为中心的理想信念、玩世不恭的理想信念以及无能为力的理想信念。为什么会出现精神缺“钙”、信仰动摇?分析其原因,不外乎: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读不正确、对社会主义建设历史与现实理解不完整、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规律把握不透彻、对西方思潮以及科技革命审视不深刻、对党内出现的腐败现象看法不全面以及对经济全球化的双重作用认识不清醒。
精神缺“钙”、信仰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这一点已为苏共丧失执政权所证明。戈尔巴乔夫就曾说过,共产主义思想对我已经过时。苏共的信仰危机构成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在社会生活复杂变化、利益关系深刻调整,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经受强烈冲击的条件下,还要不要坚持、能不能坚持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这个问题异常尖锐地摆在每一个共产党员面前。对此,邓小平早就明确指出:“党和政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负责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否则,我们自己在精神上解除了武装。”[1]P367精神补“钙”,构成当前党的建设最重要最紧迫最艰巨的历史任务,也是“赶考”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如何补足精神上的“钙”,防止信仰动摇?首先,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做到认真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一些人之所以认为共产主义虚无缥缈,不信马列信鬼神,热衷于算命看相、烧香拜佛,根本的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牢固。因此,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通过扎实深入的学习,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习近平同志指出,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
其次,坚守党的最高纲领和基本纲领的统一,做到理性与现实的完美结合。所有党员领导干部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脚踏实地为共产主义事业而不懈奋斗。但是,又要紧密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结合当下的工作要求,科学对待最高目标与实现的逻辑关联。今天的中国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共产主义运动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与共产主义具有内在的必然的关联;我们今天所从事的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没有割裂与共产主义伟大事业的内在关联。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我们既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也要胸怀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矢志不移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做好当前每一项工作。
再次,严肃党纪,设防信仰动摇的“红线”,补足精神“钙”素。世界政党史表明,现代政党必须有政治上的规矩来维护本党目标的实现。一个政党如果没有政治纪律约束,这个政党必将丧失号召力、影响力与战斗力,在政治上无所作为。政治纪律可谓现代政党的生命线。纵览当今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大党老党,曾经在历史舞台显赫一时,但最终垮台,丢失政权、丢失江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政治纪律的松驰,理想信念的放弃。
当年苏联共产党在民主化浪潮中,背弃了马列主义政党的信仰,自我毁灭。在宪法中删去关于共产党领导的条文,实行政治多元化;对民主集中制原则进行了颠覆性修改,在少数服从多数问题上提出保护少数、允许党员公开发表与组织决议不同的意见,在下级服从上级问题上实行各级党组织自治原则,下级党组织的决议只要不违背党的纲领,上级党组织无权予以改变等规定,使苏共党组织彻底沦为争论不休的俱乐部,党内产生了尖锐争论和斗争,最终导致了党的涣散分裂,一步一步走向垮台。一部世界政党的衰败史告诉我们,政党的兴衰与其政治纪律密切相关,无组织无纪律的政党必然会失去执政基础。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2月7日在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表示,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
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在《共产党宣言》这部经典文献中,马克思恩格斯毫不掩饰自己的观点,指出了无产阶级的运动有别于其他一切政党,它旗帜鲜明地表白,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1871年,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时,马克思重申:巴黎公社的代表和公社委员是社会的“公仆”,担当着“为组织在公社里的人民服务”[2]P276。在中国共产党内,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这一观点作了符合中国特色的时代解读,指出了中国共产党人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提出了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的新论断。为了达到服务人民的效果,毛泽东十分注重榜样的作用。民主革命时期,树立了白求恩、张思德等榜样,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树立了焦裕禄、雷锋等榜样。今天,作为新时代的雷锋——郭明义,始终践行一个共产党员的为民服务的职责。30多年来,郭明义带领爱心团队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群众,极大弘扬了社会正能量,展示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风采。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有了服务人民群众的担当和深情,服务就会自觉,付出就会自愿,奉献就会无悔。党员领导干部由于党的需要不同,他们的工作分工有所差异,但服务人民群众的宗旨不会因工作环境与要求不同而不同。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做好本职工作放在服务人民群众的首位,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坚持静水深流、不事张扬的工作作风,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境界。
从历史到今天,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服务群众的水平应该说在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本领也在不断提高。当下,突出服务群众,提升服务水平,确保服务质量,是中央对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的新要求。为群众服务,不仅要端正态度、建设制度,也要积累技能、锤炼本领。因此,服务群众既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意识。
服务群众是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重温我们党的历史可知,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权利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是这个道理。党必须集中民智、凝聚民心。群众的拥护与支持是我们党九十多年来克服一切困难与险阻的法宝,脱离了群众,我们的工作便失去了原有意义,成功的可能性也几乎为零。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服务群众的意识与质量的重要性。群众日常生活中直面的问题与困难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承担的“担子”。也许“担子”的重量不轻,要全心全意地担当好有难度,但也要义无反顾、责无旁贷地担起来,为群众服好务,尽好责。永远铭记马克思的那句伟大誓言:“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服务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任何沉重负担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作出牺牲;那时我们得到的将不是可怜的、有限的和自私自利的快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亿万人,我们的事业虽然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发挥作用,当我们离开人世之后,高尚的人将在我们的骨灰上洒下热泪。”[3]P7、17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党员领导干部服务群众的责任就能得到体现。
服务群众更是一种意识。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意识,就必定有什么样的行动;意识是行动的方向,有什么样的意识,就可能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意识是行动的示范,有什么样的意识,就定会有什么样的效应。联系当前的实际,我们不能不回避这样一个真实的现象:在党内,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是崇尚官僚主义,时刻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盲目享乐,疏于工作的开展,宗旨意识淡薄,弄虚作假,不务实效。有的单位与部门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人难找”等生硬、冷淡、蛮横、粗暴的工作态度。试想,这样的服务意识难道就是是真心实意地服务人民吗?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作为服务群众的先驱者,排头兵,应该始终端正态度,牢记宗旨,努力实现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角色转型,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答的大课题,切莫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一句永恒不变的空话。实践中,自觉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真诚地做到不厌烦、不推托、不敷衍,简化工作程序,明确工作职责,提高办事效率。始终牢记总书记指出的:“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利益和核心价值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党员和党的干部,都要经常思考和解决好入党为了什么、当干部干些什么、身后留下什么的问题,决不可为个人或少数人谋私利,而应该始终坚守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家园。”[4]不要因为我们已经走得太远而忘记我们是为什么人服务、为什么人发展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作风问题。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战争环境里,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建国前夕,毛泽东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中央严惩刘青山、张子善等腐化分子,在全党开展坚决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作风建设。新世纪新时期,中央强调“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个时期来,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对作风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紧接着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中央又提出以反对“四风”为主要任务,进一步明确了作风建设的重点。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及6月18 日的讲话,特别是参加河北省委民主生活会的讲话时,重申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不可否认,当前党的作风建设成绩很大,但仍然存在较严重的问题。
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作风不实的表现:有的党员领导干部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放松“三观”改造,以权谋私,利用组织权力为自己、为家庭、为亲属、为子女谋利;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为职务高升到处作秀,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有的党员领导干部追求奢侈、庸俗、浮躁,冷漠群众疾苦,淡忘党的根本宗旨;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官德失范,个人主义突出,任人唯亲、裙带风、买官卖官及“看钱用人”;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丢掉党的优良传统,理想信念丧失,精神生活上不求上进,个人生活上萎靡不振,追求腐化,乱搞男女关系、“包二奶”和“包二爷”,丧失党性原则;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不读书不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低下,不了解实际乱决策。
有学者就十八大以来党的作风建设的满意度开展问卷调查,得出如下数据:从总体上看,32.5%的受访者给出了“满意”的评价,“比较满意”的占51.5%,“满意”和“比较满意”的累计达到84%;回答“不满意”的受访者比例仅为13.3%,有2.7%的受访者回答“不了解”。这说明,大部分受访者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的满意度比较好。相关分析显示,随着学历、职务职称的升高,受访者对作风建设的满意度呈下降的趋势;年龄较大者较年轻者对“党风建设”的肯定度更高[5]。
习近平指出:我们党作为一个在中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形成优良作风不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不可一蹴而就,始终牢记作风建设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6]。作风问题抓和不抓大不一样,小抓大抓也大不一样,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解决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实不实的问题,首先,要由人民群众来评判。“作风是否确实好转,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群众评议和社会监督。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就要及时整改。中央纪委、监察部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检查监督力度,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其次,主要领导干部必须身体力行。领导干部作为领路人,其作风情况和带头作用直接关系到社会风气好不好,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作风实不实。“从领导做起,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育才有说服力,制度才有威慑力。中央制定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并且雷厉风行,身体力行,在全党带了一个好头,深得党心民心,在全党和全社会产生了很好很大的影响,极大地增强了广大干部推进作风建设的信心。只有从领导做起,一级抓一级,说到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党风建设才能真正取得成效。否则,就可能流于形式。”[7]
再次,制定严格的干部考评机制。解决“为官不为,为官不实”的问题,制度起关键作用。实践中,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评先树优,提拔重用方面,应重点放在那些在工作中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不求所取的实干型干部。坚决打击和处理那些不求实绩,弄虚作假的虚假干部;为实干型干部搭建好平台,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带动周边的人创先争优。让实干者在不同的岗位中,树立一面旗帜,要让干部知道只有实干才能得到实惠,充分体现出实干精神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欲话说得好,打铁还须自身硬。党员领导干部要提高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能力,要提升做好各项工作的水平,必须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增强“赶考”能力,做一个合格的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党员领导干部要领导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加强自身建设的能力,领导内政外交国防的能力,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的全面深化改革顶层设计的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能力,处置好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什么作用的关系的能力等等,以及正确处理好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实现的利益问题,领导干部必须具有全方位的能力与本领。
但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要求,与党的期待要求相比,今天,本领恐慌在党内相当一个范围内,相当一个时期内都存在。这正是当年毛泽东同志所讲的“本领恐慌”。这一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党的执行形象,极大地迟滞了地方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当下,对能力方面出现的问题,各方学者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进行了科学的归纳整理,大致说来有:
有学者认为“赶考”能力不强的主要表现:一是学习能力不足。部分党员干部认为目前自己已有的知识积淀已能应付工作,一定程度上还做得不错,缺乏对学习重要性的足够认识。学习方向不明确、目的不端正、对学习意义认识不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或者只是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学习,读几本书、记几个概念、背几个原理,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跟不上日新月异的新要求,从而导致工作能力下降。二是执行能力不足。党员领导干部的能力重在执行力。体现干部能力强不强,落脚点在于办事实不实、快不快、好不好。防止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局面,敷衍塞责,消极怠工;或者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或者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三是依法办事能力不足。当前,有的党员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较为淡薄,依法办事的能力不够强。有的认为执行党的政策就行了,遵守不遵守法律无关紧要;也有的认为工作就得靠“硬办法”,依法办事行不通;还有的习惯使用行政手段、强迫命令、家长制,不善于依照法律法规办事。四是工作创新能力不足。在工作中创新意识不强,创新的观念出现偏差;或不注重创新,创新的思路不宽;或创新工作的质量不高,创新的效果难以令人满意,以至于旧瓶装新酒,蒙混过关。
也有学者从政党学视角出发认为“赶考”能力不强的主要表现:一是科学执政能力不强。在治国理政中,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不按规律办事,甚至公然违背规律;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科学性不强,“三拍”干部依然存在。二是总揽全局能力不强。工作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能力有待提高,政策不全面、不协调、不稳定和不连续问题突出,改革发展过程中单兵突进现象明显。三是利益协调能力不强。对利益分配问题重视不够,立场不公正,政策不科学,手段不得力,对利益侵害行为保持“集体沉默”,导致整个社会利益的区域分割、部门分割、行业分割和单位分割。四是组织动员能力不强。轻视群众路线,不相信群众,不敢组织发动群众,总喜欢党委政府“独唱”,不善于组织全体群众搞“大合唱”,甚至和群众搞对立,假借改革的名义将部分群众排斥在发展过程和成果分享之外。五是应对风险能力不强。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可能的安全风险点缺乏细致深入的排查、了解和分析,思想上对可能出现的风险缺乏足够的防范意识,没有完整有效的风险预防、风险控制和风险化解机制。六是学习能力不强。学习态度不端正,摆架子、装样子,一知半解、不求甚解;不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安于现状,因循守旧,“秘书依赖症”日益严重。七是拒腐防变能力不强。宗旨意识淡漠,组织纪律观念不强,对腐败现象缺乏应有的警惕,对腐败的现实危害认识不清;从源头上预防和消除腐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以至于少数干部将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牟取私利的工具。
还有学者从领导学视角来进行解读“赶考”能力不强的问题认为:能力不强的“能力”,主要是指执政党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领导力与执行力,具体包括在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创未来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如果党和政府在执政能力、行政能力、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能力方面出现弱化或不足的倾向,就会导致党的执政合法性的历史基础与未来希望之间断裂,危害党的执政之基和政府的行政之本[8]。
如何提升能力素质,取得“赶考”好成绩?其途径、方法多种多样。一、自己要努力;二、组织要帮助;三、制度要跟上;四、要宽容失败。惟有如此,党员领导干部的能力才能大幅度提升。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4]习近平.扎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J].求是,2012(6).
[5]刘红凛.建立健全党的作风建设常态机制的调查与思考[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4(2).
[6]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http://www.ccdi.gov.cn/gcsy/201312/t20131222_15606.html.
[7]杨春贵.作风问题的核心是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N].人民日报,2013-06-02.
[8]热门话题:如何看“能力不足的危险”?[EB/OL].http://www.zjsjw.gov.cn/fanfubai/detail.asp?id=2865.
(责任编辑:徐国栋)
The New Connotation of “Going to Beijing for Exam” as the Task of the Age
KUANG Sheng LIU Fu-chun
(ChinaExecutiveLeadershipAcademyJinggangshan,Jinggangshan,Jiangxi343600,China)
When Mao Ze-dong left Xibaipo over 60 years ago,he brought forward the task of that age of “going to Beijing for an exam”.Through the past years,the CPC has always been working hard to accomplish that task and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but the exam has not finished yet.At present,the new connotation of the “Beijing Exam” consisting of the testing of whether our faith is firm,whether the idea of tenet is firmly held in our mind,and whether our style is simple and down-to-earth,whether our capabilities are strong.
CPC;faith;capability;tenet consciousness;style
2014-12-09
匡胜(1963—),男,江西万安人,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领导学。刘付春(1965—),男,江西安福人,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学科研部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党的建设和科学社会主义。
D26
A
1674-0599(2015)01-01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