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视阈下培育社会主流价值的三重任务

2015-01-30 00:22张志芳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张志芳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 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山西 太原 030006)



网络视阈下培育社会主流价值的三重任务

张志芳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山西太原030006)

【摘要】现代网络环境使推进聚众化、分众化和导向化成为主流价值培育面临的三方面突出任务,因此,通过催生价值培育的聚众化效应、推进主流价值培育的分众化操作和强化主流价值培育的导向化效应对网络视阈下社会主流价值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网络视阈;主流价值;聚众化;分众化;导向化

在网络环境对价值观培育带来新机遇新挑战的背景下,促进干部群众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流价值的前提性要求。恰恰在这一点上,解决好聚众化、分众化和导向化三大课题,是需要深入认识并解决的问题。

一、推进聚众化、分众化和导向化是网络环境下培育主流价值面临的突出任务

这里所说的聚众化,是指在培育社会主流价值实践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体现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规范、价值判断统一社会成员的思想,取得他们的价值认同,由此凝聚人心、增强斗志,形成价值选择上的聚众效应,使价值培育的过程成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的过程;与聚众化相对应的分众化,是指在细分社会成员及其价值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区分不同层面、不同对象、不同需求的思想道德问题,有针对性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导向化就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产生的价值行为成为社会认可、推崇和学习的价值示范,由此为社会成员提供价值追随的目标。

在解决聚众化、分众化和导向化问题的过程中培育社会主流价值,是社会主流价值培育始终面对的课题。但在现代网络环境下,这一问题的现实性与紧迫性更为突出。网络环境对主流价值培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已为人们认识。但为何培育社会主流价值的问题依然显得格外严峻,主流价值培育与传播实践依然存在诸多不适应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对隐于其中的深层次问题尚未有足够重视,即:认识与解决哪些根本性问题,才能适应网络环境对培育社会主流价值提出的要求。

解决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聚众化、分众化和导向化三大问题,是网络环境下培育社会主流价值所面临的突出任务。

一方面,这三大问题集中反映了网络环境下培育社会主流价值的现实要求。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传播环境,在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带来机遇的同时,也迫使我们认识到,在网络环境下,培育和弘扬主流价值的挑战也十分突出:在多元文化、多元价值激烈碰撞的背景下,如何保证社会主流价值成为网络传播的主要内容,占领网络舆论的制高点;在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阶段之后,如何对干部群众表现出的观念碰撞、价值交锋、思想困惑,通过现代传播渠道和网络表述方式作出入心入脑、易于接受的宣传教育;在干部群众自主意识愈益高涨的环境中,如何促进主流价值成为他们的自觉选择;面对西方国家在价值传播、话语掌控、宣传载体和手段等方面的“先发”优势,如何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代传播媒介中的价值优势,增强干部群众对社会主流价值的自信与自觉等,都成为网络环境下培育社会主流价值难以回避的现实课题。而对这一课题的任何解答,根本上都是对网络环境下如何使广大干部群众聚集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旗帜下,如何通过分众传播、教育使不同社会阶层、群体和不同需求实现上述聚集,以及如何以强大的社会性导向激励这样的聚集行为。

另一方面,这三大问题深刻揭示了网络环境下培育社会主流价值面对的现实难题。由于我们对如何通过网络便捷条件实现社会成员对主流价值的认同与聚集知之不多,使得利用网络传播优势推进社会主流价值传播的方式、手段相对滞后;由于对通过网络多渠道、多形式优势向社会成员进行分层次、分对象和分需求的价值认同教育缺乏深入思考,使得发现网络特点、遵循网络规律、通过网络途径培育社会主流价值的问题总是浮于表层;由于对网络本来应当体现的更鲜明、更具感召力的价值导向问题没有真正把握,使得发挥现代媒体主流价值导向作用的理念不够坚定,造成了网络空间非主流价值导向一定程度的自由放任。因此,解决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聚众化、分众化和导向化三大问题,就成为网络环境下培育社会主流价值必须破解的现实难题。

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才反复强调要抓住网络媒体快速、便捷和为越来越多群众所参与的现实契机,扎实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宣传教育,要求以多样化的方式方法,实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1]29;要求“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善于运用网络传播规律,改进创新网上宣传”[2]98,要求适应各种新载体、新媒介的出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宣传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善于占领网络高地,确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必须进入以网络为核心的多种新兴媒体,必须成为各种新兴媒体传输的主导内容,必须在多样化信息影响中发挥引领作用等崭新认识,赋予社会主流价值培育以新的要求。不仅如此,党中央和习近平同志还身体力行,在拓宽社会主流价值宣传教育的话语载体上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了包括发挥宣传思想领域主渠道、主旋律的导向作用,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中注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在报刊杂志、影视载体、网络空间和文艺作品中传播正能量,以及用报告会、宣传栏、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网上跟贴、微博微信等载体宣传科学理论的一系列新要求。所有这些,都为网络环境下做好主流价值培育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

二、催生价值培育的聚众化效应是网络环境下主流价值培育要体现的根本要求

价值培育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社会成员对主流价值观的内在认同,形成价值选择上聚众效应,使价值培育的过程成为社会主流价值凝聚人心的过程。而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要催生的聚众化效应上看,强化网络环境下社会主流价值的宣传教育,形成以科学价值观、方法论凝聚人心的实际效果,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在网络空间多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相互碰撞的环境中,要发现、挖掘干部群众对价值问题的关注点、认同点,发挥正确价值取向的引领作用,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认同。价值认同是价值选择、价值接受、价值约束和价值践行的第一步,缺乏对特定价值观的认同,价值宣传教育就难于收到成效。应当承认,我国的改革在进入攻坚阶段和深水区之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面对的网络空间更为复杂,多元的文化格局,多样的文化思潮,多变的价值观念,的确使社会主流价值发挥引领作用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艰巨挑战。但是,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大环境和社会成员思想观念、价值选择自主性显著增强的条件下,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引领作用的基本要求没有发生变化,社会成员总会倾向、趋向于一定价值观念这一价值认同的特点没有变化,变化了的只是在复杂环境和艰巨任务面前,干部群众形成了价值问题的新的关注点与认同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把握新形势与新实践对价值培育工作提出的新问题,特别要注意分析把握现实中干部群众对思想理论、价值取向等深层次问题产生的新需求、新期待,并对这些新需求、新期待予以科学的解答,使他们能够从内心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任感和归属感,由此就能以科学价值观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催生强大的聚众化效应。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中国梦”、“三个自信”等价值追求的同时,又提出“革命理想高于天”、“实干兴邦”、“八项规定”、“反对四风”和“‘老虎’‘苍蝇’一起打”等,迅速为干部群众所熟悉、传诵,产生了广泛社会反响,其原因就在于这些话语针对不同的问题,结合不同的任务,在反映广大群众真实关切、回答普通群众现实困惑中形成了广泛共识、产生了普遍共鸣。

另一方面,在网络空间不断扩展变化的背景下,要始终把握干部群众的关切和精神文化领域不断转换的需求变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干部群众的思想、凝聚力量。这就是说,干部群众对价值问题的关注点与认同点,与整个社会发展变化是同步的,社会的变化、改革的深入,都会反映在干部群众的价值关注与认同当中。在这一过程中,网络空间的不断扩展与变化,会促使干部群众在具体利益和要求等方面不断发生变化,他们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也会不断转换。因而必须在敏锐关注这种变化的基础上,切实反映人民群众真实关切的转化,及时、不断地回答实践提出的问题,做到理论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一致,这样才能有效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聚众化,使价值培育工作获得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当前,特别要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析解答广大干部群众在改革进入深水区之后关切的实际问题,比如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在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环境下确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青年群体、新社会阶层在多种社会思潮并存的环境中如何选择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普通群众、社会成员在利益格局变化、利益关系调整条件下如何理性对待社会矛盾、复杂问题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行为取向等,这些都是培育社会主流价值难以回避和必须解答的课题,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显示其价值的所在。

三、分众化操作是网络环境下社会主流价值培育必须探索的基本途径

在网络环境下,处于社会不同层面、范围的干部群众在思想、价值等方面存在不同的需求,培育社会主流价值要获得实际成效,必须在实践中注重分众化操作,着力从四方面落实分众培育的要求。

一是培育分众化的理念。要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转变观念,尤其要改变我们习惯的“上下一个样、一般粗”、“一刀切”、“一锅煮”的思维定式,深刻认识和把握现实条件下不同群体多样化、个性化的利益和需要,善于了解不同群体、不同受众对象的思想动态、行为特点和需求所在,深入分析不同受众对象理解、接受科学理论、价值观念、政策宣传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研究分众化操作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机制,力求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与不同群体、价值需求的契合点。在这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工作中,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分层次色彩浓厚的话语,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对领导干部与一般群众的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了不同要求,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所折射出的价值意蕴等,都表明了培育分众化理念的重要性。

二是细分受众对象。从传播学的意义上说,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中的人群对传播内容存在不同的需求,即使同一层次、领域中不同的人,也会因其动机、情绪、情感和对具体问题关注度不同而对传播内容形成不同的需求,甚至某些特殊条件或特定问题的出现,也会引发不少人需求的转变。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将科学价值取向向广大群众传输的过程,当传播内容与方式充分考虑到干部群众因所处的层次、领域、职业和所关注问题的不同而存在的需求差异时,当干部群众在接受传播内容时自身需要得到满足时,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点就会指向和集中到这些传播内容上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工作也因此容易收到成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工作中把握不同社会群体差异性、选择性、多样性,要求从社会层面上分别以领导干部、管理人员、一般群众、弱势人群等特殊群体等进行分众宣传教育;从行业区分上分别以机关党员干部、企业职工、学校师生、军警官兵、农民、社区居民等进行分众宣传教育;从年龄性别上分别以老年、中年、青年人群和男性、妇女群体进行分众宣传教育;从问题的倾向性上分别以理想道德、价值取向、行为选择、是非判断、利益取舍等思想认识与实际问题,以及价值领域热点难点问题等加以区分,由此针对不同群体,各有侧重进行分众宣传教育。

三是内容设置分众化。推进分众化宣传教育,要针对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选择最合适的内容,实现宣传教育内容、重点与受众对象关注、需求的有效结合,即使对同样的宣传教育内容,也可以对具体内容作进一步的细分,针对不同对象选择不同内容。如对于领导干部,可侧重于全面、系统、深入、准确地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着力培育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政绩观,使其在各条战线工作中发挥价值引领和示范作用;对于普通党员和国家公职人员,应结合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职业道德操守进行宣传教育,着力培育正确的事业观、责任观、利益观,增强他们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中维护国家、社会和广大群众利益的自觉性,并促进其转化为做好实际工作能力;对青年学生应以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重点,着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通过思想理论武装,增强他们分辨是非、抵御错误思潮的能力,激发他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做德才兼备、又红又专人才的热情;对于基层群众,应以科学理论、道德观念、案例分析、解答他们关心的价值问题和发生于他们身边的问题,着力培育其正确的是非观、责任观、得失观,实现在新的形势与新的发展中动员群众、争取群众、赢得群众支持的实际成效。此外,还可以结合一些具体的、专门性问题进行分众化宣传教育。如针对一段时期内的国际国内热点事件,结合思想道德领域出现的具体矛盾、问题进行正反两方面的比较分析,以科学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教育干部群众科学判断是非、正确确定取舍,妥善化解矛盾;针对改革发展中一些突出的思想碰撞、观念冲突等问题,进行专题性宣传教育,帮助干部群众在人生观、价值观上形成定力。

四是方式选择分众化。不同的受众对象,因不同的关注所在和接受能力的差异,对宣传教育的方式也会表现出不同的需求。就是说,进行分众化的宣传教育,既要选择有针对性的内容,还要注重选择最合适的方式,让最合适的人授教。比如,用实践中的鲜活事例进行案例教学,对领导干部、公职人员和管理人员就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以比较分析、现身说法、励志事例对青年学生进行说服教育,也容易产生好的效果;用文艺作品、影视图像、身边的人与事,以及由工人、农民中间的典型人物等进行宣传教育,对普通群众会有更好的说服力。同时,由于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不是恒定不变的,选择合适的方式和合适的人进行分众化宣传教育,还必须根据不同人群关注倾向和价值需求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努力发现和把握实践中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变化,在不断创新方式、载体的过程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四、强化导向化效应对社会主流价值培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个人是否接受和践行某种价值观,反映了其对该种价值观实际效果的评判。而影响这种评判的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社会对主流价值的倡导程度;二是具有示范性作用的社会人群、人物对主流价值的践行程度。换言之,社会认可、宣传和提倡什么样的价值观,以及社会生活中为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指标性人群、公众性人物实际践行什么样的价值观,对社会主流价值的培育蕴含了深刻且广泛的导向和暗示。由此而言,从两方面强化社会主流价值培育的导向化效应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方面,必须强化社会主流价值的宣传教育力度。宣传舆论具有价值引领的强大导向作用。要在发挥各种思想宣传资源作用的基础上,着力抓好两个突破口。一是主流思想舆论对主流价值的宣传教育。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日常主题宣传、实践宣传、典型宣传当中,通过主流思想舆论,深入分析、解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为培育主流价值提供学理支撑和舆论氛围。二是掌握网络传播规律,在网络宣传、网络文化、网络服务中充分体现社会主流价值的内容与要求,加强对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法制管理,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净化网络空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网络阵地,逐步形成强大的网上舆论引导合力。

另一方面,必须促使具有示范性作用的社会人群、公众人物自觉践行主流价值。毫无疑问,主流思想舆论对主流价值的宣传倡导,本身就是社会强有力的价值导向,能够对社会成员的价值选择发挥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同时,必须承认,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环境,确实促使社会成员在确定自身价值行为时会存在更多的考虑。这其中,具有示范导向性作用的社会人群、人物,比如明星、社会贤达、成功人士、领导干部、网络大V等对主流价值的践行状况,成为普通社会成员最现实、直接,也最重要的参照物,具有潜在示范效应与导向作用,对普通社会成员确定自己价值选择的影响,可能比主流思想舆论的宣传倡导具有更显著的作用,人们会从具有示范性作用的社会人群、人物的价值践行中,参照和确定自己的价值选择。因而,这部分具有导向性作用的社会人群、人物对主流价值的自觉践行,具有超越其个体意义的社会性效应。在这部分人群、人物中,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行为导向作用更为突出,社会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价值期望,对他们的价值行为也会进行更为严苛的审视,这就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中,不仅有洁身自好的道德自持,更要有社会导向上的行为示范,这样才能强化社会主流价值培育中的导向化效应。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孙兵]

Three Tasks in Fostering Mainstream Social Valu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twork

ZHANG Zhifang

(College of Marxism, Party School of the Shanxi Provincial Committee of CPC, Taiyuan, Shanxi 030006)

Abstract:In the era of Internet, massification, demassification, and orientation have become three prominent tasks in fostering mainstream social values. Therefo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twork,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nduce the massification effect, promote demassification effect and reinforce the orienting effect in nurturing mainstream social values.

Key Words:perspective of network; mainstream values; massification; demassification; orientation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码号】1674—0351(2015)02—0025—04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网络环境下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批准文号:14BKS020)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志芳(1973—),女,山西大同人,山西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收稿日期】2015-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