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鸣:禁区闯入者

2015-01-29 10:58汪再兴
博客天下 2014年19期
关键词:张一鸣极客头条

汪再兴

31岁的张一鸣喜欢用坐标和矩阵来表现事物。在这位不善言谈的极客眼中,数学才是对事物之间最基础关系的描绘。他告诉《博客天下》:“世界上很多关系都可以表示成几何关系,不论是包含、临近、正交还是分类,都可以用数学表达出来。”

这位极客缔造了拥有1亿用户的今日头条。这个推荐搜索引擎的逻辑起点也与数学相关。2012年6月,张一鸣开始撰写这款能精准推送用户感兴趣内容的软件的初始代码,他大概花费1个月编写完成。8000多行代码构成的算法也让今日头条初步具备了人类婴儿阶段的智商。

1807年,富尔顿发明的在哈德逊河上飞驰的蒸汽船被人视为怪物,200多年后的今天,张一鸣发明的今日头条诞生之初却把作为缔造者的他吓到。

在这个系统新生的时候,它内部蕴含的算法并不是对所有人的兴趣都判断准确。系统内测当天,一个意外是,这套算法判断张一鸣的一位员工有同性恋倾向,这令这位缔造了系统的工程师哭笑不得。

目前,驯养今日头条算法的团队约有60个人,1000多台购买自华为和戴尔等公司的服务器,这些服务器相当于生命体的存储介质,像人类的大脑皮层,帮助系统把学到的东西存下来。

2012年7月31日,这套能够感知人们兴趣信息的算法最终与人们见面。诞生之初,有的员工重点关注它的缺点,觉得不靠谱,有的员工则看它带来的可能性,觉得虽然有时候可能不准,但这件事本身很有意义。但张一鸣说:“这个系统的诞生与人类第一次把显像管装在电视上的意义相同,尽管当时荧幕上布满雪花片,但意义很不一样。它是第一个全网内容因每个人不同并且在变化着的产品。”

张一鸣把算法看成一个生命体。他说:“你要调教它,驯养它,它就会自我演化。”此前,这位CEO和工程师们每天都会花大量的时间驯服这套算法。

在这个极客眼中,算法才是今日头条这款兴趣推荐搜索引擎的核心,是与传统媒体的本质区别。谈及他设计的算法,张一鸣总用一种玄而又玄的语气说:“它就是一个生命体,你可以观察它,它(算法)同时又在屏幕后看你。”

这种极客式的思维很难令传统媒体人理解,同时,也构成了日后张一鸣引发传统媒体一致讨伐的那句“今日头条的商业模式不需要版权”的逻辑。

2014年7月1日下午,今日头条知春路总部,字节跳动资深工程师张永华紧紧盯住电脑屏幕上两条颜色分别为蓝色和红色的波状曲线。这位工程师正在做一项算法改进试验,他从算法系统后台抽取了两组人数分别为78万的今日头条用户—被抽取的两组用户相当于工程师驯养算法的“小白鼠”,蓝、红两条曲线则分别代表算法改进后,两组78万用户的阅读行为变化。

一旁的张一鸣解释,传统媒体并不能做到及时观察用户,而今日头条只需要不到一秒钟的时间就能准确抽取用户,并观察他们的行为。

在这一次的试验中,今日头条的资深工程师张永华改进了此前算法中的一项指数,并将改进后的算法应用到第二组78万用户中,希望可以增加用户在页面的停留时长。从6月28日到7月1日,他一直跟踪监测这两组用户的阅读记录,他想观察一个算法上的改动能否影响到客户端那头用户的阅读行为。

衡量今日头条工程师实验成败的标准主要是四组数据—阅读文章篇数、收藏文章篇数、页面停留时间和用户进行长阅读的文章篇数。

通过分析数据张永华发现,相较于24小时内,平均阅读了11.1篇文章的对照组,改动算法后的实验组里的用户平均多读了0.5篇文章。他同时观察到,在用户进行长阅读文章篇数的这项数据中,实验组里用户进行长阅读的文章篇数为9.5篇,比对照组多出了0.4篇。

综合两项数据说明,实验组里用户平均多读的0.5篇文章中有0.4篇是由长阅读用户贡献的。同时,这项算法的改进实验将用户的平均阅读时长提高了20多秒。这些数据足以说明,这位资深工程师的这一次改进读者阅读体验的实验是成功的,算法一改变,用户行为就出现了变化,增加了有效阅读。

张永华告诉《博客天下》,这次试验比较简单,他只写了2000多行代码来改进系统背后的算法。

算法诞生之初到现在,字节跳动的工程师们一共完成了1000多次算法实验,这里面至少有五六百次是成功的,这些成功完成的算法实验将最挑剔的读者喜好存入计算机,此后,记住喜好的计算机会向读者推送他们最感兴趣的信息。改进算法的代码越写越长,原来只需要工程师几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的代码如今需要工程师反复测试两三天甚至多达一个月。

工程师们的不懈努力使得今日头条的这套算法越来越懂人心。它的聪颖使得这款推荐搜索引擎在两年内拥有了1亿用户。

实际上,算法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科技界的又一新宠和热钱涌向的领域。近日,《连线》杂志作者Dan Saffer撰文称,让我们像驯化小狗一样驯化算法。这位连线作者认为,人类目前正在与另外一种我们之外的物种共生在一起,和犬科动物相比,它更加危险也更有威力:这就是算法。

在这个时代里,Facebook 的内容是算法决定的,亚马逊的内容是算法决定的,Spotify(全球最大的音乐流媒体)和Netflix(美国视频服务商)上的内容也是算法决定的。现在,某种算法可能正在通过家里的恒温器控制我们的室温。

科技作家克里斯托弗·斯坦纳(Christopher Steiner)则将算法描述为“庞大的决策树,由一个个连续的二元判定组成……一组指令按序执行并获得一个理想的结果。信息经由一个已知算法的处理,产出需要的答案。”

接受《博客天下》采访当天下午,陷入权力部门调查和行业痛击的张一鸣非常疑惑地问记者,“胡舒立(现任财新传媒总发行人兼总编辑)这么重视版权的女士都非常赞同今日头条的做法,都说今日头条给财新网进行引流,将用户正常回流到财新网,为什么一些门户网站甚至是今日头条的合作方和受益者反过身来骂我们最狠?”财新网副总编辑康伟平在回复《博客天下》记者邮件时确认了财新与今日头条的合作,她说:“财新一直坚持维护版权,重视版权价值,但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扩大影响,同步发展自有平台,因此回链无疑是最佳选择。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愿意与今日头条合作。”endprint

但麻烦还在继续,6月23日,国家版权局管理司司长于慈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正在对今日头条进行立案调查。在政府、企业与用户的关系场里,在财富和权力纠织的森严等差序列里, 显然,这套由张一鸣缔造、给1亿用户提供阅读决策的算法尚不能给他提供准确的对策。

算法禁区

在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眼中,张一鸣就是一个极客,横溢的才华同时会带来无尽的险境和机遇。但经历一系列成功和波折,这位极客进入高阶游戏后,他身上带有的不管不顾的创业者气质和对技术的纯粹开始带来负累。

张鹏告诉《博客天下》,张一鸣是一个典型极客与科学家混合性格的创业者,“他非常讲逻辑,与人沟通很直接。”一个例子是,与张鹏私下聊天时,张一鸣告诉张鹏,在这场关于今日头条的风暴中,自己最困扰的就是不知道媒体的诉求是什么,因为按他的逻辑,把媒体的内容推荐给更多的人看是一件对媒体有利的事。

另一个例证也能体现出张一鸣具备科学家的严谨气质。一天,张鹏与张一鸣聊天,他对张一鸣说,今日头条本质是希望理解人,给人提供更多的信息,让人看到更广的世界,那今日头条最终不就是带有一点“人工智能”的感觉吗?张鹏本以为,自己提的“人工智能”是一个挺酷、挺有概念的词。但张一鸣听后却连说三个“不”字,并一脸严肃地纠正他,“今日头条的原理其实是机器学习,还谈不上人工智能。”当时张鹏就发现张一鸣与其他急于引入投资、喜欢创造概念的创业者不同,他不说大话、空话。

现在,这套给张一鸣带来牛奶和蜂蜜的算法同时也带给他烦恼。受传统媒体诟病最多的问题是,张一鸣设计的这套推荐搜索引擎的算法是以牺牲媒体内容版权为基础的。换句话说,他设计的这套核心算法闯入了传统媒体版权的禁区。

媒体详细披露了今日头条算法的运行原理,今日头条拥有1000台左右的服务器。研发人员在这些服务器上撰写各种代码,这些代码被称为爬虫或者蜘蛛,它们到传统媒体的网站和门户等网络媒体上抓取各种信息。如果抓取到的一个内容是门户网站购买自纸媒网站的,今日头条优先从纸媒网站抓取。

这些信息抓取过来之后,今日头条的核心技术——算法开始进行分析。

一旦确定了这些信息是有价值的,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给这些信息打上标签,并根据信息标签与用户标签的契合度,把信息推送到感兴趣的用户手机里的今日头条客户端里。此外,用户注册的时候,可以使用新浪微博等社交工具账号登录。机器人会通过数据挖掘最终得出一个关于用户的大致信息偏好,然后给用户推荐相关信息。同时,机器人会通过观察用户阅读某篇文章的速度来判断用户是否感兴趣,并及时调整此后给用户推荐的信息。

行业对今日头条的痛击开始降临。传统媒体因为版权问题开始对今日头条进行围剿。6月5日,《新京报》发表标题为《“今日头条”,是谁的“头条”》的社论,指责今日头条侵犯纸媒的新闻版权。而在此前一天,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下属的大洋网则直接动用法律武器,宣布起诉今日头条所在的公司侵犯版权。一时间,大多数传统媒体都开始围剿这个既不像传统门户又不像新闻客户端的异类。

甚至在过去十多年中被传统媒体诟病颇多版权问题的门户网站也开始起诉今日头条。

6月24日,搜狐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对今日头条侵犯著作权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提起诉讼,要求对方立刻停止侵权行为、刊登道歉声明并赔偿经济损失1100万元,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已正式受理诉讼。

面对搜狐网发起的起诉,张一鸣向《博客天下》出示了此前搜狐与今日头条签订的内容合作协议。对此,搜狐网总编辑吴晨光在接受《博客天下》采访时表示,今日头条并没有给搜狐带来多少实际利益,反而夺走了本属于搜狐网的流量点击机会和广告利益。他认为,今日头条在自家移动端软件的网页上端设置原文链接地址,删除了搜狐原页面中的广告,同时在页面上增加自己的推广内容、评论内容。此外,吴晨光否认搜狐网与今日头条有过合作,“除了Charles(张朝阳)和搜狐新闻发言人外,某一个部门某一位员工发的合作邮件并不能代表搜狐。”

“被批判的那些日子,你有压力吗?”记者问。张一鸣的回复理性甚至有些直接。他说,被媒体围攻跟他们公布融资消息有很大关系,是一起由融资引发的口水仗。此前,张一鸣宣布,今日头条完成1亿美元的C轮融资,融资后,估值达5亿美金。张一鸣为此打了个比方,“传统媒体在日益下滑,隔壁邻居在日益强大,而且老从你家门口过,很容易将一些瑕疵、摩擦放大。”

一时间,今日头条不仅承载着张一鸣对于信息分发的全部想象力,同时也背负了资本的重托,你似乎能听到估值5亿美金的身躯走路时叮当作响,这个金币撞击声,传统媒体与门户都听得到。

媒体界阵营对今日头条的态度也产生了分化。很多人坚定地认为,张一鸣两年就让今日头条估值5亿美金使市场经济关于投入产出的规律成为笑料,这不过是华尔街传递给中国的又一场泡沫。而新媒体阵营里的媒体人认为,这是新技术带来的经济奇迹,无需大惊小怪。

见多了创业者的张鹏正是后者的代表,他告诉《博客天下》,今日头条的成功速度在创业圈算是“很正常”的。

“在极客公园我们看到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当年微信到极客公园开讲的时候,也没觉得是多么厉害的一个东西。” 他说,“两年时间,这种有颠覆性的东西产生,是很正常的速度。”

被围攻后,这位极客开始将大量时间花在与传统媒体的沟通上,他亲自上门去见刊发评论批评今日头条的《新京报》社长戴自更。

“见面前,你是否做了一些准备?是否会担心,别人并不一定会理你?”面对记者的提问,张一鸣说:“做产品的时候,你不是为了打破规则而打破,而是为了创造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跟一些规则、人群或组织有冲突有摩擦。有人会觉得,这么多大的传媒机构在攻击你,你的情况会很艰难,但其实,如果你聚焦在用户价值和产品技术可能的突破上,你就有信心大胆地去做这个事情。”endprint

当天张一鸣向戴自更提出了解决版权问题的方案,和这位极客提供给其他内容合作方的方案相同。他认为,今日头条精密的算法能够提高媒体新闻和广告的投放精准度,媒体可选择多种合作方式,或者今日头条付费购买内容版权,或者采用媒体入驻今日头条进行广告分成的模式。

“我们要建立一个生态,苹果不仅希望软件合法合规地在这个平台上展示,并且希望软件创作者都能赚到钱。我们也是一样的,作为一个分发渠道,希望创作优质内容的人越来越多,并且活得很好。”张一鸣说。

这位极客并不擅长做说服工作,更不喜欢一遍又一遍地向批评者解释同样的话,相较于纯粹的研发技术,他觉得“说服”始终是一件枯燥的事情。每次,张一鸣去说服别人前总要拿房产中介和卖保险的销售人员的事例说服自己。他自言自语:“你看卖保险的人,一句话说上千遍,你要说的相对于别人的还是比较有趣的。”

张一鸣坦承,他经常看的两家南方媒体也在讨伐者之列,在被围攻的那些日子里,他从未被媒体的批评激怒过,但最令这位极客无法释怀和难过的事情是,一家原本已经达成合作协议的媒体在他被围攻后突然改变了合作条件。“这涉及到信任度和背叛。”他非常认真地看着记者说。

决策中把握人生

进入今日头条,列表中的每一条新闻都会给读者提供一个决策的机会,“顶”和“不感兴趣”,选择“不感兴趣”系统会自动提示“将减少推荐此类内容”。这是系统缔造者张一鸣特意为读者设计的决策机会,系统背后的算法会不断记住你做出的每一次决策,你的决策越准确,今日头条系统未来提供给你的信息就越精准。

算法提供决策的原理部分契合了这位极客前31年的人生,张一鸣不断在“喜欢”和“不感兴趣”两个选项中修正自己的选择,并在选择确定后牢牢把握自己的命运。

1983年,他出生在福建龙岩的一个事业单位家庭,父亲在去东莞开办电子产品加工厂之前是市科委的工作人员,母亲是护士。与事业单位大院里其他父母对子女严加管束不同,热爱尝试新鲜事物的父母很早就给了张一鸣宽松环境,让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能自主决定自己的人生走向。

张一鸣的童年,父母彼此聊的话题多是双方的朋友在国外搞了某项技术,做出了某个产品。现在很难去判断,在1980年代,这个小家庭里萌发的创新风潮是否影响了张一鸣未来的人生道路,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父母的宽松与这个家庭对商业的早早触碰让他在很小就接触到商业世界与创新之间的某种联系。

在所有人眼里,极客的童年应该是早早立下成为科学家的志向,但张一鸣再次颠覆了大家对极客的想象。他说:“上大学的时候就想做出有价值的东西,比如能做出个芯片,芯片是一件很具体的事物,或者能够制药,有所突破。所谓科学家的梦想是在小学阶段的想法,早就消逝了。”

中学阶段,化学成绩一直很好的他对化学实验课提不起劲,上实验课时,支酒精锅、倒试管的这些繁琐程序让他感觉到既琐碎又危险。

现在无人能够说清,当年厌恶操弄酒精灯、化学药品坩埚的张一鸣是从何时起开始对自己的人生进行第一次规划,但他开始模糊地感知到,自己喜欢的是有体验感和参与感,并能够迅速见效的事物。他说:“你的行为,你的输出,都要快点看到变化。而计算机是最快的。”大学时,他报考了微电子专业,随后又转专业到软件工程。

这种不甘于做常规、重复事情的性格也在他日后的创业中一再显现。大学毕业后的他曾经短暂进入微软,后因感觉大公司没有清晰强烈的目标,每天都在做一些离用户很远的基础开发,所以,他迅速选择离开。

张一鸣从南开大学毕业后,一位师兄在BBS上看了他的背景资料,找他一起创业。当时这位师兄只在电话中简单地告诉张一鸣,他即将开发一款挺有需求的产品,市面上的产品都做得不好,但只要按照他的思路就能做出很好、很有用的产品。

张一鸣说:“这种对话就比较容易吸引我。不必要说上市、赚钱这些事情。先打电话再面对面吃饭。”那场对话两周后,张一鸣就决定加入。这种谈话方式至今仍在影响他招聘手下工程师的方法,张一鸣说,工作多数时间,他除了驯服算法,都在面试招聘员工。他与员工的对话也简单、纯粹,更多时候,他们会在咖啡厅聊产品理念和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

张一鸣在设计今日头条这套算法前加盟过四家公司,他的职业履历多数与技术有关。

2007年认识张一鸣,此后成为张一鸣的投资人的王琼说,张一鸣并不是一位典型的创业者,包括他对成功的看法也跟这个时代众多野心勃勃的创业者大相径庭。

商业作家李志刚告诉《博客天下》,一次吃饭的时候,朋友问张一鸣:“如果你的今日头条能卖个好价钱,会不会卖掉?你创业八年,做了四个项目,没做成一件事,现在卖掉公司,是不是好主意?”张一鸣马上放下筷子,语速加快了:“你要看成功的定义是什么?如果是做出10亿人用的产品,那肯定不算。不过我参与过的产品,像饭否,那是很多人第一次使用微博。我确实还没做到影响10亿人的公司,但趋势还是有的。我们现在在做一件事,让信息能分发到每个需要的人手里。”坐在他对面的朋友,看到张一鸣的眼睛在发光。

坐在记者眼前的这位极客,不喜欢聊他的公司未来是否上市,也不喜欢聊他的公司会通过何种方式盈利,你似乎很难从他身上找到其他创业者对金钱的那种渴求。

张一鸣告诉记者,自己不是一个对赚钱特别敏感的人。一个佐证是,面对现在越来越多找上门来的投资人,这个创业者竟然不知道向对方开多少价钱合适。在谈判中,“差不多就好”和“让投资人先说”是他对条件与价码的潜意识反应。

2009年,旅游搜索网站酷讯的投资人王琼希望他能重新回到酷讯,3年前,他曾任这家旅游搜索网站的技术委员会主席。其时,张一鸣告诉王琼,他并不想回去,他要做一件来劲的、有难度的、有意义的事。当时,他和福建老乡王兴一起创办的饭否被有关部门关闭,正准备打造一家属于自己的垂直房产搜索引擎,也就是后来的“九九房”。endprint

《博客天下》记者问张一鸣,“什么是来劲的事情?”他说:“对用户有意义,对社会有意义,就叫来劲。” 当时想找张一鸣合作的有很多人,带着各种项目,遍及网游、电商领域,他都一一拒绝。他解释拒绝的原因,电商就是卖东西,主要靠运营、库存和物流等因素支撑,“没意思,不能大规模地改变很多人的生活。”

张一鸣说,他和福建龙岩老乡,现任美团CEO王兴很像,都是属于想做“来劲的事”的那帮人。2008年底以技术合伙人身份加入饭否后,张一鸣负责搜索、消息分发、热词挖掘、防作弊等后台系统。

采访中,张一鸣多次强调自己是一个重度信息获取者,小时候,这位极客连报纸的中缝信息都看,在创建饭否时,张一鸣就常常遭遇一个问题,经常搜索信息的他,很多有效信息无法找到。于是他老是在想,为什么没人帮他找到,或者说没有产品帮他找到。正是带着这样一个在外人看来未免有偷懒嫌疑的意图,张一鸣把想法告诉给时任饭否CEO的王兴,王兴也鼓励他做进一步尝试。此后饭否关闭,两人各奔前程,这个依靠兴趣搜索来推荐信息的算法最终没在饭否成型。

极客的进化

伊安·博格斯特(Ian Bogost)曾经在《异类现象论》中写道:我们不需要去其他星球寻找异类,它们正在以算法的形式生活在我们中间。算法不是人类,它们不懂得关心或反馈人类的意图和情感,除非能够像远古的狼一样进化,满足人类的需求。

现在,张一鸣正陷入到伊安·博格斯特所述的情况中去。一方面,他缔造的今日头条系统中的算法仍在不断演化,开始变得越来越敏感而精确。另一方面,在现实世界中,这位极客也在不断积极修正自己的人生算法——张一鸣说,对人生的调整本身就是一种热情,如果说更多的话能够听到更多的信息,能更有效地交流,他就一定会去做。

合作将近5年的投资人王琼还是能够感受到张一鸣这些年的变化,2009年,张一鸣创办九九房的时候,一次他去办一个手续,在办手续的过程中,他特别气愤地给王琼打电话,向王琼抱怨:“这些人怎么这样,一点小事都要寻租!”手续最终没办。当时,王琼给张一鸣的意见是,“你就不要管这件事情了,可以找专业中介机构来做。”王琼不希望张一鸣过多接触这类事情。

创办垂直房产搜索引擎九九房期间,由于欠缺管理经验,张一鸣对公司初步壮大时出现的员工偷懒、说话做事不专业以及“办公室政治”等问题手足无措,处理得并不得当,导致一些员工跑到王琼那里“告状”,王琼为此还客串了“调解员”的角色,“当时真是操了不少心”。

这次今日头条再度面临危机,王琼告诉《博客天下》,作为一个移动互联网企业,特别是你在做一个新闻产品,作为创始人的张一鸣肯定要跟政府打各式各样的交道。这些年来,他已经学到了很多,知道怎样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同时很谦虚地听取政府及相关管理机构提出的意见或建议。“这次危机公关就做得很不错,他已经不需要我指导更多。”

多数时候,这位极客还是喜欢独处、孤独的感觉,他经常到离他公司最近的一个空中花园,在那里,这位孤独的男人可以拿起一支笔在几张纸上画只有他才懂的图形。

“他是一个耐得住寂寞的人。”张鹏记得,3年前,张一鸣来到极客公园,彼时他还未创办日后出尽风头的今日头条,坐在最后一排的他默默地听当天的演讲嘉宾周鸿祎训斥台下创业者:“要耐得住寂寞,在创业两年内,创业者都不要来这种场合参加演讲。”

三年后,张一鸣作为今日头条的创始人重新登上极客公园的演讲台,他说的第一个故事就是三年前听周鸿祎演讲的故事。当天演讲,张一鸣的第一句话是,“张鹏鼓励我来的时候,我一想现在到两年了,所以我就来了。”endprint

猜你喜欢
张一鸣极客头条
What Does It Mean to Be a Geek?何谓极客?
是极氪 也是极客
微头条
Strain-modulated ultrafast magneto-optic dynamics of graphene nanoflakes decorated with transition-metal atoms∗
张一鸣的9条经验
《头条》(四首之三)
头条
头条
今日头条张一鸣
今日头条张一鸣:不只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