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瓦尔德纳泽:我要回家了

2015-01-29 02:58方亮
博客天下 2014年20期
关键词:戈尔巴乔夫格鲁吉亚外长

方亮

“我要回家了。” 2003年,当萨卡什维利拿着一枝玫瑰前来逼宫时,谢瓦尔德纳泽未做太多抵抗就选择了下台,从此消失在政治舞台上。

直到2014年7月7日,在与病痛做了长久的斗争之后,前苏联“末代外长”、格鲁吉亚原总统爱德华·谢瓦尔德纳泽病逝,享年86岁,外界也重新关注起这位曾经叱咤国际政坛的风云人物。

在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戈尔巴乔夫表示,谢的离世“是我们的损失”,谢“非常能干,非常有才华,善于与所有社会阶层的人合作”。

1928年1月25日,谢瓦尔德纳泽出生在格鲁吉亚黑海沿岸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大学时代开始,他就热衷于参加各类政治活动,历任格鲁吉亚共青团第一书记、格鲁吉亚社会秩序保卫部部长、格鲁吉亚内务部部长等职务。1972年出任格鲁吉亚共产党第一书记时,他年仅44岁。

在担任内务部部长时,谢瓦尔德纳泽曾以一系列打击贪腐的行动引起苏联高级领导人注意,也奠定了他在格鲁吉亚的权威。1972年,谢带着一箱地方官员的腐败证据飞往莫斯科,见到了时任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1976年他进入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两年后成为政治局候选人。

1985年苏联外长安德烈·葛罗米柯退休,苏维埃总书记戈尔巴乔夫随即任命谢瓦尔德纳泽为苏联外长,助其推动改革。而谢此前并没有从事外交的经验,也不懂任何一门外语。

谢瓦尔德纳泽是在上世纪60年代与戈尔巴乔夫相识的,两人曾彻夜长谈,私下认为苏联入侵阿富汗是“致命错误”,并觉得当时的苏联“一切皆已腐烂,不能持续下去”。

此时的苏联千疮百孔,已无力维持昔日帝国的完整。国际上,美苏争霸攻守易势,在里根政府的遏制战略下,苏联政府节节败退,同美国展开的军备竞赛严重拖垮了苏联的经济实力。而从东欧剧变的事实来看,如果当时介入东欧的局势,将进一步耗费苏联紧张的财政。

谢瓦尔德纳泽个子不高,满头白发,果敢干练,被称为“高加索银狐”。这在格鲁吉亚是一个表示机智、老练的称呼。作为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外交改革的操刀手,谢寻求与西方国家和解与合作,短短几年间就赢得西方社会的尊敬,被赞为“最开放的苏联外长”。

他反对苏联采取军事措施介入东欧的民主化运动。在他推动下,苏联1989年从阿富汗撤军,1991年与美国签署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美苏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并放宽签证政策,允许犹太人回到以色列。

在德国,谢瓦尔德纳泽广受欢迎,甚至在其被迫下台后,德国政府仍邀请他到德国生活,因他促成了两德统一。作为当时的苏联代表,在2+4会谈上,他不顾许多国内老共产党员和军队高官的反对,顶着压力签署了《最后解决德国问题的国际条约》。

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谢瓦尔德纳泽不遗余力推动中苏关系正常化。1988年12月1日至3日,应谢的邀请,时任中国外长钱其琛对苏联进行正式访问,并与戈尔巴乔夫会面。这是中国外长31年来首次访问苏联。其后在谢瓦尔德纳泽的斡旋下,戈尔巴乔夫于1989年5月正式访问中国,标志着中苏关系和两党关系的正常化。

“我们那时真的改变了世界。”他在2010年说,“大部分功劳归于戈尔巴乔夫。”

但是,他的外长生涯在俄罗斯饱受非议。俄罗斯人指责他搞垮了一个超级大国,认为他“不可宽恕”。

他与美国前国务卿贝克的友谊被视作其背叛国家利益的佐证。1990年,谢与时任美国国务卿的贝克签署的《白令海峡划界协议》被认为丧权辱国,一直未能在议会通过。俄罗斯人称这条控制界线为“谢瓦尔德纳泽线”,提及此事时总不忘骂一骂谢。

“他是个软弱的谈判者。”俄罗斯历史学家梅德韦杰夫在接受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采访时说,“他向西方妥协太多,却没得到任何回报。”

1990年12月,谢瓦尔德纳泽在人代会上公开宣布辞去外长一职,理由是“国家出现了倒退回专制状态的危险”,批评保守派对国家越来越强的控制。戈尔巴乔夫很生气,因为谢未提前与他商量。更重要的是,当时戈尔巴乔夫已经准备设立副总统职务,并视谢为主要的候选人,而他主动放弃了。

谢瓦尔德纳泽此举被解读为“怀有异心”。1991年12月,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通过了分裂苏联的《别洛韦日协议》,谢瓦尔德纳泽成为最早宣布承认这一协议的官员之一。与叶利钦、纳扎尔巴耶夫们不同,谢是帮助戈尔巴乔夫实现苏联社会转型的人物,目标是维护国家统一。这样的表态难免让人怀疑他想拥有“格鲁吉亚自留地”。

谢瓦尔德纳泽批评的保守派,即后来发动“八一九事变”的克格勃头子克留奇科夫等实权官僚。1990年,这班人已经开始动作。如果在格鲁吉亚,谢就没有这样的担忧和压力。1992年,格鲁吉亚首任民选总统加姆萨胡尔季阿被轻易推翻,谢被认为是幕后黑手。

独立后的格鲁吉亚陷入了内战,社会矛盾尖锐。当时格鲁吉亚留给人们的印象是贪腐、黑社会。英国记者莱斯维利曾描述谢瓦尔德纳泽时代的格鲁吉亚。他先遇到一个警察,被黑掉一笔钱,当警察得知他要去的地方,就“好心”提议送他前往,这样后面的警察就不会找他的麻烦。当然,代价是莱斯维利得再给一些钱。

除去在莫斯科当外长的那7年,谢瓦尔德纳泽一直是格鲁吉亚当仁不让的一号人物。格鲁吉亚民众希望拥有丰富政治经验的谢瓦尔德纳泽带领国家走出泥潭。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一则笑话:两人拖着谢瓦尔德纳泽的塑像,艰难地爬坡,一位路人说:“为什么自寻烦恼?就把他搁下面,他自己会爬上去的。”

但谢瓦尔德纳泽没能完成领导国家成功转型的历史重任。许是早有预感,他曾在街上和老百姓交谈时说过:“正常人是不会回来的。”

1995年当选总统后,谢瓦尔德纳泽依靠西方国家的援助,迅速稳定了动荡的局势,但格鲁吉亚狂热的民主化进程出现了很多问题。他继续以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思想为指导,希望借此使这个国家走上正轨。

然而,谢更擅长鼓吹而非践行民主。上台伊始,他承诺保障公民的民主选举权但徒有形式,民主选举的实质没有实现。

他也尝试继续推动西式民主改革,但继承了苏共政治传统的谢瓦尔德纳泽面临着后苏联时代国家的通病—官僚体系特权思维未变且资源高度集中,在政治转轨期寡头林立,贪腐严重。这几乎注定了他没法实施自己想要的改革。

为了巩固政权,谢瓦尔德纳泽任用亲信,渐渐成了他自己所反对的“独裁者”。他曾经备受赞誉的“反腐斗士”形象因此逐渐失色。虽然他本人没有直接参与,但他的家人、顾问和亲信当时控制了格鲁吉亚70%的财富。根据透明国际的报告,谢瓦尔德纳泽当政期间,格鲁吉亚是世界上10个最腐败的国家之一。

与此同时,格鲁吉亚经济增长缓慢,平均年增长率不到3%。反对派利用民众的不满情绪结成联盟,以涉嫌选举舞弊要求谢瓦尔德纳泽下台。此外,谢还曾多次遭遇暗杀,1995年他所乘坐的防弹奔驰车被毁,1998年在枪战中他的保镖身亡,但他幸免于难。

所以,2003年骤起的革命并不让人意外。在政治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通过自己的妥协让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成为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天鹅绒革命,没有牺牲、没有大的动荡。亲自将他推翻的萨卡什维利也对他的行为进行了褒奖。

“民主是我的主要目标,尽管权力的确诱人。如果我用拳头恐吓人民,这(革命)不会发生。我想,辞职是避免流血冲突的惟一途径。”2004年谢瓦尔德纳泽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说。endprint

猜你喜欢
戈尔巴乔夫格鲁吉亚外长
State Councilor and Foreign Minister Wang Yi and Myanmar’s Foreign Minister U Wunna Maung Lwin Inaugurating the Consulate-General of Myanmar in Chongqing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与缅甸外长温纳貌伦共同为缅甸驻重庆总领事馆揭牌
俄乌外长会结束,没停火
苏杰生:印度新外长知华又识美
火电厂厂外长距离输送的应用和分析
格鲁吉亚:榛子种植越来越火
二十年后看戈尔巴乔夫
俄罗斯政界如何评价戈尔巴乔夫
俄罗斯有关1991、苏联解体和戈尔巴乔夫的民意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