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蕾
治污以万吨计,而达标天数的增加值却以个位数增长,河北的绿色希冀还远没有冲破灰色之痛的束缚。提及河北生态环境,居住在这里的人首先想到的字或词是“很不乐观”、“差”、“污染”、“需要治理”、“沙尘”、“灰”等等
伴随着隆隆的爆炸声,钢铁冶炼高炉应声倒塌。在河北省“割肉”削钢的“周日行动”中,8家钢铁企业的10座高炉、16座转炉被拆除。这一幕发生在去年11月底,据称此举可减少炼铁、炼钢产能1100余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9800吨,烟粉尘排放7100吨。
去年全年,河北省共淘汰炼铁落后产能586万吨、炼钢788万吨、焦炭355万吨、平板玻璃1488万重量箱、水泥1716万吨。
2014年1、2月份监测数据显示,河北省11个设区市与去年同期相比,达标天数增加了3天,重污染天数减少了4天。治污以万吨计,而达标天数的增加值却在以个位数增长,足见河北污染与治污之间较量的旷日持久。
公众的主观感受亦对客观数据做出了呼应。在《小康》杂志社“2014中国生态小康指数”之“京津冀居民生态感受调查”面向河北省公众的调查中,83.9%的人认为河北的生态环境正在恶化。
河北七市形成污染城市群
最近两三年来,雾霾天总是在河北省会城市石家庄不期而至,甚至盘桓数天。马欢每次回石家庄,一下火车就能闻到熟悉的制药厂散发的特殊气味。对于马欢这种石家庄“土著”来讲,在儿时就已习惯了“北方制药基地”的味道,但从前,她从来没有见谁为此戴过口罩,而这些年,满大街都是“口罩脸”——马欢知道,口罩阻隔的不是气味,而是PM2.5。
在“居住地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一题中,71%的人认为是空气质量差,68.1%的人将矛头指向了雾霾严重。因生态环境而想要“逃离”河北的诸多因素中,空气污染和雾霾严重是最首要原因。与之相对应的则是,67.6%的河北居民认为,生态环境方面最需要改善的就是空气质量。
雾霾,已成为河北绝大多数城市亟待解决的大问题。自2012年起,全国74个城市按照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检测和评价空气质量,经过排名和分析,2013年1月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十个城市中,河北占了7个,分别是邢台、石家庄、保定、邯郸、廊坊、衡水和唐山。
值得注意的是,河北省污染严重的7个城市出现了地域连片集中的倾向。其中,廊坊和唐山位于冀东,保定、石家庄、邢台、衡水和邯郸则是冀中地区与冀南地区连成一片的污染城市群。《小康》调查显示,55.2%的人认为出现污染集中城市的原因为片面追求GDP忽略环境保护,47.4%的人则将其归咎于工业、取暖基本靠燃煤,46.6%的人认为是因为传统工业基地所致,选择机动车增量过快、钢铁产业过剩、城市缺乏绿化和人口太密集的比例分别为41.7%、34.7%、32.9%和28.2%。
对此,长期从事区域环评与规划、大气污染控制研究工作的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在接受《小康》采访时指出,河北出现如此集中的污染城市,主要是由高耗能、高污染工业开发与城市过度扩张导致的燃煤污染造成的。“河北生产了占全国55%的钢铁、40%的水泥,而两者生产的主要能源就是烧煤。河北煤炭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超过90%,全省年燃煤量约为2.8亿吨,是北京的12倍多。导致了其烟尘、氮氧化物排放量居全国第一,二氧化硫排放量居全国第二。”彭应登称,燃煤污染显然是污染城市集中的主因。
长期以来河北工业结构偏重,发展方式粗放。河北省环保厅厅长陈国鹰亦提到,河北消耗了全国1/12的能源,仅创造了全国1/20的GDP、1/34的财政收入,产生的环境污染十分严重。
调查结果亦显示,67.6%的受访者抱怨河北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差。与此同时,参与调查的公众对于当地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力度不甚满意,51.8%的人认为力度一般,20.2%的人认为力度较弱,认为力度较大的受访者仅占19.2%。
摘下“达摩克利斯之剑”
面对愈加恶化的生态环境,究竟该如何改善?参与“2014中国生态小康指数”调查的河北公众对此也做出了回答,这些均在河北居住过半年或半年以上的受访者给出了怎样的答案呢?结果显示,67.6%的人认为最应该改善的是空气质量,43.5%的人认为是饮用水水质,37.3%的人认为是污水处理,31.6%的人认为是垃圾管理,28.5%的人认为是交通拥堵,27.7%的人认为是城市绿化和公园,还有少数人认为,最应该改善的是社区绿化、街道的整洁程度以及城市噪音。
在京津冀未来要加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获得了公众最多的支持,占比56.2%。
此次调查结果也显示,在治理河北大气污染方面,71.5%的人倾向于加重对排污的治理与重罚,54.7%的人认为应该减少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使用,45.6%的人支持扩大新能源使用范围,43%的人认为应调整产业结构。
河北省委八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坚定不移走绿色崛起之路,建设全面小康、殷实富裕、山清水秀的河北,并取消了对市县GDP的排名和考核,加大了生态环境的考核权重。
记者从河北省环保厅相关部门获悉,河北省加速完成了钢铁、水泥、火电和玻璃四大行业的提标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淘汰“黄标车”,2013年环保系统集中力量实施了减煤、控车、降尘、治企的治本攻坚行动。陈国鹰强调,2014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将分别削减1.2%、2.7%、1.2%、5.6%以上,其中二氧化硫力争削减3%。
“2014中国生态小康指数”面向河北公众的调查还显示,受访者普遍认为,水污染的严重程度仅次于空气质量和雾霾,57.8%的人把水污染看作最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43.5%的人认为当前最需改善的生态环境问题当属饮用水水质。
4月1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中以“污水,十面埋伏”为题报道了河北磁河沿途20多个村庄遭受水污染的现状。村庄外的河流已经变得乌黑,当地村民饮用的井水经有关部门检测含有多种多环芳烃类物质,其中苯并芘毒性很大,属间接致癌物。endprint
据有关专家介绍,作为饮用水重要来源的地下水,其污染非常隐蔽,一旦污染就会随着河水渗入地下,随着地下水流动,污染范围可能会达到几十或上百公里。并且,环保部污染事故应急专家还表示,找到地下水污染的源头非常困难。
类似水污染的新闻近年来频出,让人们对本来就遭受怀疑的饮用水水质的不安全感愈发严重。本次调查中,41.5%的人认为饮用水水质不太安全,6%的人认为非常不安全。
“以重污染河流整治为抓手,全面开展水环境治理。”对于2014年的工作,陈国鹰还指出,要强化饮用水水源水质常规监测分析,全面开展饮用水水质全指标监测,推进乡镇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工作,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
治污面临双重成本
从地缘位置看,河北是全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滨的省份,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总量居全国第二位。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是宜居的必要条件,但现实却是,参与调查的受访者在提到河北生态环境时,首先想到的是“很不乐观”、“差”、“污染”、“需要治理”、“沙尘”、“灰”等关键词。
对于河北生态环境的感受,51.6%的人认为一般,感觉差的占43.4%,只有5%的人认为好。与此相对应,56.7%的人在河北宜居的感受上觉得一般,认为差的比例达35.7%,仅有7.6%的人感觉良好。
不可否认,河北治污面临双重成本,一是GDP短期内大幅下降的成本,二是治理污染制造业成本永久上升的成本。调查结果显示,非常同意和比较同意北京补偿河北是“天经地义”的人所占比例最大,占54.1%。“与北京相比,河北的生态更脆弱一些。”彭应登说,一是河北北部地区作为北京的水源涵养地,缺乏生态建设的经济基础,植被覆盖有退化的趋势;二是河北中部和东南部地区重化工业过度开发和城市无序扩张,湿地面积锐减。
彭应登坦陈,河北生态环境的退化原因中,既有作为保障京津生态屏障但却没有获得足够用于生态建设的生态补偿的因素;又有河北自身过度开发高耗能、高耗水与高污染工业,城市无序扩张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因素。
相比河北省中部和西南部而言,北部城市承德和张家口,以及东部海滨城市秦皇岛生态环境则获得了更多的肯定。综合受访者的意见,本次调查还得出了一份“河北省十一市生态宜居环境排行”榜单,秦皇岛、承德和张家口分列前三位,成为河北省最宜居城市。其余各市宜居程度由高至低依次为:廊坊、衡水、邯郸、沧州、唐山、邢台、保定和石家庄。
从大的国家战略层面来讲,京津冀一体化对河北省的生态环境建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在河北省的受访公众中,68.1%的人给出了正向答案,认为“利大于弊”。
(链接)
河北生态八问
提问:《小康》杂志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作答:河北市386位居民
Q1:河北省的生态环境如何?
(满分为100分,请评分)
答:50.4分
Q2:河北省的宜居程度如何?
(满分为100分,请评分)
答:52.8分
Q3:河北省的空气质量如何?
(满分为100分,请评分)
答:45.8分
Q4:对河北省空气质量造成不良影响的
因素有哪些?
(请按照由主到次的顺序写出五条)
答:1工厂太多造成空气污染
2车辆太多造成汽车尾气污染
3建筑施工管理不善造成空气污染
4烧煤或油取暖的烟气
5垃圾处理不当
Q5:在水环境及水资源问题上,河北省
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答:饮用水质量
Q6:河北省的生态环境是否正在恶化?
答:83.9%的人认为“是”,5.4%的人认为“不是”,10.6%的人表示“不知道”
Q7:什么问题让您意识到河北省的生态环境正不断恶化?(限上一题中选择“是”的人作答,请写出最主要的三点)
答:1雾霾
2地表水污染
3垃圾无序堆放与处理
Q8:您最愿意为打造河北省的宜居生态
环境做哪三件事情?
答:1少用一次性的生活、饮食用具
2少开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3采取节水措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