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小学教育怎么了?

2015-01-29 06:56:17沈梦蝶
考试周刊 2014年18期
关键词:小学生学校教育

沈梦蝶

近些年,给小学生“减负”的口号一直响彻教育界,各学校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从学生的课后生活负担看,“减负”这一目标并未真正实现。国家虽倡导了多年的素质教育,但其主导地位仍然被应试教育占据,课后补习的存在便有其应然性:应试教育的逼迫,学生的需求,家长虚荣心的迫使,学校教育的缺陷等。

接受了十多年的学校教育,我相信,大多数学生和我有一样的疑问:我们的想象力哪儿去了?我们的创造性哪儿去了?学习了这么多知识,我们探索知识的精神哪儿去了?我不禁怀疑:教育到底是不是正确的,到底该不该有教育?翻阅以往阐述教育利弊的文章,我对教育有了新的理解。任何事物都存在正反两面,教育也不例外,有其光明的部分,也有黑暗的部分,黑暗部分导致教育不完美。以我现在的水平还不足以探究整个教育体系的不足,于是便以本科专业为起点,将对教育缺陷的阐述范围缩小为“小学教育的缺陷”。

何谓“学校教育的缺陷”?学校教育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缺陷一词十分常见,如生理缺陷、心理缺陷等。缺陷是相对于某种“完美状态”或者说“预期状态”而存在的,简言之,“缺陷”就是事物在非自然状态下的状态。理想中的学校教育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学会实际的技术,师生共同发展,因此,“学校教育的缺陷”就是教育中阻碍师生共同发展现象的统称。

学校教育缺陷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都有体现,如教育制度、教育目的、教学方法、教育评价等。从类型上讲,又可分为价值缺陷、功能缺陷、教学缺陷、管理缺陷、文化缺陷等。那么,究竟为什么学校教育存在这么多缺陷?这就要根据小学学校教育现状来分析。小学学校里的教育管理者、教育者都有自己的认知和价值观等,这些都表现在他们的管理和教育方法上。

教育是有目的的,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实践活动,具体到学校教育,自然要利用严格的规章制度管理学生,达到统一培养的目的。学校学生数量很多,很难实现一对一的教育辅导,有效的、统一管理的教育制度便自然而然地得到运用。学校维护秩序的制度会不会因为思维的禁锢而导致学生日趋保守、僵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化的管理让学校教育明确了教育教学方向,班级授课制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学生却像被扔进了批量生产的工厂。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有自己的个性、兴趣、成长方式等,每个人的身心发展都有所区别。而多数小学只顾及同一年龄段学生的发展特点,忽视个体的特殊性,大班授课让小学生被硬生生地压成几乎一样的纸张。制度化管理到底是对还是错了,目前难以下定论,教育管理者在教育中也难以抉择。

调查还发现,不同学校在教室、教学工具等硬件设施方面存在区别,不同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方面也是不同的。这种个体对学校教育认识的体现,导致学校教育的一个缺陷:价值缺陷。管理者、教师受到他们个人经历和所处环境的影响,教育理念难以统一,因此对教育有不同的理解,充满主观色彩的个人教育难免会出现不足。以师范生现在的专业技能水平,对小学教育教学目标的定位在于让学生理解、接受考试要求学会的知识,即应试,而像魏书生这样对小学教育有创新认识的教师则致力于学生德、智等素质的全面发展。我的教学理念只可以说是魏书生老师理念的一部分,仅仅停留在教育的表面。

导致小学学校教育缺陷的因素不仅是上面说到的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缺少素养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就我所认识的两个小学老师来说,一个只有小学学历,在乡镇的一所小学任教,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没有教师的气质,不太讲文明;另一个则十分“时尚”,整日与麻将为伴。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职业素养,还要有道德素养,我相信以上两类教师不在少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教师的工资待遇越来越好,一度成为我们眼中的“铁饭碗”,追求安逸的教师只图“教”的结果。另外,教师工作枯燥繁杂,不免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某些老师只把教育当做谋生的职业,安于现状,而非认为是为社会、国家培养有个性、有创新精神的人的事业。

除此之外,在小学课堂里,优、中、下等生层次分明。为了达到学校规定的教学指标,优等生受到教师的特殊待遇,坐前排、受到夸赞,欣然地接受同学们艳羡的目光,而所谓的“差生”虽谈不上被教师忽略,但在一个职业道德欠缺的教师的课堂中,容易被迫成为优等生的仰慕者、班级里的叛逆者。久而久之,单一、乏味的教学活动便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他们在学校里学到的除了书本知识外,便只剩下“学而优则仕”的理想追求了。

上面提到的个人对教育的不同理解,表现之一就是“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学校教育的固定流程是: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最后选择影响生活质量的工作岗位。学生被高考压力压得像一头不停工作的驴,即使厌倦了,也不能停止,而这种影响竟然愈演愈烈,将原本充满自由与幻想的小学生也卷入未来前途的竞争大战中。通过调查问卷和与小学生的访谈,我发现不论是教育目的还是教学评价,几乎所有小学都选择用死板的成绩、等级进行考核,甚至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诱导”几乎完全被“诱惑”替代。从有理可依的代币制到人们口中的好大学、好工作都影响着小学生的价值取向,试问,在这样一种充满“诱惑”的小学教育中,面对枯燥的教学、考试,小学生那一点为探索未知而学习的兴趣如何能不被扼杀?

如此的管理、教师教学方式、诱导方法,又让思想尚未成熟的小学生如何应对?我们怎能期望他们在这种环境中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人?小学教育改革一直没有停止,但是,只改观念而不改行为,如何让全社会一改“学而优则仕”的氛围,而坚持“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理想?

本文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中小学‘补课原因探究与思考”(SCX2012002)的部分成果,指导教师:王作亮教授。

猜你喜欢
小学生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6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我是小学生
奇妙学校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