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裁判员临场焦虑及心理调控方法探析

2015-01-29 10:30波,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执裁特质焦虑临场

黄 波, 刘 琳

随着网球比赛的激烈程度不断提高,裁判员在执裁过程中所受到的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临场焦虑会影响裁判员判罚的准确性。目前,学界关于影响运动员及教练员的心理因素,诸如成就目标取向、动机、赛前焦虑、自尊等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1—5],但是对于裁判员心理因素方面的研究较少,且多集中在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6—8],对于网球裁判员的心理影响因素研究尤其是临场焦虑特征及心理调控方法的研究尚未发现。因此,研究高水平网球裁判员临场心理焦虑特征,对提高我国网球裁判员的执裁水平就显得非常重要。

表1 研究被试基本情况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我国部分国际级网球裁判员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 23 人,女性 10 人。具体样本构成情况见表1。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CNKI、万方等数据库进行资料搜集和文献检索,构成支撑本研究的理论基础。针对网球运动的专项特点,阅读《网球竞赛规则》《裁判法》《网球天地》《网球》等杂志,掌握最新的网坛发展趋势。

1.2.2问卷调查法采用美国心理学家斯皮尔伯格等编制的“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 简称STAI)。该量表由指导语及两个独立的自我评价分量表构成,包含40道题。其中,第1~20题为状态焦虑量表;第21~40题为特质焦虑量表。量表采用4点记分法,分数越高表示焦虑水平越高。凌文辁[9]的研究发现,该量表的重测信度S-AI为0.89,T-AI为0.90,S-AI和T-AI相关系数初测为0.85,再测系数为0.91.

1.2.3数理统计法运用 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统计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等。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网球裁判员临场焦虑水平的总体特点(见表2、表3)

表2 我国国际级网球裁判员临场焦虑水平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3 国际级网球裁判员焦虑水平的分数等级分析

表2所示,根据斯皮尔伯格的焦虑水平划分范围,STAI量表的评分在30分以下属于低焦虑水平;30~50分之间为中等焦虑水平;50分以上属于高焦虑水平。研究认为我国国际级网球裁判员的焦虑水平处于中等程度。

对各分数区间的人数做进一步的分析,结果发现,被试者多数处于中等焦虑水平和低焦虑水平。其中状态焦虑分数为低水平的占30.77%;中等焦虑水平占69.23%;没有出现高焦虑被试者。在特质焦虑中,低焦虑占42.31%,中等焦虑占53.85%,出现了1例高焦虑者,所占比例为3.85%。

2.2 不同性别网球裁判员焦虑水平的差异(见表4)

表4 不同性别的国际级网球裁判员焦虑水平的的差异比较(M±SD)

注:***P<0.001,**P<0.01,*P<0.05,下同。

关于对焦虑的性别差异研究所得到的结论很多,但并没有达成一致[10—12]。大部分研究认为,焦虑有性别差异,且女性的焦虑高于男性;但是关于对大学生焦虑的性别差异的研究却发现,男性焦虑程度高于女性;还有的研究并没有发现男女之间存在焦虑水平的差异性。

本研究统计数据显示,男性网球裁判员不论是状态焦虑还是特质焦虑均低于女性裁判员,但在统计学上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出现差异不显著的原因:一方面有可能是抽取的样本量相对较小;另一方面,从焦虑的产生原因上来看,引起焦虑的主要因素是压力与丧失。也就是说性别不是影响网球裁判员焦虑的主要变量。

男性裁判员在状态焦虑、特质焦虑程度上均低于女性,也反映出男性在心理方面的执裁能力优于女性,承担比赛压力的能力较女性强。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解释了高级别裁判员由男性主导的原因。

2.3 不同年龄的网球裁判员焦虑水平的差异(见表5)

表5 不同年龄的国际级网球裁判员焦虑水平的差异比较

由表5发现,被试者的年龄结构主要呈现倒U型,说明我国高水平网球裁判员主要由中青年人构成。这个年龄段的人视觉反应较快,神经系统的灵敏性较高,由于具有较多的执裁经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年龄的裁判员在状态焦虑上有显著性差异,在特质焦虑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对不同年龄的裁判员状态焦虑水平进行事后多重比较分析,41~45岁组的网球裁判员在状态焦虑维度上与其他年龄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尤其是与25~30组的差异达到了非常显著性水平(P=0.000)。

随着年龄的增长、执裁年限的增加以及执裁经验的积累,裁判员的社会评价焦虑、赛前准备焦虑、失败焦虑、观众影响焦虑等认知焦虑会逐渐减少。他们的认知结构趋于合理,认知判断事物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也比较正确。可以说,在进入40~45岁阶段,达到了裁判生涯的黄金时期,身体条件与经验积累得到了比较平衡的契合。

2.4 不同执裁年限的网球裁判员焦虑水平(见表6)

由表6可见,被试的执裁年限呈现出非常整齐的倒U型分布,其中执裁10~14年的裁判员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61.54%。这说明,在我国要成为高水平的网球裁判员,要经历5~10年的执裁经验的积累。

表6 不同执裁年限的国际级网球裁判员的焦虑水平分析

10~14年组的裁判员表现出了相对较高的焦虑程度,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均高出了平均值,并且数据的离散程度较高,表现出该组焦虑得分的不稳定性。根据笔者预期,焦虑得分应随着执裁年限的增加而递减,但实际情况却是S型曲线。

在实际情况中,执裁10~14年组的裁判员队伍,他们面临着裁判级别的升降级,且这个年龄段的裁判员是事业发展、家庭建设的成型时期,可以说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基本决定了一个人在不同社会阶层中所处的位置。因此他们面临的竞争压力最大,高焦虑得分也就不足为奇了。

随着执裁年限的增长,个人发展已经达到了自己的预期,或者基本定型,不再具备冲击更高水平的能力,因此裁判工作逐步过渡为个人的生活享受,寄托在上面的期望有所平缓,焦虑值随之减低。

2.5 不同裁判级别的网球裁判员焦虑水平(见表7)

从表7中可以看出,在我国网球国际级裁判中,白牌裁判占据了绝大多数,说明顶级裁判在我国还是比较少的。数据也显示,白牌裁判的焦虑程度是整体裁判队伍的整体反映,而白牌也体现出了较高的焦虑水平。作为白牌裁判,要维持自己的现有级别,每年需要大量场次的国际级高水平比赛执裁,并且在国际赛场上面对具有丰富经验的具有深厚网球传统的其他国家裁判,在竞争中必然会承担超出一般水平的临场压力。

表7 不同裁判级别的国际级网球裁判员焦虑水平分析

国际级金牌裁判也体现出了很高的焦虑水平。根据访问以及实际工作体验,金牌裁判员一般所担任的角色是裁判长以及场上主裁判员。一旦观众、运动员对关键球判罚产生质疑,他们首先发泄的对象就是主裁判。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压力是最大的,担当的责任也要高于其他裁判员,因此导致了他们的高状态焦虑水平。

2.6 网球裁判员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的相关性分析(见表8)

表8表明,对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为r= 0.831 3。说明国际级网球裁判员的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具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

表8 国际级网球裁判员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的相关分析

也就是说,当裁判员的特质焦虑比较高的时候,其表现出的状态焦虑也比较高,状态焦虑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特质焦虑的高低。本研究的结果支持了心理学中关于焦虑的交互论观点。持交互观点的人认为:“焦虑是人与环境多向性交互作用的结果。特质焦虑与状态焦虑是相关的。特质焦虑高的人,在一定的紧张环境下比特质焦虑低的人显出更高的状态焦虑。”国内许多关于运动焦虑的研究结果都趋向与支持这个观点[13,14]。

2.7 我国国际级网球裁判员状态焦虑的回归分析

以特质焦虑为自变量,以状态焦虑为因变量,采用强迫进入法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国际级网球裁判员的特质焦虑对状态焦虑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见表9)。

表9 国际级网球裁判员状态焦虑的回归分析

由表9可以看出,特质焦虑建立与状态焦虑的标准化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0.241+5.2%x(特质焦虑);特质焦虑对状态焦虑的预测值(校正R2)为17.6%。方差分析表明变异中回归的贡献在0.01水平上,具有显著性,即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的线性关系显著。特质焦虑是指人格特质性焦虑倾向,是由一个人的人格特质而引起的。作为一种稳定的人格品质,主要受被试者成长过程中相对长期稳定因素和体验较深刻的人际关系的影响。而国内外有关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的研究发现,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有显著相关性。本研究得出特质焦虑可以直接预测状态焦虑这一结论,从另一方面也证明了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的必然联系。

3 网球裁判员临场焦虑的心理调控

3.1 赛前调控

比赛前对裁判员进行心理调控,目的是激发裁判员在比赛中的执裁动机,充分调动裁判员的积极性,使他们以稳定的情绪和最佳心理状态参与到执裁过程中。

(1)增强自信心。裁判员的信心要具体化为公正、公平的执法信心。比赛过程中信心最直接的来源是成功的表象。因此,裁判员在比赛之前要形成表现成功的习惯,可以回顾以前成果的执裁场次及体验,也可以追溯成功完成某个判例的操作过程,以保持正确的执裁思路。

(2)树立良好的动机。动机是引起个体从事某种活动、指引活动去满足一定需要的愿望或意念。当裁判员处于比赛高要求与个体应对能力有差距矛盾时,如果他们把矛盾看做是对自己能力的挑战,比赛时,裁判员就会全身心的投入,此时的唤醒水平恰好处于适中的状态;而裁判员如果认为这种矛盾会形成自己的负担,过分的看重执裁的结果,则可能导致临场的高焦虑状态。因此,裁判员平时要引导自己产生正确的动机,使自己充分认识比赛的本质,这对裁判员的执裁是非常必要的。

(3)音乐调节。神经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不同的功能性音乐会对心率、血压、内分泌以及脑电波等产生不同的影响;从心理学上来说,音乐可以表达情感,并通过心理作用影响到裁判员的情绪状态,进而达到缓解和消除心理压力的效果[8]。因此,比赛前,裁判员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选择自己喜欢的不同类型的功能性音乐。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完成对自己心理的积极性调节。

3.2 赛中调控

赛中的心理调控对正确判罚比赛显得更为重要。在赛场上可能出现各种各样十分复杂的情况。面对这些突发状况,必须要冷静地处理,并防止消极思想的出现。

(1)保持清醒头脑。网球比赛中运动员击球的力量及速度越来越快,无形中给裁判工作带来了更多困难。在比赛中,裁判员走神或注意力不集中都会导致错判或漏判。为应对这种情况,裁判员要及时振奋精神,采取自我暗示法阻断消极意识的出现,把思维的焦点放到有利于比赛的积极想法上去,不要去想以前类似的判例,更不要过多地去想判罚错误的后果。

(2)自我暗示。自我暗示是指裁判员通过语言、思想或表情等对自己的心理活动施加影响的方法。自我暗示主要是通过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来调节大脑的兴奋[8]。如果比赛中出现了情绪不稳或焦虑的状态时,裁判员可采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如“我可以执裁好这场比赛”“我相信自己的能力”或者用微笑的表情来缓解紧张的情绪,纠正负性思维,有效地降低临场焦虑。

(3)呼吸调节。在比赛中适时地调整呼吸的频率,如做一下深呼吸可以降低裁判员的临场焦虑。这个方法可以放松紧张的神经系统,使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呼吸平静而有节奏,使裁判员的情绪状态得到稳定。

(4)按摩调节。临赛前或比赛中换班休息时,裁判员可以选择进行适当的按摩。按摩可以帮助裁判员舒筋活络,使肌肉得到一定的放松,调节感觉神经,起到稳定情绪、克服过度紧张的作用。

3.3 赛后调控

比赛结束后的心理调控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可以放松比赛过程中执裁的紧张状态;另一方面还要对刚刚结束的比赛中出现的一系列情况进行总结,为以后的执裁奠定基础。

(1)积极反思。在比赛结束后要对自己本场比赛的表现进行反思,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判罚准确与失误,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并不断进行自我改善。

(2)正视失误与错判。裁判员要对失误保持正确的态度。一方面要以一颗平常心去看待,找出失误的原因,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要辩证地看待失误,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逐渐走向成功,不要一味地沉迷于已经发生的失误中。

4 结论

(1)我国国际级网球裁判员临场焦虑水平处于中等程度,状态焦虑全部被试均处于低焦虑水平和中等焦虑水平,特质焦虑出现一例高焦虑水平的被试;(2)男性裁判员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得分均低于女性,但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3)我国国际级网球裁判员的年龄结构呈现倒U型,且不同年龄的裁判员在状态焦虑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经进一步的事后多重比较分析发现,41~50岁组的裁判员的状态焦虑与其他各组别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尤其是与25~30岁组的差异达到了非常显著性水平(P=0.000);(4)我国国际级网球裁判员的执裁年限呈现出非常整齐的倒U型分布,其中执裁10~14年的裁判员所占比例最高,且表现出了相对较高的焦虑程度;(5)国际白牌裁判的焦虑程度是被试裁判队伍的整体反映,而白牌裁判也体现出了较高的焦虑水平。同时,国际金牌裁判也体现出了很高的焦虑水平;(6)相关分析表明,国际级网球裁判员的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具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也就是说,状态焦虑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特质焦虑的高低;(7)回归分析表明,国际级网球裁判员特质焦虑对状态焦虑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特质焦虑与状态焦虑的标准化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0.241+5.2%x(特质焦虑),方差分析表明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的线性关系显著。

[1] 刘琳,戴群,吉承恕,等.成就目标取向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自我妨碍的影响及其与运动成绩的相关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25(5):445~448.

[2] 吴玉钦,丁华丽.广州市业余网球运动员竞赛动机的调查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9,19(3):48~52.

[3] 钟娟.运动员赛前焦虑及调控方法研究[J].昆明大学学报,2008,19(4):109~111.

[4] 张力为,梁展鹏.运动员的生活满意感:个人自尊与集体自尊的贡献[J].心理学报,2002,34(2):160~167.

[5] 毛伟民.影响篮球裁判员执裁水平的主要因素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1):88~90.

[6] 宣沁.我国优秀篮球裁判员临场心理变化的自我调控之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5.

[7] 陶权.网球裁判员心理因素对临场判罚正确率的影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12):96~97,100.

[8] 王俊.我国优秀排球裁判员临场焦虑特征与心理调控方法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9] 凌文辁.用TAI量表对中国大学生考试焦虑的测量与分析[J].心理学报,1985,18(2):137~143.

[10] 冯庆林.大学生特质焦虑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及其与特质焦虑关系的模型建构[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3.

[11] 姚云云.大学生状态焦虑、特质焦虑的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及其生理指标的比较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5.

[12] 葛明贵,鲍奇.考试焦虑与智力水平,人格类型的关系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3):105~106.

[13] 刘贤臣,孙良民,唐茂芹,等. 2462名青少年焦虑自评量表测查结果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2):75~77.

[14] 党彩萍.高考前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人格和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包头: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

猜你喜欢
执裁特质焦虑临场
特质焦虑在面部表情前注意加工阶段的影响:来自ERP的证据
跆拳道裁判执裁过程中存在问题和对策研究
短道速滑裁判员的临场执裁能力及其培养路径
篮球裁判员临场执裁水平影响因素研究
教养方式在特质焦虑代际传递中的中介作用
对我国篮球职业联赛裁判员执裁冲突的研究
对我国篮球职业联赛裁判员执裁冲突的研究
篮球裁判员水平提高途径探析
篮球“三人制”裁判法执裁原则与临场应变的探讨
状态焦虑、刺激呈现时间、特质焦虑水平对注意偏向影响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