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江鸿,刘志强,龚建亭,刘长江
以西安交通大学校篮球队、乒乓球队、游泳队、田径队中一至四年级的体育特长生为调研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60份,收回50份,回收率为83. 3%。有效问卷47份,有效率为 94.0%;其中,男性19人,占 40.4%,女性28人,占59.6%。各运动项目样本分布较均匀(见图1)。
图1样本专业分布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西安交通大学体育特长生的文化课学习现状及学习与训练矛盾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所有数据通过SPSS11.7进行数理统计。统计结果表明,调查问卷自身的 alpha系数达到了0.851,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
体育特长生的运动水平和等级普遍较高,在所调查的样本中,97.9%的体育特长生具有国家一级运动员以上等级(见表1);学生入校之前均接受过长期专业训练,训练时间最长的为12年,系统训练时间在4~8年的占总人数的70.2%(见图2)。
表1 体育特长生运动等级分布表频率
图2体育特长生入校前训练年限分布
体育特长生入校前的文化课基础普遍较低,以完成中学阶段完整学年文化课程学习并且通过所有科目考试为调研标准,自我评价具有高三年级文化程度的学生只占总体的57.4%,31.9%的学生仅有初三年级以下文化程度(见图5)。
图5体育特长生入校前文化程度分布
在招生政策方面,西安交通大学为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促进学校体育运动的普及与发展,满足学校高水平体育运动队的需要,经国家教委批准,每年通过文化课笔试成绩、体育专项测试成绩择优选拔录取体育特长生。其中符合教育部规定高水平运动员保送条件(一级及以上)的考生,通过学校测试者,可免当年高考;测试综合成绩特别优秀的少数二级运动员,将根据学校运动队建设的需要,给予高考成绩达到当地二本线或65%二本线以上录取的优惠。
体育特长生入校后,为了备战各种体育赛事,需要根据比赛周期调整和保持竞技状态,为此他们必须常年进行较大运动负荷的专项训练,寒暑假和节假日也不例外。调查结果表明,体育特长生每学年至少要参加二至四次省级或省级以上级别的比赛;有40%特长生每周要训练五天,60%的特长生每周训练六天,每次训练持续时间为二至三小时;100%特长生都需要参加暑期集训,而寒暑假集训通常是每天上午和下午都有训练任务。
体育特长生日常训练的负荷都比较大,然而他们却都能够以较饱满的热情投入训练,克服疲劳和伤痛的困扰,坚持保质保量完成教练员布置的训练任务。调查结果显示,体育特长生训练时段主要安排在下午,调查对象中认为日常训练负荷比较大和很大的占总人数的63.9%;特长生参加训练的精神状态总体较积极,认为情绪正常及比较兴奋的占总人数的40.4%和42.6%,对参加训练持自信并渴望心态的占6.4%。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针对体育特长生平均每学期开设6~8门文化课。在这些课程中,能够让他们感兴趣的仅有2~4门。他们普遍对教师的授课水平感到满意,但上课时的心理状态与参与训练时有非常明显的差异。上文化课时感到较兴奋的人数明显下降,感到怠倦的人数有所上升。
调查结果显示,体育特长生文化课学习时间明显不足,学习自觉性较低,良好学习习惯尚未养成。有63.8%的人表示每天能够用于文化课学习的时间为二至三小时,有27.7%的特长生甚至每天只有一个小时左右;他们最主要的学习场所是教室,其次是宿舍和图书馆;在学习过程中,有48.9%的特长生表示从不进行任何形式的复习和预习,大多数人认为自己文化课出勤与否跟任课老师点名考勤关系密切。在课程设置方面,大多数体育特长生认为,每学期安排4~6门文化课较为合适;选修课的比例最好能够达到20~40%;多数学生感兴趣的课程方向主要包括旅游、新闻传播、人力资源管理、人际关系学和企业管理等。
在影响体育特长生文化课学习的首要因素中,“训练比赛任务重,没时间学习”的选择率最高,达到了46.8%;在次要影响因素中选择率最高的是“训练疲劳导致上课时精力不足”;在第三位影响因素中选择率最高的是“文化课难度过高,对老师讲授的内容难以理解”。
结合访谈结果可以看出,体育特长生普遍具有努力学好文化课的主观意愿,希望能够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提高自己的文化课水平,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然而因为训练、比赛占用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加之他们文化课基础差,文化课学习能力不足,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特长生对学习文化课没有信心和兴趣不足。
在管理方面,学校虽然已经针对体育特长生的特点制定了一些专门措施,如对体育特长生专门编班,安排教师专门辅导等……但体育特长生与在普通学生文化课基础上的悬殊差距,使得他们对于文化课学习有心无力。对于学校安排的大多数教学内容,在教材难度和考核标准等方面都让他们感到难于接受。所有这些因素导致了学校因材施教的培养宗旨无法落到实处,并可能引发上课缺勤率高、课堂秩序差、考试不及格人数相对较多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从学校招生政策和体育特长生对在校期间文化课教学、训练、比赛的适应情况来看,体育特长生是现有招生政策下高校教学环境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一方面,他们经过严格的选材和专业训练,具有优异的运动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他们的文化课基础相对同龄大学生确实存在很大差异。只有正视这些差异和现实,专门针对他们确立一整套独立的、客观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采用具有体育特长生培养特色的课程设置和评价标准体系,在突出实事求是、区别对待的同时严抓教学过程管理,建立相应的监督和激励机制,才能充分调动他们文化课学习和训练、比赛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学校的普及推广体育活动的示范效应和为校争光、提升学校知名度的宣传效应,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体育特长生在训练、比赛和文化课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稳步提高体育特长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校、体育特长生和社会三方从招生、培养到成才过程中互利共赢的良性循环。
(1)体育特长生训练和比赛任务重、课外学习时间少以及文化课基础差是制约他们文化课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2)应客观看待体育特长生文化课基础普遍较低这一现实。建议根据他们主要就业于非技术性人才岗位这一特征,合理降低文化课教学难度,增加考勤、课堂表现在课程学分中的比例,在考核内容及标准方面不与其他专业学生搞“一刀切”。
(3)在课程设置方面,建议结合我校多学科综合教学实力强的特色,适当调整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充分考虑体育特长生的文化课基础及学习兴趣,建立符合社会需求并有利于提高体育特长生综合素质的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体系。
(4)在选修课中增加如运动医学常识、体育训练学、运动生物力学分析、体育营销学等体育学科目。既能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质水平,也有利于增长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5)建议对于学习难度较大的科目如英语、数学等开设基础班。必要时通过延长学制和预科班等形式,从较低难度入手,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入手,逐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其学习动力。
(6)对于因集训或比赛影响了正常学习和考核的学生,建议学校专门组织教学力量对其进行补习和补考,同时结合并完善加分、降分管理办法,通过竞赛名次折算部分学分,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努力学习,安心训练,有效化解学训矛盾。
(7)通过进一步调研,了解往届体育特长生的就业方向、工作现状以及用人单位对他们在文化素质方面的具体要求,为建立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特长生培养目标体系提供参考。
[1] 西安交通大学2014年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实施办法[EB/OL].http://zs.xjtu.edu.cn/.
[2] 罗志尧,黄帝全,等.华南理工大学体育特长生培养的情况分析[J].体育学刊,2013(11):94~97.
[3] 林厚华.基于ERG理论下体育特长生问题行为管理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 4 ):159~160.
[4] 廖平.对海曙区体育特长生文化学习心态的调查与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2(2):69~70.
[5] 武小东.普通高中体育特长生文化课学习状况调查研究[J].运动, 2012 (8):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