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重在“五合”

2015-01-29 23:54:13钱红祥陈荆立
中国民政 2015年16期
关键词:医养医疗机构养老

钱红祥 陈荆立

医养结合是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实行医养结合,有利于改变目前有养无医和有养少医、有医无养和有医缺养、医养分离和养医脱节及医养服务碎片化现状,更好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医养服务需求。笔者认为,推行医养结合,重在“五合”。

首先,政策创制要组合。民政、卫计、人社等部门要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联合从政策层面上对推行医养结合进行顶层设计,打好“组合拳”,防止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改变民政部门唱“独角戏”的局面,为推进医养结合提供强力政策和制度保障。

其次,规划谋划要统合。推行医养结合,规划要先行。政府要将医养结合作为重点公共服务内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进行宏观统筹和谋划。相关部门要以“十分钟医养服务圈”“一碗面的距离”为原则,以规划先进、设计科学、布局合理、资源整合、方便医养为目标,以发展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为重点,统合制定推进医养结合发展专项规划,并各司其职,认真实施。

第三,供给方式要融合。相关部门要根据养老、医疗资源状况,多层次、多渠道合力推进医养结合,实现供给形式多样化。一是新建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由政府出资新建集养老、医疗、护理、康复和临终关怀等于一体的公办医养结合服务机构,重点满足失能半失能、经济困难老年群体医养需求,同时为社会力量参与医养结合服务提供示范。二是创办“寓中院”。现有的养老机构(老年公寓)要主动创办医疗机构,使其具备健全的科室、全面的诊疗项目、相应的医疗设备、一定数量的职业医生和护士,达到一级医院以上资质。或者将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由医疗机构进行托管。三是在医疗机构设立“院中院”。在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增设老年病区,由医疗机构依托自身医疗资源为老年人慢性病防治、康复等提供专业化的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料服务。四是将部分医院转型为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充分利用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对部分相对过剩的公立、非公立医疗资源进行整合,直接转型发展为老年康复院、老年护理院等医养结合服务机构。五是推行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协作服务。建立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与公办、农村、社会办养老机构医疗协作服务关系,由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开设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及提供定期上门巡诊服务,医疗机构的医生和护士到养老机构对患病老人进行医治。建立社区卫生机构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养老机构医疗合作服务关系,由社区卫生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检查、保健咨询和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护理以及诊断明确的慢性病资料等医疗服务。

第四,发展环境要和合。相关部门要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降低准入“门槛”。鼓励医疗机构依托现有医疗资源,在其周边建设养老机构;对于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予以行政许可;对于养老机构设立的卫生室、医务室等小微型医疗机构,应加大业务指导力度,加大专业人员、护理人员、保健、康复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对于由医院转型的护理院等,符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条件的,应当予以行政许可;对于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符合医疗定点条件的,要纳入定点医疗范围,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签订定点服务协议,入住的参保老年人按照规定享受相应待遇。

第五,服务内容要复合。医疗保健方面,针对入住老人患有疾病或突发疾病,要第一时间提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院前急救等服务。康复服务方面,要充分利用自身医疗设施资源和人才资源,为住养老人开展康复评估、肢体康复、语言功能康复、慢性病康复等服务。老年护理服务方面,要借助医疗手段和专业技术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的服务,内容包括基础护理、健康管理、治疗护理、情绪疏导、心理咨询、精神慰藉、危机干预、临终关怀等全方位服务。

猜你喜欢
医养医疗机构养老
医养当兴
养生不是养老
基层中医药(2018年2期)2018-05-31 08:45:06
养老更无忧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5:47:39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华人时刊(2017年19期)2017-02-03 02:51:37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36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中国卫生(2016年3期)2016-11-12 13:23:22
养老之要在于“安”
大社会(2016年5期)2016-05-04 03:41:44
医养结合真的难操作?
中国卫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28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中国卫生(2014年3期)2014-11-12 13:18:26